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孕产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丹 陈风华 郝克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94-399,共6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孕产妇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120例临床疑诊PE的孕产妇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和评价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孕产妇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120例临床疑诊PE的孕产妇临床资料,按照肺动脉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ic,CTPA)的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和评价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血浆D-二聚体单独及联合诊断孕产妇PE的临床诊断和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特征比较:两组间年龄、孕次、产次、受孕方式、受孕胎数、终止妊娠方式、是否早产、既往妇产科手术史、既往外科手术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BNP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仅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01)。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超声和血浆D-二聚体升高单独及联合诊断孕产妇PE的灵敏度分别为45.00%、53.33%、95.00%和85.00%,特异度分别为83.33%、91.67%、21.67%和81.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97%、86.49%、54.81%和82.2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24%、66.27%、81.25%和84.48%。与单独诊断相比较,联合诊断显著提高灵敏度(χ^(2)=49.669,P<0.001)、特异度(χ^(2)=88.413,P<0.001)、阳性预测值(χ^(2)=20.629,P<0.001)和阴性预测值(χ^(2)=11.1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超声心动图阳性(OR=18.266,P<0.001)、下肢静脉血栓(OR=45.482,P<0.001)及D-二聚体升高(OR=6.595,P=0.019)与孕产妇PE发生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2、0.725、0.583和0.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孕产妇PE具有良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产后 肺栓塞 超声心动图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下载PDF
围生期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钟梅 刘宝瑛 +1 位作者 余艳红 崔宝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研究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血栓前状态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 2 5 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2 0例及门诊体检健康非妊娠妇女 2 0例 ,分别测定各组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 -颗粒膜蛋... 目的 研究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血栓前状态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 2 5 8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 2 0例及门诊体检健康非妊娠妇女 2 0例 ,分别测定各组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抗凝血酶 -Ⅲ (AT -Ⅲ )、蛋白C系统筛选 (PCAT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 (Fbg)、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D -二聚体 (D -Dimer)的含量。结果 正常妊娠时血浆内vWF ,PLG ,PAI,D -Dimer,Fbg含量升高 (P <0 0 1) ,AT -Ⅲ降低 (P <0 0 1) ,而GMP - 14 0 ,PCAT ,t-PA则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较同龄孕产妇血浆内vWF ,GMP - 14 0 ,PLG ,PAI,D-Dimer,Fbg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PCAT ,AT -Ⅲ显著降低 (P <0 0 1) ,而t -PA则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血液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对孕产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 血栓前状态 分子标志物 PTS 诊断 妊娠
下载PDF
超声与凝血、纤溶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皮永前 朱明霞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与凝血、纤溶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80例下肢深静脉不同的超声表现,分为3组:①血栓组,②血栓前状态组,③正常组。并将各组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的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 目的探讨超声与凝血、纤溶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80例下肢深静脉不同的超声表现,分为3组:①血栓组,②血栓前状态组,③正常组。并将各组反映凝血、纤溶机制的相关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D、FDP、Fbg等3项指标:血栓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栓组与血栓前状态组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联合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有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前状态 超声 凝血纤溶指标
下载PDF
哈萨克族妇女分娩前后凝血、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4
作者 赛里木 焦永慧 +4 位作者 姜孝奎 田广磊 冯晖 胡惠良 戈小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妇女分娩前后凝血、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部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易发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检测比较36例哈萨克族妇女和39例汉族妇女分娩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妇女分娩前后凝血、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部分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易发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检测比较36例哈萨克族妇女和39例汉族妇女分娩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定量(Fbg)、D-二聚体(D-D)、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APCR)比值。结果分娩前哈萨克族妇女与汉族妇女相关指标比较,D-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TA、INR、APTT、Fb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组分娩后PS较分娩前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哈萨克族组分娩后PC、PS低于汉族组分娩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汉族组分娩后与哈萨克族组分娩前比较,PC、APCR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哈萨克族妇女分娩前后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PC、PS活性较汉族妇女低可能是其分娩前后易发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分娩前后进行凝血、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检查对预防哈萨克族妇女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 凝血 抗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蒋蕾 李聪 +2 位作者 郁瑞平 陈铎 翟红卫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0期3105-3108,3112,共5页
目的研究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具有深静脉血栓(DVT)高危因素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有DVT高危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孕妇150例和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的孕妇50例。随机分为干预1组、干预2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5... 目的研究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具有深静脉血栓(DVT)高危因素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有DVT高危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孕妇150例和正常妊娠择期剖宫产的孕妇50例。随机分为干预1组、干预2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50例。干预1组在术前3~5 d(术前24 h停药)和术后24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3~5 d;干预2组于术后2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3~5 d,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不进行预防性抗凝。4组分别于术前及用药3 d后检测PLT、PT、APTT、FIB、D-Dimer、TXB2、v W值。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前及术后血栓前状态参数,比较4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1组和干预2组用药3 d后的D-Dimer、FIB值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 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用药3 d后的PLT、PT、APTT值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1组和干预2组TXB2、v WF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 05)。干预1组与干预2组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1组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2组1例患者。患者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小腿明显肿胀,患侧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彩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影像,根据临床表现予以确诊。干预1组和干预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 05)。干预1组与干预2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1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干预2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对照1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对照2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干预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能显著改善孕产妇的血栓前状态,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手术前和术后均使用低分子肝素与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血栓前状态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预防性抗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