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24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or adjusting constitution i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A bibliometric analysis
1
作者 Wenjun Yu Shenglou Ni +6 位作者 Qianru Li Mingyue Ma Ya’nan Peng Weidong Yu Hua Jin Pengting Zhang Qi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226-233,共8页
Background:A growing number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have explored the significance of adjusting constitution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this study,we sough... Background:A growing number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have explored the significance of adjusting constitution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this study,we sought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CTs.Methods:All RCTs related to constitutional adjustment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Literature was screened searching seven databases,including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CNKI,Chongqing VIP,and Wangfang Database,from inception to December 2018.Data pertaining to bibliometrics,participants,and interventions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Results:Two hundred and forty papers were published between 2007 and 2018,involving 240 RCTs with 55977 total participants.Sample size in these RCTs ranged from 30 to 7800.Among them,59 RCTs addressed disease prevention prior to onset involving 11 healthy states of participants,mainly for general health or sub-health population(40.68%)using health care and non-drug therapy.In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disease(n Z 174),59 diseases were involved.Based on the number of RCTs and sample sizes,diseases includ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rimary hypertension,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nd hyperlipoproteinemia accounted for 51.15%of the total patients studied.Drug therapy as an intervention was frequently used.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after recovery(n Z 7),over 4 kinds of health status in participants were involved.Drug therapy combined with health care was mostly used.Most RCTs reported positive outcomes,with only one reporting negative findings(1/240).Conclusion:The number of RCTs of constitutional adjustment 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since 2012.Participant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types of RCTs exhibi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Future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on constitutional adjustment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re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adjustment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IBLIOMETRICS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荣文雅 李佳辉 王睿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5,711,共6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和临床特征。结果: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郁质(19.02%)最为多见,其次依次为阴虚质(18.21%)、湿热质(15.22%)、阳虚质(13.32%)、血瘀质(11.14%)、平和质(7.61%)、痰湿质(6.25%)、气虚质(5.16%)、特禀质(4.08%)。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差异性,男性以湿热质、阴虚质为多见;女性以气郁质、阴虚质为多见,而阴虚质在男性、女性均多见;青年中以气郁质和湿热质较多见,中年中以痰湿质较多见、老年以血瘀质较多见。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主要为湿热内蕴证125例(3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98例(27%)、肝肾阴虚证56例(15%)、气滞血瘀证46例(12%)、寒湿中阻证43例(12%);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体质与证型存在相关性,体质类型决定了该病证型的易感性。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临床特征,提示可以通过调节情志、合理饮食以及药物防治等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做到“辨体”“辨证”“辨病”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体质分布特点 临床特征 中医体质 中医证型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辨体”-“辨证”-“辨病”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婕 李志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结果及中医体质辨识资料,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在石景山区中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社区老年人的体检资料331份,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表对体检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应用SPSS17.... 目的:通过分析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结果及中医体质辨识资料,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择在石景山区中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社区老年人的体检资料331份,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表对体检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体检结果及中医体质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比例较高,半数以上体检人群为腹型肥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结果检出率高,女性CHOL、LDL-C异常结果检出率高于男性。体检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男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体检人群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居于前五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平和质比例最低。湿热质、血瘀质男性较女性多见,气郁质女性较男性多见。结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偏颇体质所占比例高,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对慢性病的防控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 老年人 健康 中医体质 慢性病防控
下载PDF
痰湿体质系列研究及在代谢性慢病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琦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4-8,共5页
代谢性慢病属于人类重大、多发疾病,其“早筛查、早预警、早预防”问题亟待解决。痰湿体质系列研究,从痰湿体质判定标准的建立到宏微观辨识技术的研发,从痰湿体质易患代谢性慢病的横断面流行病调查到微观基础实证研究,从调体防治代谢性... 代谢性慢病属于人类重大、多发疾病,其“早筛查、早预警、早预防”问题亟待解决。痰湿体质系列研究,从痰湿体质判定标准的建立到宏微观辨识技术的研发,从痰湿体质易患代谢性慢病的横断面流行病调查到微观基础实证研究,从调体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到临床药效试验,实现了从“一个人一个人的筛查”到“体质群体大面积筛查”,从“一个病一个病的预防”到“一类疾病的预防”,是从“异病同治”向“异病同防”的转变,为代谢性慢病群体预防和防控关口前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代谢性慢病 慢病防控
下载PDF
中医体质浅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韩有为 周苏宁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3期3-5,共3页
对中医体质的分型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当代人体质的特点,体质与发病及疾病防治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试图通过分析和了解中医体质,达到更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影响因素 治未病
下载PDF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伟萍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92-394,共3页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属于渎职罪中的一个具体罪名。该罪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和客体、客观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在量刑上提出对本罪进行有关立法完善的建议,增设本罪的情节加重犯。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犯罪构成 情节加重犯
下载PDF
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程頲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5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方法此次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社区居民826人,对居民使用KY3H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对其居民数据采用横断面方法进行调查,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60岁以上(n=277)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意义。方法此次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社区居民826人,对居民使用KY3H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对其居民数据采用横断面方法进行调查,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60岁以上(n=277)为研究组,60岁以下(n=549)为对照组,对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的信息和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整理、对接、分析。结果研究组居民发生偏颇体质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对偏颇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别、年龄、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偏颇体质(P<0.05)。结论偏颇体质中以女性、年龄较大、慢性病患者为主,对不同偏颇体质的人群可采用中医诊疗技术进行调整,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辨识 慢性病 防控
下载PDF
"治未病"思想与中医体质辨识在崩漏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4期18-20,共3页
崩漏主要是指女性非经期内阴道出血的一种疾病,可能引起气血虚脱,病情严重者会影响正常工作或(和)生活,甚至引起不孕.故此,如何有效防治崩漏显得尤为重要,亦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治未病"理念最早记载于《黄... 崩漏主要是指女性非经期内阴道出血的一种疾病,可能引起气血虚脱,病情严重者会影响正常工作或(和)生活,甚至引起不孕.故此,如何有效防治崩漏显得尤为重要,亦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治未病"理念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主要目的为防病养生,属于祖国传统医学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对疾病的预防、诊治以及复发等多个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理论发现,体质偏颇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实现对人体偏颇体质以及部分疾病高危体质人群的早期发现,继而为后续的调体手段制定、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最终达到预防疾病发生以及治疗的目的,为中医药防治崩漏提供了新的方向以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治未病"思想 中医体质辨识 防治工作 研究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慢病防控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惠敏 李英帅 +1 位作者 王济 李玲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70-2072,共3页
偏颇体质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慢性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入手,通过体质的辨识、调理技术、慢性病发病风险预测技术进行慢性病的防控,针对,健康状态的"健康-疾病前期-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规律,制... 偏颇体质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慢性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入手,通过体质的辨识、调理技术、慢性病发病风险预测技术进行慢性病的防控,针对,健康状态的"健康-疾病前期-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规律,制定体质辨识→慢病预测→体质调理→定期随访→效果分析的防控慢病操作流程。使国家的"防控关口前移""广覆盖、低成本"的慢病防控策略落到实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慢性病防控 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问题中的应对与优势 被引量:71
10
作者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健康战略的提出,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日益增长。本文对大健康定义进行全新阐述,指明大健康问题及宏观应对方法,重点论述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中的作用与优势。从体质可分是治未病的抓手、体病相关是治未病的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健康战略的提出,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日益增长。本文对大健康定义进行全新阐述,指明大健康问题及宏观应对方法,重点论述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中的作用与优势。从体质可分是治未病的抓手、体病相关是治未病的依据、体质可调是治未病的手段三方面论述了体质与治未病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医体质学在慢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均广泛落地应用,九体医学健康计划的提出为中医体质学在大健康问题中的应对提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大健康 治未病 疾病防控 慢病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复检阳性原因分析及中医药防控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琦 李玲孺 +2 位作者 郑燕飞 李博怿 李天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检阳性(简称"复阳")虽然并未出现再次传染及临床症状加重的情况,但不能排除其潜在风险。分析新冠肺炎复阳现状,总结复阳发生的原因有病毒残留、前期核酸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检阳性(简称"复阳")虽然并未出现再次传染及临床症状加重的情况,但不能排除其潜在风险。分析新冠肺炎复阳现状,总结复阳发生的原因有病毒残留、前期核酸检测呈假阴性,个体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复燃或再次感染病毒,药物滥用、免疫抑制;基于此,提出"除毒务尽""扶助正气""改善体质"为新冠肺炎恢复期防治复阳的三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复检阳性 中医药防控 中医体质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与心血管风险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伟锋 韩颖萍 刘萧萧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74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指导高血压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期服用降压宝系列方药的高血压病患者1 00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的基础...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指导高血压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期服用降压宝系列方药的高血压病患者1 00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队列中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问卷调查,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OR=0.397,95%CI:0.223~0.705)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气虚质(OR=4.605,95%CI:1.987~10.672)、阴虚质(OR=2.667,95%CI:1.266 4~5.625)、阳虚质(OR=3.091,95%CI:1.159~8.241)、痰湿质(OR=2.984,95%CI:1.483~6.004)、血瘀质(OR=4.561,95%CI:1.767~11.774)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偏颇体质中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警惕这几种体质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防治,减少高血压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体质 心脑血管疾病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降压宝
下载PDF
基于“脑-心-肾”轴理论构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防治体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宁阳 任路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77-2680,共4页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双心疾病,笔者认为其发生常与心脑共主、肾脑相济、心肾相交有关,在治法上总以“调理心神,温肾固阳”为治疗原则。文章创新性地提出“脑-心-肾”轴理论,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构建冠心病...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双心疾病,笔者认为其发生常与心脑共主、肾脑相济、心肾相交有关,在治法上总以“调理心神,温肾固阳”为治疗原则。文章创新性地提出“脑-心-肾”轴理论,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构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防治体系,通过“辨-调-炼”一体的模式,即辨体质-调情志-炼体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预防调护。在双心疾病研究中开创以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为主的防治体系,为中医双心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 脑-心-肾轴 治未病 “辨-调-炼”一体模式 防治体系 双心疾病 体质
原文传递
某地区基层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调查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文琦 马春光 +3 位作者 张志芳 蔡成喜 孙妍兰 吴晶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为制定提高西宁地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访谈的方法对西宁地区7个县(区)级疾控中心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为制定提高西宁地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访谈的方法对西宁地区7个县(区)级疾控中心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西宁地区各基层疾控中心均无专职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及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应急队伍能力偏低,应急体系建设不足;应急演练与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卫生应急部门物资保障缺少经费、物资设备配备不足,部门沟通与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实验用房面积均达不到标准,最高构成比57.27%,最低构成比仅25.92%;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平均占29.67%;实验室在编人员最少者仅2人,临时聘用人员占41.51%;检验检测项目达标率为17.80%~38.98%,平均达标率为30.51%,实验室完成A类、B类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平均达标率分别为54.21%、49.85%。西宁地区各基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体系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人才队伍能力是影响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因素。结论政府部门要加强应急经费保障,科学配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各疾控中心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疾控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应急能力 现状 调查
原文传递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9303例恶性肿瘤首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舒 李晶 +2 位作者 冯燕 王若思 张俊霞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7期2351-2355,共5页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恶性肿瘤首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分布、疾病构成及肿瘤顺位,掌握恶性肿瘤首诊患者的主要疾病种类,为有关部门对恶性肿瘤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恶性肿瘤救治及学科建设提供基础信息。...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恶性肿瘤首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分布、疾病构成及肿瘤顺位,掌握恶性肿瘤首诊患者的主要疾病种类,为有关部门对恶性肿瘤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恶性肿瘤救治及学科建设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标准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类,通过医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8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治的9303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基础信息及疾病诊断相关信息,针对恶性肿瘤的性别、年龄分布、疾病构成及肿瘤顺位等方面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8年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共9303例。其中,男性5415例,占58.2%,女性3888例,占41.8%,男女性别比为1.39∶1。41~<81岁人群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并且该年龄段人群排在第1位的恶性肿瘤是肺及支气管恶性肿瘤。此外,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低龄化趋势(rs=-0.767,P<0.05),0~<21岁年龄人群恶性肿瘤以白血病为主。在所有职业类型中退(离)休人员和农民的病例数依次位居第1位和第2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主要疾病类型为肺及支气管、肛肠、肝、乳腺、甲状腺、膀胱、白血病、胃、前列腺、子宫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71.5%。在前10位恶性肿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肺及支气管、肛肠和前列腺恶性肿瘤,女性前3位依次是肺及支气管、肛肠和乳腺恶性肿瘤。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存在性别、年龄及职业差异,41~<81岁是恶性肿瘤高发人群,且肿瘤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因此,应针对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和多发种类,在诊断及治疗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运用病因预防的方法,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疾病构成 肿瘤顺位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传染病防控中的隔离措施 被引量:37
16
作者 高秦伟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0-611,共22页
传染病防治法上规定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采取隔离措施,目的在于阻绝传染病蔓延扩散。此种措施的实效为自古至今的重大疫情及其防治结果所证明,但亦引发了个人权利与公众健康所体现的公共利益之间的抵牾... 传染病防治法上规定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采取隔离措施,目的在于阻绝传染病蔓延扩散。此种措施的实效为自古至今的重大疫情及其防治结果所证明,但亦引发了个人权利与公众健康所体现的公共利益之间的抵牾。在实务操作中,有关隔离的种类繁芜,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有必要从分类、主体、程序、救济等层面加以完善,从而使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达致平衡。隔离措施的体系化以适用对象不同而展开,同时更需要对其从宪法、组织法、程序法等视角予以探讨,从而凸显政府介入风险社会之时始终注重个人权利维护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 隔离 检疫 宪法保留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