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backwashing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Xiao-lei REN Nan-qi MA F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37-1042,共6页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rich in macromolecule and easy to foam in aerobic biodegradation such as Glycosides, was treated by two identical bench-scale aerobic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SMBRs) o...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rich in macromolecule and easy to foam in aerobic biodegradation such as Glycosides, was treated by two identical bench-scale aerobic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SMBRs) operated in parallel under the same feed, equipped with the same electronic control backwashing device. One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SMBR (CSMBR) while the other was dosed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PAC-amended SMBR, PSMBR). The backwashing interval was 5 min. One suction period was about 90 min by adjusting preestablished backwashing vacuum and pump frequency. The average flux of CSMBR during a steady periodic state of 24 d (576 h) was 5.87 L/h with average hydraulic residence time (HRT) of 5.97 h and that of PSMBR during a steady periodic state of 30 d (720 h) was 5.85 L/h with average HRT of 5.99 h. The average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CSMBR was 89.29% with averag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at 4.16 kg COD/(m^3.d) while that of PSMBR was 89.79% with average OLR at 5.50 kg COD/(m^3.d). COD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of both SMBRs achieved the second level of the general wastewater effluent standard GB8978-1996 for the raw medicine material industry (300 mg/L). Hence, SMBR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backwashing was a viable process for medium-strength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Moreover, the increasing rates of preestablished backwashing vacuum, pump frequency, and vacuum and flux loss caused by mixed liquor in PSMBR all lagged compared to those in CSMBR; thus the actual operating time of the PSMBR system without membrane cleaning was extended by up to 1.25 times in contrast with the CSMBR system, and the average total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PSMBR was enhanced with higher average O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ic control backwashing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membrane bioreactor aerobic process waste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Optimized Synthesis of Carbon Aerogels via Ambient Pressure Drying Process as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s
2
作者 袁磊 CHANG Lijuan +5 位作者 FU Zhibing YANG Xi JIAO Xingli TANG Yongjian LIU Xichuan 王朝阳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6期1325-1331,共7页
Carbon aerogels were synthesized via ambient pressure drying process using resorcinolformaldehyde as precursor and P123 to strengthen their skeletons. CO2 activation technology was implemented to improve surface areas... Carbon aerogels were synthesized via ambient pressure drying process using resorcinolformaldehyde as precursor and P123 to strengthen their skeletons. CO2 activation technology was implemented to improve surface areas and adjust pore size distribution. The synthesis process was optimized, an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differen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CO2-activated samples achieved a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129.2 F/g in 6 M KOH electrolyt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 m A/cm^2 within the voltage range of 0-0.8 V. The optimized ac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were determined to be 950 ℃ and 4 h,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apacitors carbon aerogels ambient pressure drying process activ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ozon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ceramic membra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ocess 被引量:11
3
作者 Jianning Guo Jiangyong Hu +2 位作者 Yi Tao Jia Zhu Xihui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83-791,共9页
Two hybrid processes including ozonation-ceramic membra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Process A) and ceramic membrane-BAC (Process B) were compared to treat polluted raw water. The performance of hybrid p... Two hybrid processes including ozonation-ceramic membra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Process A) and ceramic membrane-BAC (Process B) were compared to treat polluted raw water. The performance of hybrid processes was evaluated with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urbidity, ammonia and organic mat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re than 99% of particle count was removed by both hybrid processes and ozon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removal. BAC filtration greatly improved the removal of ammonia. Increasing the dissolved oxygen to 30.0 mg/L could lead to a removal of ammonia with concentrations as high as 7.80 mg/L and 8.69 mg/L for Processes A and B,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ultraviolet absorbance at 254 nm (UV254, a parameter indicating organic matter with aromatic structure) were 49% and 52% for Process A, 51% and 48% for Process B, respectively. Some organic matter was oxidized by ozone and this resulted in reduced membrane fouling and increased membrane flux by 25%-30%. However, pre-ozonation altered the components of the raw water and affected the microorganisms in the BAC, which may impact the removals of organic matter and nitrite neg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ceramic membrane hybrid process ozone
原文传递
超滤膜与不同处理工艺组合处理湖泊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许航 陈卫 +3 位作者 袁哲 陈杰 孙婧 韩志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9-154,共6页
为解决水厂现有净水工艺不能适应水源水质恶化的现状,采用国产超滤膜分别处理水厂的炭后水(工艺1)、滤后水(工艺2)和沉后水(工艺3),将超滤膜和水厂现有工艺结合,形成深度处理系统,研究超滤膜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及超滤膜的过滤性能。研... 为解决水厂现有净水工艺不能适应水源水质恶化的现状,采用国产超滤膜分别处理水厂的炭后水(工艺1)、滤后水(工艺2)和沉后水(工艺3),将超滤膜和水厂现有工艺结合,形成深度处理系统,研究超滤膜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及超滤膜的过滤性能。研究表明:工艺1、工艺2和工艺3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86%、39.62%和34.59%;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08%、23.60%和18.55%,UV254去除率分别为57.14%,39.66%和35.34%,藻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71%、97.84%和98.13%,3种工艺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颗粒物粒径>2μm的颗粒物控制20个/mL以下。工艺1运行45 d跨膜压差上升6.59%,产水率为98.02%;工艺2膜前加氯0.65 mg/L时,水力冲洗后跨膜压差可有效恢复,稳定运行10 d跨膜压差上升2.91%,产水率为97.63%;工艺3运行20 d跨膜压差上升13.52%,其产水率为9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跨膜压差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混凝 沉淀 过滤
下载PDF
低温下膜-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孔祥辉 刘红 +2 位作者 张山立 闫怡新 何韵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1-484,共4页
开展低温下膜-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试验研究,探讨该工艺低温运行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HRT为3h的膜-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回用水中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CODCr、UV254、UV410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33%、35%、40%;... 开展低温下膜-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试验研究,探讨该工艺低温运行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HRT为3h的膜-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对回用水中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CODCr、UV254、UV410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33%、35%、40%;对NH3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其平均去除率在15%左右,主要受原水浓度过高的影响。同时与其他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工艺结合了膜分离、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三者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活性炭反应器 有机物 氨氮 深度处理 活性炭工艺 生物活性炭 低温运行 试验研究 膜分离 回用水
下载PDF
基于压力衰减的超滤膜急性与慢性物理破损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剑桥 马军 +3 位作者 迟惠中 田家宇 梁恒 宋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验证超滤膜物理破损压力衰减监测的有效性,对破损后膜出水水质的变化和膜内压力的衰减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借助医用探针在超滤膜上制造破损点(单个扎孔破损率A=5.46×10-6),发现随着破损率由0增加到5A,超滤膜出水的UV254和DOC仅分... 为验证超滤膜物理破损压力衰减监测的有效性,对破损后膜出水水质的变化和膜内压力的衰减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借助医用探针在超滤膜上制造破损点(单个扎孔破损率A=5.46×10-6),发现随着破损率由0增加到5A,超滤膜出水的UV254和DOC仅分别增加24%和26%;出水浊度由0.100 NTU增加到0.290 NTU,但绝对值依然很低,难以反映超滤膜破损的程度.超滤膜急性物理破损时,膜内压力则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即便破损率仅为1A时,55 k Pa的压力仅66 s就降至零点.因此,以压力衰减监测作为超滤膜物理破损的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评价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接触实验表明,粉末炭与超滤膜的短期接触(45 d)不会造成超滤膜的慢性物理破损,不会影响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物理破损 出水水质 压力衰减 粉末活性炭
下载PDF
混凝沉淀-生物粉末炭/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含嗅味微污染水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星 刘玲 +3 位作者 杨艳玲 梁爽 王伟强 李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3-537,544,共6页
针对富营养化湖库水普遍存在的藻类、有机物污染及嗅味问题,以实验室模拟的含嗅味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研究了混凝沉淀-生物粉末活性炭/浸没式超滤(BPAC/SUF)组合工艺对叶绿素a、有机物和嗅味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探讨一种... 针对富营养化湖库水普遍存在的藻类、有机物污染及嗅味问题,以实验室模拟的含嗅味微污染水为试验水样,研究了混凝沉淀-生物粉末活性炭/浸没式超滤(BPAC/SUF)组合工艺对叶绿素a、有机物和嗅味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含嗅味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结果表明,混凝沉淀-BPAC/SUF组合工艺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达95.5%;组合工艺可强化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UV254、DOC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0%,30.4%和51.0%;对二甲基异冰片(2-MIB)和土臭素(GSM)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74.8%和75.1%,出水平均浓度均在嗅阈值以下;整个实验期间,跨膜压差仅增长了3.80kPa,膜污染得到很好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超滤 生物粉末活性炭 含嗅味微污染水 跨膜压差
下载PDF
混凝—吸附法处理反渗透浓缩水 被引量:8
8
作者 沈飞 刘阳 +1 位作者 严滨 李清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9-62,共4页
某石化集团PTA废水采用三级生化处理,拟用连续微滤和反渗透膜组合技术(双膜法)处理该生化系统的排放水,使反渗透膜出水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在该回用系统中浓缩水的处理是关键的一环。作者采用混凝—吸附的方法处理了该RO浓缩水,考... 某石化集团PTA废水采用三级生化处理,拟用连续微滤和反渗透膜组合技术(双膜法)处理该生化系统的排放水,使反渗透膜出水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在该回用系统中浓缩水的处理是关键的一环。作者采用混凝—吸附的方法处理了该RO浓缩水,考察了絮凝剂种类、絮凝剂体积比、总投加量、pH、吸附剂种类、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以及组合处理方式等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4种无机絮凝剂;FeCl3辅以高分子助凝剂PAM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FeCl3。一定条件下"混凝—活性炭吸附"的出水无色透明,总的COD去除率可达56.9%,满足了石化废水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活性炭吸附 精制对苯二甲酸废水 双膜法 浓缩液
下载PDF
深度处理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宋文涛 胡志光 +1 位作者 常爱玲 潘晓丽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针对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活性炭吸附法、生物活性炭、臭氧处理、膜分离技术、生物预处理法、加强混凝、深度氧化技术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特点,介绍了深度处理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深度处理技术 混凝 活性炭吸附法 生物活性炭 深度氧化 水深度处理 臭氧处理 给水处理 源水 工程
下载PDF
臭氧活性炭与膜过滤联用技术在清泰水厂工艺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晖 王如华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4期7-12,共6页
该文总结了杭州清泰水厂工艺升级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比选及中试试验,介绍了臭氧活性炭与膜过滤联用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膜系统设计思路。改造后该厂供水能力及指标完全达到相关要求。
关键词 臭氧活性炭 膜过滤 浊度 联用工艺技术 升级改造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联用去除水体藻类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金涛 李伟英 +2 位作者 许京晶 谢良杰 桂学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3,共6页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藻类污染问题,分别选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及其组合工艺对富藻水体藻类物质(铜绿微囊藻)去除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的粉末活性炭工艺即使在高投加量情况下(PAC投加量为120 mg/L)对藻类物质去除效果不...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藻类污染问题,分别选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及其组合工艺对富藻水体藻类物质(铜绿微囊藻)去除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的粉末活性炭工艺即使在高投加量情况下(PAC投加量为120 mg/L)对藻类物质去除效果不佳;单独的超滤膜工艺虽然对藻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95%),但是膜污染较为严重;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联用工艺在PAC投加量为15 mg/L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不低于99.99%.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可有效减缓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污染 粉末活性炭 超滤膜 联用工艺 去除率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去除水体中藻类及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响 寻昊 +2 位作者 赵梦 周丽 邓慧萍 《净水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62-68,共7页
研究粉末活性炭(PAC)、超滤膜(UF)及二者组合工艺对微囊藻毒素(MC-RR)及藻细胞的去除效果,发现粉末活性炭对MC-RR吸附容量为0.23μg/g,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拟,吸附效果随PAC投加量增大而增大。单独超滤膜运行初期对M... 研究粉末活性炭(PAC)、超滤膜(UF)及二者组合工艺对微囊藻毒素(MC-RR)及藻细胞的去除效果,发现粉末活性炭对MC-RR吸附容量为0.23μg/g,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拟,吸附效果随PAC投加量增大而增大。单独超滤膜运行初期对MC-RR去除效果仅为8.5%,且随着藻细胞在超滤膜上聚集,去除率有所下降。BPAC-UF组合工艺运行初期MC-RR去除率达到85%,运行20 d后去除率稳定在70%。对组合工艺中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显示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比为80.8%和11.6%,在种水平上最主要的三类为粘细菌、屈挠杆菌和甲基营养菌,其占比分别为34.3%、8.4%和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超滤膜 组合工艺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下载PDF
受污染原水处理的聚四氟乙烯中空膜组合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厉帅 郭建宁 +3 位作者 范小江 张亮 王凌云 张锡辉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该文以排洪期东江水为原水,开展了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原水的小试和中试研究。工艺将臭氧、混凝与膜过滤集成,后置生物活性炭过滤。试验的PTFE膜孔径为0.12μm,外径×内径为2.3 mm×1 mm。小试试验... 该文以排洪期东江水为原水,开展了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原水的小试和中试研究。工艺将臭氧、混凝与膜过滤集成,后置生物活性炭过滤。试验的PTFE膜孔径为0.12μm,外径×内径为2.3 mm×1 mm。小试试验测得临界膜通量为60 L/m^2·h,臭氧能够促进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并能提高氨氮的去除。中试试验规模为120 t/d,膜通量为41.67 L/m^2·h。结果表明,投加臭氧时组合工艺对氨氮的处理负荷能提高至3.19~4.31 mg/L,COD去除率为70%~94%,UV254去除率达到73%~87%,工艺出水浊度〈0.2 NTU,大于2μm颗粒数〈50 CNT/mL。工艺出水中THMs、HAAs、甲醛、溴酸盐均符合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膜出水未检出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投加臭氧(O3/TOC=0.6~0.8)可显著减轻膜污染,达到同样的污染程度所需的运行时间较未投加臭氧时延长1倍;投加7~9 mg/L臭氧可逐渐消除膜污染,达到原位修复膜污染,减少化学清洗频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膜组合工艺 聚四氟乙烯 生物活性炭 膜污染
下载PDF
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和处理工艺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春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具有水量、水质稳定可靠的特点,对其进行再生回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水资源紧缺。简述了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从农田灌溉、城市杂用、工业用水、环境用水和地下水回灌等五方面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再生... 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具有水量、水质稳定可靠的特点,对其进行再生回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水资源紧缺。简述了我国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从农田灌溉、城市杂用、工业用水、环境用水和地下水回灌等五方面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标准,分析了再生水处理的各种技术,并提出了实施污水再生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利用 水质标准 处理工艺 活性炭吸附 膜处理
下载PDF
接触过滤—活性炭吸附—超滤一体化净水装置处理长江原水的研究
15
作者 蒋绍阶 刘长兴 +1 位作者 郭志强 郭庆彬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9,共4页
试验采用接触过滤—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结果表明,接触过滤能有效地去除较大悬浮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大量有机物,有效防止膜污染。并且用0.4%的HCl和0.4%的NaOH对膜进行化学清洗,能使膜的过滤性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当原... 试验采用接触过滤—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处理长江原水。结果表明,接触过滤能有效地去除较大悬浮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大量有机物,有效防止膜污染。并且用0.4%的HCl和0.4%的NaOH对膜进行化学清洗,能使膜的过滤性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当原水平均浊度为114.8NTU、氨氮为0.35mg/L、TOC为2.47mg/L、CODMn为2.7mg/L、细菌数为700CFU/mL时,工艺出水浊度为0.07NTU、氨氮为0.09mg/L、TOC为0.3mg/L、CODMn为0.88mg/L、细菌总数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原水 接触过滤 活性炭 超滤膜 膜压差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褐煤基颗粒活性炭PSA分离CH_4/N_2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立恒 辜敏 冯砚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4,共5页
以褐煤为原料,可溶淀粉作粘结剂,采用不同工艺制备PSA分离CH4/N2用颗粒活性炭,探讨了制备工艺及粘结剂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和活化水用量对样品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原料碳化/水洗脱灰、添加碱式碳酸镁可以提高样品的分离性能;原... 以褐煤为原料,可溶淀粉作粘结剂,采用不同工艺制备PSA分离CH4/N2用颗粒活性炭,探讨了制备工艺及粘结剂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和活化水用量对样品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原料碳化/水洗脱灰、添加碱式碳酸镁可以提高样品的分离性能;原料碱洗脱灰、预氧化及添加KOH不利于PSA分离CH4/N2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当碳化温度和活化温度一定时,制备PSA分离CH4/N2用GAC的最佳粘结剂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和活化水用量分别为0.15~0.2、5℃/min和1.9~0.2mL/min;优化工艺制备的GAC浓缩效果可达28.2%,优于商业活性炭和烟煤基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颗粒活性炭 制备工艺 变压吸附 CH4/N2
下载PDF
集成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
17
作者 胡绍伟 陈鹏 +1 位作者 王飞 刘芳 《冶金能源》 2017年第A02期116-118,共3页
以生化系统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低压膜过滤集成工艺在现场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考察该工艺对废水TOC的去除效果,为最终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在进水TOC浓度波动范围较... 以生化系统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低压膜过滤集成工艺在现场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考察该工艺对废水TOC的去除效果,为最终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在进水TOC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时能够保证良好的处理效果,总体出去效率在60%左右。其中絮凝沉淀工艺出水TOC稳定在15~20mg/L,去除率为20%~40%;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出水TOC稳定在12~14mg/L,去除率为12%~32%;而低压膜的出水TOC稳定在9~12mg/L,去除率为5%~30%。同时集成工艺出水色度小于30倍,SDI小于4,为后续的反渗透脱盐等工艺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絮凝沉淀 活性炭吸附 低压膜过滤
下载PDF
活性炭—膜分离组合技术研究应用介绍
18
作者 裴亮 姚秉华 +2 位作者 杨战社 王西宁 付兴隆 《过滤与分离》 CAS 2008年第3期8-11,共4页
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本课题组的工作,介绍了活性炭与膜分离组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此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组合工艺 截留分子量 活性炭
下载PDF
活性炭滤池反冲洗废水的超滤工艺处理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岳 张冬 +2 位作者 鲁子健 林涛 陈卫 《净水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73-76,103,共5页
该文采用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活性炭池反冲洗排水,探究超滤对炭池反冲洗排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为有效控制膜污染,炭池反冲洗排水宜采用预混凝后静沉10 min,再经超滤净化处理;在超滤通量为20 L/(m^2·h)时,运行... 该文采用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活性炭池反冲洗排水,探究超滤对炭池反冲洗排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为有效控制膜污染,炭池反冲洗排水宜采用预混凝后静沉10 min,再经超滤净化处理;在超滤通量为20 L/(m^2·h)时,运行周期为1 h。超滤系统运行25 d后,跨膜压差达到60 kPa,化学清洗后跨膜压差基本恢复到初始状态。超滤工艺使炭池反冲洗排水中颗粒物得到有效去除,有机物的去除主要表现为对类腐植酸、类色氨酸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和疏水性有机物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活性炭滤池 反冲洗废水 混凝 膜污染 跨膜压差
下载PDF
加压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DSD有机废水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人中 吴生 魏兴义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9-12,16,共5页
采用加压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以对硝基甲苯磺酸盐为主的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的研究,是在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压9.8×10~4Pa(1kgt/cm^2)的条件下,COD_(Cr)去除率为62%~70%,比常压... 采用加压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以对硝基甲苯磺酸盐为主的难降解的有机废水的研究,是在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有机废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压9.8×10~4Pa(1kgt/cm^2)的条件下,COD_(Cr)去除率为62%~70%,比常压活性炭生物膜法高20%~25%;其容积负荷Nv=1.7~2.9kgCOD/m^3·d,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活性炭 生物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