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油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陈明 蔡淑先 +2 位作者 杨红 张佳豪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2-395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树油(TTO)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健康新生中国荷斯坦犊牛的空肠组织,分离并获得BIECs进行培养。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LPS(0、1、2和4μg/mL)和不同浓度的TTO(0、0.00625%、0.0...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树油(TTO)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健康新生中国荷斯坦犊牛的空肠组织,分离并获得BIECs进行培养。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LPS(0、1、2和4μg/mL)和不同浓度的TTO(0、0.00625%、0.01250%、0.02500%、0.05000%和0.10000%),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然后,对照组以不含TTO和LPS的培养基处理细胞;LPS组以1μg/mL的LPS处理细胞12 h;LPS+TTO组采用0.01250%和0.02500%的TTO预处理细胞12 h,经水洗后,再暴露于LPS处理12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未添加TTO)相比,添加0.00625%、0.01250%、0.02500%和0.05000%TTO对BIECs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TTO显著提高跨膜电阻(TEER)(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250%TTO显著提高BIECs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4(claudin-4)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与LPS组相比,LPS+TTO组TEER以及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PS+TTO组Z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TTO可以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下调炎性因子表达,缓解LPS诱导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和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油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 炎症 紧密连接
下载PDF
花鲈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的探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莎 刘紫严 +4 位作者 杨红玲 蔡国鹤 聂庆杰 张春晓 孙云章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为探究建立稳定可靠的花鲈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花鲈肠上皮细胞,确定酶消化法的最佳消化液及消化时间,所得细胞悬液于L-15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方法对细胞进... 为探究建立稳定可靠的花鲈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花鲈肠上皮细胞,确定酶消化法的最佳消化液及消化时间,所得细胞悬液于L-15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组织块法细胞迁出情况不稳定,且迁出时间较长;酶消化法的最佳消化液为胶原酶Ⅰ、Ⅳ联合消化液,最佳消化时间为45 min;胶原酶Ⅰ、Ⅳ联合消化法获得的细胞连接紧密、排列整齐、呈上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相对独立、界限清晰。透射电镜观察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进一步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肠上皮细胞。总之,经胶原酶Ⅰ、Ⅳ联合消化液消化45 min、培养48 h可得到初始条件一致、生长旺盛的花鲈原代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法 酶消化法
下载PDF
In vitro assess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viability of two photosynthetic bacteria,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and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被引量:4
3
作者 ZHOU Xu-xia PAN Yuan-jiang +1 位作者 WANG Yan-bo LI Wei-fe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86-692,共7页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two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SB),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HZ0301 and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HZ0302, as probiotics in aquaculture. The viability of HZ...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two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SB),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HZ0301 and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HZ0302, as probiotics in aquaculture. The viability of HZ0301 and HZ0302 in simulated gastric transit conditions (pH 2.0, pH 3.0 and pH 4.0 gastric juices) and in simulated small intestinal transit conditions (pH 8.0, with or without 0.3% bile salts) was tested. The effects of HZ0301 and HZ0302 on the vi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in primary culture of tilapias, Oreochrornis nilotica, were also detected. All the treatments were deter- mined with three replicates. The simulated gastric transit tolerance of HZ0301 and HZ0302 strains was pH-dependent and correspondingly showed lower viability at pH 2.0 after 180 min compared with pH 3.0 and pH 4.0. Both HZ0301 and HZ0302 were tolerant to simulated small intestine transit with or without bile salts in our research. Moreo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hree treatments including the control and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HZ0301 or HZ0302 both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viability and membrane permeability, showing no cell damage. In summary,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HZ0301 and HZ0302 had high capacity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olerance and were relatively safe for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of tilap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ROBIOTICS primary cultur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Oreochromis nilotica
下载PDF
鸡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29
4
作者 马玉龙 许梓荣 +2 位作者 郭彤 尤萍 姜俊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6,80,共4页
取18日龄鸡胚,研究鸡肠上皮细胞(IEC)分离及原代培养的方法。结果表明:较好的分离条件是肠组织经0.1g/L中性蛋白酶和300U/mL胶原酶Ⅺ联合消化;较佳的培养条件是细胞在含2.5%~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39℃、5%~7.5%CO... 取18日龄鸡胚,研究鸡肠上皮细胞(IEC)分离及原代培养的方法。结果表明:较好的分离条件是肠组织经0.1g/L中性蛋白酶和300U/mL胶原酶Ⅺ联合消化;较佳的培养条件是细胞在含2.5%~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39℃、5%~7.5%CO2下培养,IEC可在1~2d贴壁,6~7d明显增殖,11~12d汇合成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鸡胚
下载PDF
兔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飞飞 车东升 +4 位作者 穆成龙 张海全 王波 孙泽威 秦贵信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9-432,共4页
选用新生未哺乳仔兔,应用胶原酶Ⅳ消化法对小肠上皮进行分离培养,得到兔小肠上皮细胞后,联合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兔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得到的纯化兔小肠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 选用新生未哺乳仔兔,应用胶原酶Ⅳ消化法对小肠上皮进行分离培养,得到兔小肠上皮细胞后,联合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兔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得到的纯化兔小肠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应用胶原酶Ⅳ消化法得到的兔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纯化后得到95%以上纯度的兔小肠上皮细胞,纯化所得的兔小肠上皮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角蛋白8单克隆抗体鉴定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下载PDF
鸡胚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洪智敏 贾永杰 +2 位作者 瞿明仁 黎观红 刘思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4-1170,共7页
取18日龄的SPF鸡胚,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胶原酶I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和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得的上皮细胞纯度较低;胰蛋白酶消化后多为单细胞,细胞贴壁和生长能力较弱;胶原酶Ⅰ单独消化50... 取18日龄的SPF鸡胚,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胶原酶I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和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所获得的上皮细胞纯度较低;胰蛋白酶消化后多为单细胞,细胞贴壁和生长能力较弱;胶原酶Ⅰ单独消化50 min或嗜热菌蛋白酶单独消化110 min以及胶原酶Ⅰ、嗜热菌蛋白酶联合消化后均可得到大量隐窝细胞团块,经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可获得较纯的上皮细胞。分离的细胞接种培养12~24 h贴壁,48~72 h细胞团中的细胞向四周蔓延,形成一群群的细胞集落,6~7 d细胞汇合成片,成"铺路石样",细胞多呈扁平多角状,椭圆状,单层生长,边界清晰,互不重叠。经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鉴定、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为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小肠上皮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鸡胚
下载PDF
鸡肠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文平 高峰 +3 位作者 许辉堂 施传信 赵国刚 周光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13-115,118,共4页
取1月龄三黄鸡十二指肠的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经分离纯化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胰蛋白酶-EDTA配合使用、短时间消化收获细胞法可获得大量的健全肠绒毛隐窝单位,进一步培养获得的IEC完全可供相关实验研究之用。
关键词 小肠 上皮细胞 体外原代培养
下载PDF
4种小鼠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秀梅 程帆 +4 位作者 刘维 孙涛 薛秀恒 李培英 王菊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1,共7页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 【目的】比较4种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建立小鼠IECs的有效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小鼠IECs原代细胞,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以及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联合消化法共4种方法分离小鼠IECs并培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IECs进行细胞特异性鉴定,比较4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所获IECs活力好,增殖能力强,但成纤维细胞污染较严重,细胞纯度低;胶原酶Ⅰ和中性蛋白酶Ⅵ分离法获得的IECs数量少且细胞增殖能力弱;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所获得的小鼠IECs纯度较高,原代培养时增殖能力稍弱于组织块培养法,但传代后增殖能力趋于稳定。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多数为小鼠IECs。【结论】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及胶原酶Ⅺ与中性蛋白酶Ⅰ联合消化法均适合肠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小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分离培养法 酶学分离培养法
下载PDF
树鼩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博文 陈玲霞 +4 位作者 李振宇 李晓飞 宋庆凯 苗雨润 孙晓梅 《实验动物科学》 2017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从树鼩小肠分离小肠上皮细胞,探索分离培养方法和条件,为药物开发和病原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并且为建立树鼩小肠上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及DTT联合消化树鼩小肠组织块,得到的细胞经完全培养... 目的从树鼩小肠分离小肠上皮细胞,探索分离培养方法和条件,为药物开发和病原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并且为建立树鼩小肠上皮细胞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Ⅰ及DTT联合消化树鼩小肠组织块,得到的细胞经完全培养液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并采用细胞角蛋白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细胞。结果经优化分离法得到的肠上皮隐窝细胞团在24 h后贴壁,6 d汇合成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团延辐射状向外长出铺路石样和多角状的细胞;第二代后,每隔2~3 d可传代1次;细胞接种3~6 d为对数生长期;细胞角蛋白18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后确定为小肠上皮细胞。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树鼩小肠分离到了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建立了树鼩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小肠上皮细胞 酶消化 免疫荧光 鉴定
下载PDF
人胎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戴定威 吴圣媚 +2 位作者 廖贤平 李敏 张文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21-324,共4页
联合应用粗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消化胎儿小肠组织小块,可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率高的小肠上皮细胞(intastinalepithelialcell,IEC)。培养细胞1~2d内贴壁,7~8d明显增殖,10~12d汇合成片... 联合应用粗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消化胎儿小肠组织小块,可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率高的小肠上皮细胞(intastinalepithelialcell,IEC)。培养细胞1~2d内贴壁,7~8d明显增殖,10~12d汇合成片。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角质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染色阳性。组化检查显示存在碱性磷酸酶表达。光镜下,培养细胞呈扁平多角形,单层排列。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及细胞间紧密联结、桥粒等。讨论了人IEC体外培养应注意的问题及减少、异源细胞增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鸡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晓亮 顾宪红 郑冬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4-38,共5页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而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转运、消化酶分泌及肠道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体外培养方法分离培养IEC为研究其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而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转运、消化酶分泌及肠道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体外培养方法分离培养IEC为研究其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作者综述了培养组织样的选择、分离IEC的常用方法、影响IEC培养的因素及IEC的鉴定方法等鸡IEC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分离 体外原代培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戴定威 吴圣楣 +2 位作者 李敏 廖贤平 刘再涌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实验比较了4种分离大鼠IEC的方法,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粗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分离效果最好,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强。胶原涂膜改善玻璃培养瓶或盖玻片表面的性状有利于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的增殖依赖于培养液的质量、成分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本实验比较了4种分离大鼠IEC的方法,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粗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分离效果最好,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强。胶原涂膜改善玻璃培养瓶或盖玻片表面的性状有利于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的增殖依赖于培养液的质量、成分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培养细胞一般1~2天贴壁,7~8天明显增殖,10~14天汇合成片。培养细胞细胞角质蛋白、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显示为IEC。本文所建立的新生大鼠IEC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IEC生理和病理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分离技术 原代培养
下载PDF
人源福氏志贺菌对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侵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师润 刘红英 +5 位作者 陈陆 杨霞 吕文强 余秋颖 赵军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研究人源福氏志贺菌对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侵袭力和侵袭特性,进一步验证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并建立体外研究模型,采用Hela细胞庆大霉素保护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分离的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的毒力。然后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 为研究人源福氏志贺菌对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侵袭力和侵袭特性,进一步验证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并建立体外研究模型,采用Hela细胞庆大霉素保护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分离的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的毒力。然后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ZD02株对鸡肠上皮细胞的侵袭力和相关侵袭特性。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能够侵入Hela细胞,庆大霉素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感染后30、60、90、120min时ZD02株侵袭率分别为1.43%、2.43%、2.56%、2.62%,证明ZD02株具有毒力。ZD02株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ZD02株能侵入鸡肠上皮细胞,感染后1、2、3、4h时ZD02株侵袭率分别为1.7%、6.2%、8.0%、11.2%。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经EGTA处理后,ZD02株侵袭率显著提高。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对鸡肠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且从肠上皮细胞基底侧部侵袭。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志贺菌人禽互传的可能性,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可作为研究志贺菌致病机理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福氏志贺菌 鸡肠上皮原代细胞 侵袭
下载PDF
鲫肠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增福 吴天星 潘晓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69,34,共4页
探讨了健康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结果显示,用含有抗生素、胶原蛋白酶Ⅰ、EDTA和胶原蛋白酶Ⅳ组成的D-Hanks液消化无菌分离的鲫肠道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团及绒毛隐窝;用含有抗生素、胎牛血清(FBS)、表皮... 探讨了健康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肠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结果显示,用含有抗生素、胶原蛋白酶Ⅰ、EDTA和胶原蛋白酶Ⅳ组成的D-Hanks液消化无菌分离的鲫肠道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团及绒毛隐窝;用含有抗生素、胎牛血清(FBS)、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根据肠道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的差异进一步纯化,连续培养12d后可以得到纯化的肠道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Carassius auratus) 肠道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下载PDF
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上皮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铭 胡晓星 +5 位作者 王文广 张莉 董书维 冯悦 代解杰 夏雪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 目的建立EV71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模型。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树鼩的原代肾细胞,用EV71感染树鼩肾细胞,测定1、2、4、6和8 d培养上清病毒滴度,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EV71病毒VP1蛋白的表达,以确定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对分离得到的树鼩原代肾细胞进行传代纯化和形态鉴别,建立以树鼩原代肾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用EV71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后48~96 h病毒滴度可达到1.3×10~6TCID_(50)/m L,说明EV71病毒可有效感染树鼩原代肾细胞并有效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V71病毒VP1蛋白可在感染后2~8 d的树鼩原代肾细胞中有效检出,间接免疫荧光法则在感染后2~6 d细胞的细胞质中检测到病毒VP1蛋白的分布。结论在成功建立树鼩原代肾细胞培养的基础上,确定了EV71病毒对树鼩原代肾细胞的感染性和病毒增殖特性,初步建立了EV71树鼩原代肾细胞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原代肾细胞 EV71 病毒增殖 VP1蛋白 感染模型
下载PDF
细胞信号转导和骨架在人源福氏志贺菌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师润 杨霞 +6 位作者 陈陆 刘红英 常洪涛 余秋颖 明星 郑关民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6-282,共7页
为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和骨架在人源福氏志贺菌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中的作用,分别用酪氨酸蛋白激酶、酪氨酸蛋白磷酸酶、蛋白激酶C、Ca2+通道等信号转导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原钒酸钠、星状孢子素、硝苯地平和微丝蛋白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 为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和骨架在人源福氏志贺菌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中的作用,分别用酪氨酸蛋白激酶、酪氨酸蛋白磷酸酶、蛋白激酶C、Ca2+通道等信号转导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原钒酸钠、星状孢子素、硝苯地平和微丝蛋白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处理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后,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对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侵袭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检测ZD02株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后F-肌动蛋白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料木黄酮、硝苯地平和细胞松弛素B能显著抑制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内化,星状孢子素和原钒酸钠对ZD02株的内化无影响,人源福氏志贺菌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时F-肌动蛋白发生聚集。本研究表明人源福氏志贺菌ZD02株侵袭鸡肠上皮原代细胞过程中需要酪氨酸蛋白激酶、Ca2+通道活化以及细胞微丝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福氏志贺菌 鸡肠上皮原代细胞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骨架
下载PDF
树鼩肝枯否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萍 杨春 +4 位作者 欧超 骆成漂 秦虹 孙雯 李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建立对树鼩枯否细胞(Kuffer cells,KCs)进行分离、原代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经肝活检手术分别获取6只树鼩的肝组织,后采用胶原酶体外灌注结合机械法分离肝脏细胞,经差速离心法、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KCs后进... 目的建立对树鼩枯否细胞(Kuffer cells,KCs)进行分离、原代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经肝活检手术分别获取6只树鼩的肝组织,后采用胶原酶体外灌注结合机械法分离肝脏细胞,经差速离心法、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KCs后进行原代培养,最后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墨汁吞噬实验及透射电镜对KCs进行鉴定。结果树鼩肝组织分离获得的KCs数量为(1.2±0.2)×106个/g肝组织,细胞活力为90%,细胞纯度达85%以上。结论本组建立的胶原酶体外灌注结合机械分离树鼩KCs的方法稳定实用,为同一研究个体的KCs进行多次分离培养和动态观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枯否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鉴定
下载PDF
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廖贤平 李敏 《武警医学》 CAS 1998年第5期251-253,共3页
介绍一种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采用16~24周引产胎儿小肠,比较3种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探讨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发现应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培养10~12d细胞达到... 介绍一种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采用16~24周引产胎儿小肠,比较3种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探讨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发现应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培养10~12d细胞达到融合,并保持对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提示小肠上皮细胞繁殖十分依赖于培养基和底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小肠上皮细胞 培养
下载PDF
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内毒素信号转导相关受体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道杰 蒋建新 +2 位作者 陈永华 段朝霞 熊健琼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0-192,197,共4页
目的 研究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内毒素信号转导相关受体TLR4、TLR2、CD1 4和MD2mRNA的表达情况 ,以及内毒素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提取有、无内毒素刺激的培养人肠上皮细胞和阳性对照THP1细胞的总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TLR4、TLR2、CD... 目的 研究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内毒素信号转导相关受体TLR4、TLR2、CD1 4和MD2mRNA的表达情况 ,以及内毒素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提取有、无内毒素刺激的培养人肠上皮细胞和阳性对照THP1细胞的总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TLR4、TLR2、CD1 4和MD2mRNA的表达。结果 和THP1细胞相比 ,人肠上皮细胞TLR4、TLR2、CD1 4和MD2mR NA的表达均较弱。内毒素刺激后 ,TLR4、CD1 4和MD2mRNA表达明显减弱 ,而TLR2的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人正常肠上皮细胞组成性低表达TLR4、CD1 4和MD2mRNA ,且在受脂多糖 (LPS)刺激后反应性下调其表达 ,这可能是肠上皮细胞 (IEC)耐受LPS的关键机制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 内毒素 信号转导相关受体 MRNA 表达 原代培养
下载PDF
树鼩角膜原代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苗雨润 宋庆凯 +4 位作者 匡德宣 陈玲霞 尹博文 李晓飞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建立树嗣角膜上皮细胞(CECs)稳定的体外培养技术,为人类角膜疾病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使用改进的双酶消化法取得树嗣CECs,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抑制剂配合梯度消化对树鼩CECs进行纯化,角蛋白3/12抗体对CECs进行免疫荧光... 目的建立树嗣角膜上皮细胞(CECs)稳定的体外培养技术,为人类角膜疾病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使用改进的双酶消化法取得树嗣CECs,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抑制剂配合梯度消化对树鼩CECs进行纯化,角蛋白3/12抗体对CECs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及鉴定。结果优化的酶消化法可以快速、有效得到高纯度的树鼩CECs。TGF-β抑制剂及梯度消化法可以达到良好的纯化目的,纯化的CECs在传代过程中仍保持良好形态。树鼩CE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角蛋白3/12单克隆抗体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有效、简单、经济适用的树鼩角膜上皮原代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所获得的原代细胞具有较好的上皮细胞形态特征并可以连续传代,为眼科疾病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角膜上皮细胞(CECs) 原代培养优化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