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学夷生平与《诗源辩体》的刊刻及影响
1
作者 杨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4,共7页
许学夷是晚明江南最有影响的诗论家之一。他不为官、不从商,潜心诗学,倾其一生之力创作完成了《诗源辩体》,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许学夷一生居于民间,既不依附权贵,也不攀附学术权威,显示出... 许学夷是晚明江南最有影响的诗论家之一。他不为官、不从商,潜心诗学,倾其一生之力创作完成了《诗源辩体》,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许学夷一生居于民间,既不依附权贵,也不攀附学术权威,显示出“负气而多傲”的性格特征与独立精神;《诗源辩体》两个版本刊刻的艰难过程,正是因他的“草根”身份与不依附权贵的品性所致。虽然《诗源辩体》在清代影响有限,但并不能掩盖它的学术价值以及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刊刻 影响
下载PDF
“慕谢始精文”——也论韦应物的诗歌渊源与风格
2
作者 焦缨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0,16,共7页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非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韦应物并非陶渊明人格的继承者;陶、谢诗歌本就具有一致性,均以崇尚自然为精神旨趣,这是后世对韦应物“效陶”“效谢”难以分辨的主要原因。韦应物在兼采陶、谢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较强的个体意识,形成了“至淡而至浓”“至浅却至难”的诗歌风貌,因而能区别于大历诸子而自成一家,在中唐文坛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谢灵运 陶渊明 诗歌渊源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论宣城派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圣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5,共6页
在清初地域文学兴盛的环境下,以施闰章、高咏、梅文鼎、梅庚为代表的宣城诗人树帜诗坛,形成区域色彩鲜明的宣城派,其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宣城体”。在清诗流派研究史上,宣城派长期被冷落、悬置。本文从宣城派的兴起、文学渊源的考察... 在清初地域文学兴盛的环境下,以施闰章、高咏、梅文鼎、梅庚为代表的宣城诗人树帜诗坛,形成区域色彩鲜明的宣城派,其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宣城体”。在清诗流派研究史上,宣城派长期被冷落、悬置。本文从宣城派的兴起、文学渊源的考察、“宣城体”特色的辨析三个方面,探讨宣城派的历史风貌和诗歌艺术旨趣,认为宣城派兴于清顺治初,康熙中叶后逐渐淡出诗坛,宣城派并非清初的宗宋派,其文学近源是明中叶以后的宣城风雅,“宣城体”具有诗道一贯、言之有物、醇厚为则、风貌朴秀、语言简净五大特征,与“神韵体”、“梅村体”一起构筑了清初诗歌的繁富景观,并影响着清代诗风嬗变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宣城派 文学渊源 宣城体
下载PDF
舍尔其谁也——李白词真实性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木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6,共12页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 从诗歌史、音乐史、词体发生史的演变历程,以及版本、作者背景、作品诸多方面综合考察,李白词可以确认为真实的存在。《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清平乐》四首,三组作品均为李白在天宝二年于宫廷应制写作,分别写作于该年早春、仲春和暮春,在题材和写法上顺承而下,清晰显示了词体诞生之际的蜕变痕迹和发生历程。《菩萨蛮》《忆秦娥》在李白临别宫廷的诗作中也可以一一得到对应和验证,"玉阶空伫立",是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与"结桂空伫立"的重新组合与词体表达,玉阶专指宫廷,较早见于陆机《班婕妤》;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李白同期诗作《灞陵行送别》中字字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起源 李白词 应制写作 宫廷文学 词体发生史
下载PDF
《月夜》与思妇诗的“夺胎换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怀东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 杜甫生活在盛唐诗歌极盛之际,前人的经验是他必须学习并超越的对象。从元稹开始的杜甫研究就高度关注杜甫诗歌活动与诗史运动的关系,这正是杜诗"集大成"说的思想来源,也是我们理解名作《月夜》诗特点的切入点。《月夜》诗的基本体式是师承了传统代言体的思妇诗,又借鉴了闺怨诗甚至宫体诗的某些手法。不过,杜甫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表达的需要,他改造了思妇诗:他将寄内、赠内诗的规则和经验嵌入思妇诗,将思妇诗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亲情诗,实现了继承与创造的完美统一,表现了自己源自深刻生活体验的巨大文化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夜》诗歌体式 思妇诗 亲情诗 夺胎换骨
下载PDF
试论译者主体性对原诗风格的干扰 被引量:1
6
作者 查德义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5-66,共2页
风格是诗歌翻译中最易缺失的部分。本文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从翻译过程中的解读和表达两个阶段着手,利用翻译实例分析和阐释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因素对原诗风格传递的干扰,并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意见。
关键词 原诗风格 译者主体性 传递
下载PDF
曹丕“清怨”诗风的源与流 被引量:3
7
作者 曹胜高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5,10,共6页
本文从文本形态、社会风尚、诗歌美学等角度分析了曹丕诗歌的“清”“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清”“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清怨”诗风的渊源和发展。
关键词 曹丕 “清怨”诗风 渊源 发展 诗歌
下载PDF
近体诗“拗救”说之检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如雄 《励耘语言学刊》 2010年第1期214-254,共41页
对近体诗"拗救"的讨论,前人多为臆说。本文在调查唐代律诗中的"拗"病分布的前提下,结合永明诗病进行甄别考辨,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唐代律诗"拗"病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联)"集中出现在五言绝句第一联和... 对近体诗"拗救"的讨论,前人多为臆说。本文在调查唐代律诗中的"拗"病分布的前提下,结合永明诗病进行甄别考辨,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唐代律诗"拗"病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联)"集中出现在五言绝句第一联和五言律诗尾、首两联上;其次是七言绝句第二联和五言律句颔、颈两联上,七言律诗犯"拗"病的很少。第二,惯犯"拗"病的律句是首(绝句为第一联)、尾(绝句为第二联)两联的出句,单句易犯"拗"病,偶句很少犯病。据此推断,"拗"病的犯病习惯初始形成于五言绝句,其后再向五言律诗的首、尾两联扩展,然后逐步向颔、颈两联蔓延。其病因都与五言诗病密切相关。二、律诗惯犯"拗"病的普遍规律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是首、尾两联。第二,惯犯"拗"病的诗句是五言句。第三,惯犯"拗"病的字音是第三、第四两个音节。律句所犯"拗"病与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四种拗病中,蜂腰拗、鹤膝拗居律诗犯拗之首,与古体诗多蜂腰、鹤膝句式相吻合。三、律诗初创时虽有禁忌、规避诗病的规定,而唐人作诗并无避忌的意识和习惯,由此证明"拗救"理论无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救 永明诗病 沿流讨源 近体诗 拗救研究
下载PDF
理性缘情之诗——以哲学的文学表达视角重评玄言诗
9
作者 张迪 金镇宇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31-334,共4页
古人对魏晋时期的玄言诗已有定评,评价不高。现在从哲学的文学表达视角和大量史料出发,力图较全面地探讨玄言诗的特点和利弊,以期对玄言诗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分析认为,玄言诗极化了文学的形而上性,所追求的是超出经验的理性思考,... 古人对魏晋时期的玄言诗已有定评,评价不高。现在从哲学的文学表达视角和大量史料出发,力图较全面地探讨玄言诗的特点和利弊,以期对玄言诗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分析认为,玄言诗极化了文学的形而上性,所追求的是超出经验的理性思考,所发之情是畅理之后的高情,因此可以说玄言诗是另一种诗缘情的产物。玄言诗的兴起是对两汉章句之学的反拨,对后来具有禅味的诗歌的出现有所启迪,所呈现的意境为后世知识分子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理性空间。然而,玄言诗毕竟限制了人对物的感觉,被山水诗所替代也就是题中之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理性缘情之诗 文学的形而上性 理性审美体验
下载PDF
对“西昆体”之名的辨误及西昆体产生原因再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莉萍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针对从宋代开始至清代出现的以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的错误,重申西昆体始自杨亿、刘筠而非晚唐李商隐,昆体之名出自《西昆酬唱集》,乃取"玉山"、"策府"之名。宋初诗歌"三体"中,西昆体是唯一具有明确的创... 本文针对从宋代开始至清代出现的以李商隐诗为西昆体的错误,重申西昆体始自杨亿、刘筠而非晚唐李商隐,昆体之名出自《西昆酬唱集》,乃取"玉山"、"策府"之名。宋初诗歌"三体"中,西昆体是唯一具有明确的创作宗旨和美学追求的。它的产生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美学趣尚的变化以及杨亿等人有意识的倡导等诸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体 名称辩误 原因探析
下载PDF
刘心武《续红楼梦》刍议
11
作者 赵建忠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2期38-42,共5页
刘心武新续"红楼"是继其"秦学"系列节目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世人高度关注的文化事件,但评价一部作品不能仅凭社会反响大小去进行单维价值判断,同时应考虑曹雪芹的"原意"、"原笔"以... 刘心武新续"红楼"是继其"秦学"系列节目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后,引起世人高度关注的文化事件,但评价一部作品不能仅凭社会反响大小去进行单维价值判断,同时应考虑曹雪芹的"原意"、"原笔"以及与清代文化语境是否契合的问题。从作品实际考察,刘心武还是按照解读"秦可卿"的探佚思路去续《红楼梦》,这样的"探佚",倾向性和个人色彩就非常强烈,并且必然会导致对相关红学文献的诠释过度甚至曲解,红学探佚如不加以节制,就必然走向误区,很容易与索隐派合流,离《红楼梦》原著和脂批提示的情节越来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佚续书 诠释过度 原意原笔 化语境
下载PDF
现实的引发 传统的继承——论钟嵘《诗品》的“溯流别”
12
作者 成亚林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溯流别”,是钟嵘《诗品》的特色,也是其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钟嵘基于现实处境和身世之悲的感受,家学渊源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在理论和史实两个纬度上从传统中有选择性地汲取资源,对于这种方法进行传承和运用。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以当... “溯流别”,是钟嵘《诗品》的特色,也是其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钟嵘基于现实处境和身世之悲的感受,家学渊源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在理论和史实两个纬度上从传统中有选择性地汲取资源,对于这种方法进行传承和运用。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以当下的视角来看,仍然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现实 溯流别 传统
下载PDF
宋词联章现象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华民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宋词联章体共有普通联章、鼓子词、转踏、大曲、法曲等五种,普通联章又有同调次韵、同调异韵、同题异调等类型。联章词突破了篇幅、字数的限制,为扩充容量、丰富内涵、施展艺术技巧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宋代联章词直接继承了唐五代联章词... 宋词联章体共有普通联章、鼓子词、转踏、大曲、法曲等五种,普通联章又有同调次韵、同调异韵、同题异调等类型。联章词突破了篇幅、字数的限制,为扩充容量、丰富内涵、施展艺术技巧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宋代联章词直接继承了唐五代联章词的创作经验,又在宋代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调 宋代
下载PDF
叶燮《原诗》中的诗歌辨体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兴存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99-103,共5页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 叶燮尤其看重诗人的才、胆、识、力,而其中的"识"与"辨"是相通的。叶燮的诗歌辨体思想是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但是他关于诗歌基本理论的阐述已经涉及辨体的范畴。将整部《原诗》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叶燮对于诗之源流、规则的清晰认识,以及他通达的文学发展观和尊体与破体相结合的辨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辨体 诗法
下载PDF
陆游乡居诗研究——以晚年乡居诗为中心
15
作者 赵艳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1-145,150,共6页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乡居诗创作最丰,诗歌的题材丰富,内容广博,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内心愤懑的壮怀诗和以吟咏山水风物、田园俗事为主的闲适诗为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方面。陆游的诗歌创作广泛师法前人...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乡居诗创作最丰,诗歌的题材丰富,内容广博,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内心愤懑的壮怀诗和以吟咏山水风物、田园俗事为主的闲适诗为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方面。陆游的诗歌创作广泛师法前人,而又能自成一家,以"雄健沉郁"和"清新圆润"两方面的艺术风格为主。陆游乡居诗的思想渊源则主要兼及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在陆游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乡居诗 题材 风格 思想渊源
下载PDF
浅析宋初“晚唐体”的诗学渊源
16
作者 陈菁菁 《科教文汇》 2011年第35期58-59,共2页
宋初"晚唐体"一派诗人虽然普遍都有学习姚贾的倾向,但是他们的诗风与姚贾并不尽相同。毕竟宋初的文化背景和晚唐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宋初"晚唐体"诗人比起贾岛、姚合,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安贫乐闲... 宋初"晚唐体"一派诗人虽然普遍都有学习姚贾的倾向,但是他们的诗风与姚贾并不尽相同。毕竟宋初的文化背景和晚唐相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宋初"晚唐体"诗人比起贾岛、姚合,他们的生活态度比较安贫乐闲,诗风和情趣比较冲淡闲逸。因此,"晚唐体"一派诗歌的艺术渊源,似乎可以从姚贾更进一步地向前推溯,上溯到韦应物、刘长卿甚而至于盛唐的王维、孟浩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体” 诗学渊源 姚贾 苦吟
下载PDF
曹植的“慷慨”诗风及其历史渊源
17
作者 孙静涵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6-29,共4页
“慷慨”诗风作为曹植个人文学趣味,和整个建安时期的审美趋向,成为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美学范式和艺术特征。本文从表现特征、社会风尚、时代共鸣、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了曹植的慷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慷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 “慷慨”诗风作为曹植个人文学趣味,和整个建安时期的审美趋向,成为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美学范式和艺术特征。本文从表现特征、社会风尚、时代共鸣、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了曹植的慷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慷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慷慨”诗风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建安时期 “慷慨”诗风 历史渊源
下载PDF
从文化圈视野看中越《金云翘传》的重复与变异
18
作者 胡巧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化传播学派的"文化圈"视野,有助于重释中越文化交往的著名例证《金云翘传》。作为东方文学三大文化圈中心之一,历史上华夏文化向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辐射与扩散,中国小说《金云翘传》进入越南,被阮攸摹写与改编,赋... 文化传播学派的"文化圈"视野,有助于重释中越文化交往的著名例证《金云翘传》。作为东方文学三大文化圈中心之一,历史上华夏文化向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辐射与扩散,中国小说《金云翘传》进入越南,被阮攸摹写与改编,赋予了它富于越南民族特色的六八体的诗歌形式,使之成为越南文学经典,在当代重新进入中国—东盟文学关联域。这种重复与变异,体现了世界文学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圈 溯源与流变 六八体诗歌 重复与变异
下载PDF
“诗穷而后工”说的拓展与“诗福”说的产生
19
作者 蔡德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35,共8页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穷而后工 文体 女性文学批评 诗福
下载PDF
南北朝山水诗渊源探微
20
作者 刘文辉 《红河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2-75,共4页
山水诗之所以发端于南北朝,并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趣味,是那个时代各种历史要素互动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南北朝山水诗兴起的人文渊源,并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解析,力图梳理出南北朝山水... 山水诗之所以发端于南北朝,并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趣味,是那个时代各种历史要素互动的必然产物。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南北朝山水诗兴起的人文渊源,并通过对历史语境的解析,力图梳理出南北朝山水诗的思想与审美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山水诗 渊源 探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