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KAI1、MRP-1、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新允 刘婷 +4 位作者 朱丛中 李艳 孙锐 孙翠云 王爱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1-10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与多基因改变密切相关。目前Kang-ai-1(KAI1)、移动相关蛋白(motility-relatedprotein-1,MRP-1)和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3种基因在肺癌中的共同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这3...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与多基因改变密切相关。目前Kang-ai-1(KAI1)、移动相关蛋白(motility-relatedprotein-1,MRP-1)和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3种基因在肺癌中的共同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这3种基因的蛋白产物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包含240个点的肺癌组织芯片中KAI1、MRP-1和FAK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在肺癌原发灶中阳性率为25.9%,MRP-1为42.6%,与正常肺组织(100%)相比均显著下调;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4.4%,与正常肺组织相比显著增高;KAI1、FAK两种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MRP-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有关,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差异显著,MRP-1与KAI1呈显著正相关,与FAK呈显著负相关。结论:KAI1、MRP-1和FAK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遗传学 肺肿瘤/病理学 Kai1 MRP-1 FAK 组织芯片/诊断应用 诊断
下载PDF
烟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一磷酸腺苷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颖庆 文红艳 +2 位作者 全智华 李华波 杨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以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烟酸对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中环一磷酸腺苷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分析烟酸调节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与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 目的以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烟酸对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中环一磷酸腺苷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分析烟酸调节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与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蛋白印迹分别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1mRNA与ATP结合盒转运体A1蛋白的表达,采用低pH值EIA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结果(1)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及环一磷酸腺苷的水平在3h和48h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而正常血脂组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较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3)烟酸单独作用能明显增加冠心病人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P<0.05),同时使单核细胞中环一磷酸腺苷的含量增加(P<0.05);(4)蛋白激酶A抑制剂Ro31-8220单独作用能明显降低冠心病人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的表达(P<0.05),同时使单核细胞中环—磷酸腺苷的含量降低(P<0.05);(5)先用Ro31-8220作用30min后,再加入烟酸,则烟酸使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上调及环一磷酸腺苷的含量增加的作用被完全抑制(P<0.05)。结论烟酸对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影响,是通过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发挥作用的,烟酸上调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的作用,与环一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途径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烟酸 细胞培养 单核细胞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环一磷酸腺 蛋白激酶A抑制物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AG49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 IL-6、IL-18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郭婧芸 胡小宣 朱人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2416-2419,共4页
目的探讨AG49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影响。方法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大鼠 SAP 模型。5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SAP组和 A... 目的探讨AG490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影响。方法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大鼠 SAP 模型。5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SAP组和 AG490组(JAK2抑制剂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淀粉酶(AMY)、IL-6、IL-18含量,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 NC 组比较,SAP 组各时间点血清 AMY 水平均明显升高,在SAP发展的6~18 h 内,血清 IL-6、IL-18的表达明显增加,但与 AG490组同时间点血清 IL-6、IL-18的表达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SAP时 IL-6、IL-18表达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抑制JAK/STAT通路的活化可下调血清 IL-6、IL-18的表达,可能减轻 SAP时急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白细胞介素6/血液 白细胞介素18/血液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对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钙黏附蛋白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龙永其 谌磊 +4 位作者 阳新华 杨罗艳 欧阳曙光 刘劲戈 刘文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Src蛋白下游信号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0μmol/L、0.2μmol/L、1.0μmol/L、5.0μmol/L 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处理后的... 【目的】探讨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Src蛋白下游信号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0μmol/L、0.2μmol/L、1.0μmol/L、5.0μmol/L 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处理后的人膀胱癌T24细胞各浓度组的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处理后,E-Cadherin表达呈上调趋势;人膀胱癌T24细胞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随加入Src Kinase Inhibitor Ⅱ浓度增加呈上调趋势,0.2μmol/L、1.0μmol/L、5.0μmol/L浓度组OD比值显著高于0μmol/L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对C-Src蛋白下游信号E-Cadberin具有上调作用,进一步证实了c-Src蛋白及其下游信号E-Cadherin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族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膀胱肿瘤/代谢 尿道肿瘤/代谢 钙黏着糖蛋白类/生物合成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美鑑 杜丹玉 +5 位作者 范薇 张苍 刘阳 樊佳红 袁胜涛 林森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9-315,共7页
研究消癌平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采用CCK8实验和Brd U掺入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消癌平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影响;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和小室迁移实验考... 研究消癌平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采用CCK8实验和Brd U掺入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消癌平注射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影响;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和小室迁移实验考察消癌平注射液对HUVECs的迁移能力影响;采用HUVECs管腔形成实验、大鼠动脉环出芽实验以及鸡胚尿囊膜(CAM)实验等考察消癌平注射液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分别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VEGF的分泌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消癌平注射液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UVECs增殖,在24、48和72 h各时间点对HUVECs的IC50值(mg·m L-1)分别为48.7±7.14,29.1±2.25和22.0±4.53。消癌平注射液可抑制HUVECs的DNA合成以及迁移作用;还可抑制HUVECs管腔样结构形成,并且一定浓度下可抑制大鼠动脉环切口处微血管样结构萌发以及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此外,消癌平注射液还可抑制HUVECs中VEGF分泌并下调p-VEGFR2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消癌平注射液可在体外和离体水平抑制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分泌、VEGF引起的VEGFR2及其下游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Rho激酶抑制剂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宁 李刚 +4 位作者 肖波 刘运海 蔡艳 孙新刚 梁静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ROK抑制剂对EAN发病的影响。方法5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EAN+ROK抑制剂干预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发病率、开始发病时间、最高临床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EAN组大鼠在抗原免... 目的观察ROK抑制剂对EAN发病的影响。方法5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EAN+ROK抑制剂干预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发病率、开始发病时间、最高临床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EAN组大鼠在抗原免疫后第17天达到发病高峰;EAN+ROK抑制剂组大鼠与EAN组相比,有体重增加、发病率降低、开始发病时间延迟的趋势,其平均最高临床评分明显降低(P〈0.01),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减轻,CFA组大鼠无症状。结论ROK抑制剂可以减轻EAN发病程度,抑制Rho/ROK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药理学 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佳文 吴涛 白海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25-629,共5页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占较高比例,而近10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出现及发展改变了CML的治疗理念。TKIs通过抑制激酶的自磷酸化和下游的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抗肿瘤目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大型的医疗机构正...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占较高比例,而近10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出现及发展改变了CML的治疗理念。TKIs通过抑制激酶的自磷酸化和下游的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抗肿瘤目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大型的医疗机构正在不断进行TKIs的临床实验研究,深入了解TKIs的研究进展及在CML治疗中如何选择TKIs,对临床治疗CML有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N/治疗应用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 性/药物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HSP_70与p57^kip2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敏 彭丹 黎志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中HSP_70和p57^kip2皿的表达与其Enneking外科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切片中HSP_70与p57^kip2的表达,并与13例骨软骨瘤作对比。结果随着骨巨细胞瘤Enneking分期的升高,HSP...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中HSP_70和p57^kip2皿的表达与其Enneking外科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切片中HSP_70与p57^kip2的表达,并与13例骨软骨瘤作对比。结果随着骨巨细胞瘤Enneking分期的升高,HSP_70的表达强度增加,而p57^kip2的表达强度减弱。1-3期骨巨细胞瘤的HSP_70阳性率分别为22.2%、88.9%、100%,1~3期骨巨细胞瘤的p57^kip2弘阳性率分别为88.9%、88.9%、33.3%。HSP_70与p57^kip2表达存在负相关(r=-0.54,P〈0.01)。HSP_70在侵袭性强的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p57^kip2在侵袭性弱的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结论HSP_70与p57^kip2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其外科分期和预后判断的提供一定的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70/生物合成 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生物合成 巨细胞瘤 骨/代谢
原文传递
Y27632对哮喘气道重塑幼年大鼠气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影响
9
作者 魏兵 刘亚丽 +2 位作者 尚云晓 李银萍 张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 探讨幼年哮喘气道重塑大鼠中气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变化及RhoA/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抗原致敏液对幼年SD大鼠激发8周,原代培养纯化气管平滑肌细胞(ASMC),并给予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干预,通过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 目的 探讨幼年哮喘气道重塑大鼠中气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变化及RhoA/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抗原致敏液对幼年SD大鼠激发8周,原代培养纯化气管平滑肌细胞(ASMC),并给予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干预,通过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气管平滑肌细胞骨架F-actin、α-tubulin的变化.结果 (1)哮喘气道重塑组ASMC中F-actin平均灰度值高于对照组(P<0.01),加入Y27632预处理后,F-actin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2)哮喘气道重塑组α-tubulin的荧光信号强度、密度较对照组增高,而Y27632干预组微管α-tubulin的荧光信号明显减弱(P<0.05);(3)哮喘气道重塑组α-tubulin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Y27632预处理组α-tubul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幼年哮喘气道重塑大鼠中存在着气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变化,RhoA/ROCK信号通路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代谢 哮喘/病理生理学/药物疗法 气管/病理生理学/药物作用/代谢 肌细胞 平滑肌/病理学/药物作用/代谢
原文传递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6
10
作者 Moses N. Wainaina Zhichun Chen Chunjiu Zho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53-270,共18页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loss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Neuron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loss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Neuron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constituted by neurons themselves and glial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propose that the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the AD brain is partially caused by di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first discuss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n we propose som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dysfunction at the systemic level;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metal toxicity, glial activation, and Aβ toxicity at the intercellular level; and kinase-phosphatase imbalance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at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AD through multipl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 CEREBROVASCULAR metatoxicity GLIA astrocyte microglia ai3 kinase PHOSPHATAS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epigenetic modificationDNA methylation histone acetylation
原文传递
P13K、P38MAPK及ERK1/2抑制剂对E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复贵 闵新文 +2 位作者 曾秋棠 陈龙菊 姜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42-744,共3页
目的探讨P13K抑制剂Wortmannin、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及ERK1/2抑制剂PD98059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以1%FCS血清孵育为对照,用EGF(10ng/ml)刺激,平行加入PD98059(PD组)、... 目的探讨P13K抑制剂Wortmannin、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及ERK1/2抑制剂PD98059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以1%FCS血清孵育为对照,用EGF(10ng/ml)刺激,平行加入PD98059(PD组)、SB202190(SB组)和Wortmannin(WT),划痕损伤实验分析VSMCs迁移情况。结果划痕后24h,EGF组VSMCs迁移较对照组明显(P〈0.01),WT组、SB组及PD纽与EGF组相比都明显抑制VSMCs迁移(P〈0.01),但三个抑制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后30h,EGF组VSMCs迁移仍较对照组明显(P〈0.01),WT组、SB组及PD组与EGF组相比则明显抑制VSMCs迁移(P〈0.叭),且三个抑制剂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B组较WT组和PD组抑制VSMCs的迁移更明显(P〈0.01)。结论EGF诱导VSMCs迁移可能通过P13K、P38MAPK及ERK1/2途径起作用,且P38MAPK途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拮抗剂和抑制剂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肌细胞 平滑肌/药物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p38MAPK参与胰蛋白酶诱导的食管上皮细胞炎症
12
作者 柳刚 张玲 +2 位作者 郭晓军 李桂香 邹多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 研究p38 MAPK在胰蛋白酶(trypsin)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食管黏膜上皮细胞,使用胰蛋白酶进行刺激,观察p38 MAPK磷酸化程度;给予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10 μmol/L)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炎症相... 目的 研究p38 MAPK在胰蛋白酶(trypsin)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食管黏膜上皮细胞,使用胰蛋白酶进行刺激,观察p38 MAPK磷酸化程度;给予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10 μmol/L)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胰蛋白酶刺激剂量依赖地增加了p38 MAPK磷酸化,提示胰蛋白酶激活了食管黏膜上皮细胞中的p38MAPK通路;SB203580治疗抑制了胰蛋白酶诱导的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环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抑制了胰蛋白酶诱导的食管上皮细胞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和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生成.结论 p38 MAPK通过调节IL-8、COX2、TNFα、iNOS等炎症相关因子参与了胰蛋白酶诱导的食管黏膜上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药理学/生物合成 胰蛋白酶/副作用 食管/病理学/代谢/药物作用 黏膜/病理学/代谢/药物作用
原文传递
促心肌素C-末端肽对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姚震 陈淑芬 +2 位作者 张云波 张卫 张晓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617-619,共3页
目的观察促心肌素(CT-1)C-末端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进行干预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n=5)、再灌注损伤模型组(D,n=6)、MI/R后CT-1干预组(T,n=8)和MI/R前CT-1干... 目的观察促心肌素(CT-1)C-末端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进行干预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n=5)、再灌注损伤模型组(D,n=6)、MI/R后CT-1干预组(T,n=8)和MI/R前CT-1干预组(O,n=8)。检测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并取缺血区及其周围心脏组织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MI/R后,模型组SD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93.17±24.7)min,在MI/R前的CT-1干预组为(87.88±18.3)min,MI/R后的CT-1干预组为(155.5±80.13)min,明显长于模型组和MI/R前干预组(q值分别为3.171、3.716,P<0.01);模型组SD大鼠的血清CK、MDA浓度升高,梗死区周围的AI也升高(N vs D,q值分别为14.391、11.015、21.668,P<0.01);MI/R后CT-1干预组的大鼠,血清CK、MDA浓度及AI均有所降低(T vs D,q值分别为10.649、6.167、16.493,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q值分别为5.197、5.782、7.391,P<0.01);CT-1前干预组的动物,血清CK、MDA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q值分别为6.147、10.551,P<0.01),AI高于正常组(q=24.609,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q=1.683,P>0.05);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与心肌的损伤及氧化损伤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245、0.8679,P<0.01)。结论 CT-1 C-末端多肽再灌注早期短期使用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使动物存活时间延长;但腹腔注射CT-1 C-末端多肽较长时间后,大鼠对MI/R的耐受力降低,组织损伤及氧化损伤的程度明显加重,且梗死周边区有相当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动物的存活时间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1C-末端肽 缺血再灌注损伤(MI/R) 细胞凋亡指数(ai) 肌酸激酶(CK) 丙二醛(MD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