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ve the Private Benefits in Italian Firms Decreased?
1
作者 Carmelo Intrisano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2年第10期911-922,共12页
The topic of the paper is the estimate of the benefit of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Barclay and Holderness method. The reference system of this research is Italy, given tha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past which had... The topic of the paper is the estimate of the benefit of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Barclay and Holderness method. The reference system of this research is Italy, given tha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past which had underlined private benefits particularly high among Italian companies and the reference period is 1999-2007. The idea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monstrate that, since the Legislative Decree No. 58 of February 24, 1998 (Consolidated Law on Finance, henceforth Consolidated Law),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Italian, the intensity of private benefits has on average declined sharply. To this end,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periods pre-1998 and at the turn of the Consolidated Law, the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minority shareholder protection already shown by these researches is further accentuated over the years, because of the effects that the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 has produced. In fact, the basic assumption is that the important laws, as Consolidate Law, require several years to produce the desired results in full. This idea is supported by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that show an average percentage of private benefits dropped to five percent of the capital. Hence, the investigation is extended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comparability of this estimation with other estimations quoted in literature, verifying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easures estimated and the variables considered as determinants in much of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MENITIES block premium voting rights insider shareholders outside shareholders
下载PDF
风险投资中控制权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金龙 费方域 胡海鸥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7-115,共9页
在风险投资中,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由于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利益冲突,这时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进行适当分配成为关键。由于风险投资中有关控制权问题的复杂性,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不完全合同作为理论基础... 在风险投资中,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由于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利益冲突,这时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进行适当分配成为关键。由于风险投资中有关控制权问题的复杂性,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不完全合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两期模型分析了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从而在统一的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框架下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声誉机制等各种影响因素展开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私人利益 声誉 现金流权
下载PDF
股权激励、银行债务约束、控制权私利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过度投资行为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其安 李红强 徐礼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2013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研究股权激励、银行债务约束和控制权私利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与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反相关,... 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研究股权激励、银行债务约束和控制权私利对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者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与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反相关,与公司经营者控制权私利正相关。当公司的银行债务融资具有正监管弹性或者较小的负监管弹性时,公司经营者的过度投资行为将随着银行债务融资的增加而减弱;当公司的银行债务融资具有较大的负监管弹性时,公司经营者的过度投资行为将随着银行债务融资的增加而加强。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理论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银行债务约束 控制权私利 过度投资行为
下载PDF
风险投资中控制权、私人利益、声誉以及现金流权利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金龙 范纯增 谈毅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0,共4页
传统理论认为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利具有对称性,即拥有更多的企业控制权就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权利,然而在风险投资领域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称性。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于均衡状态下影响风险企业控制... 传统理论认为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利具有对称性,即拥有更多的企业控制权就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权利,然而在风险投资领域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称性。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对于均衡状态下影响风险企业控制权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认为环境不确定性、创业者私人利益、创业者声誉和项目成功概率,以及和风险企业现金流权利各种因素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都会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控制权 私人利益 声誉 现金流权利
下载PDF
控制权稀释威胁影响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选择吗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双燕 汪晓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6,126,共9页
当现金并购支付方式优先于股票被大量采用时,以往研究认为这源于主并方控股股东避免控制权稀释导致控制权私利受损的动机,忽视了并购发生时和并购后有持续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潜在需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态性的并购支付方式... 当现金并购支付方式优先于股票被大量采用时,以往研究认为这源于主并方控股股东避免控制权稀释导致控制权私利受损的动机,忽视了并购发生时和并购后有持续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潜在需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控制权私利动态性的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理论框架。对2004-2007年上市公司774个并购事件的实证分析表明,并购支付决策是控股股东在控制权稀释威胁、债务融资约束及预期并购后所面临的监督之间权衡的结果,前者促进了现金支付偏好,而后两者均减低了该偏好。所隐含的政策启示是,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创新本质上要与抑制控制权私利活动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稀释威胁 控制权私利 并购支付方式
下载PDF
控股股东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6
作者 唐蓓 潘爱玲 王英英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98,共7页
企业的股权结构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制为出发点,通过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程... 企业的股权结构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企业的投资行为,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对投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制为出发点,通过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程度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公司兼具支持与掏空双重影响。但总的来说,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使得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更具有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过度投资 控制权 现金流权 控制权私有收益
下载PDF
控制权、租金保护与组织形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锐 陈启杰 江若尘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2,53,共10页
本文首先扩展了Bennedsen和Wolfenzon的模型,分析了多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达到稳定性需要的条件,并发现了在法律制度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替代治理机制的存在才可能促进该种股权结构实现稳定。然后结合士兰微从建立至今12年股... 本文首先扩展了Bennedsen和Wolfenzon的模型,分析了多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达到稳定性需要的条件,并发现了在法律制度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替代治理机制的存在才可能促进该种股权结构实现稳定。然后结合士兰微从建立至今12年股权结构演变的深度案例证明了适当的替代治理机制可以使得多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达到稳定的状态这一结论 ;但是,这种机制的选择也受到我国的制度背景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租金保护 组织形式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下载PDF
不同控制权性质下的大股东私人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书林 薄澜 叶乔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0-475,共6页
以1998—2014年间在沪深两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15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具体根据控制权买家的主体性质将其分为民营化及国有企业重组两个分样本。通过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股权溢价水平对不同控制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 以1998—2014年间在沪深两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15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具体根据控制权买家的主体性质将其分为民营化及国有企业重组两个分样本。通过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股权溢价水平对不同控制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私人收益水平进行间接估算与比较,并且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结果发现,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民营控股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更高,且民营控股与国有控股在其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强度上也存在差异。国有控股私人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企业规模负相关,行业竞争度高的国有企业私人收益水平较低;而民营控股企业的私人收益则与净资产收益率和上市公司规模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大股东性质 私人收益
下载PDF
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基于私有收益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昭灶 余鹏翼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100,共7页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 控制权转移可以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以及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鲜有结合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分析。本文从私有收益视角出发,从事件期的累积超常收益、超常换手率、内幕交易指标、长期购买持有收益以及国有和民营买家超常收益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控股股东通过内幕交易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并未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市场反应 私有收益
下载PDF
并购的异化:理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国泓 赵佳俪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7年第2期82-89,共8页
经典并购理论认为,并购者以追求协同效应为目的。我国证券市场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并购案例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形——并购者利用其控制性地位获取巨额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直至掏空上市公司,并购的异化由此形成。在文献回顾... 经典并购理论认为,并购者以追求协同效应为目的。我国证券市场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并购案例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形——并购者利用其控制性地位获取巨额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直至掏空上市公司,并购的异化由此形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以发行管制、股权分置、并购监管不力和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为制度背景,构建了一个以预期控制权私人净收益函数为核心内容,能够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并购异化现象的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随后对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的众多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引伸出了治理并购异化的若干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 控制权 私人收益
下载PDF
制度环境、控制权私利与流通权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增泉 刘凤委 于旭辉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9,共16页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流通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条件依存于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控制权私利越大,上市流通对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的影响越小,从而控股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越低。将经济制度作为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外生决定变量,实证检验的结果与上述预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私利 流通权价值 经济制度 股权分置改革
下载PDF
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终极股东利益侵占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证据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红 杨凌霄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9,116,共8页
金字塔股权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中,并以其复杂的结构降低公司透明度,隐藏终极股东身份,发挥放大控制权的杠杆效应,加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我国大宗股权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与终极股东之间的关... 金字塔股权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中,并以其复杂的结构降低公司透明度,隐藏终极股东身份,发挥放大控制权的杠杆效应,加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我国大宗股权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与终极股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字塔形态特征和内部权力结构对终极股东利益侵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大股东的监管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股权结构 利益侵占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下载PDF
基于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红波 王国顺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4,127,共7页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当市场机制...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当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或股东的监督效力比较强时,或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而使监督经营行为的成本很大时,经理人应配置更大的控制权;当经理人获取隐性收益的能力和可能性较大时,经理人应配置较小的控制权;配置给经理人的最优控制权及其最优分成比例在激励功能上是互补的,为降低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文章最后还对缓解我国公司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投资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控制权配置 激励机制
下载PDF
创始企业家身份演变、控制权配置与控制权私利的抑制——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的再剖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宪聚 林楷斌 张雅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7,共11页
本文从控制权私利视角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再剖析。在重新考察了创始企业家身份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创始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之间控制权争夺的诱因与控制权动态配置过程,之后基于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探讨了对控制权私... 本文从控制权私利视角对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再剖析。在重新考察了创始企业家身份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创始企业家与外部投资者之间控制权争夺的诱因与控制权动态配置过程,之后基于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探讨了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研究表明:创始企业家早期的权威治理在帮助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从心理所有权的角度型塑并固化了其对公司治理的深层认知;在由“高身份资本+高股权资本”向“高身份资本+低股权资本”的演变过程中,创始企业家面临着心理所有权意义下的“东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定位”与资本所有权意义下的“管家(职业经理人)定位”之间的角色冲突与身份认同的再平衡;角色错配程度越高,“创(创始企业家)—投(外部投资者)”双方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越激烈。研究还发现,控制权相机配置有利于抑制控制权私利,而识别并削弱实际控制权主体的权力基础是实现控制权顺利转移的关键。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创始企业家身份演变及其权威治理逻辑演化的动态过程,在企业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境下,厘清了创始企业家“身份资本”“股权资本”与企业控制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士照明 公司治理 创始企业家 外部投资者 心理所有权 身份资本 控制权配置 控制权私利
下载PDF
控制权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晓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4-78,共5页
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是股权集中的主要原因。在公司的控制权配置中,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优势,使其具有了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能力,同时,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又使大股东具有了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动力。改进上市... 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是股权集中的主要原因。在公司的控制权配置中,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优势,使其具有了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能力,同时,在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又使大股东具有了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动力。改进上市公司投票制度,限制大股东的投票权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大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控制权收益 产权理论 代理理论
下载PDF
大股东类型、实际控制权配置模式与控制权私人收益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德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6-43,共8页
在对大股东类型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大股东类型—实际控制权配置模式—控制权私人收益"分析框架,理论分析了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共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 在对大股东类型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大股东类型—实际控制权配置模式—控制权私人收益"分析框架,理论分析了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共231项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大宗股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类型与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显著为负;2.国有企业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近似为零;3.民营企业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显著为正;4.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小,国有企业居中,而民营企业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股东类型 实际控制权 配置模式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下载PDF
职业经理人的两难困境:忠实于大股东还是企业?——基于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东华 《财会通讯(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8,共4页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配置与控制权私利视角来解读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并讨论职业经理人的两难困境:忠实于大股东还是企业。本文指出职业经理人应忠实于全体股东和企业,而不仅是大股东,但也不能为了争夺控制权而不顾大股东的利益...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配置与控制权私利视角来解读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并讨论职业经理人的两难困境:忠实于大股东还是企业。本文指出职业经理人应忠实于全体股东和企业,而不仅是大股东,但也不能为了争夺控制权而不顾大股东的利益诉求,甚至与创始大股东形成对抗。最后,笔者提出避免职业经理人步入两难困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经理人 委托代理理论 控制权配置 控制权私利
下载PDF
控制权收益视角下的我国可转债发行动机模型研究
18
作者 吕珍玉 谢刚 《当代经济管理》 2006年第5期114-119,共6页
已有的对可转债发行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股权分散假设、从现金流权利的角度进行解释。考虑到我国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所导致的严重的控制权收益问题,从控制权收益的视角构建数理模型,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是控股股东通过获... 已有的对可转债发行动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股权分散假设、从现金流权利的角度进行解释。考虑到我国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所导致的严重的控制权收益问题,从控制权收益的视角构建数理模型,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是控股股东通过获取控制权收益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进而对影响其发行动机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收益 可转换债券 发行动机 异常收益率
下载PDF
少数股权控股的非效率性及再融资方式选择
19
作者 马晓军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4,F003,共6页
少数股权控股是常见的控股形式,主要包括多种投票权安排、金字塔控股和交叉控股三种形式,它会降低公司运作的效率。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少数股权控股问题。少数股权控股在项目选择、投资政策和公司规模的决定、控制权转让方面会引起... 少数股权控股是常见的控股形式,主要包括多种投票权安排、金字塔控股和交叉控股三种形式,它会降低公司运作的效率。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少数股权控股问题。少数股权控股在项目选择、投资政策和公司规模的决定、控制权转让方面会引起非效率。运用减少少数股权控股代理成本的方法,引入债务约束机制,对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因此,在再融资方式选择方面,应鼓励其债务融资,限制其股权融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股权控股 控制权 私人利益 再融资
下载PDF
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国际文献评论
20
作者 李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本文评论了国际上关于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三种方法:价格溢价、控制权价值和控制权分布与控制权溢价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认为,价格溢价方法适应于公司股票全部流通并且实行一股一票制度,而控制权溢价方法适应于现金流量权与投票权分离... 本文评论了国际上关于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三种方法:价格溢价、控制权价值和控制权分布与控制权溢价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认为,价格溢价方法适应于公司股票全部流通并且实行一股一票制度,而控制权溢价方法适应于现金流量权与投票权分离的公司制度。控制权分布与控制权溢价结合的方法更具有一般性,适合于衡量现金流量权与投票权分离或一致两种情况下的私人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的私人收益 价格溢价 控制权溢价 控制权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