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口服液与颗粒剂在儿童口服用药中的市场前景浅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易东阳 郭建新 《北方药学》 2011年第2期13-14,共2页
以市场调查的方式对儿童用药中的中药颗粒剂和口服液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目前人口及药品剂型现状,结果显示,中药口服液在儿童用药中有更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 剂型 口服液 颗粒剂 市场分析
下载PDF
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的FME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石红 黄晓建 +1 位作者 郑坤武 方明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85-87,共3页
口服药物作为最常见的药物类型,通过对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分析,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进而最大程度规避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文章主要探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的FMEA分析的相关问题,全文主要从FMEA分析概述、F... 口服药物作为最常见的药物类型,通过对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分析,便于实施风险管理,进而最大程度规避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文章主要探讨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风险的FMEA分析的相关问题,全文主要从FMEA分析概述、FMEA应用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口服 固体制剂 制粒工艺风险 FMEA分析 失效形式 失效因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活性成分测定的六味地黄系列制剂质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虹 刘博文 +3 位作者 杨慧 贺英俊 赵灵丽 刘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5462-5477,共16页
目的基于“成分反映活性,活性指向功效”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以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为评价指标,对六味地黄系列制剂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出六味地黄系列制剂,如丸剂(大蜜丸、浓缩丸)、胶囊剂(胶囊... 目的基于“成分反映活性,活性指向功效”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以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为评价指标,对六味地黄系列制剂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出六味地黄系列制剂,如丸剂(大蜜丸、浓缩丸)、胶囊剂(胶囊、软胶囊)、颗粒剂及口服液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的共有核心活性成分,并以其中度值较高的13种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泽泻醇B、泽泻醇B23乙酸酯、花旗松素、羟基莞花素、豆甾醇、啤酒甾醇、常春藤苷皂元、儿茶素、薯蓣皂苷元及亚麻酸乙酯)的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通过切换波长同时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2695 Su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8%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先在全波长200~400 nm下测定,后根据对照品最大吸收波长切换检测波长;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CA)法综合评价和比较六味地黄系列制剂的质量差异。结果相同生药量下,六味地黄系列制剂中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部分制剂中部分成分缺失,软胶囊未检测到槲皮素、儿茶素,仅大蜜丸和颗粒检测到β-谷甾醇;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六味地黄系列制剂之间的相似度为0.170~0.897,且大部分集中在0.500~0.600,大蜜丸与颗粒剂相似度最高,浓缩丸和胶囊、软胶囊及口服液呈极显著相关(P<0.01),和大蜜丸、颗粒剂呈显著相关(P<0.05);PCA和CA结果中六味地黄系列制剂被归为2类,其中大蜜丸、颗粒被归为一类,浓缩丸、胶囊、软胶囊、口服液被归为一类。结论六味地黄系列制剂存在一定的内在质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六味地黄系列制剂说明书中所标示功能主治完全一致的现象可能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系列制剂 网络药理学 含量差异 质量研究 大蜜丸 浓缩丸 胶囊 颗粒剂 口服液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 HPLC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槲皮素 儿茶素 Β-谷甾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