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of the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of the LTIA1/LTIA2 mini-ribonucleaseⅢgenes required for low-temperature growth in rice
1
作者 Jing Yang Yu Peng +5 位作者 Limin Mi Aiqing Sun Ping Li Yan Wang Yi Zhang Sheng Te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459-1470,共12页
A rice low temperature-induced albino varia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recessive ltia1 and ltia2 genes.LTIA1 and LTIA2 encode highly conserved mini-ribonucleasesⅢlocated in chloroplasts and expressed in aerial parts of ... A rice low temperature-induced albino varia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recessive ltia1 and ltia2 genes.LTIA1 and LTIA2 encode highly conserved mini-ribonucleasesⅢlocated in chloroplasts and expressed in aerial parts of the plant.At low temperature,LTIA1 and LTIA2 redundantly affect chlorophyll levels,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photosynthetic quantum yield of PSⅡand seedling growth.LTIA1 and LTIA2 proteins are involved in splicing of atp F and the biogenesis of 16S and 23S rRNA in chloroplasts.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of LTIA1,the ancestral copy,was found only in japonica but that of LTIA2 in all rice subgroups.Accessions with LTIA2 presence tended to be distributed more remote from the equator compared to those with LTIA2 absence.LTIA2 duplicated from LTIA1 at the early stage of divergence of the AA genome Oryza species but deleted againin O.nivara.In cultivated rice,absence of LTIA2 is derived from O.nivara.LTIA1 absence occurred more recently in japo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Low temperature induced albino Mini-RNaseⅢ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s Evolution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polymorphic markers in soybean genome 被引量:5
2
作者 Yufeng Wang Jiangjie Lu +8 位作者 Shouyi Chen Liping Shu Reid G.Palmer Guangnan Xing Yan Li Shouping Yang Deyue Yu Tuanjie Zhao Junyi Ga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009-1019,共11页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genome‐wide distribution of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PAV) an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of polymorphic PAV markers in soybean. The 33 soybean whole‐genome sequences were compa...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genome‐wide distribution of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PAV) an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of polymorphic PAV markers in soybean. The 33 soybean whole‐genom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 with that of Williams 82 as a reference genome. A total of 33,127 PAVs were detected and 28,912 PAV markers with their primer sequences were designed as the database NJAUSoyPAV_1.0. The PAVs scattered on whole genome while only 518(1.8%) overlapped with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 in BARCSOYSSR_1.0database. In a random sample of 800 PAVs, 713(89.13%) showed polymorphism among the 12 differential genotypes. Using 126 PAVs and 108 SSRs to test a Chinese soybean germplasm collection composed of 828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and Glycine max(L.) Merr. accessions, the per locus allele number and its variation appeared less in PAVs than in SSRs. The distinctness among alleles/bands of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 showed better in PAVs than in SSRs, potential in accurate marker‐assisted allele selection. The association mapping results showed SSR t PAV was more powerful than any single marker systems.The NJAUSoyPAV_1.0 database has enriched the source of PCR markers, and may fit the materials with a range of per locus allele numbers, if jointly used with SSR ma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orphism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OYBEAN whole‐genome sequence
原文传递
The role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olyploid crops 被引量:4
3
作者 Sarah-Veronica Schiessl Elvis Katche +2 位作者 Elizabeth Ihien Harmeet Singh Chawla Annaliese S.Mason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Many of our major crop species are polyploi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genome or set of chromosomes. Polyploid crops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 genome assembly,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mul... Many of our major crop species are polyploi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genome or set of chromosomes. Polyploid crops present unique challenges,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 genome assembly,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multiple gene and sequence copies, and in genetic mapping, hindering use of genomic data for genetics and breeding. Polyploid genomes may also be more prone to containing structural variation, such as loss of gene copies or sequences(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genes or sequences in multiple copies(copynumber variation). Although the two main types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commonly identified are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and copy-number variation, we propose that homeologous exchanges constitute a third major form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in polyploids. Homeologous exchanges involve the replacement of one genomic segment by a similar copy from another genome or ancestrally duplicated region, and are known to be extremely common in polyploids. Detecting all kinds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is challenging, but recent advances such as optical mapping and long-read sequencing offer potential strategies to help identify structural variants even in complex polyploid genomes. All three major types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presence–absence, copy-number, and homeologous exchange) are now known to influence phenotypes in crop plants, with examples of flowering time, frost tolerance, and adaptive and agronomic traits. 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challenges of genome analysis in polyploid crops, describe the various types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and the genomics technologies and data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m, and collate information produced to date related to the impact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crop phenotypes.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for the futur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olyploid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COPY-NUMBER variation Homeologous exchanges Genome structure PAN-GENOME
下载PDF
应用Q-PCR定性检测KIR基因有无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李宇楠 甄建新 +2 位作者 梁爽 喻琼 邓志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60-665,共6页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KIR基因有无的Q-PCR方法。方法根据高分辨水平中国人群KI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参考国际IPD-KIR数据库,针对16种KIR基因及2DS4-Normal、2DS4-Deleted两种亚型,设计KIR基因特异性引物用于Q-PCR扩增反应;同时设置一孔阴性...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KIR基因有无的Q-PCR方法。方法根据高分辨水平中国人群KI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并参考国际IPD-KIR数据库,针对16种KIR基因及2DS4-Normal、2DS4-Deleted两种亚型,设计KIR基因特异性引物用于Q-PCR扩增反应;同时设置一孔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特异性扩增人体生长激素HGH基因片段),以监控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为验证Q-PCR方法的可靠性,随机选择302份已采用KIR PCR-SSP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的标本,采用Q-PCR方法盲检和对比。结果300人份的Q-PCR检测结果与已知的PCR-SSP检测结果相符,有2份标本结果不一致,其中1例标本的2DS5基因Q-PCR检测结果为阴性,而PCR-SSP检测结果为阳性;另一例标本2DS1基因Q-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PCR-SSP检测结果为阴性。对2份标本分别进行2DS5、2DS1基因测序分型,证实Q-PCR定性检测结果正确。结论本文建立的KIR Q-PCR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KIR基因有无的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 KIR基因有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测序分型
下载PDF
算法“控制”下的景观生活——以农村中老年女性短视频观看为考察对象
5
作者 申琦 蔡耀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3,I0005,共10页
短视频通过算法技术,为农村中老年女性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展示自我、获得社会资源的更多可能,也带来一种虚实相融的景观生活。运用深度访谈、主题分析与文本挖掘法,对农村中老年女性短视频观看内容、行为与感受展开研究。发现:她们观看... 短视频通过算法技术,为农村中老年女性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展示自我、获得社会资源的更多可能,也带来一种虚实相融的景观生活。运用深度访谈、主题分析与文本挖掘法,对农村中老年女性短视频观看内容、行为与感受展开研究。发现:她们观看的短视频内容多是围绕既有家庭关系与自身际遇展开,并且更喜欢观看情感色彩鲜明的短视频;与自身经历相仿的短视频引发的共鸣,使其情绪价值与个人感受获得被尊重和理解的可能,但也容易使其产生潜意识的比较和自卑心理;她们的短视频观看有着显著的中辍行为,时常被打断与干扰,这可能会加剧其对现实生活的焦虑与不满。算法要真正赋能农村中老年女性,应更多考虑家庭亲密关系提供的社会在场的内层情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在场 社会离场 农村中老年女性 景观生活
下载PDF
从文字到图像——莫言小说的跨媒介叙事分析
6
作者 陆涛 姜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结合叙事学领域的跨媒介转向理论,对莫言小说改编成影视进行跨媒介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叙事媒介上说,实现了单一的语言叙事走向了多媒介综合的跨媒介叙事;其次,从叙事形态上说,其小说叙事方式发生了从讲述到展示的变化... 结合叙事学领域的跨媒介转向理论,对莫言小说改编成影视进行跨媒介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叙事媒介上说,实现了单一的语言叙事走向了多媒介综合的跨媒介叙事;其次,从叙事形态上说,其小说叙事方式发生了从讲述到展示的变化;最后,而从其叙事的本质上来说,则是由不在场的叙事走向了在场的叙事,这就是莫言小说的另一种讲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讲述 展示 在场 不在场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中文构式“P的N”中“的”的隐现规律量化研究
7
作者 罗洁滢 梁鑫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5-21,共7页
“P(的)N”构式中“的”是否出现(P为代词,N为名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探究更深层及更科学直观的构式中“的”的隐现规律,该研究采用量化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行为特征分析方法标注和分析“P(的)N”,发现:一是P和N的数、N... “P(的)N”构式中“的”是否出现(P为代词,N为名词),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为了探究更深层及更科学直观的构式中“的”的隐现规律,该研究采用量化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行为特征分析方法标注和分析“P(的)N”,发现:一是P和N的数、N的语义类型、N的音节数以及该构式所处的句法位置对“的”的隐现均有影响;二是除了该构式作同位语外,P与N的句法关系对“的”的隐现基本没有影响;三是“的”的隐现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四是该构式作“宾语”时,“的”的使用不仅凸显“P+的”,根据语境的不同,N或整体的信息焦点也有不同程度的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构式 “P的N” “的”的隐现 距离象似性原则 语料库语言学 行为特征分析法
下载PDF
Presence–absence surveys of prey and their use in predicting leopard (Panthera pardus) densities: a case study from Armenia 被引量:1
8
作者 Igor G.KHOROZYAN Alexander G.MALKHASYAN Alexei V.ABRAMOV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22-332,共11页
It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how many individuals of a predator species can survive in a given area on the basis of prey sufficiency and to compare predictive estimates with actual numbers to understand whether or not k... It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how many individuals of a predator species can survive in a given area on the basis of prey sufficiency and to compare predictive estimates with actual numbers to understand whether or not key threats are related to prey availability.Rugged terrain and low detection probabilities do not allow for the use of traditional prey count techniques in mountain areas.We used presence–absence occupancy modeling and camera-trapping to estimate the abundance and densities of prey specie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predict leopard(Panthera pardus)densities from estimated prey biomass in the mountains of the Nuvadi area,Meghri Ridge,southern Armenia.The prey densities were 12.94±2.18 individuals km–2 for the bezoar goat(Capra aegagrus),6.88±1.56 for the wild boar(Sus scrofa)and 0.44±0.20 for the roe deer(Capreolus capreolus).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prey was a strong function of the activity patterns,and was highest in diurnal bezoar goats(0.59±0.09).Based on robust regression,the estimated total ungulate prey biomass(720.37±142.72 kg km–2)can support a leopard density of 7.18±3.06 individuals 100 km–2.The actual leopard density is only 0.34 individuals 100 km–2(i.e.one subadult male recorded over the 296.9 km2),estimated from tracking and camera-trapping.The most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discrepancy between predicted and actual leopard density is that poaching and disturbance caused by livestock breeding,plant gathering,deforestation and human-induced wild fires are affecting the leopard population in Arme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ENIA LEOPARD linear regression presence–absence prey.
原文传递
言者视点与表达方式——“说”的元语用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史金生 罗依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20,共14页
“说”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常出现在一些连词、动词、副词等形式后,并不表实际言说或者引述。本文基于“行、知、言”三域理论,对这类“说”的功能及隐现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其作为元语标记,是对后续表达内容进行处理和包装,传达说... “说”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常出现在一些连词、动词、副词等形式后,并不表实际言说或者引述。本文基于“行、知、言”三域理论,对这类“说”的功能及隐现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其作为元语标记,是对后续表达内容进行处理和包装,传达说话人的立场和态度,具体表现为言者视点凸显、话语组织手段和措辞表达手段几种类型。“说”隐现的规律与其出现的概念域有关:若一个句子在行域中不能成立,在言域中加“说”就可成立,这时“说”需要出现;若一个句子既可在行域、知域中使用,也可在言域中使用,这时“说”可以自由隐现;若一个句子只能在行域中使用,这时就不宜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 三域 元语 隐现
下载PDF
“国家在场”的中国老年体育: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汪流 王凯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18,23,共6页
引入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及其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考察,旨在探讨中国老年体育中的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互动中的问题与缺憾。结果认为,国家在场深刻地影响着老年体育的... 引入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老年体育组织建设及其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考察,旨在探讨中国老年体育中的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互动中的问题与缺憾。结果认为,国家在场深刻地影响着老年体育的发展,但国家缺场与国家在场并存,也存在社会自主性缺失等方面的遗憾。研究提出从宏观战略上加强对老年体育总体发展的谋划,并给予社会力量以有效的激励,实现国家与社会对老年体育的"双轮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体育 国家在场 国家缺场 社会力量 自主性
下载PDF
利用分布有/无数据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芳 李晟 李迪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047-7057,共11页
详细的物种地理分布信息是生态学研究和制定保护策略的基础。相比较于直接估测种群数量,获取物种分布的有/无数据更为实用。因此,利用分布有/无数据并结合环境变量建立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被广泛应用... 详细的物种地理分布信息是生态学研究和制定保护策略的基础。相比较于直接估测种群数量,获取物种分布的有/无数据更为实用。因此,利用分布有/无数据并结合环境变量建立模型预测物种空间分布的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利用分布有/无数据预测物种分布,关键的步骤包括:1)构建总体概念模型,2)收集物种分布有/无数据,并准备环境变量图层;3)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和算法,以及4)对模型进行评估。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确定数据收集及模型方法。收集物种分布数据有系统调查及非系统调查方法。筛选并准备与物种分布相关的环境变量,利用GIS工具处理,使之成为符合模型条件的具有合适的空间尺度的数字化图层。利用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有/无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及软件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估。总结了用于构建物种分布模型的不同算法和软件。针对以上各个环节,阐述利用物种分布有/无数据进行研究所需要的技术细节,以期望为读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数据 物种分布模型 取样 模型评估
下载PDF
一个获得与缺失变异(PAV)调控甜瓜果实苦味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娜 尚建立 +3 位作者 周丹 李楠楠 王吉明 马双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5,共9页
甜瓜苦味物质严重影响其口感和品质。本研究利用不苦的薄皮甜瓜品系C69和苦的薄皮甜瓜品系C14构建了一个包含100个单株的F2群体。首先利用2b-RAD测序构建一个遗传连锁图谱。其次,结合群体的苦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的QTL定位和关联分析。然... 甜瓜苦味物质严重影响其口感和品质。本研究利用不苦的薄皮甜瓜品系C69和苦的薄皮甜瓜品系C14构建了一个包含100个单株的F2群体。首先利用2b-RAD测序构建一个遗传连锁图谱。其次,结合群体的苦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的QTL定位和关联分析。然后,利用2b-RAD测序特有的技术优势进行群体的获得与缺失变异(PAV)的挖掘。最后,利用亲本的重测序信息确定控制苦味性状的关键基因。结果发现,F1的果实表现出强烈的苦味,F2群体中苦与不苦的单株分别为81个和19个,符合3∶1的分离比(χ^2=1.92,P=0.1659),表型表明所用甜瓜材料的苦味主要是由一个显性的基因位点控制。利用477个SNP标记构建一张包含10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总长为337.79 cM,标记间平均间隔0.71 cM。全基因组QTL定位在8号连锁群(对应9号染色体),检测到一个解释表型变异为20%的甜瓜苦味QTL。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7个SNPs与苦味性状相关,全部位于9号染色体苦味QTL的基因组区域。通过PAV分型分析仅发现一个特有的大片段缺失(21707702~21743072 bp),位于QTL区域,且在所有的不苦株系中存在,而苦的株系中不存在。基于两个亲本材料的深度重测序信息,发现这个PAV的区域更大,约为62 Kb,共涉及到9个连续的基因(MELO3C005601、MELO3C005602、MELO3C005603、MELO3C005604、MELO3C005605、MELO3C005606、MELO3C005607、MELO3C005608和MELO3C005609),其中5个是细胞色素P450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这5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与参与葫芦素C/B/E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簇CYP81Q58、CYP81Q59和CYP712D8在一个进化枝,可能行使类似的功能,为潜在的类似于黄瓜葫芦素C合成的基因簇的一部分。前人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获得的2个控制葫芦素B合成的bHLH转录因子CmBr(MELO3C005610)和CmBt(MELO3C005611)同在9号染色体,与本研究检测到的PAV紧密挨在一起。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后续不苦甜瓜的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分子辅助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苦味 获得与缺失变异(PAV) 2b-RAD QTL
下载PDF
细菌对铜矿生物浸出液粘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美林 阮仁满 +1 位作者 温建康 王淀佐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用Ubbelohde粘度计对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液在25℃时的粘度进行了测定,对有菌和无菌两种浸出液的粘度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大的差别,无菌浸出液的粘度明显高于有菌浸出液的粘度,主要是由于在无菌浸出液中,存在大量的Fe3+离子,而Fe3... 用Ubbelohde粘度计对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液在25℃时的粘度进行了测定,对有菌和无菌两种浸出液的粘度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大的差别,无菌浸出液的粘度明显高于有菌浸出液的粘度,主要是由于在无菌浸出液中,存在大量的Fe3+离子,而Fe3+离子所带电荷较大,使得溶液的带电密度增大,在离子的第一溶剂化层中有较强的定位效应,这种效应使溶液粘度增加的作用变大。同时将有菌和无菌浸出液的粘度值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粘度值随浸出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粘度的测定为生物冶金中减少第三相的生成,溶液纯化和分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冶金 粘度 有菌浸出液 无菌浸出液
下载PDF
红松存在/不存在数据的多尺度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14
作者 聂志文 布仁仓 李冰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0-818,共9页
红松属小兴安岭地区地带性植被优势种,该地区也是其分布的北缘。在景观尺度上开展红松的分布格局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红松分布机理、未来迁移过程等问题,对其经营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将景观指数法与点格局分析法结合,设定8个空间尺度,... 红松属小兴安岭地区地带性植被优势种,该地区也是其分布的北缘。在景观尺度上开展红松的分布格局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红松分布机理、未来迁移过程等问题,对其经营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将景观指数法与点格局分析法结合,设定8个空间尺度,利用红松存在/不存在数据,通过计算各空间尺度上红松聚集程度和景观指数,分析小兴安岭地区红松种群在多尺度上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小尺度上红松聚集分布明显,随机分布区多处于其聚集分布区的边缘,均匀分布区则散布在其聚集分布区内。景观指数研究表明,通过景观指数可判断红松聚集分布格局趋势,而不能判断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格局趋势,因为它们在多尺度下景观指数波动大,不能用景观指数来描述分布格局。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红松主要分布在其分布区的核心区域内,在分布区边缘和过渡带上呈随机分布,2)存在/不存在数据能够用来分析种群的多尺度空间分布格局,3)空间尺度的变化会引起树种分布格局的变化,随机分布随尺度增加,边缘化程度加强,4)单一尺度上,景观格局指数不能完全描述种群分布格局;而在多尺度上,变化趋势稳定的景观指数表明聚集分布存在,而波动剧烈的景观指数常与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联系在一起,5)地形因子中,红松对坡度和海拔两个因子变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空间尺度 存在/不存在数据
下载PDF
在场缺席与虚拟在场: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特点及其数字足迹——兼论社会化阅读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3,共10页
通过追踪《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中提出的社交媒体与网络身份两大技术,以社交技术与阅读融合的社会化阅读为切入点,分析在Web3.0环境下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特点及其数字足迹,并分析由此引发的阅读困境;从社会化阅... 通过追踪《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中提出的社交媒体与网络身份两大技术,以社交技术与阅读融合的社会化阅读为切入点,分析在Web3.0环境下社会化阅读主体网络身份特点及其数字足迹,并分析由此引发的阅读困境;从社会化阅读平台优化文本生产与信息推荐、学校及图书馆加强现代读者数字素养与阅读能力培养、政府及主管部门加强网络内容监管与刺激阅读需求三个层面探讨社会化阅读困境的突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阅读 网络身份 在场 缺席 数字足迹
下载PDF
遮蔽与澄明——关于教学场域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柳士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6,共4页
由于目前的教学场域观固囿于“在场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所以人们仅仅专注于教学过程中在场的知性,而置不在场的德性于不顾。要从根本上摆脱教学活动中的现代性危机,就必须超越在场的知性,达于一种在场与不在场、知性与德性相通相融的... 由于目前的教学场域观固囿于“在场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所以人们仅仅专注于教学过程中在场的知性,而置不在场的德性于不顾。要从根本上摆脱教学活动中的现代性危机,就必须超越在场的知性,达于一种在场与不在场、知性与德性相通相融的崇高境界。超越在场就是超越同一、超越有限、超越思维、超越语言、超越功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在场 不在场 超越
下载PDF
手机对青少年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秀凌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8,共4页
本研究以吉登斯的"时空分离"为理论框架,剖析了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对于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手机使家庭代际传播实现了"缺场的在场",延伸并强化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与此同时,手机延伸了父... 本研究以吉登斯的"时空分离"为理论框架,剖析了在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中,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对于家庭代际传播时空的重塑:手机使家庭代际传播实现了"缺场的在场",延伸并强化了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与此同时,手机延伸了父母的控制,使他们即使"身体缺场",也能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微管理";对于父母的这种"远程照料",孩子们十分矛盾。此外,手机还使"近在咫尺"的亲子之间面临着"在场的缺场""交流的无奈"等尴尬图景,引发亲子关系的不谐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代际传播 时空重塑 缺场的在场 在场的缺场 手机 青少年
下载PDF
形而上与形而下:后形而上学的解读——王船山的道器之辨及其哲学意蕴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100,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 ,王船山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区分作出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他的理解主要从两个前提出发 :第一 ,之谓与谓之之辨 ,通过这两个语词的区分 ,王船山明确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不是世界固有区域的客观划...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 ,王船山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区分作出了不同于宋明儒家的理解。他的理解主要从两个前提出发 :第一 ,之谓与谓之之辨 ,通过这两个语词的区分 ,王船山明确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不是世界固有区域的客观划分 ,而是根据主体的存在方式才作出的主观性划分 ;第二 ,有无与隐显之辨 ,通过这个讨论 ,王船山告诉我们 ,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是隐显之别 ,而不是有无之辨。王船山对形上、形下的如上解读意味着把哲学之思从形而上学框架内解放出来的努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形而下 后形而上学 "谓之"
下载PDF
呈现与缺失:传播学研究中的“空间及其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殷晓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176,192,共6页
"空间"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与"时间"一起被认为是传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当代社会传播媒介与空间关系的多样化使得"空间"及其关系问题越发值得关注。与其他涉及"空间"的学科和领域不... "空间"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与"时间"一起被认为是传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当代社会传播媒介与空间关系的多样化使得"空间"及其关系问题越发值得关注。与其他涉及"空间"的学科和领域不同,"空间"在传播和传播学中如此必不可少和司空见惯,以至于它的出现通常作为不言而喻的前提或条件,却少有集中于其概念和思想的学理探究。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入手,来讨论现有传播学研究中"空间及其关系"的呈现与缺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空间 呈现 缺失
下载PDF
母亲的缺席与母爱的在场——《简·爱》解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史汝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8-42,共5页
“母亲的缺席”一直是困扰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永恒的母题 ,也是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磨难。然而 ,母亲的缺席并不就意味着母爱的缺席 ,夏洛蒂在《简·爱》里以一系列母性形象 ,包括神奇的大自然 ,满足了... “母亲的缺席”一直是困扰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永恒的母题 ,也是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磨难。然而 ,母亲的缺席并不就意味着母爱的缺席 ,夏洛蒂在《简·爱》里以一系列母性形象 ,包括神奇的大自然 ,满足了孤女简对母爱的诉求。但母爱本身又远不是简的终极渴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母亲 母爱 缺席 在场 渴望 拒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