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药子配伍甘草对LO2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卓实 江川 +1 位作者 黄玉芳 潘艳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研究甘草配伍能减轻黄药子对人肝细胞(LO2)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经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后的LO2细胞进行实时动态荧光强度检测。通过比较荧光强度的降低率来考察黄药子及其甘草配伍后含药血清在短... 目的:研究甘草配伍能减轻黄药子对人肝细胞(LO2)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经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后的LO2细胞进行实时动态荧光强度检测。通过比较荧光强度的降低率来考察黄药子及其甘草配伍后含药血清在短时间内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LSCM记录细胞荧光强度变化,在10 min扫描停止时,黄药子各组荧光强度降低率与空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草配伍组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黄药子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结论:黄药子含药血清短时间内即影响肝细胞膜通透性,甘草配伍后可明显减弱损伤作用,黄药子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可能是其对肝细胞膜的直接损伤作用,甘草配伍减毒作用与此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甘草 膜通透性
下载PDF
黄药子配伍甘草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陆宝华 陈翔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7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黄药子配伍甘草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以黄药子配伍甘草含药血清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 目的探讨黄药子配伍甘草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以黄药子配伍甘草含药血清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中药含药血清能抑制胃癌细胞SGC 7901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强(P<0.05);中药组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qRT-PCR结果显示,空白组E钙黏蛋白表达较其他组低,不同浓度中药组E钙黏蛋白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中药组较空白组N钙黏蛋白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的表达均降低,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结论黄药子配伍甘草能抑制胃癌细胞SGC 7901的增殖,并通过抑制EMT而降低癌细胞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黄药子 甘草 细胞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甘草减轻黄药子肝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华碧春 卓实 +1 位作者 史道华 陈小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减轻黄药子的肝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观察不同剂量组、不同培养时间的肝细胞存活率,比较黄药子与甘草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存活率影响;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甘草减轻黄药子的肝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观察不同剂量组、不同培养时间的肝细胞存活率,比较黄药子与甘草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存活率影响;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乳酸脱氢酶(LDH),分析黄药子与甘草配伍后肝细胞毒性的差异。结果黄药子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引起肝细胞存活率下降,存活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给药剂量的增高而降低;黄药子与甘草配伍组(配伍组)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与黄药子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甘草配伍组ALT、AST、LDH活性受到抑制,与黄药子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药子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与动物给药剂量及细胞培养时间有关;黄药子与甘草配伍后,对肝细胞的毒性显著降低,甘草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甘草 含药血清 配伍减毒
下载PDF
黄药子配伍甘草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独乙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华碧春 马丽娜 +1 位作者 史道华 陈小峰 《中药与临床》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黄药子配伍甘草前后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LATISILTM-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冰乙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黄独乙素在37.5μg.mL-1~310.0μg.mL-1呈良... 目的:比较黄药子配伍甘草前后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PLATISILTM-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冰乙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25℃。结果:黄独乙素在37.5μg.mL-1~31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r=0.9999。黄独乙素含量:黄药子单煎液>分煎液>合煎液。结论:黄药子配伍甘草后其毒性成分黄独乙素含量有所下降,可能是其配伍减毒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甘草 黄独乙素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黄独素B含量分析的甘草、当归炮制黄药子减毒工艺研究
5
作者 宋玲玲 王君明 +4 位作者 张月月 刘鸣昊 李炳印 李亚敏 段雅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3-2936,共4页
目的基于黄独素B(DB)含量差异优选黄药子炮制减毒工艺。方法以炮制过程中常见的主药与辅料(主药:黄药子;辅料:甘草、当归)配比、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制备黄药子各炮制品。以乙腈:水为25∶75为流动相,柱温30℃,建立黄药子... 目的基于黄独素B(DB)含量差异优选黄药子炮制减毒工艺。方法以炮制过程中常见的主药与辅料(主药:黄药子;辅料:甘草、当归)配比、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分别制备黄药子各炮制品。以乙腈:水为25∶75为流动相,柱温30℃,建立黄药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等度洗脱,测定黄药子中主要毒性成分DB的含量。结果(1)与黄药子生品比较:甘草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DB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A_(3)B_(1)C_(3)组中DB含量下降的最多,为0.781 mg/g,逆转率为31.9%;(2)当归药汁制黄药子各炮制品中DB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A_(3)B_(2)C_(1)组中DB含量下降的最多,为0.811 mg/g,逆转率为29.3%。结论甘草药汁制黄药子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为A_(3)B_(1)C_(3)组,即“黄药子∶甘草以100∶20的情况下,120℃炮制20 min”;当归药汁制黄药子的最佳炮制减毒工艺为A_(3)B_(2)C_(1)组,即“黄药子∶当归以100∶20的情况下,140℃炮制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炮制减毒 甘草药汁制黄药子 当归药汁制黄药子 黄独素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