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欧静琳 王万丽 +1 位作者 柯苗苗 李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脾化积法... 目的探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和胎粪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头围、身高、体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还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调节胃肠道功能、全身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并发症
下载PDF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喻笃霞 章兰萍 龙艳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调查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早产儿中,纯母乳喂... 目的:调查早产儿出院后的喂养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我院出生的早产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早产儿中,纯母乳喂养者90例(60.81%),混合喂养者34例(22.97%),纯奶粉喂养者24例(16.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类型为体力劳动及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是早产儿出院后采用混合喂养或纯奶粉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产妇初中及以下学历、低水平母乳基础知识及存在合并症是早产儿出院后采用混合喂养或纯奶粉喂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混合喂养或纯奶粉喂养仍占一定比例,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职业类型等是影响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应及时给予产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肝肾功能、神经心理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颉延卓 罗少龙 刘寅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肝肾功能、神经心理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50例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250例。A组患儿给予定量...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肝肾功能、神经心理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50例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250例。A组患儿给予定量肠外营养支持,B组患儿给予母乳喂养,C组患儿给予配方奶营养支持。营养支持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儿的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发育商(DQ)及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情况;尿素氮(BUN)、肌酐(Cr)、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及头围增长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6个月后,B组和C组患儿的MDI、PDI评分分别为(90.75±10.13)分、(89.29±12.13)分和(91.07±12.26)分、(90.23±11.89)分,明显高于A组的(80.72±12.19)分、(81.25±10.3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儿的MDI、P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儿在语言、大动作、适应性、精细运动、个人社交方面的测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三组患儿的BUN、Cr、GGT、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分别为(17.35±4.01) g/(kg·d)、(1.19±0.39) cm/周、(0.84±0.17) cm/周,明显快于A组的(13.36±3.21) g/(kg·d)、(0.91±0.32) cm/周、(0.72±0.11) cm/周和B组的(13.99±3.97) g/(kg·d)、(0.92±0.32) cm/周、(0.72±0.11) cm/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方奶喂养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和母乳喂养比较能够有效帮助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及预后,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不同喂养方式 肝肾功能 神经心理发育 预后
下载PDF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玉先 张葆荣 李春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方法选择 98例早产儿 ,分成三组 ,一组采用静脉内营养 ,其余两组在消化道喂养同等条件下 ,对其中一组采取头高脚低 (成 2 0°角 )斜坡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有...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方法选择 98例早产儿 ,分成三组 ,一组采用静脉内营养 ,其余两组在消化道喂养同等条件下 ,对其中一组采取头高脚低 (成 2 0°角 )斜坡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消化道喂养组与静脉内营养组比较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进 ,配合全面的综合护理 ,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和维持正常体重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方式 体重增长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饲方法 @早期微量喂养
下载PDF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伟贤 卢琼芳 +2 位作者 谭舒宁 吕艳梅 李小芸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4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Logistic多因素分析基础上,制定早产儿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出生1 W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改进组,比较三组喂养... 目的研究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Logistic多因素分析基础上,制定早产儿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出生1 W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改进组,比较三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规律饮食建立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常规组、实验组、改进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是15.72%、12.29%、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进组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三组早产儿规律饮食建立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有显著差异,且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与改进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胎龄<32 W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高于同组胎龄≥32 w者(P<0.001),但胎龄<32 W或胎龄≥32 w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改进喂养方式,可最大限度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早日建立规律饮食和恢复出生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不同喂养方式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二胎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玉兰 郑蓉婷 +2 位作者 叶菀 池清华 林文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胎政策后二胎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和营养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月1日—6月30日于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 075例二胎儿,对其26例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和生后42 d营...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胎政策后二胎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和营养状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月1日—6月30日于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 075例二胎儿,对其26例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和生后42 d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1 075例二胎儿中有26例早产儿,占分娩总数的2.42%;1 075例二胎儿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708例,配方奶喂养62例,混合喂养305例;以纯母乳喂养为主。在26例早产儿中,消瘦19例,轻度贫血3例,中度贫血1例。结论二胎早产儿的喂养方式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加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胎政策 二胎 早产儿 喂养方式 营养状况 分析
下载PDF
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探讨
8
作者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9期1836-1837,共2页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方法
下载PDF
早期不同喂养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早产儿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健芳 邓琼晖 +1 位作者 邓智青 钟向明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不同喂养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早产儿生长与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四组,A组23例,实施早期母乳喂养加营养支持;B组32例,实施早期配方奶喂养加营养支持;C组20例,单纯实施母乳喂养;D... 目的:探究早期不同喂养联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早产儿生长与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四组,A组23例,实施早期母乳喂养加营养支持;B组32例,实施早期配方奶喂养加营养支持;C组20例,单纯实施母乳喂养;D组45例,单纯实施配方奶喂养。观察对比四组早产儿出院时营养与血生化指标[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尿素(Urea)]变化情况及住院期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与体重增长情况。结果:B组早产儿出院时营养指标、血生化变化情况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早产儿以上指标变化情况皆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早产儿各项指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与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早产儿以上指标变化情况皆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早产儿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及不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生长指标及代谢指标,促进其更快速成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 早产儿 生长 代谢
下载PDF
早产儿喂养方式及生长发育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苗霞 李旭芳 +2 位作者 乔茉花 杜永刚 李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3期165-168,共4页
随着医疗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由于早产儿胎龄小,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营养物质和能量贮存不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其可能对早产儿出生后近期或远期有重要影响,故合理的喂养和生长评价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本文... 随着医疗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由于早产儿胎龄小,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营养物质和能量贮存不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其可能对早产儿出生后近期或远期有重要影响,故合理的喂养和生长评价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早产儿早期喂养方法和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在早产儿喂养选择和生长发育方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方式 评价 BMI 维尔维克指数
下载PDF
中医外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沐珍 张文明 吴银娣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外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指点穴法治... 目的研究中医外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指点穴法治疗,研究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指点穴法联合腹部按摩法治疗。两组早产儿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不耐受平均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肠胃喂养时间、出院时间和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不耐受平均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肠胃喂养时间、出院时间分别为(6.78±1.76)d、(4.98±1.06)d、(15.46±3.45)d、(20.34±4.06)d,明显短于对照组早产儿的(7.95±1.14)d、(6.85±1.13)d、(19.24±5.28)d、(25.64±4.6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的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早产儿能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手指点穴法 腹部按摩法 效果
下载PDF
早产儿两种喂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牟园芬 粟尤菊 《现代护理》 2005年第20期1714-1715,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喂养方法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早产儿共58例,出生体重在1 500~2 000 g范围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28例,甲组以微量泵通过鼻饲管持续均匀泵奶每小时2~3 ml,乙组则采用常规间歇鼻饲法,以注射器通过鼻饲管每2... 目的比较两种喂养方法用于早产儿的效果.方法早产儿共58例,出生体重在1 500~2 000 g范围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乙组28例,甲组以微量泵通过鼻饲管持续均匀泵奶每小时2~3 ml,乙组则采用常规间歇鼻饲法,以注射器通过鼻饲管每2小时注奶4~6 ml,两组均观察3~5 d,比较观察期间两组患儿平均每天进奶量,吐奶例数、残奶例数等指标.结果甲组患儿平均每日喂奶量明显高于乙组(P<0.05),且吐奶例数,残奶出现例数明显少于乙组(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微量泵鼻饲持续均匀泵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歇鼻饲喂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 鼻饲法 微量泵
下载PDF
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42
13
作者 陶亚琴 马兰 +1 位作者 蒋盘华 凌慧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引进国外的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并评价该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实验... 目的引进国外的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并评价该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半需求喂养方法,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和口腔支持等。记录两组早产儿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观察计算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经口喂养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问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口腔 喂饲方法
原文传递
早产儿经不同方式喂养后的结局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孔英 余灵英 翁利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20期3092-309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喂养后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变化,分析其优劣性。方法选取早产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 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80例;B 组:纯母乳喂养组60例;C 组: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60例;D ...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喂养后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头围的变化,分析其优劣性。方法选取早产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 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80例;B 组:纯母乳喂养组60例;C 组: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60例;D 组:早产儿配方奶混合母乳喂养6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12~24 h 开始喂养。将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头围以及追赶上足月儿的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患儿纠正40周胎龄后,B 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均高于其他组,C 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563,P <0.05)。纠正胎龄1、3、6个月后,A 组体质量、身高以及头围指标高于其他喂养组,D 组水平次之,C 组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11、2.853、2.779,均 P <0.05)。到6个月时,A 组追赶最快,达到38.8%(3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9,P <0.05),其他时段,A 组追赶例数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产儿,采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或者早产儿配方奶与母乳的交替喂养的方式优于纯母乳喂养和普通足月儿奶粉喂养,可以在保证患儿的营养需求的同时,缩短追赶足月儿时间,促进婴儿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喂饲方法 婴儿配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