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对颧突支柱改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思赜 包涵 +3 位作者 苏晓婕 谷德奥 苗雷英 刘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7-543,共7页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对颧突支柱整体结构的影响以及颧突支柱结构改建与后牙咬合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错颌畸形患者(对照组)以及50例减数正畸治疗成人患者(实验组),用Teetester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两组人群的咬合接触特征...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对颧突支柱整体结构的影响以及颧突支柱结构改建与后牙咬合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错颌畸形患者(对照组)以及50例减数正畸治疗成人患者(实验组),用Teetester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两组人群的咬合接触特征。从实验组中选取25例具有完整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的患者,用Mimics21.0软件分析测量CBCT影像,界定三维方向测量基准平面,划分颧突支柱解剖区域区。测量支柱横截面积,表面标志点位移及上颌第一磨牙移动量、牙根周围牙槽骨、颧突支柱皮质骨厚度和密度。结果: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矢状向、垂直向、颊腭向位置均有变化,以近中向移动量最大。正畸矫治后颧突支柱下段横截面积变小,牙槽骨颊舌向厚度以及皮质骨厚度减小,颧突点及颧颌缝最下点向后位移,上述变化与上颌第一磨牙移动有相关性。而上颌第一磨牙牙根部分区域牙槽骨松质骨密度降低,皮质骨密度变化不明显,这些变化与牙齿移动无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正畸刚结束时实验组总咬合接触面积、总咬合力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均降低。前牙咬合力占比升高。结论:减数正畸矫治前后,伴随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方向的位置变化,颧突支柱中、下段形态结构随之改建,二者具有相关性,且这些改建影响了咬合力的大小以及咬合力的分布。因此上颌磨牙正畸移动过程引起颧突支柱部分结构改建,这些改建可能进一步影响咬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正畸治疗 颧突支柱 上颌第一磨牙 咬合力
下载PDF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颌面硬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天民 刘妍 +1 位作者 黄微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 :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牙颌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 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 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 ,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的变化 ,再根据这 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 目的 :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牙颌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 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 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 ,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的变化 ,再根据这 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 33例中有 1 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 ,1 3例采用了拔 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 ,8例采用了拔 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 2 0项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牙颌面硬组织结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拔第一双尖牙组的前颅底平面 -下牙槽座点角 (SNB角 )比拔第二双尖牙组的SNB角小 (4 .0±1 .3)°(P <0 .0 1 ) ;治疗后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以及拔第一双尖牙组与拔第二双尖牙组之间的差别主要为牙位改变。结论 :临界病例很难通过常规头影测量来区分是否需要拔牙治疗 ;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前牙矢状方向突度及倾斜度的变化 ,而颌骨位置关系及垂直方向上下颌、牙合、颅底平面角没有显著性差别 ;与拔第一双尖牙相比 ,拔第二双尖牙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切牙的唇倾度不减小 ,且拔第二双尖牙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效果与不拔牙治疗相近 ,但拔第一双尖牙可以明显减小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拔牙 不拔牙矫治 牙颌面 硬组织结构 正畸学
下载PDF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后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柯华峰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莉 魏福兰 郭新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拔牙和32例非拔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用U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倾斜度在治... 目的探讨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斜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拔牙和32例非拔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用U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倾斜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间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和第二磨牙长轴交角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治疗前后上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和第二磨牙交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牙组,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比上颌第三磨牙更直立。结论拔除前磨牙的正畸治疗能够改善第三磨牙的倾斜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拔牙矫治 非拔牙矫治 第三磨牙倾斜度
下载PDF
正畸拔除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角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范琳琳 况琴 +1 位作者 唐玉娟 秦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25,共9页
目的:系统比较正畸拔除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所... 目的:系统比较正畸拔除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所有文献,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拔牙组又根据拔牙模式分为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两个亚组。检索时限从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20日。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然后采用Rev Man 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71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相比,上下颌第三磨牙倾角的变化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差值上颌约为5.19°,下颌约3.55°;拔牙组的亚组分析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除第一、第二前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均变得更直立,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第三磨牙更直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前磨牙拔除 非拔牙矫治 第三磨牙 META分析
下载PDF
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何玉宏 段银钟 +1 位作者 潘继军 席兰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对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按拔牙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6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对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青少年正畸患者,按拔牙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组(26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来测量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和平面的交角,第二磨牙与平面的交角以及第二、第三磨牙长轴的交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上下颌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交角的变化量更大,2组间年平均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上下颌第二、第三磨牙长轴交角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年平均变化量在2组间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上颌第二磨牙与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二磨牙与平面交角的年平均变化量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有利于第三磨牙倾角的改善,对第三磨牙萌出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前磨牙拔除 非拔牙矫治 第三磨牙倾角
下载PDF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熊亚芳 王丛胜 张龙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9-310,共2页
目的:研究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的影响。方法:37例第一前磨牙拔除和33例非拔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拍摄术前术后的全景片,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及第三磨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夹角,对治疗前后夹角的变化以U检验进行比较。结... 目的:研究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第三磨牙的影响。方法:37例第一前磨牙拔除和33例非拔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拍摄术前术后的全景片,测量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及第三磨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夹角,对治疗前后夹角的变化以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拔除第一前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的的萌出角度得到了改善,而对上颌第三磨牙萌出改善并不明显。结论: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第三磨牙萌出角度会更加直立,从而可能减少其阻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磨牙拔除 非拔牙矫治 第三磨牙
下载PDF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春 段银钟 +3 位作者 杨振华 何玉宏 汪银雄 陈巧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完成期患者采取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法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两组患者各40例。第一组采取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方案,第二组采取非拔牙矫治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完成期患者采取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法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两组患者各40例。第一组采取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方案,第二组采取非拔牙矫治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改变。根据治疗记录和X线片选取46例患者确证下颌第三磨牙是否拔除或保留。结果:拔牙组较非拔牙组均显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至Xi点间间隙显著增加(P<0.05)。下颌第三磨牙在非拔牙组中较拔牙组最终更易拔除(P<0.05)。结论:第二前磨牙拔除患者可发生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磨牙后间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改变 前磨牙拔除 非拔牙矫治 下颌第二磨牙 下颌第三磨牙
下载PDF
减数第一磨牙正畸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惠英 王鹏 +1 位作者 计福忠 孟庆丽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共拔除42颗第一磨牙,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矫治时间为16.0-29.1个月,平均20.4个月。结论:经过正确诊断设计,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矫治 磨牙 正畸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轴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玉乾 李方研 +1 位作者 吕秀梅 胡建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0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矫治两种矫治方法对发育中的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拔除第一前磨牙和39例非拔牙矫治患者术前和术后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分析。选用水平参考平面测量和比较发育中的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 目的研究拔除第一前磨牙和非拔牙矫治两种矫治方法对发育中的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拔除第一前磨牙和39例非拔牙矫治患者术前和术后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分析。选用水平参考平面测量和比较发育中的第三磨牙倾斜角度的变化。结果拔除第一前磨牙组下颌第三磨牙直立角度平均值左侧为(7.1±2.5)°,右侧为(5.9±1.5)°;非拔牙矫治组左侧为(3.5±0.8)°,右侧为(3.2±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可以对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调整产生有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前磨牙拔除 第三磨牙倾斜角 非拔牙矫治 曲面断层片 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不同正畸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正畸治疗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治疗结束的成人患者80例,共有下颌第三磨牙154颗。按照下颌单侧拔牙的情况分为非拔牙组40颗,拔第一前磨牙组66颗,拔第二前磨牙组48颗。对术前、术后的... 目的:比较不同的正畸治疗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治疗结束的成人患者80例,共有下颌第三磨牙154颗。按照下颌单侧拔牙的情况分为非拔牙组40颗,拔第一前磨牙组66颗,拔第二前磨牙组48颗。对术前、术后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及萌出间隙,并且根据术后X线片选取116颗下颌第三磨牙判断其萌出水平。结果:正畸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三磨牙间隙的变化量在3组之间均有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1),拔第二前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拔第一前磨牙组大于非拔牙组。拔第二前磨牙组正畸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水平显著优于非拔牙组和拔第一前磨牙组(P<0.05)。结论: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变化与治疗方法关系不大,但其萌出间隙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支抗越弱,间隙增加越多,萌出状况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改变 间隙改变 非拔牙矫治 前磨牙拔除 下颌第三磨牙 萌出水平
下载PDF
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玉楼 王鑫 +1 位作者 王坤 刘芳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403-405,425,共4页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拔除1~4颗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PAR指数的规则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估、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拔除1~4颗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PAR指数的规则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估、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后为29.50±7.05、2.00±2.00,减少27.50±6.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权PAR总分值矫治前、后为24.00±9.25、1.94±2.54,减少22.06±9.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AR指数各项指标中包括牙齿排列、颊侧关系、覆盖、覆等矫治前后分值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中线矫治前后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3.63±6.02)%;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87.90±24.69)%。结论应用PAR指数评价认为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错畸形 拔牙矫治 第一恒磨牙
下载PDF
正畸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雷菲菲 梁芮 江双凤 《广东牙病防治》 2013年第9期483-488,共6页
目的研究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早失或者拔除间隙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人正畸患者19例,第一恒磨牙早失11颗(磨牙早失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第一恒磨牙严重龋齿被拔除16颗(磨牙拔除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 目的研究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早失或者拔除间隙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成人正畸患者19例,第一恒磨牙早失11颗(磨牙早失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第一恒磨牙严重龋齿被拔除16颗(磨牙拔除组),其中5颗第二恒磨牙治疗前存在附着丧失。两组均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前后拍摄全景片,治疗前后和关闭间隙前后检查第二恒磨牙牙龈指数和附着丧失,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因素1为治疗前第二恒磨牙有无附着丧失(有为牙周炎组,无为牙周健康组),因素2为第一恒磨牙缺失是由于拔除或早失。结果磨牙间隙完全关闭,牙龈指数较治疗前改善。磨牙早失组较磨牙拔除组的间隙关闭疗程长,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较多;牙周炎组较健康牙周组疗程短(P<0.05),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更多。各因素对间隙关闭速度和治疗后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量的影响贡献从大到小为:治疗前第二恒磨牙附着丧失与否、磨牙早失或拔除、两者交互效应。结论通过正畸方法关闭成人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甚至骨缺损间隙是可行的。治疗前附着丧失的程度和牙周炎的易感程度是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附着丧失 拔牙间隙 磨牙缺失
下载PDF
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玉宏 席兰兰 潘继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782-784,共3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青少年患者,将其分为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17例)和非拔牙组(22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青少年患者,将其分为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17例)和非拔牙组(22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第三磨牙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大,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变化量大。结论拔除第二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增大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使第三磨牙更加直立,有利于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曲面断层片 第二前磨牙拔除 非拔牙矫治 萌出间隙 第三磨牙倾角
下载PDF
应用PAR指数评估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缪耀强 万贤凤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正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指数对28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错畸形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①治疗后PAR总分值较治疗前减少26.11±8.09,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2.49±4.00... 目的探讨影响拔除下颌第一磨牙患者正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AR指数对28例拔除下颌第一磨牙错畸形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①治疗后PAR总分值较治疗前减少26.11±8.09,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2.49±4.00)%,权重PAR总分值减少29.61±2.33,权重减少百分率为(96.43±5.20)%。②变差或无改变0例,改善6例(21.43%),明显改善22例(78.57%)。③后牙关系PAR分值减少4.29±3.10,减少百分率为79.64%。结论选用直丝弓矫治系统,尽早使用不锈钢方丝,合理施力和必要矫治技巧是对磨牙进行有效三维控制,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正畸矫治 拔牙 下颌第一磨牙
下载PDF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
15
作者 周治 刘晓君 +3 位作者 杨鹴 姚霜 杨苹 周新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的稳定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15例。患者年龄14-25岁,平均年龄16.4岁,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并在矫治结束后追踪观...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的稳定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矫治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15例。患者年龄14-25岁,平均年龄16.4岁,对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并在矫治结束后追踪观察,结果对于某些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面型平直或轻度Ⅲ类骨面型、下前牙直立,而下前牙又需要内收改善面型的病例,若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牙胚形态、大小、位置正常,可采取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同时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的方法获得Ⅰ类[牙合]关系及理想的侧貌骨面型,2年以上的追踪观察显示疗效基本稳定。结论对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拔除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直立倾斜第一磨牙及下牙列可矫正近中磨牙关系,改善Ⅲ类骨面型,实现面部美观和牙颌功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磨 牙安氏Ⅲ类错[牙合] 正畸
下载PDF
先天缺牙患者正畸矫治效果的PAR指数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蔚 朱麒 陈慧霞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601-602,616,共3页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先天缺牙患者正畸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先天缺牙患者22例,记录患者缺失牙数目、部位及矫治时拔牙与否;采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先天缺牙患者正畸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先天缺牙患者22例,记录患者缺失牙数目、部位及矫治时拔牙与否;采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中切牙(54.29%),以少数牙缺失为主;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者多(63.64%),以补偿性拔牙为主。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的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均小于治疗前,正畸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各项分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PAR总分值减少(30.59±10.50)分,加权PAR总分值减少(38.09±22.08)分,减少百分率为(71.40±22.46)%。结论先天缺牙患者多为单侧、单颌缺牙,拔牙矫治者多为补偿性拔牙;PAR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牙合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先天缺牙 正畸治疗 拔牙 非拔牙
下载PDF
正畸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青少年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钰 严斌 +1 位作者 张春利 丁凯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患者第三磨牙萌出位置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并以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患者第三磨牙萌出位置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并以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三磨牙位置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观察组主要表现为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大,长轴与平面的交角变化量大。结论: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明显增大,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第二前磨牙 第三磨牙 正畸治疗 拔牙 萌出
下载PDF
正畸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野 韩晶莹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继Bolton之后,我国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以探讨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但相关研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而且关于中国人拔除四颗前磨牙之后的最适Bolton指数全牙比标准还没有建立。该文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 继Bolton之后,我国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以探讨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但相关研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而且关于中国人拔除四颗前磨牙之后的最适Bolton指数全牙比标准还没有建立。该文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拔牙矫治 前磨牙 BOLTON指数 咬合关系
下载PDF
PAR指数及头影测量评价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庆琳 周少云 +2 位作者 何永坚 马明玉 李荣霞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12期788-793,共6页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因病变拔除的错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下颌第一磨牙因龋病或者根尖周病变而被拔除的病例19例作为试验组,男3例,女16例,(21.37±5.07)岁。19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2例,(20.42&...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磨牙因病变拔除的错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下颌第一磨牙因龋病或者根尖周病变而被拔除的病例19例作为试验组,男3例,女16例,(21.37±5.07)岁。19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2例,(20.42±4.2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滑动法关闭间隙并配合颌间牵引完成矫治,对比正畸前后的PAR指数和头影测量值。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AR加权总分及各项PAR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A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前后U1-SN(°)、U1-NA(mm)、U1-NA(°)减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U1-SN(°)、U1-NA(mm)、U1-NA(°)、L1-NB(°)、L1-NB(mm)减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L1-NB(°)、L1-NB(mm)减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颌第一恒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或根尖周病变的患者,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利用下颌第三磨牙正畸前移和(或)健康的前磨牙进行矫正,可以避免口腔内义齿修复治疗,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面型以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头影测量 下颌第一磨牙 拔除 疗效评价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拔除病变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欣 刘国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8,共3页
27例伴有第一磨牙严重病变的正畸拔牙患者,通过拔除病变第一磨牙代替常规拔牙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要点。
关键词 正畸 拔牙矫治 第一磨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