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ary aldosteronism due to bilateral micronodular hyperplasia and concomitant 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Hiroki Teragawa Chikage Oshita +4 位作者 Yuichi Orita Kunihiro Hashimoto Hirofumi Nakayama Yuto Yamazaki Hironobu Sasan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5期1119-1126,共8页
BACKGROUND Adrenal incidentaloma(AI)has been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setting.It has been shown that primary aldosteronism(PA)or 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are the representative causative disea... BACKGROUND Adrenal incidentaloma(AI)has been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setting.It has been shown that primary aldosteronism(PA)or 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are the representative causative diseases of AI.However,the coexistence of PA and SCS has been reportedly observed.Recently,we encountered a case of AI,in which PA and SCS coexisted,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fter a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We believe that there were some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present case.CASE SUMMARY A 58-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lower right abdominal pain with a blood pressure of 170/100 mmHg.A subsequent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revealed right ureterolithiasis,which was the cause of right abdominal pain,and right AI measuring 22 mm×25 mm.After the disappearance of right abdominal pain,subsequent endocrin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Aldosterone-related evaluations,including adrenal venous sampling,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bilateral PA.In addition,several cortisol-related evaluation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SCS on the right adrenal adenoma.A laparoscopic right adrenalectomy was then performed.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sected right adrenal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cortisol-producing adenoma,while CYP11B2 immunoreactivity was absent in this adenoma.However,in the adjacent nonneoplastic adrenal,multiple CYP11B2-positive adrenocortical micronodules were detected,showing the presence of aldosterone-producing adrenocortical micronodules.CONCLUSION Careful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when a patient harboring AI presents with concomitant SCS and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aldosteronism 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 adrenal incidentaloma Micronodular hyperplasia Case report
下载PDF
Adrenal Venous Sampling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ldosteronism: Which Is the Best Evaluation Method for Laterality Assessm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Kimei Azama Masahiro Okada +6 位作者 Akira Yogi Tomomi Koga Yuko Iraha Joichi Heianna Hideaki Nakamura Hiroaki Masuzaki Sadayuki Murayama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7年第4期219-227,共9页
Purpose: The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ost accurate method of adrenal venous sampling to diagnose unilateral primary aldosteronism (PA) prior to laterality assess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four consecuti... Purpose: The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ost accurate method of adrenal venous sampling to diagnose unilateral primary aldosteronism (PA) prior to laterality assess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y-four consecutive PA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 catheter was placed in the common-trunk-vein (CTV), below the confluence of the inferior-phrenic-vein and the central-adrenal-vein (CAV) and the right-adrenal-vein (RAV). Blood-sampling was performed both pre- and post-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timulation. Lateralized ratio [LR;aldosterone/cortisol ratio (ACR) on high-value side/ACR on low-value side], contralateral ratio (CR;ACR on low-value side/ACR on inferior-vena-cava ratio), and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PAC) were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LR, CR and PAC in CTV/ CAV/RAV during pre- and post-ACTH was compared by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is. Results: LR-CAV post-ACTH showed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for unilateral adrenal lesions (93.3%;14/15), with a sensitivity of 0.93 and a specificity of 0.84 at a cut-off value of 2.5. CR-post-ACTH had the highest Az value (0.89),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86.7% (13/14), a sensitivity of 0.98, and a specificity of 0.88 at a cut-off value of 0.8. Conclusion: CR-post-ACTH and LR-CAV-post-ACTH are accurate predictors for laterality assessment in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enal VENOUS Sampling primary aldosteronism hypertension adrenal GRAND
下载PDF
Endocrine hypertension:An overview on the current etio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p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Reena M Thomas Ewa Ruel +1 位作者 Prapimporn Ch Shantavasinkul Leonor Corsino 《World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5年第2期14-27,共14页
Endocrine causes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 include primary aldosteronism,pheochromocytoma,cushing's syndrome,hyperparathyroidism and hypo-and hyperthyroidism.They comprise 5%-10% of the causes of secondary hyperte... Endocrine causes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 include primary aldosteronism,pheochromocytoma,cushing's syndrome,hyperparathyroidism and hypo-and hyperthyroidism.They comprise 5%-10% of the causes of secondary hypertension.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the most common of the endocrine cause of hypertension often presents with resistant or difficult to contro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either normo-or hypokalemia.Pheochromocytoma,a great mimicker of many conditions,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f left untreated.A complete history including pertinent family history,physical examination along with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with focused biochemical and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is important to diagnose and effectively treat these conditions.The cost effective targeted genetic screening for current known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pheochromocytoma are important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family members.The current review focuses on the most recent evidence regarding causes,clinical features,methods of 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these condition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volving internists,endocrinologists and surgeons is recommended in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s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aldosteronism HYPERaldosteronism adrenal adenoma PHEOCHROMOCYTOMA
下载PDF
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董一飞 张英 +1 位作者 董徽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4-798,共5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之一,对靶器官损害往往比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预后更差。因此,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已发现降低该病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比拮抗醛固酮受体的治疗策略更符合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之一,对靶器官损害往往比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预后更差。因此,对该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已发现降低该病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比拮抗醛固酮受体的治疗策略更符合病理生理逻辑,临床获益更大。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SAAE)使部分肾上腺组织坏死,达到降低醛固酮水平的一种微创方法,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始探索用这种方法治疗PA。本文对SAAE治疗PA进行了汇总分析,就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 肾上腺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后高血压未治愈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
5
作者 陈茜 孙兴兰 +4 位作者 胡婷英 万佳 陈静 陈颖 张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6期2369-2376,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术后高血压未治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adrenal arterial em...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术后高血压未治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adrenal arterial embolization,SAAE)的PA患者95例。收集患者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高血压有无治愈进行分组,分为治愈组和未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其中治愈组61例(64.21%),未治愈组34例(35.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OR=278.745,95%CI:6.540~11880.659,P=0.003)、腰围(OR=1.261,95%CI:1.060~1.502,P=0.009)、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222.908,95%CI:3.650~13614.182,P=0.010)、术前高血压药物种类数(OR=1.310,95%CI:1.097~1.564,P=0.037)为PA患者术后所致高血压未治愈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95%CI:0.937~1.000,P<0.001),灵敏度为0.882,特异度为0.984,Youden指数为0.866。结论患者性别、腰围、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术前高血压药物种类数是行SAAE的PA患者术后高血压未治愈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PA患者术后高血压状态,为医护人员早期筛查PA术后高血压未治愈高危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 高血压 Logistic回归分析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6
作者 柳明 王和西 +2 位作者 聂东梓 徐成伟 张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患者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腺瘤(... 目的: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患者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腺瘤(unilateral adrenal adenoma,UAA)所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患者119例和PBMAH患者34例的临床表现、代谢相关疾病、激素分泌水平和影像学特征等临床资料,通过与UAA患者比较以分析PBMAH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PBMAH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表现、代谢性疾病、激素分泌水平等变化情况以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PBMAH的疗效。结果:PBMAH患者与UAA患者临床特征有较明显差异。PBMAH组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9.8±13.1)岁,明显高于UAA组的(43.0±11.6)岁(P=0.016);PBMAH组男女发病率相似,而UAA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PBMAH患者主要表现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55.9%),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最为常见。在激素分泌水平方面,PBMAH组皮质醇增高水平明显低于UAA组,尤其是16:00、24:00血清皮质醇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10例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病史并对其行基因检测提示ARMC5基因突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大结节样增生,而UAA患者多为单侧单发腺瘤。治疗方面,SCS PBMAH患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临床缓解率高(100%),而伴库欣貌的PBMAH患者单侧切除术后临床缓解率为50%,16.7%的患者缓解后复发。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双侧肾上腺手术(100%)。结论:PBMAH是一个家族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较高,常表现为SCS,多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发症状。PBMAH伴SCS患者建议行单侧肾上腺全切除术,伴有明显CS症状患者建议行一侧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单侧肾上腺腺瘤 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单侧肾上腺切除术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杨二丽 范婷婷 丁旵东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及不同分型PA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PA患者,根据肾...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及不同分型PA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PA患者,根据肾上腺CT的结果,分为腺瘤组(90例)、非腺瘤组(41例)。127例EH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血糖(plasma glucose,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等的差异。结果:EHT(107/21)与腺瘤(43/47)、EHT与非腺瘤(21/20)组间的性别构成比有显著差异。EHT与腺瘤、EHT与非腺瘤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HT与腺瘤、腺瘤与非腺瘤组间的TG均有显著差异(P<0.05)。TC与LDL在EHT与腺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PA,EHT的脂代谢指标异常更明显。非腺瘤组PA患者甘油三酯(TG)显著升高,其余生化指标相比腺瘤组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高血压 腺瘤 非腺瘤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建梅 郭晓蕙 +1 位作者 董爱梅 田曙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常见症状和早期症状,比较病理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原醛症的临床表现的不同。方法回顾性调查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标准为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增生的... 目的了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常见症状和早期症状,比较病理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原醛症的临床表现的不同。方法回顾性调查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标准为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增生的患者共90例。结果原醛症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依次为高血压(100%)、口渴多尿(26.6%)、四肢乏力(23.3%)、四肢麻木(15.5%)、四肢抽搐(4.4%);早期表现为高血压,高血压至确诊时病程为(5±7)年,最高血压为(191±25)/(116±15)mm Hg,平均血压为(154±16)/(97±10)mm Hg,左心室肥厚的频率为43.5%;94.4%的患者存在低血钾;低肾素活性血症卧位发生率70.3%,立位发生率为94.3%;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以25/1为截取点,立位及卧位的阳性率均为72.4%,以50/1为截取点,敏感性明显下降;腺瘤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增生组[(157±17)/(99±10)mm Hg)vs(148±13)/(92±10)mm Hg];低钾血症发生率在腺瘤组更易发生(98.5%vs 84.0%);腺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亦较增生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醛症的患者临床上常见症状依次为高血压、口渴多尿、四肢乏力、四肢麻木、四肢抽搐等,早期表现为高血压,且往往是在高血压多年后才因出现低血钾而确诊,部分患者可无低血钾;高血压的特点为重度高血压,药物对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达标,易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低肾素血症和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的比值对诊断原醛症有一定意义,但也会漏掉一部分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肾上腺皮质腺瘤严重程度高于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皮质肿瘤 肾上腺皮质增生 症状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切点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霞 王小静 +5 位作者 余文珮 何洪波 赵志钢 倪银星 祝之明 闫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的诊断切点,提高PA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院诊断的PA患者45例及年龄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立卧位醛固酮、醛固酮/肾素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的诊断切点,提高PA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院诊断的PA患者45例及年龄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50例。PA患者均行病理诊断,其中3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11例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均行血钾、24 h尿钾、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节律、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检测,计算ARR,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诊断PA立卧位醛固酮、ARR的最佳切点,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比较两种不同病理结果间醛固酮及ARR的差异。结果 PA组与EH组间性别、年龄和血压无明显差异,PA组肾素活性、血钾显著低于EH组,而醛固酮、ARR及24 h尿钾均显著高于EH组。诊断PA的立位醛固酮的最佳切点为0.221 ng/m L,敏感性(Sen)=0.561,特异性(Spe)=0.909;卧位醛固酮为0.175 ng/m L,Sen=0.829,Spe=0.795;立位ARR为19.5(ng·d L-1)/(ng·m L-1·h-1),Sen=0.878,Spe=0.955;卧位ARR为20.5(ng·d L-1)/(ng·m L-1·h-1),Sen=0.902,Spe=0.841。在PA组中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ARR较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高,尤其立位ARR最为明显。结论立位醛固酮、ARR诊断PA的敏感性较卧位差,但特异性较强,所以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行上述激素检查时应综合立卧位激素的检查结果,且其水平与病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 醛固酮/肾素 诊断切点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 肾上腺皮质增生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一伟 刘乃波 +2 位作者 姜永金 罗杰 张敏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1年间收治的PA4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醛固酮测定、安体舒通试验及B超、CT检查。40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4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46例血钾均低于正常,42例血醛固酮增高,46例安体舒通试验均阳性,B超、CT定位检查,其准确率分别为84.8%、95.6%。46例患者血钾均恢复正常。44例肾上腺腺瘤治愈,1例腺瘤及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仍需药物控制血压。结论:安体舒通试验、血醛固酮测定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血醛固酮体位试验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PA的定位主要依靠B超、CT检查。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CT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超声声像回声强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蓝家富 梁烨 +3 位作者 李近都 韦宝敏 赖腾芳 李天资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超声声像回声强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均行肾上腺超声检查。根据肾上腺病变区超声声像回声强度将患者分为强回声组69例与低回声组23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超声声像回声强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均行肾上腺超声检查。根据肾上腺病变区超声声像回声强度将患者分为强回声组69例与低回声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以及血脂、空腹血糖、醛固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超声声像回声强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强回声组比较,低回声组患者的立位醛固酮水平和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差更高,卧位醛固酮水平和TNF-α水平更低(均P<0.05)。卧位醛固酮水平、立位醛固酮水平和TNF-α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病灶超声回声强度相关(均P<0.05)。其中TNF-α水平升高者、卧位醛固酮水平升高者、立位醛固酮水平降低者肾上腺病灶呈强回声或等回声的概率更高。结论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病灶的超声回声声像特征与醛固酮水平、部分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根据超声特征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类型进行鉴别,为个性化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 超声 回声强度 肾上腺结节性增生 醛固酮瘤 临床特征 醛固酮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醛固酮瘤与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3 位作者 王卫庆 吴景程 张华 宁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醛固酮瘤的诊断价值,并与肾上腺无功能瘤进行比较。方法我院近5年来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患者21例(APA组),均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醛固酮瘤的诊断价值,并与肾上腺无功能瘤进行比较。方法我院近5年来临床确诊的醛固酮瘤患者21例(APA组),均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将结果与同期收治的23例肾上腺无功能瘤患者(nFAA组)进行比较。结果①APA组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升高者占61.9%(13/21例),其中升幅≥30%者占23.8% (5/21例)。②APA组肾上腺B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61.9%(13/21例),nFAA组为60.9%(14/23例);APA组肾上腺CT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5.7%(18/21例),nFAA组为100.0%(23/23例)。③nFAA组病变侧及对侧肾上腺静脉血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测值均显著低于APA组(P值均<0.05),下腔静脉血醛固酮测值也显著低于APA组,APA组病变侧与病变对侧醛固酮之比均≥2.0,而nFAA组均<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并可明确鉴别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是否为醛固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静脉采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上腺无功能瘤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腺瘤与增生的多种鉴别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炜 汤正义 +4 位作者 方文强 王卫庆 赵咏桔 胡仁明 宁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多种临床试验方法对肾上腺腺瘤(APA)和增生(BA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12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中进行体位激发试验(PST)、赛庚啶抑制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VSA),并与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 目的评价多种临床试验方法对肾上腺腺瘤(APA)和增生(BA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12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中进行体位激发试验(PST)、赛庚啶抑制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VSA),并与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APA组的血钾显著低于BAH组(P<0.001),血、尿醛固酮则显著增高(P<0.05)。②PST:22例APA患者中,12例血醛固酮升幅>30%,7例升幅<30%,较试验前下降者有3例;7例BAH中有4例升幅>30%。③赛庚啶试验:BAH中反应者占69.2%(18/26例),APA中反应者占50.0%(20/40例)。④VSA:11例行VSA的APA患者中,9例APA插管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另2例示醛固酮不呈一侧优势分泌;3例BAH插管结果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PST及赛庚啶试验在APA及BAH中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有限。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可进行VSA,如结果提示一侧病变则考虑手术治疗;如提示双侧病变,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增生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及特点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永富 李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检出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97例高血压患者检测PA及其他相关指标,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将研究对象分PA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2组患者行卧、立位试验,卡托普利试验或静脉高钠试验,...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检出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97例高血压患者检测PA及其他相关指标,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将研究对象分PA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2组患者行卧、立位试验,卡托普利试验或静脉高钠试验,血钾及肾上腺薄层CT,部分患者行午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性激素测定,主要指标为血醛固酮、肾素活性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结果 (1)197例高血压患者中确诊PA38例(19.29%),1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醛固酮腺瘤6例,单侧肾上腺增生7例,未发现无功能腺瘤。(2)2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及体质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组及EH组男性均多于女性。(3)与EH组比较,PA组的起病年龄相对年轻,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组卧位、立位血醛固酮水平及ARR均显著升高,血肾素活性均显著下降(均P<0.01),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PA的检出率较高,其中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比例相近,低钾血症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 肾素 醛固酮腺瘤 单侧肾上腺增生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源明 古丽巴哈尔.胡杰 +3 位作者 何秉贤 罗健 李南方 马茂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71%,ARR>50者占8%。81例行B超检查,99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51.9%,80.8%,85%。5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血压均恢复正常,15例仍需要药物继续控制血压。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 醛固酮/肾素比值
下载PDF
4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前后血压与血液生化改变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海英 郑德裕 +2 位作者 王蕾礼 刘国仗 任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33-735,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压及血液生化改变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18~56岁,平均40.3岁。对手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类,术前术后测定血压,血钾、...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压及血液生化改变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4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18~56岁,平均40.3岁。对手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类,术前术后测定血压,血钾、钠,尿钾,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并计算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结果:单纯腺瘤26例,增生9例,混合5例,术后平均收缩压自24.0±3.3kPa(180±25mmHg)降至17.7±1.9kPa(133±14mmHg),平均舒张压自15.6±2.4kPa(117±18mmHg)降至11.6±1.2kPa(87±9mmHg),血钾自2.8±0.5mmol/L升至4.1±0.4mmol/L,24小时尿钾排泄自49.0mmol降至29.8mmol,血浆肾素活性自0.50±0.43ngAIml-1/h升至5.47±2.68ngAIml-1/h,血浆醛固酮由385.7±204.1pg/ml降至129.0±61.9pg/ml,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由773.9降至46.2。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液生化改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及术后疗效判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血压 血液生化指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肾上腺肿瘤孕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浩 刘国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上腺肿瘤患者在孕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2.5岁(27~34岁),其中...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上腺肿瘤患者在孕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妊娠合并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2.5岁(27~34岁),其中5例为初产妇,3例为经产妇。3例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例孕前BMI超重,4例孕前BMI为肥胖。(2)7例患者在孕期首次发现血压升高,1例患者在孕前发现血压升高;出现尿蛋白阳性6例,血糖异常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低钾血症3例。(3)6例患者表现为重度高血压、降压效果欠佳且血压波动较大。4例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2例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另外2例未达重度高血压标准的患者,1例发生难免流产,另1例积极催产后经阴道顺产。共获得活婴5例,均为早产儿,现健康存活4例,未见远期并发症。(4)6例患者在产后3~5个月接受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理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其中3例患者诊断为库欣综合征,1例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另1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患者为无功能性肾上腺腺瘤。结论:孕期发现重度高血压、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应警惕妊娠合并肾上腺肿瘤的可能,尽可能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相应的诊治、适时终止妊娠,产后随访并专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高血压 肾上腺肿瘤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亚群 刘明 +3 位作者 朱生才 张力青 万奔 王建业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男,64岁,术前基... 目的:初步探讨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以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男,64岁,术前基础血压为200/120mmHg,血钾为2.6mmol/L,MRI提示左右侧肿瘤最大径是2.6cm、1.5cm,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浓度0.36ng/ml、49.6pg/ml、405.7pg/ml。行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后2个月复查,降压药从原来的四联降到两联,血压为140/90mmHg,血钾为4.0mmol/L,血皮质激素水平和节律正常。病例2,男,59岁,术前基础血压为160/100mmHg,血钾为3.1mmol/L,MRI提示左右侧肿瘤最大径是3cm、2.3cm,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浓度0.13ng/ml、25.8pg/ml、72pg/ml。行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后2个月复查,降压药从原来的三联降到单药,血压为135/90mmHg,血钾为3.6mmol/L,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轻度升高,血皮质激素水平和节律正常。结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型原醛症非常少见,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双侧功能性腺瘤型原醛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双侧肾上腺糠瘤 腹腔镜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KCNJ5基因变异对其心脏的损害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君丽 洪静 +5 位作者 吴婷 李娟 骆秦 王国亮 王梦卉 李南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8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5(KCNJ5)基因变异情况及临床资料,探讨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KCNJ5基因不同突变位点患者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内向整流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5(KCNJ5)基因变异情况及临床资料,探讨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KCNJ5基因不同突变位点患者的心脏损害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诊治的10例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18例醛固酮腺瘤(APA)患者,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KCNJ5基因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分析患者的不同突变位点、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G151突变患者7例,L168突变患者5例,S209突变患者16例,G151患者收缩压及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较L168、S209突变患者高,其血钾低于L168、S209突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G151突变患者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LVM)高于其他两种突变类型患者,其射血分数(EF)低于L168、S209突变患者,但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APA患者中,G151突变患者左室舒张期内径、LVM大于其他两种突变类型患者,且与L168突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不同KCNJ5基因变异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可能存在差异,G151突变患者心脏损害等情况较L168、S209突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腺瘤 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 KCNJ5基因 不同突变位点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2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海莹 李晓慧 吴木潮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42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钾值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及病程长短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6、0.09(P分别为0.07、0.03),病灶大小与Ald、肾素(PRA)及ARR(血浆Ald... 目的:总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42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钾值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及病程长短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6、0.09(P分别为0.07、0.03),病灶大小与Ald、肾素(PRA)及ARR(血浆Ald/PRA比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0.48,0.09(P>0.05)。B超、CT、MRI对病灶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6.9%、96.2%、100%;定性准确率分别为53.5%、76.9%、93.8%。结论:血钾值与Ald浓度不具有相关性但与病程长短相关,病灶大小与血Ald,PRA及ARR不具有相关性。CT和MRI检查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PA的病因决定其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 肾上腺增生 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