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两种花型的繁育特性及其适应进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邵剑文 张文娟 张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10-6419,共10页
二型花柱的维持机制和自然选择压力多年来一直是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实验室栽培和野外观察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羽叶报春两种花型(长柱花和短柱花)的形态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自然授粉及结... 二型花柱的维持机制和自然选择压力多年来一直是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实验室栽培和野外观察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羽叶报春两种花型(长柱花和短柱花)的形态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自然授粉及结籽能力、自交亲和性等繁育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短柱花的花冠直径和裂片宽无明显差异,而花冠筒、雌蕊和雄蕊高、花粉数目及大小、P/O比均有显著差异。在自然条件下,长柱花所接受的总花粉数要明显高于短柱花的总花粉数,但所接受的异型花花粉数和平均每果结籽数两者无显著差异。长柱花和短柱花的花粉和柱头活力相似,均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活力,仅在开花末期显著下降。两种花型的花在自花授粉、同型异花授粉、异型花授粉条件下均能结籽,但异型花授粉的结籽数均明显高于自花授粉和同型异花授粉结籽数。在长柱花各种授粉方式中,花粉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异型花花粉管的生长速度明显比同型异花花粉和自花花粉的快,而在短柱花柱头上表现为异型花授粉的萌发率最高,但只要萌发后在花柱中的生长速度无显明差异。此外,综合上述结果,对二种花型花部综合征的维持机制及自然选择压力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二型花柱 繁育特性 花部综合征 选择压力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和毛茛叶报春的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明林 张小平 李晓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24,共7页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Schltr.)与毛茛叶报春(PrimulacicutariifoliaPax)的种子、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与叶表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2种类的种子都呈不规则七面体或多面体,多具五边形纹...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Schltr.)与毛茛叶报春(PrimulacicutariifoliaPax)的种子、花粉形态及表面纹饰与叶表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2种类的种子都呈不规则七面体或多面体,多具五边形纹饰;安徽羽叶报春的种皮雕纹浅,网眼具许多小的乳头状突起;毛茛叶报春的种皮雕纹明显,网眼粗糙,具许多大的乳头状突起。2种类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数达10个以上),具网状雕纹。2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呈凹凸镶嵌状不规则排列,而在中脉处呈长方形或略带微波状长方形,上表皮细胞稍大;叶两面被腺毛,且顶端具水孔。气孔的分布属于偏叶下表面生长,在边缘处尤密,而在中脉处近无;相对而言,安徽羽叶报春的气孔略比毛茛叶报春的气孔小,且密度也低;电子显微镜下2种类的气孔外拱盖内缘光滑,保卫细胞外缘隆起明显,中间凹陷,其上着生的乳头状突起安徽羽叶报春不如毛茛叶报春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毛茛叶报春 微形态特征 种子 花粉 表面纹饰 叶表皮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资源评估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小平 陈明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RAPD方法对分布于安徽的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Schltr.)和毛茛叶报春(P.cicutariifoliaPax)的10个居群进行了DNA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5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能扩增出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DNA片段的引物... 采用RAPD方法对分布于安徽的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Schltr.)和毛茛叶报春(P.cicutariifoliaPax)的10个居群进行了DNA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5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条能扩增出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DNA片段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7条,占总数的78.8%。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多态位点分别达到71.6%与66.7%,因而推测主要致濒因素可能不是通常认为的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 J法对遗传距离构建的树状图进行聚类分析,从分子角度证明了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是2个自然的物种,同时也说明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的密切相关性。由于这2个物种具有地处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和花朵多、花期长、花姿优美等观赏性特点以及遗传优势,如加以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作为观赏花卉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毛茛叶报春 遗传多样性 生境多样性 相关性 资源评估 开发利用 系统学 RAPD 花卉资源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的有效传粉昆虫及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邵剑文 张小平 +1 位作者 张中信 朱国萍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7-544,共8页
对濒危植物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地制订保护措施,从而对该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一个前提条件。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为二年生草本,具二型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本文对其有效... 对濒危植物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科学合理地制订保护措施,从而对该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一个前提条件。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为二年生草本,具二型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本文对其有效传粉昆虫种类、传粉行为及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的有效传粉昆虫为截形蜂虻Bombylius major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而不是先前认为的蓟马Thrips sp.。花朵密度和种群大小对传粉效果均有显著的影响。高密度的花朵可以提高对有效传粉昆虫的吸引力,传粉昆虫数/天、被访花朵数/天和平均每花的被访次数/天与样方花朵的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柱头所接受的正配花粉数和总花粉数及正配花粉数所占的比例均随种群中植株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型比的偏离和传粉昆虫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小种群中传粉不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朵密度 传粉效果 传粉昆虫 种群大小 安徽羽叶报春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明林 张小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71-374,共4页
报道了安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生境、地理分布、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和繁殖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分布区狭窄、败育现象明显、人为破坏情况严重.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为其保护和持续利用提... 报道了安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生境、地理分布、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和繁殖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分布区狭窄、败育现象明显、人为破坏情况严重.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为其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安徽羽叶报春 生态学特征 物种保护 报春花科 生境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安徽特有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明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7,共9页
本文分别从物候、繁育结构和传粉等方面研究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安徽特有种——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羽叶报春是典型的形态和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的二年生植物,其始苗期为9月,一... 本文分别从物候、繁育结构和传粉等方面研究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安徽特有种——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羽叶报春是典型的形态和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的二年生植物,其始苗期为9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6月底或7月初死亡,各居群长柱花植株比短柱花植株开花略早3-5d;(2)安徽羽叶报春的散孔型花粉显示其在报春花属中有重要的系统意义和进化意义。同时,短柱花花粉量比长柱花少,但其花粉直径是后者的1.78倍左右;(3)长花柱的雌蕊长度是短花柱的1.64倍,而且其柱头上的乳头状突起比短花柱上的长而稀;(4)3个研究居群的P/O比都不相同,我们发现花粉量比胚珠数量有更大的变异,这可能与生境有关;(5)安徽羽叶报春为异花授粉植物,蓟马属(Thrips)昆虫为其重要的传粉者,其同型花授粉可育性远比异型花授粉的高;(6)其长、短柱型种子没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多属不等边七面体,少为其他多面体。据研究,在小居群中两种花柱类型植株的比例失衡,生境的破坏和伴生种的消失可能是导致安徽羽叶报春濒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ula merrilliana 花柱二型 花部特征 繁殖生物学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RAPD分析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明林 张小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64-267,共4页
采用CTAB法[1]从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的幼叶中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实验,通过Mg2+、dNTP、Taq酶、模板浓度的优化,确立了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1)范围为:Mg2+浓度为2.0-2.5mmol/L,模板浓度为... 采用CTAB法[1]从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merrilliana)的幼叶中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实验,通过Mg2+、dNTP、Taq酶、模板浓度的优化,确立了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25μ1)范围为:Mg2+浓度为2.0-2.5mmol/L,模板浓度为每个反应50-150ng,dNTP浓度为200-250μmol/L,Taq酶为1.5-2.0∪.按照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的重复实验,重现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RAPD 随机扩增多态DNA 实验条件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 被引量:12
8
作者 查帅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45,33,共4页
为了寻找大批量快速繁殖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 errilliana)的有效办法,笔者以其叶片、叶轴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 6 BA+0.5mg/L^1.0mg/L 2,4-D,... 为了寻找大批量快速繁殖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 errilliana)的有效办法,笔者以其叶片、叶轴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 6 BA+0.5mg/L^1.0mg/L 2,4-D,叶片、叶柄出愈率均达100%.(2)MS培养基加0.1mg/L 2,4~D和1.0mg/L^1.5mg/L TDZ对叶柄的诱导效果较佳,其诱导率达81%,而且在这种生长调节物质浓度下的愈伤组织可直接分化出不定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叶柄:叶片 愈伤组织
下载PDF
浙江植物分布新记录——安徽羽叶报春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小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76,共2页
报道了采自浙江省建德市的1种报春花科Primulaceae报春花属Primula浙江新记录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Schltr.。同时记述了它的形态、生境及用途。
关键词 植物学 植物区系 新记录 安徽羽叶报春 浙江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艳秋 邵剑文 +2 位作者 张小平 张中信 朱国萍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9-553,共5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安徽特有濒危物种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6个自然居群的13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RAPD引物,扩增共得到158条带,其中129个多态性位点(PPL)。POPGENE分析显示安徽羽叶...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安徽特有濒危物种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6个自然居群的13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RAPD引物,扩增共得到158条带,其中129个多态性位点(PPL)。POPGENE分析显示安徽羽叶报春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PPL=81.65%,He=0.2515,Ho=0.384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5511)与Shannon信息指数(54.48%)基本一致。生境的片段化和基因流障碍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针对安徽羽叶报春的居群遗传变异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好自然生境和现有的居群及个体;加强居群间的基因流动;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在尽可能多的居群中采样,以提高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同型花和二型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权 章伟 +2 位作者 徐延年 吕国胜 邵剑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以安徽省秋浦河流域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的2个同型花居群[包括铜陵市义安区凤凰山(FHS)和池州市贵池区阴山(YS)居群]和4个二型花居群[包括池州市石台县大王洞(DWD)、池州市贵池区谷村(GC)、池州市石台县立新村(L... 以安徽省秋浦河流域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的2个同型花居群[包括铜陵市义安区凤凰山(FHS)和池州市贵池区阴山(YS)居群]和4个二型花居群[包括池州市石台县大王洞(DWD)、池州市贵池区谷村(GC)、池州市石台县立新村(LXC)和池州市石台县莲花田(LHT)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10对SSR引物对上述6个居群嫩叶的总DNA进行了PCR扩增,在此基础上对各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居群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稀有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较低,分别为4.8、2.8、2.7、0.29和0.43,并且,LHT和LXC居群的上述指标较高,而FHS和YS居群的上述指标较低;同型花居群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低于二型花居群,平均值分别为3.0、2.1、0.12和0.35,且无稀有等位基因。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均较小,平均值分别为0.34和0.56,且这2个指标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由LHT和LXC居群向其他居群的基因流较大(0.057~0.065),而由FHS和YS居群向其他居群的基因流较小(0.044~0.046);并且,在同型花和二型花居群间存在明显的基因流屏障。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同型花和二型花居群间的遗传差异不明显,且64.7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结果均表明同型花和二型花居群间未明显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羽叶报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同型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二型花居群,但二者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建议加强对秋浦河流域上游安徽羽叶报春居群及其生境的保护,并将同型花居群视为不同于二型花居群的独立单元进行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同型花居群 二型花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丹丹 邵剑文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2-565,共4页
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现仅零星分布于皖南山区及浙江与安徽接壤的部分山区.本文对安徽羽叶报春的分类历史、地理分布、形态学特征、繁育系统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 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现仅零星分布于皖南山区及浙江与安徽接壤的部分山区.本文对安徽羽叶报春的分类历史、地理分布、形态学特征、繁育系统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该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研究现状 濒危植物
下载PDF
自花授粉在安徽羽叶报春花色选育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金 夏齐平 +2 位作者 王建 李真 邵剑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安徽羽叶报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濒危花卉。论文对自花授粉在其花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自花授粉亲和性较高,平均结籽数可达36.03粒/果,能达到正配授粉结籽数的71.11%(正配授粉结籽数为50.69粒/果),而... 安徽羽叶报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濒危花卉。论文对自花授粉在其花色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羽叶报春自花授粉亲和性较高,平均结籽数可达36.03粒/果,能达到正配授粉结籽数的71.11%(正配授粉结籽数为50.69粒/果),而且自花授粉种子也基本能正常萌发,萌发率为41.13%,达到正配授粉种子萌发率的57.98%。花色分析显示自花授粉子代花色R值比重均值(即红色成分,为0.382)显著高于其亲本群体及正配授粉子代的均值(均为0.375左右)。因此安徽羽叶报春自花授粉虽存在一定的衰退现象,但它有利于花色的选育和纯合品系的获得,在其花色的选育过程中应加以重视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羽叶报春 自花授粉 结籽数 种子萌发率 花色选育
下载PDF
安徽羽叶报春核心和边缘居群的形态变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伟 李永权 +2 位作者 汪惠峰 李真 邵剑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292,共8页
为了解濒危二型花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居群的形态变异,对其4个核心居群和3个边缘居群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09~0.50,边缘居群为0.05~0.56,变异幅度两者间差异不明... 为了解濒危二型花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Primula merrilliana)居群的形态变异,对其4个核心居群和3个边缘居群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居群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09~0.50,边缘居群为0.05~0.56,变异幅度两者间差异不明显;核心居群有8个性状的均值显著高于边缘居群(P<0.05),仅有3个性状(花冠直径、花瓣宽和叶宽)为边缘居群高于核心居群。核心居群两型花间的互惠指数较高也较稳定(0.83~0.90),花型间互惠程度较高,而边缘居群的互惠指数差异较大(0.60~0.93),不同居群的互惠程度变化较大。因此,两型花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形态性状变异基本支持"中心丰富模型"假说,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变异 核心居群 边缘居群 互惠指数 安徽羽叶报春
下载PDF
Effects of Population Size on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the Endangered and Endemic Species Primula merrilliana 被引量:6
15
作者 Jian-Wen Shao Xiao-Ping Zhang +1 位作者 Zhong-Xing Zhang Guo-Ping Z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151-1160,共10页
The reproductive abilit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endangered and endemic species 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 was investigated. In 26 populations observed, only four contain more than 500 flowering individ... The reproductive abilit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endangered and endemic species Primula merrilliana Schltr. was investigated. In 26 populations observed, only four contain more than 500 flowering individuals, whereas most of them (53.8%) consist of less than 100 flowering individuals. Though the ratio of pin and thrum plants keeps its balance at 1:1 for all populations, the frequency of pin and thrum flowers was significantly biased in most small populations. Population size strongly affected reproductive success; plants in small population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fewer flowers and fruits per plant and fewer seeds per fruit, and therefore fewer seeds per plant. The floral density was 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d th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P. merrilliana, because four main reproductive success parameters (fruits per plant, seeds per fruit, seeds per pla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flowers setting fruit) were all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loral density. The size of plants and the number of leaves per plant (measure of habitat quality) were not influenced by the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size, suggesting that the reduced fecundity in small populations may not be a consequence of lower habitat quality. Inbreeding depression and pollen limitation as a result of less attractiveness in small populations are therefore likely explanations for these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uits and seeds-set HETEROSTYLY population size primula merrilliana short-lived pla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