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sureless reactive sintering mechanism of nanocrystalline Bi_2O_3-Y_2O_3 solid electrolyte
1
作者 Qiang Zhen Liangyan Dong +3 位作者 Gang Shi Rong Li Weiming He Jianqiang Liu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The nanocrystalline Bi2O3-Y2O3 solid electrolyt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pressureless reactive sintering process with Bi2O3 and Y2O3 nano mixed powder as raw materials, which was prepared by a chemical coprecipita... The nanocrystalline Bi2O3-Y2O3 solid electrolyte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pressureless reactive sintering process with Bi2O3 and Y2O3 nano mixed powder as raw materials, which was prepared by a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process. The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nano δ-Bi2O3 formation and its grain growth showed that the solid solution reaction of Y2O3 and δ-Bi2O3 to form δ-Bi2O3 occurs main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sintering process, and nano δ-Bi2O3 crystal grains grow approximately following the rule of paracurve ((D-D0)^2=K.t) during sintering process. After sintered at 600℃ for 2 h, the samples could reach above 96% in relative density and have dense microstructure with few remaining pores, the δ-Bi2O3 grains are less than 100 nm 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bismuth oxide-yttrium oxide solid electrolyte pressureless reactive sintering process crystal grain growth phase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研究
2
作者 徐高福 方贞云 +1 位作者 丰忠平 项慧娟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木荷在我国南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的生长情况,以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以木荷为主要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通... 木荷在我国南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的生长情况,以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以木荷为主要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通过平均木测算各组成部分生物量,通过树干解析分析了千岛湖木荷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木荷林下仿生套种的三叶青保存率达91.3%,可为木荷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天然林 群落生长过程 三叶青 千岛湖区
下载PDF
热带森林不同生长时期的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一平 刘玉洪 +3 位作者 马友鑫 王进欣 窦军霞 郭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7,共5页
利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长循环过程不同时期 (林窗期、建群期、成熟期 )干热季小气候观测资料 ,探讨了热带森林不同时期森林群落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 ,在干热季 ,不同森林群落的小气候与旷地存在显著差异 ,森林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 利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长循环过程不同时期 (林窗期、建群期、成熟期 )干热季小气候观测资料 ,探讨了热带森林不同时期森林群落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 ,在干热季 ,不同森林群落的小气候与旷地存在显著差异 ,森林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由于不同生长时期森林的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以及郁闭度和热力性质等的差异 ,导致不同森林群落的降温增湿作用不尽相同 ,各小气候要素随时间变化状况也存在差异 ,这将对不同生长时期森林群落的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森林生长循环过程 小气候 生长时期
下载PDF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江香梅 肖复明 +1 位作者 叶金山 龚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通过江西吉安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等生长特性基本相似。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10a为树高、胸径及单侏材积生长的缓慢期;10~20a为树高生长速生... 通过江西吉安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等生长特性基本相似。其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10a为树高、胸径及单侏材积生长的缓慢期;10~20a为树高生长速生期,此时闽楠林树高连年生长量达0.60m以上;10~30a胸径生长急剧上升,期间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0.86cm以上;15—25a时材积生长逐渐加速;20a后为树高生长匀速期,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33m;30a后胸径生长速度变慢,连年生长量平均为0.44cm,33a时达到数量成熟,并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形不断向圆锥体靠近;25a后材积生长迅速提高,平均生长量达0.01363m^3,说明闽楠生长速度并不缓慢,是培育珍贵阔叶树种大径材优良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林 人工林 生长特性 生长过程
下载PDF
I-69杨生长过程分析和生长阶段划分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军 徐锡增 吕士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348,共6页
根据 2 90块 I- 6 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树冠特性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别不同立地指数、不同造林密度拟合了胸径、树高、材积的 Richards生长曲线 ,并用有序样本聚类法以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为分析指... 根据 2 90块 I- 6 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树冠特性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别不同立地指数、不同造林密度拟合了胸径、树高、材积的 Richards生长曲线 ,并用有序样本聚类法以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为分析指标对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 ,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各生长期的特性。认为 I- 6 9杨是一个速生性十分明显的无性系 ,造林密度太大时会掩盖立地对生长和产量的效应。培育胶合板用材 ,应选择高立地 (2 0、2 2 m)地段和采用小密度 (156、2 0 4株·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69杨 生长过程 生长阶段 树冠特性 立地 密度
下载PDF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天然白桦林优势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西平 余建基 +2 位作者 张超男 郑权 郭平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拟合了白桦的树高、材积、胸径和干形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胸高形率的生长曲线呈反"J"形;胸径、材积和胸高形率生长采用Korf方程拟合较好,树高生长采用Gompertz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作为白桦树木生长的预估模型。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a和21a,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5a和20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26a和4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天然林 树干解析 生长过程 生长方程
下载PDF
SBAR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芳 杨凤林 +2 位作者 刘毅慧 张兴文 周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5-729,共5页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水力循环时间下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特性,并且对反应器中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形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不同水力循环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生长特性产生...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水力循环时间下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及其特性,并且对反应器中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内部菌群形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不同水力循环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生长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较短水力循环时间下,颗粒污泥粒径增长速度快,形成的颗粒粒径多数在1.0~2.0mm之间,并且VSS含量达92.08%,强度也较高,而在较长水力循环时间中形成的颗粒粒径在0.5~1.0mm之间、VSS含量在83.92%,污泥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过程 水力循环时间 微生物比生长速率 生物降解期 好氧饥饿期
下载PDF
雷暴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义军 孙安平 +3 位作者 言穆弘 郭凤霞 郄秀书 黄美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32,共8页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了风暴演变过程中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及地面降雹的影响 .结果指出 ,带电冰雹与云内强电场作用使地面降雹量增加约 5 0 % ,雹块直径增大 0 .7mm ,降雹时间滞后约 3min .文中还讨论了强电场通过对...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了风暴演变过程中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及地面降雹的影响 .结果指出 ,带电冰雹与云内强电场作用使地面降雹量增加约 5 0 % ,雹块直径增大 0 .7mm ,降雹时间滞后约 3min .文中还讨论了强电场通过对水成物降落速度的调制来影响冰雹微观增长过程 ,即主要是影响碰并过程和冰雹融化过程 .电活动使冰雹源、汇总量都减少 ,但汇总量减少更多 ,总体效果使冰雹总量增加 ,数目减少 ,冰雹长得更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电活动 冰雹 数值模拟 电荷结构 微观相变
下载PDF
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规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卢琦 赵体顺 +2 位作者 罗天祥 金烈谊 阴三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 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6073~2.0775和1.8366~1.9394。天然林胸径生长量比人工林低0.47cm/a,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出现在第20年,比人工林晚5a,材积在第40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0.01m3/a),比人工林迟20a。文中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等指标为判别尺度,揭示了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之间的群落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天然林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生长规律
下载PDF
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92
10
作者 张家城 陈力 +3 位作者 郭泉水 聂道平 白秀兰 蒋有绪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6-268,共13页
本项研究通过对典型顶极森林群落和群落演替过程分析,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顶极群落发育过程中,优势树种总体分布有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各优势树种在此过程也由集群分布减幅波动地扩散为随机分布,而且是朝着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 本项研究通过对典型顶极森林群落和群落演替过程分析,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顶极群落发育过程中,优势树种总体分布有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各优势树种在此过程也由集群分布减幅波动地扩散为随机分布,而且是朝着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相关关系减弱的方向随机扩散。发育成熟的顶极森林群落中,优势树种的总体呈随机分布格局,各优势树种也呈随机分布格局镶嵌于总体的随机格局中。这种镶嵌形式,可使绝大多数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线性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程度。该分布格局反映在成熟的顶级群落中,绝大多数优势树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顶极阶段 顶极森林群落 优势树种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北京市栎类植物空间分布及生长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红梅 王新杰 +2 位作者 闫金华 白佳鸿 陆亚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1-79,共9页
为掌握北京市栎类植物的资源状况,结合北京市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在各区县典型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槲栎林、槲树林)中进行67个标准地调查及261个年轮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栎林主要以蒙古栎林和栓皮栎林为主,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在海... 为掌握北京市栎类植物的资源状况,结合北京市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在各区县典型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槲栎林、槲树林)中进行67个标准地调查及261个年轮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栎林主要以蒙古栎林和栓皮栎林为主,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阴坡和半阴坡,以怀柔区喇叭沟门乡、门头沟区清水乡、密云县云蒙山林场较为集中且生长良好,最大蓄积量为173.834m3hm2;栓皮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50m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以平谷区分布最为广泛;槲栎林和槲树林则很少有成片出现。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栓皮栎人工林、槲栎天然次生林和槲树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一般在1~12年最快,数量成熟龄分别为60、45~48、51和42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林 空间分布 生长过程
下载PDF
赣州市林地质量评价及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雪军 张煜星 +3 位作者 黄国胜 马炜 陈新云 夏朝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9-1166,共8页
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数据源的水热条件、土壤、地形等生态背景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构建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林地现实状况,综合确定不同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以此对比分析森林现实与... 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数据源的水热条件、土壤、地形等生态背景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构建林地立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林地现实状况,综合确定不同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以此对比分析森林现实与潜在生产力。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结果表明:(1)赣州市林地质量整体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20.89%%和45.89%,合计高达66.78%;(2)赣州市98.45%的森林未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特别是中幼龄林每公顷年平均生产力(2.15 m3·hm-2·a-1)仅约为潜在水平的四分之一;(3)赣州市森林蓄积量测算能增加1 201万m3,森林抚育经营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层次分析 林地质量 生长量 生产潜力
下载PDF
马尾松广东种源与湖北种源的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振 金国庆 +1 位作者 周志春 孙林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采用解析木法与整株收获法分析已达轮伐期的马尾松广东种源和湖北当地种源的生长进程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生长快速与缓慢种源人工林生长过程及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生物量分配模式,探讨2个种源的长期适应性差异的机制。根据胸径... 采用解析木法与整株收获法分析已达轮伐期的马尾松广东种源和湖北当地种源的生长进程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生长快速与缓慢种源人工林生长过程及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生物量分配模式,探讨2个种源的长期适应性差异的机制。根据胸径(DBH)大小将解析木划分为3个等级:12 cm≤DBH<18 cm, 18 cm≤DBH<26 cm和26 cm≤DBH<34 cm。结果如下:①广东种源在25年生连年生长量达最大值0.015 m3·a-1, 35年生平均生长量达最大值0.011 m3·a-1,湖北种源30年生时连年生长量达最大值0.011 m3·a-1, 42年生时平均生长量达最大值0.007 1 m3·a-1。②广东种源分配较多比例的生物量给地下部分, 2个种源的粗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胸径增加,相对差异(RE,GD/HB)分别为36.5%, 62.9%和47.5%,而细根间生物量未达显著性差异。在胸径范围2 634 cm内, 2个种源人工林在整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树干和针叶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③湖北种源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均低于广东种源;在生长初期,湖北种源树干所占总生物量比例高于广东种源,而枝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低于广东种源;随着树龄增长,广东种源树干所占总生物量比例逐渐高于湖北种源,并趋于稳定;而枝、叶正好相反。因此,引种的广东种源生长性状及树干生物量均表现出快速增长的特点,数量成熟年龄较湖北种源提前,栽植快速成长的种源将增加人工林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马尾松 生物量 生长过程 分配格局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香樟人工林林木生长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胡凌 商侃侃 +2 位作者 张庆费 戚裕锋 郑思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 上海城郊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密度高、林相结构简单、个体生长分化严重等现象,合理调控森林的密度结构成为城市森林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宝山区建植于2001年、初植密度为4600株·hm^-2的香樟人工林为对象,在生长3a后将林分密度分别调控为1000株·hm^-2(P1)、1300株·hm^-2(P2)和1600株·hm^-2(P3)的3个不同样地,于2012年各设置1个50mX50m典型样地,细分成4个25m×25m样方,调查测定林木的测树因子、空间结构和树芯结构,分析林木生长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林木枯死率升高,林木分化程度增强;P1、P2、P3样方个体最大径级分别达25.7、28.6cm和23.9c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13和0.17。在4~25m空间尺度上,P1、P2样方个体呈随机分布,P3样方个体呈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交替现象。各龄级林木胸径生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越高林木径向生长量越小,而现存生物量以P2样方最高,达17392.21kg·hm^-2。因此,上海地区10a左右的香樟幼林合理密度约为1300株·hm^-2,采用动态密度管理机制,使林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人工林 密度调控 林木分化 空间格局 生长过程 生物量
下载PDF
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洋 亢新刚 +3 位作者 郭艳荣 铁牛 高祥 赵东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 利用924株冷杉、844株云杉、183株白桦、158株山杨和227株落叶松解析木的数据,建立了长白山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利用长白山245块云冷杉林、32块杨桦次生林和26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结合优势树种的直径生长方程,分析了长白山3种主要林型林分的平均直径、树高、单位面积林木平均株数和蓄积的生长过程。另外,用未参与建模的28块云冷杉林、4块杨桦次生林和30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复测样地对拟合的3种林型林分生长过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预估的相对误差为3.26%~4.96%,估计精度为95.04%~9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林 杨桦次生林 落叶松人工林 林分生长模型 长白山
下载PDF
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与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其钊 余汇成 +1 位作者 王清安 范维澄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分析了均匀水平燃料床从一个点火源的着火过程 ,建立了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 ,采用数值法计算了蔓延初期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在燃料床上测取了林火初期蔓延速度。通过对着火后1 0 0 s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 分析了均匀水平燃料床从一个点火源的着火过程 ,建立了林火蔓延初期的增长模型 ,采用数值法计算了蔓延初期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 ,在燃料床上测取了林火初期蔓延速度。通过对着火后1 0 0 s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的比较 ,说明所使用的初期蔓延过程的增长模型在物理上是合理的。从实验结果分析看出 ,在着火后 2 0 s以内 ,及在着火后 80 s~ 1 0 0 s锥形火焰向环形火焰转化时 ,火蔓延速度与加速度剧烈地波动。由理论模型计算得到 ,森林火灾从一个点火源着火以后 ,大约需要 0 .5h才能达到稳定的蔓延速度 ,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 ,在室内模拟这个过程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蔓延速度 室内模拟实验 增加模型
下载PDF
坝上、坝下白桦林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庆锁 罗菊春 张希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6-98,共3页
河北北部坝上与坝下白桦林比较 ,无论是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 ,还是白桦的高生长、直径生长、材积生长 ,都是坝上小于坝下 .其主要原因是坝上属于森林 -草原交错带 。
关键词 林分结构 生长过程 白桦林 河北北部 生长规律
下载PDF
木荷生长与形质地理变异和木制工艺材种源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磊 周志春 +3 位作者 范辉华 金国庆 陈柳英 王月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5-632,共8页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枝总数、最大侧枝长和最大侧枝粗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受到中等以上强度遗传控制,种源广义遗传力达0.34~0.61,而树干分叉干数和分枝角的种源效应较小。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木荷中心产区的福建建瓯点,主要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313~-0.534,与产地经度相关性较小,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南部种源生长较快,树干通直,但分枝多而粗;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除种源一级侧枝总数与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的负相关性较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木荷种源主要的形质与生长性状呈显著的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达0.320~1.164,而树干通直度则与最大侧枝长互为独立。选用2个理想的等经济权重和以生长改良为主的选择指数分别为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点选出了10个生长和形质兼优的优良种源,前者多为南部种源,而后者多为中部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木荷 种源 生长 形质 地理遗传变异 选择指数 木制工艺材
下载PDF
浙江省小叶青冈生长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彬彬 楼炉焕 +2 位作者 刘广宁 张东北 叶青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2,共6页
应用浙江省庆元县实验林场交溪门林区64年生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树干解析数据,研究其生长过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64年生小叶青冈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②小叶青冈树高... 应用浙江省庆元县实验林场交溪门林区64年生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树干解析数据,研究其生长过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64年生小叶青冈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②小叶青冈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而且均可分为3个阶段,树高和胸径的2个分界点分别为16 a和33 a,29 a和56 a,说明树高的生长对外界因素的反应更敏感。从平均生长曲线来看,树高年生长量32 a之前保持下降趋势,之后趋于平缓,胸径一直具有非常缓慢的上升趋势。③从材积生长过程来看,平均生长量曲线和连年生长量曲线一直未相交,说明64年生小叶青冈未达到其数量成熟龄,林木生长还有很大空间。④小叶青冈树高的生长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曲线变化趋势比较一致,然而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曲线差别较大,基本没有相关性,说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树高生长的环境因子之一,对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测计学 浙江省 小叶青冈 生长过程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马尾松-大叶栎混交林皆伐作业法的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明 陆元昌 +4 位作者 邢海涛 贾宏炎 刘宪钊 谢阳生 曾冀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3,共7页
近自然森林经营旨在发挥森林在生产、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价值;设计适应于近自然经营的作业法是我国森林经营者面临的一个难点。利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数据积累,对比了马尾松林下补植不同阔叶树种时各树种的... 近自然森林经营旨在发挥森林在生产、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功能价值;设计适应于近自然经营的作业法是我国森林经营者面临的一个难点。利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数据积累,对比了马尾松林下补植不同阔叶树种时各树种的生长情况,证实了对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时将大叶栎作为伴生树种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于近自然经营的马尾松-大叶栎混交林皆伐作业法的设计案例,旨在论述近自然经营作业法的设计机理与方法,这对我国近自然经营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 针阔混交林 马尾松 大叶栎 全周期培育过程表 生长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