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Modulation in Dorsal Premotor Cortex Facilitates Human Multi-Task Ability
1
作者 Yusuke Suzuki Eiichi Naito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2年第3期372-379,共8页
Humans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perform multiple cognitive-motor tasks in parallel. In eight participants, we examined whether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to dorsal premotor cortex (PMD) coul... Humans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perform multiple cognitive-motor tasks in parallel. In eight participants, we examined whether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to dorsal premotor cortex (PMD) could attenuate a delay of reaction time (RT) while the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two visual stimuli presented in temporally close succession. We provided anodal, cathodal, or sham tDCS while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task requiring two choice responses or a control task requiring two fixed responses. When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stimuli was shorter, the RTs were delayed in both tasks, but anodal tDCS shortened them only in the former task, probably by promoting the response selection function of PMD.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to the brain can boost human ability to multi-ta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 (PRP) DORSAL premotor Cortex (PMD) Response Selection
下载PDF
Delusional parasitosis as premotor symptom of parkinson's disease:A case report
2
作者 Miae Oh Jong Woo Kim Sang-Min Le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9期2858-2863,共6页
BACKGROUND Delusional parasit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a false belief of being infested with parasites,insects,or worms.This illness i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s usually related to dopaminer... BACKGROUND Delusional parasitosis is characterized by a false belief of being infested with parasites,insects,or worms.This illness i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s usually related to dopaminergic treatment.To our knowledge,no cases of delusional parasitosis have been reported as a premotor symptom or nonmotor symptom of Parkinson’s disease.CASE SUMMARY A 75-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a complaint of itching that she ascribed to the presence of insects in her skin,and she had erythematous plaques on her trunk,arms,buttocks,and face.These symptoms started two months before the visit to the hospital.She took medication,including antipsychotics,with a diagnosis of delusional parasitosis,and the delusion improved after three months.A year later,antipsychotics were discontinued,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controlled with medication.However,she complained of bradykinesia,masked face,hand tremor,and mild rigidity,and we performed fluorinated N-3-fluoropropyl-2β-carbomethoxy-3β-(4-iodophenyl)nortropan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which showed mildly decreased DAT binding in the right anterior putamen and caudate nucleus.Parkinson’s disease was diagnosed on the basis of PET and clinical symptoms.CONCLUSION In conclusion,delusional parasitosis can be considered a non-motor sign of Parkinson’s disease along with depression,anxiety,and const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usional parasitosis Psychotic symptom Parkinson’s disease Nonmotor symptom premotor symptom Case report
下载PDF
Premotor biomarkers for Parkinson's disease-a promising direction of research 被引量:5
3
作者 Brian R Haas Tessandra H Stewart Jing Zhang 《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SCIE CAS 2012年第1期81-91,共11页
The second most ser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s Parkinson’s disease(PD).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a stro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D can begin years before the hallmark clinical motor symptoms appear... The second most ser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s Parkinson’s disease(PD).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a stro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D can begin years before the hallmark clinical motor symptoms appear.Biomarkers for PD are urgently need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screen novel therapeutics,and predict eventual clinical PD before the onset of symptoms.Some clinical evaluations and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with some success in this area.Moreover,other strategies have been utilized to identify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PD leading to the examination of PD progression and pathogenesis in cerebrospinal fluid,blood,or saliva.Finally,interesting results are surfacing from preliminary studies using known PD-associated genetic mutations to assess potential premotor PD biomarkers.The current review highlights recent advances and underscores areas of potential adv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Biochemical markers LRRK2 GBA Α-SYNUCLEIN DJ-1 Clinical biomarkers premotor Neuroimaging PARKIN CSF
原文传递
手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脑电信号的影响
4
作者 郭冬菊 胡静璐 +3 位作者 王德正 徐舫舟 张杨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健患侧手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时大脑前运动区(premotor area,PMA)及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的脑电信号特征,明确手运动想象对双侧大脑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东大学...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健患侧手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时大脑前运动区(premotor area,PMA)及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的脑电信号特征,明确手运动想象对双侧大脑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左侧肢体偏瘫患者18例,采用左右手MI训练,随机想象左右手运动,其中,想象左手运动30次,想象右手运动30次。记录随机MI时,M1区(导联25/26/27/29/30/31)及PMA(导联16/17/18/20/21/22)脑电信号,比较MI时不同脑区激活特点。结果:无论患手或健手MI时,随着PMA脑电信号的增强,同侧M1区相应导联的脑电信号随之增强,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均P<0.05)。患手MI时,PMA激活明显高于M1区(P<0.05),而健手MI对PMA和M1区激活的作用相类似(均P>0.05)。患手或健手MI时,均明显激活健侧M1区(P<0.05),余双侧大脑对应导联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MI可同时激活PMA和M1区,而且无论是健侧或患侧MI,均明显激活健侧M1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想象 脑电信号 前运动区
下载PDF
运动前皮质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5
作者 孙凤宝 章晓峰 +1 位作者 金振华 陈甜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 探讨运动前皮质(PMC)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初级运动皮质(M1)组(n=20)和PMC组(n=20)。各组均给予... 目的 探讨运动前皮质(PMC)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初级运动皮质(M1)组(n=20)和PMC组(n=20)。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对病灶侧PMC给予atDCS伪刺激,M1组对病灶侧M1给予atDCS治疗,PMC组对病灶侧PMC给予atDCS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以及肱三头肌和腕伸肌患/健侧表面肌电均方根(RMS)比值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各组FMA-UE评分、WMFT评分以及肱三头肌和腕伸肌患/健侧RMS比值均提高(|t|> 2.458,P <0.05),且PMC组的各指标改善更佳(F> 4.084,P <0.05)。结论 atDCS作用于病灶侧PMC,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上肢整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前皮质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利手、非利手主动抓握-释放任务下脑区激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晁金子 黄富表 +2 位作者 杜晓霞 张豪杰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SMC、PMC和前额叶皮质行fNIRS探测,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观察两种运动状态下脑区激活通道及强度。结果根据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右(利)手运动时,双侧激活通道数相同,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左(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根据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利手或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利)手运动时,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通道12(左侧PMC)和通道26(右侧PMC)激活更强(P<0.05)。结论fNIRS可用于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手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的研究,应更关注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上肢 运动功能 感觉运动区 运动前区
下载PDF
前运动皮质与数字加工: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红川 董奇 周新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0-252,共3页
许多应用PET与fMRI技术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数字加工任务会显著引起前运动皮质的激活。习惯上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动作反应,如手指按键、默读或眼动等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动作功能,同时也具有... 许多应用PET与fMRI技术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数字加工任务会显著引起前运动皮质的激活。习惯上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与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动作反应,如手指按键、默读或眼动等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这一区域不仅具有动作功能,同时也具有其它非动作的认知功能。在本研究中,对17篇关于数字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行了元分析,以考察前运动皮质在数字加工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前区的背外侧(PMd)与腹外侧(PMv)在大多数数字加工任务中有显著激活,而运动辅助区(SMA)的激活则相对较少。数字比较、加法与减法任务在PMd区域有更多的激活,而乘法任务则在PMv区域有更多激活。数字自身特征对PMd、PMv与SMA喙部区域的激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前运动皮质在数字加工过程中可能扮演着比动作反应更为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运动皮质 数字加工 元分析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大鼠脑干向面口部运动核的P物质能和脑啡肽能投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4,I00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面口部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内P物质(SP)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终末的中枢起源。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SP样和L-ENK样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面口部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内P物质(SP)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终末的中枢起源。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SP样和L-ENK样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FG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或舌下神经核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臂旁核簇、三叉上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延髓中缝核簇。上述结构内的部分FG逆标神经元呈SP样或L-ENK样阳性,这些双标神经元主要位于臂旁外侧核、延髓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结论含SP和L-ENK并向脑干面口部运动核投射的运动前神经元可能在面口部复杂而精细的运动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面口部运动核 运动前神经元 P物质 脑啡肽 大鼠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动词生成任务中运动前区激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权 张云亭 +2 位作者 伊慧明 李威 张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前区(PMA)在动词生成任务fMRI试验中的激活情况,探讨其在语言表达功能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3名受试者接受fMRI试验。试验任务为组块设计的动词生成任务: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呈现的白色"+";刺激任务为生成动词... 目的观察运动前区(PMA)在动词生成任务fMRI试验中的激活情况,探讨其在语言表达功能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23名受试者接受fMRI试验。试验任务为组块设计的动词生成任务: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呈现的白色"+";刺激任务为生成动词,要求受试者根据给出的单字名词,组成一个相关的动词词语。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采用单样本t-检验的组分析方法获得平均脑激活图,观察PMA激活情况。结果11名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的数据列入组分析,脑激活区包括Broca区、右侧额下回后部、双侧PMC、双侧SMA、左侧顶后皮层、右侧丘脑、左侧基底节区、右侧小脑半球和右侧颞叶后部。全脑最强激活区为左侧PMA。结论PMA在动词生成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涉及语音处理、想象运动、词语提取和信息的高级调控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区 动词生成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向脑干运动前神经元的谷氨酸能投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5-437,I018,共4页
为观察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向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区域的谷氨酸能投射。用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将四甲基罗达明(TMR)分别注入臂旁外侧核、三叉上核或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后,TMR逆标神经元分别见于额... 为观察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向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区域的谷氨酸能投射。用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将四甲基罗达明(TMR)分别注入臂旁外侧核、三叉上核或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后,TMR逆标神经元分别见于额叶2区、额叶1区或额叶1区和2区的V层;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见于大脑运动皮质Ⅱ~Ⅵ层的锥体细胞;TMR逆标神经元几乎均呈PAG样阳性。结果提示,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皮质脑干束主要终止于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的区域,运动皮质向不同的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区域发出投射的起源也有差异,谷氨酸是此通路的主要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运动皮质 运动前神经元 谷氨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与脑干面口部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0,I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 目的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和将HRP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Vm)、面神经核(Ⅶ)或舌下神经核(ⅩⅡ),PHA-L顺标终末和HRP逆标神经元的重叠分布区主要见于臂旁核簇、三叉上核、Vm内侧的脑桥网状结构、延髓中缝核簇和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而在脑干面口运动核内则很少见到PHA-L顺标终末。上述区域内也有较密集的谷氨酸样阳性终末。在电镜下观察到除Vm、Ⅶ和ⅩⅡ以外的结构内PHA-L顺标终末或谷氨酸样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和轴-树突触。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为皮质脑干束的终止部位和运动皮质对脑干运动核的间接调控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运动皮质 突触 运动前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与咬肌运动神经元直接联系的运动前神经元在脑干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乐 崔崇伟 刘子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为了定位向咬肌运动神经元投射的最后一级运动前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注射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至咬肌神经逆行跨突触追踪,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了该类神经元。结果这类神经元分布在双侧三叉上核(... 目的为了定位向咬肌运动神经元投射的最后一级运动前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注射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至咬肌神经逆行跨突触追踪,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了该类神经元。结果这类神经元分布在双侧三叉上核(Vsup)、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侧部(Vpdm)、小细胞网状结构(PCR)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侧部(Vodm),以及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Vmo)。数量上,Vsup,特别是注射侧Vsup中,标记的神经元数量最多;其他核团内,双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一侧咬肌运动神经元直接接受脑干双侧多个区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运动核 咬肌神经 跨突触追踪 运动前神经元
下载PDF
灵长类主要运动区和背侧运动前区的丘脑联系
13
作者 刘健 张巧俊 +2 位作者 冯洁 许临平 郭北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灵长类主要运动区和背侧运动前区的丘脑起源。方法 采用束路示踪技术 ,将 2种逆行示踪剂分别注射到猴子的主要运动区 (M 1)和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果 丘脑腹外核嘴侧部 (VLo) ,腹内侧核(VM ) ,腹后外侧核嘴侧部 (VPLo) ,... 目的 观察灵长类主要运动区和背侧运动前区的丘脑起源。方法 采用束路示踪技术 ,将 2种逆行示踪剂分别注射到猴子的主要运动区 (M 1)和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果 丘脑腹外核嘴侧部 (VLo) ,腹内侧核(VM ) ,腹后外侧核嘴侧部 (VPLo) ,腹外侧核尾侧部 (VLc) ,中央中核 (CM ) ,中央外侧核 (CL)和腹后内侧核(VPM )均有纤维投射到M 1。丘脑腹外侧核嘴侧部 (VLo) ,腹后外侧核的嘴侧部 (VPLo) ,腹外侧核的尾侧部(VLc)和背内侧核 (MD)则主要投射到背侧运动前区 (PMd)。结论 M1和PMd具有不同的丘脑起源 ,这种起源既有重叠也有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运动区 背侧运动区 丘脑 灵长类
下载PDF
刺激延髓背角诱发的小鼠脑干网状结构内向Vmo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突触后反应的电生理学研究
14
作者 葛顺楠 陈涛 +3 位作者 牛乐 武胜昔 李金莲 高国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7-601,共5页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Rt)内GABA能和TMR逆标的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后反应及其反应类型、药理学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高频刺激(20 Hz)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运动前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的突触后电流(EP-SCs),波形显示为单突触反应;(2)电压钳记录模式下,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AMPA受体)拮抗剂氨基-2-硝基喹啉-2,3-二酮(CNQX)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5)均可显著降低刺激Vc所诱发的小鼠PCRt内GFP和TMR双标神经元的EPCSs的幅值;(3)电流钳模式下,刺激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神经元上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小鼠PCRt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发出投射的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通过其细胞膜上AMPA受体或NMDA受体的介导,对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发挥整合和调控作用,以实现对口面部伤害性反射活动的精确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膜片钳 全细胞记录 运动前神经元 延髓背角 网状结构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下载PDF
运动前区皮层癫痫的电临床特征
15
作者 丰倩 王海祥 +6 位作者 张冰清 柏建军 宋宪成 林久銮 李佳 阮静 周文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总结起始于运动前区皮层(PMC)癫痫的电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1年1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术前评估并经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起始于运动前区皮层的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学、头皮及颅内脑电图、影像... 目的总结起始于运动前区皮层(PMC)癫痫的电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1年1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术前评估并经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起始于运动前区皮层的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学、头皮及颅内脑电图、影像学、手术及随访,并将6例患者分成腹侧组、背侧组、内侧面组3组进行比较。结果腹侧组有3例患者,背侧组有1例患者,内侧面组有2例患者。腹侧组症状较多,包括过度运动、面部强直(撇嘴)、肢体强直、偏转;内侧面组主要为单侧或双侧肢体非对称强直。头皮脑电图主要为前头部(额中央区)放电。3例MRI阴性,3例MRI提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6例患者均行PET-CT检查,2例有代谢减低区。5例患者行致痫区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1例为FCDⅠ型,其余均为FCDⅡ型。5例手术切除患者术后随访无发作,未手术切除的1例患者先后行热凝和激光治疗,治疗当天发作即消失。结论运动前区癫痫发作主要为运动症状,越靠近腹侧,症状越复杂,如过度运动、偏转、面肌强直(撇嘴);越近内侧面,症状越简单,以单侧或双侧肢体强直多见。借助于颅内电极,准确定位,局限性皮层切除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另外,对于运动前区沟底FCD,激光等微创技术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区皮层 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对大鼠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假狂犬病毒跨突触标记
16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18,I001,共6页
为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假狂犬病毒(PRV)注射咽肌后跨突触标记细胞在脑中的分布。咽肌注射PRV后,脑内PRV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咽肌... 为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调控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假狂犬病毒(PRV)注射咽肌后跨突触标记细胞在脑中的分布。咽肌注射PRV后,脑内PRV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随着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咽肌注射PRV后48h,仅在疑核半致密部中出现阳性标记细胞。存活56h后,标记细胞可见于孤束核的中介亚核、中间亚核及吻内侧亚核。存活62~72h后,在延髓的中缝核群、三叉旁核、外侧网状核,脑桥的蓝班、臂旁核、A5细胞群等部位可见大量标记细胞。存活80~96h后,延髓和脑桥中上述部位的标记细胞更为密集,并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及Barington核等出现标记细胞。中脑的中央灰质和中脑深核;丘脑下部的视前区、室旁核、外侧区、弓状核、连合前核;丘脑的室旁核和外侧缰核;端脑的外侧隔核、终纹床核、杏仁核等部位可见大量阳性细胞。存活102h的动物,标记细胞的分布部位和存活96h者类似,但数量更多。且在皮层的边缘前区、内侧和外侧中央前区等出现较多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狂犬病毒 前运动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运动前期研究进展
17
作者 焦淑军 袁红 梁立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42-44,共3页
临床症状学及神经影像学、病理学的资料均提示各种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如嗅觉障碍、自主神经机能异常、情感障碍、睡眠紊乱等,先于运动症状出现数年至十数年,这段时期称为运动前期(premotor phase)。本文对帕金森病运动前期概... 临床症状学及神经影像学、病理学的资料均提示各种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如嗅觉障碍、自主神经机能异常、情感障碍、睡眠紊乱等,先于运动症状出现数年至十数年,这段时期称为运动前期(premotor phase)。本文对帕金森病运动前期概念、临床表现、病理基础、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前期 非运动症状 综述
下载PDF
猴大脑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的神经元的分布
18
作者 王艳 王振华 +1 位作者 郭志宏 张璠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36-239,242,共5页
目的定性和定量解析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多重标记法在同一只猴运动前区(PM)的三个不同部位即吻背侧部(PMdr)、尾背侧部(PMdc)及腹侧部(PMv)分别注入DY、FB、WGA-HRP三种不同的逆行标记物,对在... 目的定性和定量解析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多重标记法在同一只猴运动前区(PM)的三个不同部位即吻背侧部(PMdr)、尾背侧部(PMdc)及腹侧部(PMv)分别注入DY、FB、WGA-HRP三种不同的逆行标记物,对在内侧皮质运动区(MMC)逆行标记神经元的分布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投射到PMdr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前辅助运动区(prp-SMA)及前扣带回皮质运动区(CMAr);投射到PMdc的神经元,在MMC均有不同的分布,但在后扣带回皮质运动区(CMAc)被标记的神经元量明显多于其它部位;投射到PMv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辅助运动区(SMA)和CMAc,在CMAr也有少量标记神经元。结论SMA和CMAc主要投射到PMv,PMdr多接受pre-SMA和CMAr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区 大脑内侧运动皮质 逆行标记
下载PDF
大鼠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
19
作者 包新民 舒斯云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用PRV和PNMT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在延髓的C1、C2及C3等部位有PRV和PNM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有纤维联系.推测可... 用PRV和PNMT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研究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咽肌前运动神经元的调控.观察到在延髓的C1、C2及C3等部位有PRV和PNMT双标记细胞,直接证明脑干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孤束核中调控咽肌运动的前运动神经元有纤维联系.推测可能和调控咽肌的运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咽肌 前运动神经元 假狂犬病毒
下载PDF
视觉选择过程中眼跳与注意关系的理论进展
20
作者 王一楠 《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第3期40-43,共4页
视觉选择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眼跳行动和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选择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鉴于此,视觉研究领域产生大量关于二者关联如何的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将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进... 视觉选择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眼跳行动和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选择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鉴于此,视觉研究领域产生大量关于二者关联如何的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将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和简要比较,主要介绍五种理论假说:眼动准备假说、动前假说、顺序注意模型、视觉注意模型和竞争整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准备假说 动前假说 顺序注意模型 视觉注意模型 竞争整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