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和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珊珊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73-75,83,共4页
目的 比较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和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予以静脉营养,观察组... 目的 比较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和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予以静脉营养,观察组予以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及胃肠不耐受情况。结果 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摄奶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不耐受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可缩短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增加摄奶量,减少胃肠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 静脉营养 早产儿
下载PDF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对<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的影响
2
作者 石甜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对胎龄<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试... 目的分析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对胎龄<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200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胃肠道功能、生长发育情况、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胃泌素(GAS)以及胃动素(MO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质量、身长以及头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便排尽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胃食管反流时间以及胃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高于对照组,潴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32周早产儿全肠道喂养中,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重力喂养可以更好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且能缩短胃肠道喂养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 重力喂养 早产儿 全肠道喂养 生长发育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冰冰 林多华 杜佩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FI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持续性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FI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持续性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喂养情况、生长情况及FI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摄入能量高于常规组,全量喂养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重增长速度均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在FI早产儿中应用效果优于微量喂养,能够改善喂养结局,提升头围、身长、体重增长速度,降低FI总发生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布拉氏酵母菌 微量喂养 疗效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余剑佩 陈小群 +2 位作者 张小玲 杨丽虹 李燕瑜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生理性黄疸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各30例。A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抚触;B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吮吸;C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腹部按摩+开塞...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生理性黄疸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各30例。A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抚触;B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吮吸;C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腹部按摩+开塞露润肠。对照组仅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常规护理。护理期间,监测各组患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各项指标。结果:A、B、C三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体抚触、非营养性吮吸和腹部按摩均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症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生理性黄疸 早期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吮吸 护理
下载PDF
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炜 胡金芝 +1 位作者 吴岸敏 王丽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6例。采用抛银币法将纳入的7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生...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6例。采用抛银币法将纳入的7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非营养吸吮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空日龄及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比较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粪排空日龄和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可减少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能促进体重和头围的增长,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肠道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益生菌防治极低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边静 杨云成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3401-3402,3403,共3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记录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15.0%vs 52.6%)及不耐受持续时间[(4.32±1.28)d vs(6.33±1.25)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92±1.82)d vs(10.18±1.81)d]、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5.64±2.58)d vs(18.35±2.59)d]及平均住院时间[(23.32±2.28)d vs(30.83±2.25)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NEC发生,对照组发生NEC 1例,两组均未观察到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减轻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以及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其防治VLBW和LBW-PI不耐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全胃肠道营养 益生菌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浩文 许东宝 +3 位作者 陈红霞 黄玮 祝选娇 胡海英 《安徽医学》 2010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治疗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前清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并且可减轻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儿 微量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应灵晶 高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儿均予以非营养性吸吮,观察...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儿均予以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0.125 g/次,1次/d,鼻饲或奶瓶给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2周后生长发育(体重、头围和身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症状消失时间、胎粪排出时间、达全量胃肠内营养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佳(χ~2=4.16,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和身长等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在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的治疗效果较好,能缩短喂养不耐受症状时间,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布拉氏酵母菌散 非营养性吸吮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并保持排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丽娟 蒋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31期8-9,共2页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同时保持排便通畅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需间断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非营养性吸吮和保持每日...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同时保持排便通畅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需间断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非营养性吸吮和保持每日排便至少1次,记录两组喂养不耐受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腹胀、胃潴留、第2周末每次奶量<10ml/kg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并保持排便能促进胃肠动力,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非营养性吸吮 排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敏 黄锦翔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治疗作用,二者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 红霉素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肖电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了肠穿孔,3例发生了吸入性肺炎。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胎粪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蓝光照射的时间(第1天TCB>6mg/dl、第2天TCB>9mg/dl、第3天后TCB>12mg/dl时则予光疗)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可促进胎粪排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而对黄疸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量喂养 新生儿抚触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丽虹 廖水仙 何莎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英德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其中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未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的30... 目的探讨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英德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其中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未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9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的30例患儿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症状、喂养指标、住院时间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研究组呕吐、腹胀、呼吸暂停、胃潴留发生率分别为6.67%、3.33%、3.33%、10.00%,低于观察组的26.67%、30.00%、26.67%、33.33%,开奶时间、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条件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生第14天体重、头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三阶梯俯卧位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喂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非营养性吸吮 三阶梯俯卧位
下载PDF
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初新 陈东芳 张婷婷 《全科护理》 2021年第12期1643-1646,共4页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喂养 营养性吸吮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莫沙比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曼莉 高侠 +1 位作者 刘良梅 刘璐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非营养性吸吮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沙比利(0.25 mg...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非营养性吸吮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沙比利(0.25 mg/次,口服,每日3次)联合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发生喂养不耐受例数10例,对照组发生17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呕吐持续时间、胃潴留持续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胎粪排空时间、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缩短(P<0.05)。2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血常规和生化无明显异常。结论:莫沙比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较单一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效果更好,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且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莫沙比利 非营养性吸吮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春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早产儿配方奶粉以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观察两组早产儿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9±3.8)d,肠道营养达到418.4 kJ/(kg·d)的时间为(11.6±5.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2±4.9)d和(14.8±5.8)d(P均<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1.11%)(P<0.05);观察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残奶量、呕吐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营养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冉秦琴 别文倩 林育敏 《循证护理》 201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MedLine、EMbase、CINAHL、EBSCO、HIGHWIRE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早产儿喂养... [目的]系统评价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MedLine、EMbase、CINAHL、EBSCO、HIGHWIRE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缩短了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住院腹胀消失时间[WMD=-1.08,90%CI(-2.62,-0.98),P<0.000 1]、胃管留置时间[WMD=-4.60,95%CI(-6.15,-3.06),P<0.000 01]、及早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有助于改善体重等。[结论]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时,早期的、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建立完全的胃肠营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干预 Meta分析 住院时间 胃管留置时间 体重 全肠道营养
下载PDF
早期微量喂养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9期2453-24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量喂养 婴儿营养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许冬梅 林梅 +4 位作者 黄芝蓉 李正中 梁崔 蒙艳琳 黎荣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饲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母乳... 目的探讨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饲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即用0.1 mL母乳(3滴)滴至早产儿舌下,并给予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同时用3 mL母乳将大棉签浸润后放置在距离早产儿鼻腔2~3 cm处进行嗅觉刺激。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全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出院体质量、喂养不耐受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缩短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乳 嗅觉刺激 非营养性吸吮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19
作者 刘晓萍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45例,非营养吸吮组予鼻饲奶前、后均予非营养吸吮10分钟,对照组不行非营养吸吮,然后观察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非营养...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45例,非营养吸吮组予鼻饲奶前、后均予非营养吸吮10分钟,对照组不行非营养吸吮,然后观察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非营养吸吮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营养吸吮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养吸吮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智惠 王成秀 李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部分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早期微量喂养或鼻饲...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部分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早期微量喂养或鼻饲,治疗组加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每次0.5 g,2次/日,连用7 d)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奶前后给予早产儿型硅胶安抚奶嘴吸吮10~15 min)治疗。观察两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缩短,胃潴留量减少,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非营养性吸吮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