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ng the Yield Loss of Winter Wheat from Dro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Southern Plains Region as Influenced by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1
作者 Prem Woli Gerald R. Smith +1 位作者 Charles R. Long Francis M. Rouquette, J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4年第9期1018-1034,共17页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in most regional and rural areas in the Southern Plains, a semi-arid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gion is vulnerable to drought and is projec...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production is a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in most regional and rural areas in the Southern Plains, a semi-arid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gion is vulnerable to drought and is projected to experience a drier climate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climate in this region is linked to an ocean-atmospheric phenomenon, called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droughts in this reg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NSO. Droughts that occur during the critical growth phases of wheat can be extremely costly. However, the losses due to an impending drought can be minimized through mitigation measures if it is predicted in advance. Predicting the yield loss from an imminent drought is crucial for stakeholders. One of the reliable ways for such prediction is using a plant physiology-based agricultural drought index, such as Agricultural Reference Index for Drought (ARID). This study developed ENSO phase-specific, ARID-based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drought-induced yield loss for winter wheat in this region by accounting for its phenological phase-specific sensitivity to drought. The reasonable values of the drought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the yield model for each ENSO phase (El Niño, La Niña, or Neutral)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models reflected reasonably well the phenomena of water stress decreasing the winter wheat yields in this region during different ENSO phases. The values of various goodness-of-fit measures used, including the Nash-Sutcliffe Index (0.54 to 0.67), the Willmott Index (0.82 to 0.89), and the percentage error (20 to 26),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models performed fairly well at predicting the ENSO phase-specific loss of wheat yields from drought. This yield model may be useful for predicting yield loss from drought and scheduling irrigation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phenological phase-specific sensitivity to drought as impacted by 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DROUGHT Drought Index ENSO El Niño Growth-Stage model Phenological-Phase prediction Semi-Arid Wheat yield loss
下载PDF
Analyses of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and Yield Losses due to Sheath Blight of Rice (Rhizoctonia solani AG1.1a) 被引量:7
2
作者 TAN Wan-zhong ZHANG Wei +4 位作者 OU Zeng-qi LI Cheng-wen ZHOU Guan-jun WANG Zhi-kun YIN Li-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74-1081,共8页
Sheath blight of rice,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 1. 1a,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and caused serious yield losses in some major rice-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esent study, fi... Sheath blight of rice, caused by Rhizoctonia solani AG 1. 1a,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 and caused serious yield losses in some major rice-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resent study, field pl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ease intensity and inoculum density (ID), the seasonal disease epidemic dynamics, and yield reductions due to disease damages.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eas under progress curves of disease severity and those of percent rice tillers diseased were positively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initial ID of the pathogen. The inoculum density-disease (IDD) relationships were simulated and the impractical linear models were obtained. Both logistic and Gompertz functions could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ease progress dynamics in time, but the progress curves of the disease severity were modeled better by the Gompertz than by logistic function. However, the Richards func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in simulating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s when a most appropriate value was chosen for the shape parameter m by us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Epitimulator. Sheath blight infection decreased rice yield very significantly and a yield reduction of 40% was recorded in rice crop with the highest inoculum density. Rice yield was linear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severity and the percent tillers affected. The simulated models for all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computed through executing Epitimulator software and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heath blight inoculum potential development dynamics yield losses simulated models
下载PDF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种群密度与旱稻产量损失的关系
3
作者 肖卿艳 张露 +3 位作者 阳祝红 彭德良 叶姗 丁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08-114,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损失的影响。通过室外网室盆栽试验,在旱种旱管模式下测定了土壤不同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和线虫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00个卵和二...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损失的影响。通过室外网室盆栽试验,在旱种旱管模式下测定了土壤不同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和线虫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00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的初始种群密度下,旱稻根长、根重、株高、分蘖数、穗长、千粒重和单盆谷粒重与土壤线虫初始种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符合一元回归方程;旱稻产量随着土壤初始种群密度的增加,其损失率增加,在初始密度为2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时,旱稻产量损失率为28.4%,接种密度为200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时,损失率最大,为67.8%;随着线虫初始种群密度的增加,线虫的繁殖系数呈现降低的趋势。利用Seinhorst模型,初始线虫种群密度与相对产量的关系式为Y=0.24+0.76(0.3252)(Pi)。在旱种旱管模式下,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在2~200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的初始种群密度下与旱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旱稻的危害风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初始种群密度 旱稻 产量损失 繁殖系数 盆栽试验 Seinhorst模型 抗性评估 种植方式 种群数量测定 病害发生 危害评价 接种物收集方法 植物生长动态
下载PDF
水稻高温热害模型研究及其在福建省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聃 江敏 +2 位作者 苗波 郭萌 石春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温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构建水稻高温热害模型,旨在提高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和灾损评估水平。【方法】选用福建省种植的4个代表性品种,分别于早稻开花期和灌浆期、中稻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设置不同温度水平T_(1)(35℃... 【目的】通过研究高温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构建水稻高温热害模型,旨在提高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和灾损评估水平。【方法】选用福建省种植的4个代表性品种,分别于早稻开花期和灌浆期、中稻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设置不同温度水平T_(1)(35℃)、T_(2)(41℃)和高温胁迫持续天数D1(3 d)、D_(2)(7 d),以适宜环境条件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并据此构建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综合模型。根据近20年气象资料,利用模型对福建省四个水稻种植样点的产量进行灾损评估。【结果】早稻在开花期T_(2)D_(2)高温处理时,单株产量降幅最大,为60.8%;两个品种的结实率降幅在T_(2)D_(2)处理下可达60%。灌浆期高温对早稻单株产量影响较小,T_(2)D_(2)处理下为17.8%,两个品种结实率和千粒重降幅最大值分别为11.6%和9.0%。中稻两个品种受减数分裂期高温影响后,在T_(2)D_(2)处理下的单株产量降幅最大可达43.6%,每穗粒数下降为17.4%,结实率所受影响明显大于千粒重,降幅分别为30.8%和9.8%。中稻开花期T_(2)D_(2)高温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单株产量降幅可达42.1%,结实率和千粒重受高温影响后降幅最大分别为37.0%和5.7%。根据项目组研发的水稻发育期模型和本研究结果确定了4个供试品种的遗传参数,构建了水稻关键发育期的高温累积度时和高温处理后灾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分别构建了早稻和中稻的高温热害模型。对4个水稻种植样点进行灾损模拟,发现各地损失率和气象产量的时间变化规律正好相反,且中稻较早稻遭受高温危害更为严重。【结论】早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浆期,中稻减数分裂期高温热害的影响比开花期严重。通过本研究确定的4个供试品种的遗传参数在代表性样点对生育期的模拟效果较好。构建的早稻和中稻高温热害模型对四个代表性样点的灾损模拟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关键发育期 高温热害 产量损失率 模型
下载PDF
ASAR数据与水稻作物模型同化制作水稻产量分布图(英文)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沈斌 申双和 +2 位作者 李秉柏 谭炳香 李增元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2-290,共9页
提出了利用雷达数据进行水稻估产的技术方法,并以ASAR数据为例,探讨了雷达数据在水稻估产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ASAR数据进行水稻制图,从各时相ASAR数据中提取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随后,基于像元尺度,采用同化方法,以LAI为结合点,将水稻作... 提出了利用雷达数据进行水稻估产的技术方法,并以ASAR数据为例,探讨了雷达数据在水稻估产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ASAR数据进行水稻制图,从各时相ASAR数据中提取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随后,基于像元尺度,采用同化方法,以LAI为结合点,将水稻作物模型ORYZA2000与半经验水稻后向散射模型结合,建立嵌套模型模拟水稻后向散射系数。选择水稻出苗期和播种密度为参数优化对象,利用全局优化算法SCE-UA对ORYZA2000模型重新初始化,使模拟的水稻后向散射系数值与实测值误差最小,并由优化后的ORYZA2000模型计算每个像元的水稻产量,生成水稻产量分布图。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分布图能够描绘研究区水稻实际产量的分布趋势,但由于采用潜在生长条件模拟,模拟的水稻平均产量比实测平均值高约13%,验证点的水稻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1.2%。由于半经验水稻后向散射模型存在对LAI变化不够敏感和对水层的简化处理,增加了水稻估产的误差。但从总体上看,利用该方法进行区域水稻估产是可行的,并为多云多雨地区的水稻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方法 遥感 ASAR 水稻估产 作物模型
下载PDF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丽敏 陈莉 +2 位作者 许娟 刘家成 丁克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7,共4页
为探寻稻曲病发病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选择粳、糯、杂交籼稻的4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适度调控病情梯度,按单穗病粒数分级,大样本取样考种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水稻类型的稻曲病产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程度与稻谷损失... 为探寻稻曲病发病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选择粳、糯、杂交籼稻的4个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适度调控病情梯度,按单穗病粒数分级,大样本取样考种的方法,建立了不同水稻类型的稻曲病产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稻曲病发病程度与稻谷损失率和精米下降率呈正相关且关系密切。经多种数学模型比较,Weibull模型拟合度最好。建立的稻谷减收率模型为:Y1(粳糯稻)=1-exp(-(X+0.999 99)/16.091 6)^1.180 8),R2=0.990 4;Y2(中籼稻)=1-exp(-(X-0.699 99)/24.818 8)^0.8542),R2=0.983 5。精米下降率模型为:Y3(粳糯稻)=1-exp(-(X+0.599 99)/83.499 7)^1.139 6),R2=0.965 5;Y4(中籼稻)=1-exp(-(X-0.499 99)/68.542 9)^1.456 0),R2=0.967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产量损失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伟昌 张雪芬 +3 位作者 余卫东 薛昌颖 张弘 杜子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1期33-38,共6页
以衡阳地区的水稻生长为研究对象,对ORYZA2000水稻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本地化,模拟了该地区常年气候条件、设定高温条件及各年高温条件下的一季稻产量,并计算了各年实况及设定条件下的产量灾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水稻产量灾损率... 以衡阳地区的水稻生长为研究对象,对ORYZA2000水稻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本地化,模拟了该地区常年气候条件、设定高温条件及各年高温条件下的一季稻产量,并计算了各年实况及设定条件下的产量灾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水稻产量灾损率评估模型。研究发现:46 a来衡阳地区水稻开花灌浆期平均日最高气温为34.98℃,高于水稻生产的最适温度5℃以上;相对常年产量,由高温热害导致的产量灾损率最高为67.2%,历年灾损中2003年的灾损率接近最高值,达67.0%;高温造成的产量灾损率受高温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共同影响,二者缺一不可;根据多元回归建立的灾损率评估模型,F计算值>>F查表值,方程有意义。其趋势预测完全一致,灾损率精确度>72%;根据高温指标建立的灾损率评估模型通过了46 a的大样本检验,在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产量灾损模型 ORYZA2000
下载PDF
水直播稻田稗、水莎草的危害损失与复合防除指标 被引量:5
8
作者 管丽琴 陈建生 +3 位作者 陈根兴 程梅初 沈其龙 张颂函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在稗、水莎草自然混生条件下对水直播稻产量损失测定的基础上 ,建立了水稻产量损失预测模型 :Y =36 8.836 2 - 8.4 888X1- 0 .352 4X2 ,并进一步推导出 5种不同除草措施的经济阈值 ,提出相应的复合防除指标 ,即水直播稻田杂草密度分别... 在稗、水莎草自然混生条件下对水直播稻产量损失测定的基础上 ,建立了水稻产量损失预测模型 :Y =36 8.836 2 - 8.4 888X1- 0 .352 4X2 ,并进一步推导出 5种不同除草措施的经济阈值 ,提出相应的复合防除指标 ,即水直播稻田杂草密度分别达到稗 1株 /m2 和水莎草 30株 /m2时 ,需用“二氯喹啉酸 +吡嘧磺隆”等除草措施进行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直播稻田稗 水莎草 产量损失预测 复合防除指标 稗草 危害
下载PDF
稻曲病危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丁克坚 檀根甲 +1 位作者 胡劲松 周世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本研究以中籼、中粳稻为对象,对稻曲病为害产量损失及精米下降率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中籼、粳稻品种(组合)中,稻曲病对粳稻的为害程度高于籼稻。对参试的3个中籼稻品种(组合)的为害程度基本相似。
关键词 稻曲病 危害程度 产量损失 模型 水稻
下载PDF
夏谷田杂草为害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汉章 刘红霞 +7 位作者 薄奎勇 宋银芳 贾海燕 吕芃 赵宇 王新玉 刘恩魁 侯升林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12-15,41,共5页
为了综合治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杂草对谷子的危害及竞争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杂草竞争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杂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呈减速增加的趋... 为了综合治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杂草对谷子的危害及竞争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杂草竞争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杂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呈减速增加的趋势。双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712,最小残差平方和为16.174,是模拟谷田杂草与谷子竞争关系的优化模型。预测方程式为Y=d/(1.733+0.018d),杂草的种间竞争力为0.5770,种内竞争力为0.0103,谷子产量最大损失率为55.56%。本研究确定了谷田杂草对谷子为害的预测模型,将为谷田杂草综合治理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田 杂草 产量损失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查仁明 杨正林 +4 位作者 赵芳明 桑贤春 凌英华 谢戎 何光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7,共6页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按NCII设计配制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51个,2005年分别在重庆和泸州种植,结合AFLP和SSR标记位点的遗传效应,预测7个产量性状值。用两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标记多态性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位点和...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按NCII设计配制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51个,2005年分别在重庆和泸州种植,结合AFLP和SSR标记位点的遗传效应,预测7个产量性状值。用两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标记多态性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位点和增效位点及其加性和(或)显性效应值,通过逐步回归构建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模型,并对不同亲本组合(套间预测)及固定亲本组合产量性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阳性和增效位点进行套间预测的效果,绝大多数不理想(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一0.55~0.45),且预测效果不稳定;(2)阳性和增效位点对第二套固定亲本组合的预测效果相近,均优于套间预测,其中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的预测好于对固定不育系;(3)对固定亲本组合大部分产量性状的预测达到较理想水平,其中增效位点对固定不育系组合结实率、固定恢复系组合有效穗数、阳性位点对固定恢复系组合穗着粒数、单穗重的预测在0.6以上。用分子标记遗传效应预测产量性状,只需少数标记,应用方便,特别是对水稻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分子标记 遗传效应 产量 杂交水稻
下载PDF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田牛繁缕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丽琴 陈建生 +4 位作者 张菊元 徐秋娣 陆善庆 何翠娟 李秀玲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67-69,共3页
通过优势种阔叶杂草牛繁缕 [Malachiumaquaticum(L .)Fries]对油菜籽产量损失的测定 ,建立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型 :Y =91.3 0 3 2 - 0 .2 73 0X ;确定了不同除草措施下产量损失经济阈值 ,提出了相应的防除指标 ,即直播油菜田牛繁缕达到 40 ... 通过优势种阔叶杂草牛繁缕 [Malachiumaquaticum(L .)Fries]对油菜籽产量损失的测定 ,建立了产量损失预测模型 :Y =91.3 0 3 2 - 0 .2 73 0X ;确定了不同除草措施下产量损失经济阈值 ,提出了相应的防除指标 ,即直播油菜田牛繁缕达到 40 ,2 8,3 4株 /m2 时 ,需分别用 3 0 %好实多 (benazolin ethyl)SC、2 1.2 %仙耙(ethametsulfuron +benazolin ethyl+ quizalofop ethyl)SC、17.5 %油菜双克 (ethametsulfuron +benazolin eth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 免耕直播 油菜田 牛繁缕 发生特点 产量 杂草防除
下载PDF
早稻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易雪 王建林 +1 位作者 宋迎波 帅细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应用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作物气候适宜指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别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3种方法分别对1996―2005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动态模拟预报,在分析预报误差的基础上,确定每种方法的预报权重,建立动态集成... 应用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作物气候适宜指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别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3种方法分别对1996―2005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动态模拟预报,在分析预报误差的基础上,确定每种方法的预报权重,建立动态集成预报方法。拟合检验结果表明,集成预报方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任意单一预报方法稳定,且有一定程度提高。利用上述方法分别对2006―2008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除2006年的丰歉趋势预报因早稻收获阶段遭遇台风出现错误外,集成预报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高,且好于任意单一预报方法,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影响指数 气候适宜指数 ORYZA2000模型 早稻 产量 动态预报 丰歉趋势
下载PDF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要妹 庄尔奇 凌远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84-489,共6页
根据360块标准地193株解析木资料,采用Chapman—Richards函数和二次项方程分别模拟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过程,运用迭代法分指数级编制了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表。经预测检验,精度很高。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分生长过程表 森林经营
下载PDF
基于气象适宜指数的四川盆地水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游超 蔡元刚 张玉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原理,建立四川盆地不同稻区代表点的水稻生育期内逐旬光、温、水3个气象要素的适宜指数模型和综合气象适宜指数模型。并利用积分回归和相关系数方法确定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气象适宜指数对水稻气象产量形成的权...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原理,建立四川盆地不同稻区代表点的水稻生育期内逐旬光、温、水3个气象要素的适宜指数模型和综合气象适宜指数模型。并利用积分回归和相关系数方法确定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气象适宜指数对水稻气象产量形成的权重系数,建立各代表点的水稻自移栽至成熟阶段的动态气象适宜指数模型。最后利用动态气象适宜指数模型计算值与水稻相对气象产量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动态预测水稻气象产量增减趋势。结果表明,各代表点进入水稻抽穗期后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测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实现在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动态预测气象产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水稻 气象适宜指数 气象产量 动态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随机过程的中稻平均单产预测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文超 谭君位 崔远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59,共4页
基于随机过程,将中稻平均单产分离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联合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自回归模型建立了漳河灌区中稻平均单产预测组合模型。该模型在率定期(1988—2009年)和验证期(2010—2013年)的相对误差均为6%左右,... 基于随机过程,将中稻平均单产分离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联合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自回归模型建立了漳河灌区中稻平均单产预测组合模型。该模型在率定期(1988—2009年)和验证期(2010—2013年)的相对误差均为6%左右,模型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为0.65。其预测结果与传统的直接模拟相比,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可靠的精度,考虑到该组合模型能给出具体的表达式且预测结果更为稳定,故更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过程 中稻 平均单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AFLP增效和减效位点预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查仁明 桑贤春 +3 位作者 赵芳明 凌英华 罗洪发 李云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2,共5页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2套半双列杂交组合,分别用每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该套亲本AFLP多态性位点(总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增效和减效三类位点。分别用基于总位点、阳性、增效和减效4类位点的亲本遗传距离构建AFL... 选用13个水稻不育系和19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2套半双列杂交组合,分别用每套组合F1产量性状对该套亲本AFLP多态性位点(总位点)进行筛选,获得阳性、增效和减效三类位点。分别用基于总位点、阳性、增效和减效4类位点的亲本遗传距离构建AFLP标记预测模型,对另一套组合产量性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总位点中只有少数为阳性位点。与总位点相似,阳性位点用于产量性状预测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以下简称为预测系数)太低;(2)而单独利用增效或减效位点,以及同时利用该2类位点(构建二元模型),3类预测效果均大大提高,其中增效位点对结实率,增效或减效位点,及同时利用增效和减效位点对单株产量,4个预测系数在0.6以上,可以用于指导水稻育种;(3)利用2套组合均筛选到的共同增效和减效位点的预测也达到较高水平,其中4个预测系数在0.5以上,因其所使用的预测位点数大大减少,应用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AFLP 产量 杂交水稻
下载PDF
基于ORYZA2000模型的华北地区旱稻干旱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昌颖 胡程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9-185,212,共8页
针对华北地区旱稻产量年际不稳定的问题,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生长季内干旱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以模型模拟的雨养条件下实际蒸散量相对于潜在条件下的蒸散量(即需水量)的亏缺率(即... 针对华北地区旱稻产量年际不稳定的问题,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北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生长季内干旱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以模型模拟的雨养条件下实际蒸散量相对于潜在条件下的蒸散量(即需水量)的亏缺率(即水分亏缺指数),以雨养条件下产量相对于潜在产量的损失率(即灾损指数)作为产量灾损强度评价指标,从受旱程度以及产量损失两个角度构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干旱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旱稻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在0.35~0.45之间,其中出苗~穗分化阶段指数值在各生育阶段中最高。干旱灾损指数变化在0.24~0.50之间,其中河北的西北部、山东北部及河南的南部较高。就干旱强度风险及灾损风险而言,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风险指数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山东南部等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大部等地风险指数较高;就综合风险指数而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的西部和南部、山东北部以及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东大部以及河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总体上看,华北大部地区旱稻干旱综合风险较低,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仍不能忽视高风险区的干旱应对及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ORYZA2000模型 干旱强度 产量灾损 风险评估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的调查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湘民 谢金水 +2 位作者 李祖章 尹建华 万建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77-79,共3页
调查了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菌核杆腐病和水稻纹枯病在江西南昌和吉安的发生情况,在两地菌核杆腐病病丛率为0%~10%,病株率为0%~1.6%,而纹枯病病丛率为22%~100%,病株率为6.15%~64.68%。测定了“金优桂99”水稻纹枯病的... 调查了引起早衰的水稻病害菌核杆腐病和水稻纹枯病在江西南昌和吉安的发生情况,在两地菌核杆腐病病丛率为0%~10%,病株率为0%~1.6%,而纹枯病病丛率为22%~100%,病株率为6.15%~64.68%。测定了“金优桂99”水稻纹枯病的产量损失,其1、3、5和7级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4.29%、7.73%、10.73%和18.45%,纹枯病病情指数(x)与千粒重下降率(y1)的线性模型为y1=0.3485+4.8921x,与结实率降低率(%)(y2)的线性模型为y2=1.7655+11.8407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模型为y=1.2040+20.4680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衰 菌核杆腐病 水稻纹枯病 产量损失 线性模型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的产量损失及其模型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井泉 刘洪义 张明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30,共7页
网室接种和田间调查测定SMV引致大豆的产量损失证明,SMV侵染大豆植株愈是在生育早期产量损失愈重。盛花期以后发病的植株产量损失显著减小,鼓粒初期的病株几乎无产量损失。SMV不同毒株引致的产量损失显著不同,强毒株的侵染,引致感病品... 网室接种和田间调查测定SMV引致大豆的产量损失证明,SMV侵染大豆植株愈是在生育早期产量损失愈重。盛花期以后发病的植株产量损失显著减小,鼓粒初期的病株几乎无产量损失。SMV不同毒株引致的产量损失显著不同,强毒株的侵染,引致感病品种的产量损失平均超过弱毒株的40%。根据不同初侵染水平的30组SMV流行与产量损失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准确度较高的产量损失预测多点模型和单点模型。根据损失测定,大豆盛花期的SMV病株率低于3%可控制SMV流行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损失 大豆 花叶病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