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剧《铜雀伎》叙事研究
1
作者 王海涛 孙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4,共9页
舞剧《铜雀伎》作为中国当代舞蹈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作之一,一方面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舞剧向内求索的民族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为中国舞剧的戏剧建构与叙事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运用叙事理论挖掘舞蹈艺术中的戏剧叙事形... 舞剧《铜雀伎》作为中国当代舞蹈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作之一,一方面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舞剧向内求索的民族艺术精神;另一方面为中国舞剧的戏剧建构与叙事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运用叙事理论挖掘舞蹈艺术中的戏剧叙事形式,从文本叙事、叙事组织及人物叙事三个方面,对舞台表现的戏剧性要素与结构性要素进行分析,理清“戏”之于“舞”的前置性规约与重要作用。同时,在《铜雀伎》中探知历史文化中的传统戏剧美学基因,以期探索民族舞剧的叙事表意机制的构建,让舞剧艺术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铜雀伎》 舞剧叙事 戏剧结构 隐性进程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过程戏剧在艺术类院校外语课堂接受度研究
2
作者 罗忻晨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近年来,推进艺术类院校国际化发展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变革多元外语教学模式成为提升艺术类院校国际化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研究聚焦过程戏剧这一新兴教学模式,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绩效期望、努力期待、社会影响、促进条件、享乐... 近年来,推进艺术类院校国际化发展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变革多元外语教学模式成为提升艺术类院校国际化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研究聚焦过程戏剧这一新兴教学模式,运用问卷调查法,从绩效期望、努力期待、社会影响、促进条件、享乐动机、价值权衡、习惯等七个维度调研237位艺术类院校本科生对过程戏剧教学法的态度。通过UTAUT2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社会影响、享乐动机、价值权衡和习惯显著影响艺术院校学生对于过程戏剧教学法的接受度,而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未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为过程戏剧在艺术院校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戏剧 外语课堂 接受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产出导向法”教学中驱动环节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3
作者 马晓路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外语教学新常态。利用意大利语(二外)课堂,对POA教学法中的驱动环节进行了创新设计。实施后,收到积极反馈。将驱动任务分解为课前和课上两个环节。课前,利用社交媒体软件进行实时互动,降低参与门槛,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外语教学新常态。利用意大利语(二外)课堂,对POA教学法中的驱动环节进行了创新设计。实施后,收到积极反馈。将驱动任务分解为课前和课上两个环节。课前,利用社交媒体软件进行实时互动,降低参与门槛,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率;课上,利用网络会议软件,邀请母语者加入课堂。引入戏剧化教学,设置交际场景,并进行分组表演,在增加真实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感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A教学法 驱动环节 意大利语(二外) 戏剧化教学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的过程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四)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萍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作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遗产化过程的研究应受到重视。遗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产甄别、价值论证、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和遗产管理保护的过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为个案,重点研究其从遗产甄别、价... 作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遗产化过程的研究应受到重视。遗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产甄别、价值论证、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和遗产管理保护的过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为个案,重点研究其从遗产甄别、价值评估、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到后续保护管理的遗产化过程,既可以为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的遗产化积累相关的保护经验,又可以为实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提供一项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过程研究 云南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谈钱理群之《曹禺戏剧生命的创造与流程》
5
作者 罗克凌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3-126,共4页
钱理群先生秉着"作家的文学史研究"这一多向、多维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曹禺及其戏剧作品作了一次"心灵史"的精神巡礼。其批评措语中存在一些错谬及疏漏处,作为批评的批评,对其中的一些缺欠问题进行探源性的思考和驳难。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钱理群 《曹禺戏剧生命的创造与流程》
下载PDF
仪式过程、社会戏剧与维克多·特纳的学术人生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剑波 郑絮文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19,共9页
人们在阅读理论时,往往局限于理论本身,忽视理论背后的生产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维克多·特纳及其理论需要摒弃那种将学术与生活截然二分的看法。他热爱诗歌,热爱戏剧和表演,在人群中总是那个被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是受人爱戴... 人们在阅读理论时,往往局限于理论本身,忽视理论背后的生产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维克多·特纳及其理论需要摒弃那种将学术与生活截然二分的看法。他热爱诗歌,热爱戏剧和表演,在人群中总是那个被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是受人爱戴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深受马克思主义和天主教信仰的影响,又经历过中年丧子之痛。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个人气质构成了他展开研究的问题意识来源,并滲透在其理论书写的字里行间,学术思想随着其人生历程而不断演进。在特纳的人生经历、社会场景及思想脉络中阅读特纳及其理论,可以展现一个更为立体的理论生成过程。仪式过程、社会戏剧这类学术概念的发展与特纳自身成为一位人类学家的学术人生互为映照、相生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特纳 仪式过程 社会戏剧 展演与体验
下载PDF
云南壮剧民间土戏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二次文献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二)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萍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以《云南壮剧史》为据,运用二次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专业分析,发现民间土戏从清朝中晚期形成至今,其发展轨迹呈现"山"字形状,具有曲折波动的特点,尤其是历史上的两次重创为云南壮剧民... 以《云南壮剧史》为据,运用二次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专业分析,发现民间土戏从清朝中晚期形成至今,其发展轨迹呈现"山"字形状,具有曲折波动的特点,尤其是历史上的两次重创为云南壮剧民间土戏的后续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出现了目前发展缓慢、传承困境等问题。如何应对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问题,笔者认为应同时兼顾其自身的专业建设和文化空间的保护,二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民间土戏 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次文献分析 专业化建设 文化空间保护
下载PDF
中国藏族题材舞剧创作历程研究
8
作者 阿宫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35,共8页
文章运用回溯性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藏族题材舞剧创作历程及其主要风格特点。将文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铺展艺术情节的舞剧作品作为分析对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并用人类学"他者"与"自我"的文化视角解... 文章运用回溯性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藏族题材舞剧创作历程及其主要风格特点。将文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铺展艺术情节的舞剧作品作为分析对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并用人类学"他者"与"自我"的文化视角解读21世纪编创者们创作的文本中的人与事,以自我言说的方式阐述了西藏文化。同时,解析了编创者探求现实主义普适性人文关怀的情况、叙事能力的创新,以及如何实现新的美学追求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藏族舞剧 创作历程 藏戏 传统文化内涵 现实题材
下载PDF
晋剧《满都海》的灯光设计
9
作者 杨琳 董月换 刘岩 《演艺科技》 2018年第11期58-61,共4页
结合晋剧《满都海》的剧情,介绍灯光语言对剧情发展的烘托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及光、色、造型的运用手法。
关键词 舞台灯光 灯光设计 戏曲 光色处理
下载PDF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场扩声与录制
10
作者 武秀娟 刘嘉 《演艺科技》 2013年第9期24-26,共3页
介绍了戏曲电视节目现场乐队伴奏的拾音和扩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戏曲节目 乐队伴奏 声音录制 声像处理
下载PDF
A Political Aspect of the Korean Wave in Taiwan
11
作者 Lim Nga Kh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8期606-617,共12页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政治 社会制度 广播电视传输 生产制造 印刷媒体 历史 韩国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观照下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莎剧翻译与复译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的概要考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春江 王宏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3,共3页
本文结合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系统地考察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史。研究发现,每一个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和莎剧翻译的策略、方法以及深层理念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文章在结语部分指出:由于文... 本文结合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系统地考察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史。研究发现,每一个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语境和莎剧翻译的策略、方法以及深层理念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文章在结语部分指出:由于文学观念的多样性和艺术审美的求异性的要求,莎剧翻译是一个不断复译和更新的过程,而其最终的目标则是可以无限接近的翻译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莎士比亚戏剧 戏剧翻译 历史文化语境 复译过程
原文传递
走向舞剧创作的本体自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方式的美学评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21-25,共5页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首演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观演热潮。笔者认为,该剧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追捧,同时也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赞誉与肯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剧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了近年来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本体创作...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首演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观演热潮。笔者认为,该剧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追捧,同时也获得业内专业人士的赞誉与肯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剧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了近年来中国舞剧观念的更新、本体创作规律的实施,可以说该剧是当下中国舞剧叙事观念转变与探索的一个缩影,也代表着中国舞剧的当代发展形态。《电波》中,叙事观念的本体转变、舞剧叙事方式的深度开掘两个方面尤为突出,其文学思维与舞剧思维的转换、互文关系作用、情感逻辑取代故事逻辑、时空处理彰显本体优长、开放的意义空间等创作方法,值得从美学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永不消逝的电波》 叙事 互文性 时空处理 舞台意象
原文传递
论舞剧人物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姝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3,共3页
舞蹈是以演员为中心展开的。演员作为舞台艺术的主体,表演层次的高低、表演状态的好坏、整体表现的完整性以及与观众的交流反应,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艺术进行中的共同现象。舞蹈表演理论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独立的表演观念,因此需要演员在艺... 舞蹈是以演员为中心展开的。演员作为舞台艺术的主体,表演层次的高低、表演状态的好坏、整体表现的完整性以及与观众的交流反应,这是所有舞台表演艺术进行中的共同现象。舞蹈表演理论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独立的表演观念,因此需要演员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整理。演员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间断的学习来丰富我们的表现方式。演员每扮演一个新的角色都要努力地尝试突破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创作灵感的状态,把"角色"演好,把"人物"演活。笔者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学习体会,结合曾经塑造过的人物形象,总结归纳出演员在舞剧人物形象创作过程中的表演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人物形象 创作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