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and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methylnorephedrine C11H17NO(s)
1
作者 Di You-Ying Wang Da-Qi +1 位作者 Shi Quan Tan Zhi-Che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2859-2866,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N-methylnorephedrine C11H17NO(s) have been measured by a precisio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T=78K to T=400K. A solid ...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N-methylnorephedrine C11H17NO(s) have been measured by a precisio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T=78K to T=400K. A solid to liquid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compound was found in the heat capacity curv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T=342-364 K. The peak temperature, molar enthalpy and entropy of fusion of the substance were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molar heat capacities in the temperature regions of T=78-342 K and T=364-400 K were fitted to two poly- nomial equations of heat capacities with the reduced temperatures by least squares method. The smoothed molar heat capacities an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N-methylnorephedrine C11H17NO(s)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 refer- ence temperature 298.15 K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fitted polynomials and tabulated with an interval of 5 K. The constant-volume energy of combustion of the compound at T=298.15 K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an isoperibol precision oxygen-bomb combustion calorimeter.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combustion of the sample was calculated.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the compound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combustion enthalpy and other auxiliary thermodynamic data through a Hess thermochemica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ethylnorephedrine C11H17NO(s) heat capacity constant-volume energy of combus-tion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下载PDF
煤化工水处理污泥对准东次烟煤热解和燃烧及气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竞杰 马亚亚 +5 位作者 张书培 杨晓勤 莫文龙 任铁真 魏贤勇 樊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3,共15页
解析煤化工水处理污泥(YS)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及官能团种类,探究不同实验气氛下其对准东次烟煤(ZSBC)热反应性能的影响,对于合理处置煤化工水处理污泥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大现实意义。以ZSBC、YS和Y_(1)Z_(9)(YS与ZSBC按质量比为... 解析煤化工水处理污泥(YS)的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及官能团种类,探究不同实验气氛下其对准东次烟煤(ZSBC)热反应性能的影响,对于合理处置煤化工水处理污泥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大现实意义。以ZSBC、YS和Y_(1)Z_(9)(YS与ZSBC按质量比为1∶9混合得到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热量实验的气体氛围,研究不同反应气氛下YS对ZSBC热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SBC较YS富含固定碳和挥发分,而YS中的灰分含量较高且主要组成为含P,Ca和Fe等元素的化合物;YS的官能团种类较ZSBC的官能团种类更加丰富,且YS中主要为脂肪族化合物,而ZSBC中含有大量的芳香族化合物;惰性气氛下,YS的掺杂可以降低快速热解阶段(405℃~485℃)ZSBC活化能并增加指前因子,加快了Y_(1)Z_(9)在405℃~485℃温度段的反应进程;在氧化性气氛下,YS的掺杂可使ZSBC的着火点从475℃下降到443℃,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燃烧稳定性指数(D)以及燃烧特性因子(A_(c))都得到增加;YS的掺杂可以降低380℃~550℃温度段ZSBC活化能并增加指前因子,促进Y_(1)Z_(9)在此温度段的燃烧反应;在二氧化碳气氛下,Y_(1)Z_(9)的平均初始反应性指数(R_(i))、反应性指数(R_(f))和平均终止反应指数(R_(s))均低于ZSBC的相应参数,表明YS的掺杂会延缓ZSBC的气化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污泥 准东次烟煤 热解 燃烧 Coats-Redfern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二次燃料喷射的预混燃烧室热声振荡主动控制方法
3
作者 曹炜 杨凯淇 +4 位作者 任永杰 郭康康 仝毅恒 黄卫东 聂万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204,共11页
为了实现热声振荡的主动控制,基于燃气轮机模型燃烧室,实验研究了二次燃料喷射对热声振荡的影响。采用高频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倍增管同步测量了燃烧室内压力振荡和CH*表征的释热脉动,采用高速相机捕捉了火焰结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获... 为了实现热声振荡的主动控制,基于燃气轮机模型燃烧室,实验研究了二次燃料喷射对热声振荡的影响。采用高频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倍增管同步测量了燃烧室内压力振荡和CH*表征的释热脉动,采用高速相机捕捉了火焰结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获得了热声振荡的产生机理和二次燃料喷射解耦热声耦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涡流效应会引起火焰的周期性卷曲,导致火焰面积的变化,引发释热率的脉动,激发并维持热声振荡。二次燃料喷射可以显著降低热声振荡水平,当二次燃料占比5.0%时,声压幅值和均方根压力幅值分别降低了32%和35%;当二次燃料占比10%时,声压幅值和均方根压力幅值降低到噪声水平。二次燃料喷射可以改变火焰形态,随着二次燃料占比的增加,火焰抬升高度和火焰宽度相应增加,释热区域向燃烧室下游延展,火焰的非定常特性减弱。二次燃料喷射可以打破燃烧室压力和释热率之间的相位耦合,实现对热声振荡的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振荡 二次燃料喷射 主动控制 预混燃烧 旋流火焰
下载PDF
反向和同向旋流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助燃头部的燃烧特性
4
作者 刘磊 胡长淮 +3 位作者 陈一 屈美娇 王宇 许书英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点火助燃技术是新型的燃烧调控技术.面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稳定燃烧的迫切需求,为发挥滑动弧等离子体技术在改善雾化、提高燃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搭建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实验平台,并开展了不同旋流方向下滑动弧放电等离...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点火助燃技术是新型的燃烧调控技术.面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稳定燃烧的迫切需求,为发挥滑动弧等离子体技术在改善雾化、提高燃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搭建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实验平台,并开展了不同旋流方向下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燃烧特性实验.实验通过采集燃烧过程OH^(*)化学发光强度图像,着重分析了不同旋流方向滑动弧等离子体对燃烧室燃烧强度、温度分布以及燃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施加等离子体助燃后,燃烧室内的平均已燃区相对强度明显提升,且反向旋流等离子体助燃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反向旋流滑动弧助燃的径向温度分布相较于同向旋流滑动弧助燃均匀性提升,当余气系数为2.0时,反向旋流等离子体助燃的径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3022,同向旋流等离子体助燃的径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3223;反向旋流滑动弧助燃的燃烧效率高于同向旋流滑动弧放电的燃烧效率,当余气系数为2.0时,反向旋流等离子体助燃的燃烧效率为89.56%,同向旋流等离子体助燃的燃烧效率为8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头部 滑动弧等离子体 反向旋流 同向旋流 点火助燃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测定水体中微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方法研究
5
作者 漆艳 尹希杰 +1 位作者 李玉红 林锡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4-1480,共7页
该文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SPME/GC/C-IRMS)技术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碳同位素(δ^(13)C)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60 min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温度(30~60℃)和萃取时间(15~60 min)对顶... 该文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SPME/GC/C-IRMS)技术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碳同位素(δ^(13)C)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60 min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温度(30~60℃)和萃取时间(15~60 min)对顶空萃取(HS-SPME)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无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下,利用HS-SPME和直接萃取(D-SPME)方法分别测试7种苯系物的δ^(13)C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08‰~0.45‰和0.05‰~0.39‰,测试误差分别为-0.16‰~0.33‰和-0.41‰~0.46‰,两种SPME方式在萃取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碳同位素分馏,HS-SPME的灵敏度比D-SPME方法高1~2个数量级。通过移动平均值算法计算苯、间/对二甲苯、异丙苯的检出限为1μg/L,甲苯、乙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的检出限为2μg/L。测得江苏某废弃农药场地下水中7种苯系物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01‰~0.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 单体碳稳定同位素分析 水体
下载PDF
配煤掺烧比例对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宋大勇 陈晓龙 +7 位作者 张海涛 张然 王赫 杨骁 刘宇 高文杰 潘博 汪瑾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6期841-847,共7页
为了掌握配煤掺烧比例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性能影响,采用现场试验测量的方法进行摸底试验并提出改进配煤比例的3种方案,探究3种方案下锅炉的运行性能、燃烧情况和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着A、D磨煤机掺烧比例的增大,宽广负荷下最高锅炉效... 为了掌握配煤掺烧比例对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性能影响,采用现场试验测量的方法进行摸底试验并提出改进配煤比例的3种方案,探究3种方案下锅炉的运行性能、燃烧情况和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随着A、D磨煤机掺烧比例的增大,宽广负荷下最高锅炉效率减小,锅炉效率最高时对应的负荷有所提高。3种配煤掺烧方案在试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发生结焦的可能性较小,但超过一定负荷时炉内中上部受热面存在结焦风险。在400 MW以下负荷,采用B磨煤机掺烧50%褐煤,A、D掺烧40%,C、F掺烧10%,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效果显著。在400 MW以上负荷,为避免炉膛出口受热面结焦、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可采用B磨煤机掺烧50%褐煤,A、D掺烧30%,C、F掺烧15%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直流锅炉 配煤掺烧比例 运行性能 掺烧试验
下载PDF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ARB on CuO-Fe2O3
7
作者 WU Rongcheng, QU Jiuhui, HE Hong & YU Yunbo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Qu Jiuhui (e-mail: jhqu@mail.rcees.ac.c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1期2311-2316,共6页
CuO-Fe2O3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strongmagnetism and a large surface area is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e metho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towards Acid Red B (ARB) and the regeneration by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 CuO-Fe2O3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strongmagnetism and a large surface area is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e metho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towards Acid Red B (ARB) and the regeneration by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CuO-Fe2O3 composite is an excellent adsorbent for ARB adsorption at acid condition. The pres-ence of Cl- has no effect on ARB adsorption. But the 24SO-can inhibit ARB adsorption. After being recovered by the magnetic separation method, the adsorbent can be regener-ated b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bsorbate at 300℃ in air at-mosphere. The combustion reactions of ARB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uO-Fe2O3 are studied by in situ diffuse reflec-tion FTI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presence ofCuO-Fe2O3, the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is significantlylowered by the catalysis of CuO-Fe2O3, and ARB can be oxi-dized completely withou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by-product; in comparison, in the absence of CuO-Fe2O3, the temperature needed for oxidation of ARB is higher and the reaction is incomplete with some N-containing harmfulcompounds produced. The reusability of CuO-Fe2O3 is also studied in successive seven adsorption-regeneration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Fe2O3 复合材料 有机化合物 吸附剂
原文传递
高炉喷吹用烟煤煤粉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浦以康 胡俊 贾复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12,共10页
从工业安全角度出发 ,在四种不同形状与体积的封闭容器、三种开口燃烧管中 ,对高炉喷吹用烟煤的燃烧爆炸特性和传播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详尽地给出了煤粉浓度、粒度及气体介质中含氧量、扬尘湍流强度和初始点火能量对爆炸... 从工业安全角度出发 ,在四种不同形状与体积的封闭容器、三种开口燃烧管中 ,对高炉喷吹用烟煤的燃烧爆炸特性和传播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详尽地给出了煤粉浓度、粒度及气体介质中含氧量、扬尘湍流强度和初始点火能量对爆炸后最大压力升值、最大爆炸压力上升率、以及最大等效燃烧速度和爆炸火焰传播最小熄火间距的影响。用最大等效燃烧速度来表征的爆炸强度数值已不再依赖于实验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等容燃烧 等效燃烧速度 高炉喷煤 烟煤 爆炸特性
下载PDF
燃烧催化剂对含CL-20无烟NEPE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邵重斌 庞维强 +5 位作者 樊学忠 吴淑新 廖林泉 刘小刚 付小龙 李吉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采用靶线法测试了2~15MPa下含CL-20无烟NEPE推进剂的燃速,通过调节不同种类燃烧催化剂(铅盐、铜盐和炭黑)及其复配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对含CL-20无烟NEPE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含CL-20和催化剂的无烟NEPE推进剂的催化作用... 采用靶线法测试了2~15MPa下含CL-20无烟NEPE推进剂的燃速,通过调节不同种类燃烧催化剂(铅盐、铜盐和炭黑)及其复配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对含CL-20无烟NEPE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含CL-20和催化剂的无烟NEPE推进剂的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CL-20含量的增加,推进剂的燃速明显增大,当CL-20质量分数为30%时,15MPa下推进剂的燃速可提高68%。与单组分催化剂和多组分催化剂相比,复配后的双组分燃烧催化剂对推进剂燃速的催化效果最明显,含NTO—Pb/AD-Cu复配催化剂的推进剂在15MPa下的燃速增至25.66mm/s。Ф-Pb/乙炔炭黑燃烧催化剂使推进剂在10~15MPa出现平台燃烧,燃速压强指数降至0.22,在2~15MPa下降至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无烟NEPE推进剂 燃烧催化剂 燃速 平台燃烧 CL-20
下载PDF
双层交错布置多孔喷嘴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康 欧阳光耀 +1 位作者 安士杰 常汉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437,443,共5页
针对高喷射压力下传统喷油嘴喷雾的碰壁比较严重以及传统多孔喷嘴喷雾之间易相互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上下2层交错布置的多孔喷油嘴,阐明了双层交错布置多孔喷嘴的结构和理论依据,建立了喷雾及燃烧排放模型,研究了双层交错布置多... 针对高喷射压力下传统喷油嘴喷雾的碰壁比较严重以及传统多孔喷嘴喷雾之间易相互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上下2层交错布置的多孔喷油嘴,阐明了双层交错布置多孔喷嘴的结构和理论依据,建立了喷雾及燃烧排放模型,研究了双层交错布置多孔喷嘴的喷雾特性及其结构参数对共轨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喷雾特性仿真表明,与传统喷油器相比,双层交错布置喷油嘴具有较短的喷雾贯穿距和更好的燃油空间分布特性.双层交错布置喷嘴的结构参数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层喷孔的喷射夹角采用大喷射夹角或下层喷孔采用小孔径,都可以使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柴油机 双层交错布置多孔喷嘴 喷射特性 燃烧与排放
下载PDF
LNG气化温度对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洪亮 段树林 孙培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9-1375,共7页
为了获得液化天然气(LNG)气化温度对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简述了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CH4排放过高的原因与措施,对双燃料发动机按推进特性在25%,50%,75%,100%负荷下燃用20oC气化温度下的LNG进行了试验,获... 为了获得液化天然气(LNG)气化温度对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简述了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CH4排放过高的原因与措施,对双燃料发动机按推进特性在25%,50%,75%,100%负荷下燃用20oC气化温度下的LNG进行了试验,获得了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及排放数据,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就不同LNG气化温度对发动机缸内湍流强度,近壁温度,燃烧过程,以及排放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测量的压力及排放数据与对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较为一致。LNG气化温度降低,引起缸内平均湍流动能峰值上升,近壁区域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近壁温度升高,改善了燃烧效果,有利于降低CH4和CO2的排放,同时NO降低22%,碳烟排放量降低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气化温度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 近壁温度 燃烧排放
下载PDF
基于通风网络理论及试验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唐明云 张国枢 +1 位作者 戴广龙 秦汝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4-187,共4页
基于通风网络理论模型演化得到采空区走向及倾向的漏风阻力系数分布,综合考虑了采面的回采速度、顶板岩性以及采空区倾向上顶板的沉降量不同等因素影响。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对桃园矿1033工作面及其采空区进行了流场数值模... 基于通风网络理论模型演化得到采空区走向及倾向的漏风阻力系数分布,综合考虑了采面的回采速度、顶板岩性以及采空区倾向上顶板的沉降量不同等因素影响。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对桃园矿1033工作面及其采空区进行了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工作面的漏风量分布及采空区漏风流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区域主要发生在倾向上靠进风侧0~10 m范围,并有部分漏风量在工作面倾向从中间点前流回至工作面,采空区内的流场等值线并不完全呈对称分布。采用工作面埋管取气分析采空区内氧气体积分数,得到了采空区内氧气体积分数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沿着采空区走向,氧气体积分数逐渐下降;在采空区倾向上,回风巷氧气体积分数下降最快,进风巷氧气体积分数下降最慢。综合考虑采空区内的滤流速度和氧气体积分数分布,得到了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在采空区回风巷,氧化带距离工作面范围为11~38 m;在采空区进风巷,距离工作面范围为23~76 m;在中部,距离工作面范围为12~66 m。最后,计算得到工作面安全回采速度为2.2 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通风网络理论 流场 氧气浓度 自燃 “三带”划分
下载PDF
低辛烷值高挥发性燃料直喷压燃宽运行范围的燃烧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步宇 王志 +3 位作者 帅石金 俞林君 王建昕 徐宏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采用低辛烷值高挥发性汽/柴油混合燃料,在不同转速和负荷条件下对比了部分预混压燃(PPCI)和多段预混压燃(MPCI)等多种压燃模式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并在宽运行范围与原机柴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宽运行范围的最优燃...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采用低辛烷值高挥发性汽/柴油混合燃料,在不同转速和负荷条件下对比了部分预混压燃(PPCI)和多段预混压燃(MPCI)等多种压燃模式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并在宽运行范围与原机柴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宽运行范围的最优燃烧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试验用低辛烷值燃料能够在宽运行范围实现压燃模式的稳定运行;为使燃烧排放结果最优,低负荷区间应采用单次喷射PPCI模式,中、低转速(中、高负荷)采用MPCI模式,高转速(中、高负荷)采用多次喷射PPCI模式;宽运行范围内低辛烷值燃料可以实现NOx排放低于0.4,g/(k W·h)、碳烟排放低于0.5,FSN及最高压力升高率低于1,MPa/(°)CA;与原机柴油燃烧结果相比,低辛烷值燃料可以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以及燃油消耗率,但CO和HC排放增加,循环波动系数也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辛烷值燃料 多段预混压燃 部分预混压燃 宽运行范围
下载PDF
稠油油藏火驱燃烧关键参数的计算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席长丰 赵芳 +2 位作者 关文龙 高成国 黄继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火驱试验为例,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高温燃烧条件下地下燃烧参数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火驱过程中原油、岩石骨架、次生水体等的热量分配,对H1井区地下燃烧温度、空气消耗量、空气油比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 以克拉玛依油田H1井区火驱试验为例,从物质和能量守恒出发,推导了高温燃烧条件下地下燃烧参数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火驱过程中原油、岩石骨架、次生水体等的热量分配,对H1井区地下燃烧温度、空气消耗量、空气油比等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层空气消耗量为350~400 m^3/m^3,地下燃烧温度约为550℃,对实验室数据进行了重新标定。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火驱开发效果,对湿烧注入方案进行计算,当空气消耗量为350 m3/m3时,湿烧水空气比为0.000779 m^3/m^3,日注冷水量为49.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火烧油层 能量守恒 空气消耗量 燃烧温度 空气油比 湿式燃烧 计算方法 现场应用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热流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冰 刘迪 王太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22-2129,共8页
为了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壁面热载荷,提出了一种简单、准确的燃烧室壁面热流测量方法。通过发动机热试,测得了距燃烧室壁面不同径向深度的瞬态温度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分离变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最终得到燃烧室壁面热流和壁面温度。... 为了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壁面热载荷,提出了一种简单、准确的燃烧室壁面热流测量方法。通过发动机热试,测得了距燃烧室壁面不同径向深度的瞬态温度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分离变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最终得到燃烧室壁面热流和壁面温度。研究表明,提出的热流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获得燃烧室壁面热流和壁面温度且不会放大误差。发动机热试的瞬态过程中,温度的响应存在明显的迟滞性,5s时间不足以使温度达到稳态。而燃烧室壁面热流响应迅速,达到稳态所需时间在2 s左右,且热流的变化规律与燃烧室压力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烧室 壁面热流 壁面温度 燃烧室压力
下载PDF
深冷处理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绍甫 瞿怀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论述了深冷处理能显著改善金属切削刀具。内燃机某些零件等的机械性能的现实情况,并初步讨论了其所以能改善的机理,文中也述及了深冷处理的工艺过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深冷处理 切削刀具 内燃机零件
下载PDF
空气分级燃烧对降低燃油炉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政伟 雷斌 +1 位作者 殷诗明 李园园 《节能技术》 CAS 2017年第3期263-266,271,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燃油炉NO_x排放超标的问题,对现有燃油炉的结构进行改造,实施了空气不分级燃烧和分级燃烧对降低NO_x排放的对比性试验。在空气不分级燃烧时,得到O2浓度是影响NO_x的重要因素,可以采用低氧燃烧来降低NO_x的浓度以满足排放要... 为了解决现有燃油炉NO_x排放超标的问题,对现有燃油炉的结构进行改造,实施了空气不分级燃烧和分级燃烧对降低NO_x排放的对比性试验。在空气不分级燃烧时,得到O2浓度是影响NO_x的重要因素,可以采用低氧燃烧来降低NO_x的浓度以满足排放要求,并得到不同负荷下低氧燃烧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时,通过控制一次风α_1和二次风α_2的送入量,使燃油炉NO_x排放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以符合国家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排放 燃油炉 低氧燃烧 过量空气系数 空气分级燃烧
下载PDF
普通可燃性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云春 吴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对实际火灾过程中可燃性装饰材料(窗帘布、三合板、五合板和木板块)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和着火时间与材料的几何尺度、外界加热辐射热流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着火时间随加热强度增加而减少,且在低加热强度... 对实际火灾过程中可燃性装饰材料(窗帘布、三合板、五合板和木板块)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和着火时间与材料的几何尺度、外界加热辐射热流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着火时间随加热强度增加而减少,且在低加热强度下的递减速度较快,在较高加热强度下变化不大;薄体材料(窗帘布)的热释放速率呈单峰状,且随着辐射热流强度增加,热释放速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质量损失速率逐渐减小;厚体材料(三合板、五合板和木板块)的热释放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呈双峰状,低加热强度下第1个峰值比第2个峰值大,高加热强度下第2个峰值比第1个峰值大,2个峰值差值也增大;较高辐射热流强度下出现可燃物表面碳化,可导致热释放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材料 辐射热流强度 热释放速率 质量损失速率 燃烧特性
下载PDF
燃用低浓度煤矿通风瓦斯的燃气轮机系统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娟 翁一武 《现代电力》 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
煤矿通风瓦斯气是一种能至人窒息和发生强烈爆炸的危险性气体,同时又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能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用低浓度煤矿通风瓦斯的燃气轮机循环系统,进行了系统热力性能分析,即比较了不同压气机压比及燃烧室温升组合情况下系统... 煤矿通风瓦斯气是一种能至人窒息和发生强烈爆炸的危险性气体,同时又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能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用低浓度煤矿通风瓦斯的燃气轮机循环系统,进行了系统热力性能分析,即比较了不同压气机压比及燃烧室温升组合情况下系统的效率,并对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进行了系统中主要部件的工作性能预测。最终得出了相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瓦斯 燃气轮机 催化燃烧 热力循环模式 工作性能
下载PDF
内燃机燃油喷雾撞壁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贝凌 董文辉 +4 位作者 马天宇 丰雷 耿超 刘海峰 尧命发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8年第1期73-83,共11页
随着新型燃烧方式的发展,喷雾撞壁现象广泛存在于现代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中。研究喷雾撞壁机理对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从实验和模拟研究出发,阐述了从基础喷雾液滴撞壁到实际发动机喷雾撞壁的研究现状,指... 随着新型燃烧方式的发展,喷雾撞壁现象广泛存在于现代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中。研究喷雾撞壁机理对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从实验和模拟研究出发,阐述了从基础喷雾液滴撞壁到实际发动机喷雾撞壁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喷雾撞壁研究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燃油撞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燃油撞壁喷雾 受限空间 液滴撞壁 燃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