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f Synergistic Effects of Antibiotics with Triangular Shaped Silver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Using UV-Light Irradiation, on <i>Staphylococcus aureus</i>and <i>Pseudomonas aeruginosa</i>
1
作者 Sonali Saha Mohmmad Manzar Malik Mohmmad Shums Qureshi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4年第3期186-193,共8页
In the present work,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combination with two standard antibiotics is discussed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 In the present work,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combination with two standard antibiotics is discussed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 green route was developed to synthesise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which silver oxalate was taken as precursor, black tea leaves extract as surfactant and chitin as a stabilizing agent. A grey coloured colloidal sol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obtained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like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ti-bacterial studies gave approximately equal inhibition zones for both the combinations which states that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to be equally effective and synergistic effects were clearly observed in case of P. aerugin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NGULAR Silver Nanoparticle Black Tea Leaves Extract UV-IRRADIATI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MPICILLIN and GENTAMYCIN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of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Whole Milk 被引量:3
2
作者 Li Nan Guogang Ren +1 位作者 Donghui Wang Ke Y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45-451,共7页
Pathogen microorganisms exist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such as dairy processing facilities. They are not easily eliminated, and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risk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The inhibition ability of a novel... Pathogen microorganisms exist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such as dairy processing facilities. They are not easily eliminated, and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risk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The inhibition ability of a novel type 304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304CUSS) with nano-sized Cu-rich precipitate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 aeruginosa) added whole milk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24 h contact,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304CUSS against S. aureus and P. aeruginosa added whole milk reached 99.2% ± 0.3% and 99.3% ± 0.2%,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with the 304SS. In the plain whole milk, the inhibition rate of the 304CUSS also reached 66.9% ± 2.0% compared with the 304S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304CUSS killed majority of the planktonic bacteria, and inhibited sessile bacteria adherence to the steel surface in the whole milk with and without bacteria addition,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bacterial growth rate. These research outcomes explicitly show an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this novel antibacterial stainless steel in the dairy related 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hole milk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原文传递
21种中药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金鸽 胡丞丞 +3 位作者 付培蕾 冯爽 李珂 李文渊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测试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乙醇回流法制备中药乙醇提取物,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21种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在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 测试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乙醇回流法制备中药乙醇提取物,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21种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在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没有展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然而金银花、红景天、大黄等13种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抑菌活性,MIC的范围为0.84~14.92 mg/mL,其中金银花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0.84 mg/mL;金银花、桔梗、秦皮等8种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了明显的抑菌活性,MIC的范围为3.54~17.96 mg/mL,其中秦皮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54 mg/m L。在21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中,金银花、红景天、大黄、桔梗、秦皮的抗菌效果最好,且这些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提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杆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能力验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卜红宇 葛丽萍 +2 位作者 王昆鹏 滕赟 韩峰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69-72,76,共5页
为提升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能力,加强化妆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380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能力验证。依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化妆品卫生规范》(2... 为提升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能力,加强化妆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380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能力验证。依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年版)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同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Autof ms 2000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对样品中分离出的菌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样品TC03800053和样品TC03800054均含有2种微生物,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2个样品能力验证均取得满意结果。此次能力验证证明了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实验室能良好地应用《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年版)开展微生物检测,且具备采用多种方法检测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能力验证 质量控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plex Detection Method for Common Bacteria in Blood Based on Human Mannan-Binding Lectin Protein-Conjugated Magnetic Bead Enrichment Combined with Recombinase-Aided PCR Technology
5
作者 ZHAO Zi Jin CHEN Xiao Ping +13 位作者 HUA Shao Wei LI Feng Yu ZHAO Meng XING Chen Hao WANG Jie TIAN Feng Yu ZHANG Rui Qing LYU Xiao Na HAN Zhi Qiang WANG Yu Xin LI Hong Yi SHEN Xin Xin MA Xue Jun TIE Yan Q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7-398,共12页
Objective Recombinase-aid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AP)is a sensitive,single-tube,two-stag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 assay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hree t... Objective Recombinase-aid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AP)is a sensitive,single-tube,two-stag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 assay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hree types of bacteremia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SA),Pseudomonas aeruginosa(PA),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in the bloodstream based on recombinant human mannanbinding lectin protein(M1 protein)-conjugated magnetic bead(M1 bead)enrichment of pathogens combined with RAP.Methods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ay sensitivity.Common blood influenza bacteria were used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Simulated and clinical plasma samples were enriched with M1 beads and then subjected to multiple recombinase-aided PCR(M-RAP)and quantitative PCR(qPCR)assays.Kappa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assays.Results The M-RAP method had sensitivity rates of 1,10,and 1 copies/μL for the detection of SA,PA,and AB plasmids,respectively,without cross-reaction to other bacterial species.The M-RAP assay obtained results for<10 CFU/mL pathogens in the blood within 4 h,with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qPCR.M-RAP and qPCR for SA,PA,and AB yielded Kappa values of 0.839,0.815,and 0.856,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An M-RAP assay for SA,PA,and AB in blood samples utilizing M1 bead enrichment has been developed and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bacter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Human Mannan-binding lectin protein Bloodstream infection Recombinase-aided PCR assay Multiple detection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易小利 陈玟妃 《现代食品》 2024年第7期168-172,共5页
目的:证明本实验室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和3M测试片法对样品23J9142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4000 CFU·mL^(-1),Z值为+0.1,能力验证结果判定|Z|≤2.0... 目的:证明本实验室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和3M测试片法对样品23J9142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4000 CFU·mL^(-1),Z值为+0.1,能力验证结果判定|Z|≤2.0为满意。结论:开展能力验证活动,证实了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人员检测水平达到了预期,为持续出具数据可靠的结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能力验证 定量检测
下载PDF
河南某肿瘤医院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屈元晔 肖伟强 +3 位作者 常彦敏 孙明月 王小昆 许青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7期42-51,共10页
目的:分析河南某肿瘤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临床分离的所有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收集非重复菌株147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63株(66.... 目的:分析河南某肿瘤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临床分离的所有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收集非重复菌株147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63株(66.8%),革兰阳性菌4906株(33.2%)。标本以呼吸道(4295株,29.1%)、无菌体液(4093株,27.7%)和血液(2576株,17.4%)为主,科室分布以血液科(3134株,21.2%)、胃肠外科(1737株,11.8%)、肝胆外科(1703株,11.5%)、骨科(956株,6.5%)和重症医学病房(ICU,808株,5.5%)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年的检出率依次为35.5%(175/493)、36.4%(176/483)、41.2%(206/500)和78.8%(246/312)、65.6%(231/352)、61.7%(227/368)。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3年的耐药率均低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3年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ICU和血液科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较高。结论: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肿瘤患者临床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除MRSA和CRPA有所上升外,其他均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重视细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分布 肿瘤患者 耐药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浅谈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能力验证方法与结果
8
作者 胡阳 钟国庆 +1 位作者 魏金梅 吴应帅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5期257-261,共5页
为了提高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能力,增强实验室间竞争能力,本实验室连续两年参加中检院NIFDC-PT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能力验证。按照作业指导书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要求进行前期... 为了提高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能力,增强实验室间竞争能力,本实验室连续两年参加中检院NIFDC-PT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能力验证。按照作业指导书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要求进行前期增菌及生化实验,采用Microfiex LT/SH Smart微生物质谱鉴定仪及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出的可疑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两次能力验证结果均检出目标菌,与中检院指定值一致,结果满意。本文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探讨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能力验证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微生物质谱仪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
下载PDF
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在肺移植受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应用
9
作者 仇桑桑 许琴芬 +3 位作者 黄琴红 龚裕卿 吴波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在肺移植受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至2022年的肺移植受者,从2020年1月开始成立MDT专家组,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分析2020年至2022年MDRO防控措施落实率、环境物表M... 目的 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在肺移植受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至2022年的肺移植受者,从2020年1月开始成立MDT专家组,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分析2020年至2022年MDRO防控措施落实率、环境物表MDRO检出率以及2019年至2022年肺移植受者MDRO检出率。结果 医护人员总体MDRO防控措施落实率由2020年的64.9%上升至2022年的91.6%,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监测环境物表MDRO检出率从2020年的28%下降到2022年的9%,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肺移植受者MDRO检出率从2019年的66.7%降低至2022年的44.3%,呈逐年降低趋势(P<0.001)。结论 通过MDT模式管理,提高了医务人员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有效降低了肺移植受者术后MDRO感染率和环境物表MDRO检出率,值得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多重耐药菌 多学科综合诊疗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3种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作者 沈锐 马力 +2 位作者 严海元 肖陈 赵壮志 《食品工程》 2024年第1期84-87,104,共5页
通过参加2023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45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采用3种快速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与国标方法比较,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分别采用国标法、全自动酶联免疫荧... 通过参加2023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45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检测能力验证计划,采用3种快速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与国标方法比较,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分别采用国标法、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法对随机人工污染样品TC04510042、TC04510204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TC04510042、TC04510204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方法结果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国标法,同时辅以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法,不仅降低了假阳性率,也缩短了检测时间。后2种方法可作为大量样品的前筛查及应急检验,对筛查中出现的阳性样本用国标法进行确认,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能力验证 鉴定
下载PDF
化妆品中微生物检验能力验证结果与质量控制分析
11
作者 武鑫 卫延明 +2 位作者 郑敏 罗叶丽 赵静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升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水平,2023年,本实验室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441化妆品中菌落总数计数和NIFDC-PT-451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2项能力验证。依据作业指导书和《化妆品安全技术... 为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升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水平,2023年,本实验室参加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NIFDC-PT-441化妆品中菌落总数计数和NIFDC-PT-451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2项能力验证。依据作业指导书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2个项目进行检验,并用API试剂盒对定性项目中分离的可疑菌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落总数中的2个样品的Z值均小于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中的样品TC04510179检出,样品TC04510455未检出,但含有其他微生物,经API鉴定为木糖葡萄球菌。2项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此次能力验证结果说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良好,能正确运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开展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同时,通过分析能力验证检测结果,识别质量控制的风险点,有助于不断提升基层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能力验证 菌落总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检查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分析
12
作者 陆今成 田树兴 +1 位作者 鲁朝德 周崇富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通过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检查的能力验证,加强企业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中平皿法(倾注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 通过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检查的能力验证,加强企业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能力。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中平皿法(倾注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和非无菌药品微生物检查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样品236需氧菌总数为1.7×10^(3) CFU/mL,样品316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为9.5×10^(2) CFU/mL,样品32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定性均为阴性;能力验证样品结果满意,且质量过程可控。实验室具备非无菌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能力,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非无菌药品 需氧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定性
下载PDF
抗菌药物使用与烧伤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于勇 盛志勇 +3 位作者 柴家科 杨小强 常东 蒋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烧伤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1995年1月~2004年12月每年度烧伤病区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各类抗菌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DDD)数(DDDs/100人天),统计同期每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目的探讨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与烧伤感染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1995年1月~2004年12月每年度烧伤病区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各类抗菌药物的每日约定剂量(DDD)数(DDDs/100人天),统计同期每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Sa中的比例,并对各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年来氨基糖苷类药物和1、2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大幅度下降,而含酶抑制剂类、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在单一品种的药物中,阿米卡星和头孢唑啉使用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磷霉素、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近年来明显增加。在病原菌方面,Pa的构成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Sa构成比却持续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点(44%),Sa中多重耐药MRSA比例无明显的升高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有多种(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Sa和Pa构成比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MRSA在Sa中的比例仅与磷霉素的使用量呈负相关。结论增加阿米卡星、头孢唑啉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含酶抑制剂类和糖肽类药物的使用量,有可能改变Sa构成比持续升高的趋势;而适当增加舒巴坦/头孢哌酮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有可能降低病原菌中Pa的构成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葡萄球菌 金黄色 假单胞菌 铜绿 耐甲氧西林抗药性 烧伤
下载PDF
Two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in tree shrew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盛安 李文辉 张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Animal model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ectious drugs.Although some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rodents,small primate models are rare.Here,we report on two bacterial infe... Animal model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ectious drugs.Although some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rodents,small primate models are rare.Here,we report on two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established in tree shrew(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A burnt skin infection model was induced by dropping 5×106 CFU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the surface of a wound after a third degree burn.This dose of S.aureus caused persistent infection for 7 days and obvious inflammatory response was observed 4 days after inoculation.A Dacron graft infection model,2×106 CFU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lso caused persistent infection for 6 days,with large amounts of pus observed 3 days after inoculation.These model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evofloxacin(LEV) and cefoperazone(CPZ),which reduced the viable bacteria in skin to 4log10 and 5log10 CFU/100 mg tissue,respectively.The number of bacteria in graf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4log10 CFU/mL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group(P0.05).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wo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s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n tree shrew using P.aeruginosa and S.aureus.In addition,tree shrew was susceptible to P.aeruginosa and S.aureus,thus making it an ideal bacterial infection animal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new antimicrob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shrew Novel antimicrobials Graft infecti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下载PDF
1050例鼻窦炎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艳飞 王丽赟 +5 位作者 王玫 岳燕 隋文君 袁梁 王向东 鲁辛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分析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与鼻窦炎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7年诊治的1 050例鼻窦炎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所取的窦腔内容物标本,行直接涂片镜检、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和质谱仪菌种鉴定。统计分析急性和... 目的分析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与鼻窦炎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7年诊治的1 050例鼻窦炎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所取的窦腔内容物标本,行直接涂片镜检、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和质谱仪菌种鉴定。统计分析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病原菌分布差异。结果 1 05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急性鼻窦炎164例、慢性鼻窦炎384例和真菌性鼻窦炎502例。细菌直接涂片和培养结果一致。经培养鉴定共检出1 283株病原菌,细菌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7株(13.8%)、铜绿假单胞菌101株(7.9%)、流感嗜血杆菌78株(6.1%)、链球菌属90株(7.0%)、克雷伯菌属54株(4.2%);厌氧菌主要为普雷沃菌14株(1.0%)和具核梭杆菌5株(0.1%);真菌以曲霉200株(15.6%)为主,多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急性鼻窦炎多为一种病原菌,慢性鼻窦炎多混合2种以上病原菌。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病原菌中链球菌(χ2=13.819,P<0.01)、肠杆菌科细菌(χ2=9.849,P<0.01)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χ2=75.407,P<0.01)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细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2016年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5%和49.9%;2017年改进真菌培养前处理方法后培养阳性率为87.1%,涂片镜检阳性率为68.8%。结论急性和慢性鼻窦炎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厌氧菌多为普雷沃菌和具核梭杆菌;真菌性鼻窦炎以曲霉属为主,同时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根据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曲霉属
下载PDF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庆华 殷文政 +1 位作者 艾启俊 张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93,共4页
对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生长曲线、膜通透性和扫描电镜下形态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鹿蹄草素抑菌和杀菌机理。结果表明:鹿蹄草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对金黄色... 对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生长曲线、膜通透性和扫描电镜下形态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鹿蹄草素抑菌和杀菌机理。结果表明:鹿蹄草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灭作用。鹿蹄草素作用细菌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绿脓杆菌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鹿蹄草素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细胞壁呈溶解状,菌体细胞间相互粘结,细胞间界限变模糊;绿脓杆菌菌体细胞间界限变模糊,但并未对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破坏。结果分析认为,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被破坏直接相关,而鹿蹄草素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佛手抗菌活性及其药效成分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汪晓辉 郭溶 +4 位作者 聂晓彬 陈红梅 支维威 田孟良 刘帆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究佛手的抗菌活性和机制,为佛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中药的抗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板蓝根水煎液、佛手水煎液、佛手挥发油和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 目的探究佛手的抗菌活性和机制,为佛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中药的抗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板蓝根水煎液、佛手水煎液、佛手挥发油和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菌体的生长曲线、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胞外核酸相对含量的测定研究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佛手水煎液、佛手挥发油和橙皮苷对这4种菌的抗菌效果均强于板蓝根水煎液,其中以橙皮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好,MIC为0.05mg/mL,MBC为0.2mg/mL;橙皮苷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生长显著缓慢,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胞外核酸相对含量增加。结论佛手对4种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通过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来影响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抗菌 抗菌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钟玮 张宁 +2 位作者 刘玉萍 范一灵 杨美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2758-2762,共5页
目的提升实验室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要求进行检测,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Printer^(?))对盲样中添加的菌株进行鉴定与分型。结果编号为CODE 1~9的样品均检出金黄... 目的提升实验室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要求进行检测,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Printer^(?))对盲样中添加的菌株进行鉴定与分型。结果编号为CODE 1~9的样品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为CODE 10的样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的Z值结果均<2;阴性样品的结果为<10 CFU/g,10个样品测试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工作可以较好地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定量 能力验证 鉴定 分型
下载PDF
络合碘消毒液部分性能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郭清 陈贵秋 +2 位作者 宋江南 庄世锋 胡春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络合碘消毒液是由碘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的碘伏类消毒剂,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以含有效碘260mg/L的络合碘消毒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作用1.5min,... 络合碘消毒液是由碘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的碘伏类消毒剂,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以含有效碘260mg/L的络合碘消毒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作用1.5min,杀灭率为100%;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为99.99%。以络合碘消毒液原液对30名志愿者手及臂部皮肤进行擦拭消毒,对自然菌消除率达96%以上。能量试验的最低合格浓度为有效碘260mg/L。该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10000mg/kgbw,属于实际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致微核作用。结论,该络合碘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菌效果较好,毒性低、无刺激性,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碘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毒性
下载PDF
一种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试验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长德 姚楚水 +3 位作者 杨燕 芦懿 丁兰英 陈会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碘伏消毒液由碘与聚醇醚类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其他相关性能,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有效碘250 mg/L该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作用1.5 m in,杀灭对数值均&... 碘伏消毒液由碘与聚醇醚类表面活性剂络合而成,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其他相关性能,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有效碘250 mg/L该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作用1.5 m 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5 m in,杀灭对数值>4.0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有效碘2500 mg/L该消毒剂对志愿者手和手臂皮肤擦拭消毒3 m 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液原液于37℃恒温保存6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0.99%。结论,洗得宝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伏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