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各向同性检查技术对比常规检查技术在踝关节检查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玲 顾海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934-193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向同性检查技术与常规检查技术在踝关节检查中对图像质量及诊断精度的影响。方法对踝关节磁共振检查时常用的二维2D-FSE序列进行参数调整使其达到各向同性的三维序列3D-FSE-Cube,然后对10名健康志愿者的踝关节分别进行...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向同性检查技术与常规检查技术在踝关节检查中对图像质量及诊断精度的影响。方法对踝关节磁共振检查时常用的二维2D-FSE序列进行参数调整使其达到各向同性的三维序列3D-FSE-Cube,然后对10名健康志愿者的踝关节分别进行扫描,最后对所获得的图像的质量、模糊度、伪影、信噪比及对比度噪声比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3D-FSE-Cube 1D序列获得的关节软骨、关节液及肌肉的SNR要明显高于2D-FSE序列,3D-FSE-Cube2D序列与2D-FSE序列没有明显差别。3D-FSE-Cube序列与2D-FSE相比除在模糊度上3D-FSE-Cube序列较明显外在图像质量、伪影上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磁共振各向同性检查技术与常规检查技术相比无论在图像信噪比或是图像诊断精度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检查技术 并行采集技术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下载PDF
MRI在运动致踝骨骨折术前检查及术后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超 马一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0-695,共6页
本文探讨MRI在运动致踝骨骨折术前检查及术后管理中的应用。选取运动致踝骨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在不同体位上对患者踝关节进行扫描;以AOFAS评分系统为根据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发现,MRI多平面、多序列扫描能够清晰... 本文探讨MRI在运动致踝骨骨折术前检查及术后管理中的应用。选取运动致踝骨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在不同体位上对患者踝关节进行扫描;以AOFAS评分系统为根据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发现,MRI多平面、多序列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踝骨韧带周围解剖结构,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与踝关节骨折有关单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创伤暴力、术中是否固定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分型;多因素分析踝骨骨折功能恢复与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分型有关。总之,MRI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致踝骨骨折术前检查准确率;术后管理中,需对踝关节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情况进行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踝骨骨折 术前检查 术后管理
下载PDF
术前MRI定位技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奔辉 刘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6期92-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定位技术对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复杂性肛瘘患者56例,随机平分两组。试验组手术前使用MRI检查定位技术对其瘘管走向和内口情况进行观察,术中根据MRI检查结果进行手术。对照组术中...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定位技术对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复杂性肛瘘患者56例,随机平分两组。试验组手术前使用MRI检查定位技术对其瘘管走向和内口情况进行观察,术中根据MRI检查结果进行手术。对照组术中利用亚甲蓝染色技术对患者的瘘管走向和内口情况进行观察。以最终的手术结果为标准,对患者的肛瘘内口、支管和脓腔以及肛门括约肌关系的术前诊断准确率进行判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利用术前MRI检查定位技术对患者肛瘘与肛门括约肌关系、肛瘘内口、脓腔和隐藏支管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43%、92.31%、96.00%;试验组临床治愈率92.86%,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后复发率7.14%,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手术前,利用MRI检查定位技术对患者的肛瘘内口、脓腔和隐藏支管进行定位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不必要的肌肉损伤,且利用该技术进行术前检查,可以明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肛瘘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定位技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连俊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9-662,共4页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本文就穿支皮瓣的特点及种类,术前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 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乳腺肿瘤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颖 王传兵 +4 位作者 张玲 李大鹏 秦鑫 周雪芳 陈晓宇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使用3D打印个性化导航仪(guide),辅助乳腺肿瘤切除术中精确定位肿瘤边缘,实现精准保乳治疗。方法:选择43例乳腺肿瘤患者MRI影像资料,将乳腺核磁共振图像导入mimics与3-matic软件,依据三维重建的乳腺及肿瘤位置关系进行个性化设计... 目的:使用3D打印个性化导航仪(guide),辅助乳腺肿瘤切除术中精确定位肿瘤边缘,实现精准保乳治疗。方法:选择43例乳腺肿瘤患者MRI影像资料,将乳腺核磁共振图像导入mimics与3-matic软件,依据三维重建的乳腺及肿瘤位置关系进行个性化设计定位导航仪(guide),并将其导入熔融沉积法(FDM)的3D打印机中,实施个性化打印定位导航仪(guide)的应用,术中在导航仪(guide)的导向下注射亚甲基蓝,用于定位肿瘤。结果:通过对43例乳腺肿瘤病例MRI影像资料进行研究,使用MRI设备引导下定位导航仪(guide)能够对乳腺肿瘤精确定位,同时在保乳治疗中减少患者痛苦。结论:3D打印个性化导航仪为女性乳腺肿瘤的切除提供了精确、微痛和美观的保乳治疗途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乳腺肿瘤 精确定位 磁共振成像(MRI) 保乳治疗
下载PDF
MATRIX技术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蓬 彭如臣 +1 位作者 张伶 钟佳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 with extended echo train,MATRIX)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诊断价值,为明确、可视化诊... 目的探讨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odulated flip angle technique in refocused imaging with extended echo train,MATRIX)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诊断价值,为明确、可视化诊断下肢ASO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纳入下肢ASO患者22例,均于发病后进行MATRIX成像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分别测算T1-MATRIX及T2-MATRIX的肌肉信噪比及血栓-血管对比信噪比,由两名经过培训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MATRIX图像采用双盲法判读,进行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评分,统计分析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DSA诊断结果为参考,计算应用MATRIX技术诊断下肢AS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22例下肢ASO患者(211段血管)中68段血管发现血栓及斑块所致的闭塞。应用MATRIX技术检出下肢ASO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分别为90.63%、93.20%、92.56%及85.29%、95.80%。MATRIX序列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在两位观察者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C值≥0.75,P<0.05)。结论MATRIX技术能够实现下肢ASO的无对比剂检查成像,并可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磁共振成像 黑血血栓成像 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磁共振新技术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祝玉琦 尹波 黎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因此,术前如何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结合多种功能成像技术来综合评估胶质瘤的级别,其准...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及预后明显不同,因此,术前如何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结合多种功能成像技术来综合评估胶质瘤的级别,其准确率与实用性较为可观,本文对此进行综述。相信未来,磁共振多种新功能成像技术必将成为术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 新技术 术前分级
下载PDF
共振成像技术与螺旋CT检查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
8
作者 左新会 石海云 王巧润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螺旋CT检查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11月,抽取某院收治67例胆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辅助患者完成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螺旋CT检查,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活检... 目的:探讨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螺旋CT检查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11月,抽取某院收治67例胆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辅助患者完成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螺旋CT检查,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与螺旋CT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磁共振成像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与螺旋CT检查比较无差异(P>0.05);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成像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大于螺旋CT检查(P<0.05);磁共振成像的恶性胆道疾病侵犯情况与螺旋CT检查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螺旋CT检查均可用于胆道疾病诊断,但从定性诊断符合率可看出,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具应用价值,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螺旋CT检查 定位诊断符合率 定性诊断符合率 恶性胆道疾病侵犯情况
下载PDF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影像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任东楠 徐俊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手术切除致痫灶是目前治疗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最有效的方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FCD的常见手段,术前发现病灶并精确定位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患者术后的效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手术切除致痫灶是目前治疗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最有效的方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FCD的常见手段,术前发现病灶并精确定位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患者术后的效果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及后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能更早期、更精确地发现致痫灶,对指导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追求术后无癫痫发作及更少的神经心理学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近几年提高FCD检出率的相关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抉择术前评估方法时提供更详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 难治性癫痫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术前定位
下载PDF
面向鲤鱼机器人控脑技术的磁共振坐标转换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勇 王婷婷 +6 位作者 王占秋 杜丹 李京龙 韩晓晓 刘佳宁 王爱迪 周向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5-851,共7页
为解决鲤鱼脑组织坐标准确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鲤鱼脑组织磁共振成像坐标转换为应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电极植入所需坐标的方法。本研究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鲤鱼颅脑成像,自主建立颅脑三维立体定位坐标系、颅骨表面辅助三维坐标系... 为解决鲤鱼脑组织坐标准确定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鲤鱼脑组织磁共振成像坐标转换为应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电极植入所需坐标的方法。本研究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对鲤鱼颅脑成像,自主建立颅脑三维立体定位坐标系、颅骨表面辅助三维坐标系和脑组织内部辅助三维坐标系,经两次坐标转换,将脑电极植入位点磁共振图像坐标转换到三维立体定位坐标系中以引导电极植入。实验分A、B两组,A组为磁共振成像仪结合脑立体定位仪组,B组为脑图谱结合脑立体定位仪组,每组鲤鱼20尾(n=20),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将电极植入小脑运动区。进行鲤鱼机器人水下实验检验,结果表明A组和B组植入电极准确度分别为90%和60%,A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故本文的新方法能够准确定位鲤鱼脑组织的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水生动物机器人 控脑技术 磁共振成像 脑立体定位 磁共振坐标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