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er of Scientific Expertise into Successful Forest Policy: Assessment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China
1
作者 XIAO Jianmin WANG Shuro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年第3期74-80,共7页
China runs several biggest forestry programs in the world. Improved use of these forests and the newly planted forests should provide multiple benefits for Chinese people. The success of ambitious forestry policy depe... China runs several biggest forestry programs in the world. Improved use of these forests and the newly planted forests should provide multiple benefits for Chinese people. The success of ambitious forestry policy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huge resources invested in it and on a strong political will but also on the expertise required in order to fulfil the task in the correct manner. Transfer scientific expertise into forest policy making is becoming one of the success factors of China’s forestry development. Exampl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how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forest science and forestry policy is very sensitive. In this paper, forest science and forestry polic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 in China are described;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these systems are identified; the model of transfer scientific expertise into real policy is analyzed; three main factors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practitioner’s accep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expertise are discussed;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conduct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ry polic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The Genesis and Paradigm Shift in Forest Inventory: Bangladesh Chapter
2
作者 Mahmood Hossain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2年第4期443-458,共16页
Bangladesh (Indo-Bangladesh to independent Bangladesh) has more than 250 years of history in forest inventory. The Boundary demarcation of the Sundarbans forest in 1764 was the first record of forest inventory. A tota... Bangladesh (Indo-Bangladesh to independent Bangladesh) has more than 250 years of history in forest inventory. The Boundary demarcation of the Sundarbans forest in 1764 was the first record of forest inventory. A total of 30 inventories have been recorded that were started to form the boundary demarcation to complex biodiversity, biomass, and carbon stock assessment. These inventories used simple cartographic to complex satellite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oftware base data/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s, and sophisticated statistical procedures in data analysis. Eventually, the history of the forest inventory of Bangladesh is about 100 years older than the history of forest manage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classify the inventories into distinct time frames based on outputs and align them with the motive of rulers, existing forest policy, and contemporary global and national issues. The historical records forest inventory has been divided into four distinct periods, e.g., Mid eighteenth to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1764-1876;Early twenty century: 1905-1924;Mid-twenty to late twenty century: 1958-2000;and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2001-present). The objectives/outputs of each inventory were highly linked with the motive of rulers, policy statements, available technologies, and recent issues from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Stocking Carbon assessment forest Policy INVENTORY sustainable management Volume Stocking
下载PDF
Existing European Buildings and Cities: Economic Improv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st-Benefit Related to Lifecycle and Performance
3
作者 Giampiero Bambagion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7年第3期265-273,共9页
In this study, the interdependency is presented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s and the relative economic value, in order to plan economic policies and pre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Europ... In this study, the interdependency is presented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s and the relative economic value, in order to plan economic policies and pre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European buildings heritage through access, by an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necessary f'mancial resources. The economic value of a real estate asset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over time (lifecycle). Safer, more comfortable and productive buildings for inhabitants are at the same time more operationally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ly convenient for the owners. Solid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ic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s, eco-efficiency and other constructive qualities of the building will provide benefits in the long term, and they are directly related the LCC (life cycle cost) including specific construction and/or maintenance costs. Moreover,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an impact on the "market value" and on the "mortgage lending value" of properties, as well as on the possibility of financing the purchase through access to more affordable mortgages, and to make really feasible conversion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public financial resources.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ew approach for conversions involving whole buildings or city areas.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the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of a project by combining principles and suitable methodologies, together with perform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se aspects constitute the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obtaining mortgages from banks and/or financial resources from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sing and land management project evaluation market value appraisal and real estate finance urban sustainability risk assessment smart cities.
下载PDF
Review on Sino-German Cooperation Projects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4
作者 LEI Jingpin1 CHANG Ermei1 JIANG Zeping1 SHEN Suhua2 GUO Yufu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P.R.China 2. Interan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Center,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P.R.China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4期42-52,共11页
Sino-Germ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projects began in the 1980s, containing both technique and finance areas. Sino-German cooperation projects not only produced the significant eco-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by ra... Sino-Germ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projects began in the 1980s, containing both technique and finance areas. Sino-German cooperation projects not only produced the significant eco-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by raising forest coverage, but also made Chinese forestry workers acquire new idea and technology of forestry. However, forestry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vice are still imperfect, forestry policy is not suitable and follow-up funds are insufficient. The outcome and experience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projects after 20 years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analysis the activities and social ecological benefits. Advanced for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 of forest management were introduced and capacity building was remarkably improved by implementing Sino-Germ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projects. At last, the gaps appearing in the Sino-German cooperation were pointed out, and factors which constrained smooth implement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ino-German cooperation project
原文传递
关于绿色项目管理评价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支海波 乔昆 苏青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44-46,共3页
深入分析了绿色概念的兴起,剖析了它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联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各种理论所缺乏的可操作性,提出了绿色化项目管理的实施框架,分析了框架的主要特征,描述了实施框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并以该框架指导绿色化项... 深入分析了绿色概念的兴起,剖析了它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联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各种理论所缺乏的可操作性,提出了绿色化项目管理的实施框架,分析了框架的主要特征,描述了实施框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过程,并以该框架指导绿色化项目管理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评价框架 实施框架 持续改进 绿色化 理论 过程 指导 主要特征 可操作性
下载PDF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支玲 杨明 +3 位作者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工程 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人工鱼礁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东 侯西勇 +1 位作者 唐诚 张华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7,共7页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技术手段,鱼礁投放后有助于改善沿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近几十年,随着人工鱼礁建设事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各国专家学者对人工鱼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鱼礁材料、结构... 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技术手段,鱼礁投放后有助于改善沿海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近几十年,随着人工鱼礁建设事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各国专家学者对人工鱼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鱼礁材料、结构设计、流场效应和数值模拟、鱼礁监测技术、管理体制、生态效益调查评估、经济价值评价等多个角度,对人工鱼礁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物理稳定性、监测管理、价值评估等3个方面提出人工鱼礁未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中国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监测管理 价值评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可持续森林采伐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斌 周伯煌 刘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141,共4页
森林采伐限额是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的核心制度,其为防止森林遭受破坏、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该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已不符合现实需要。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林木用材相协调,应当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制度... 森林采伐限额是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的核心制度,其为防止森林遭受破坏、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该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已不符合现实需要。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林木用材相协调,应当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制度,该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可持续森林采伐内容,核心在于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采伐限额 可持续经营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任德智 刘悦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是在林业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根据区域森林资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深入理解森林资源健康评价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遵照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从森林资源特征、灾害、社会、科技等方面入手,采用... 区域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是在林业可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根据区域森林资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深入理解森林资源健康评价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遵照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从森林资源特征、灾害、社会、科技等方面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专家打分)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探讨并构建森林资源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经营 森林资源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徐鹤 朱坦 戴树桂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8期348-351,共4页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战略环境评价(SEA)产生并日益受到重视的2个根本原因。文章概述了SEA定义产生的背景,并结合SEA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现存SEA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主要是SEA体系在美国(特别...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战略环境评价(SEA)产生并日益受到重视的2个根本原因。文章概述了SEA定义产生的背景,并结合SEA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现存SEA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主要是SEA体系在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荷兰的开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环境评价 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社区森林经营的生态可持续性度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春前 余树全 +2 位作者 张守攻 竺肇华 刘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利用参与式方法在浙江临安市3个乡的9个村制定了度量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与指标,并结合专家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标准与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乡的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该度量体系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 利用参与式方法在浙江临安市3个乡的9个村制定了度量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与指标,并结合专家法确定各指标的阈值和标准与指标的权重,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乡的森林经营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该度量体系由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的维持、维持森林的健康、森林经营活动的环境响应4个标准的11个指标组成,在每个指标下面设定验证参数,以利于数据采集和量化。在3个乡的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生态可持续性的分值在1994年和2002年分别为昌化5 65和5 64,高虹4 68和5 09,临目5 47和6 88。与1994年相比,昌化、高虹和临目在2002年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可持续性得分分别增加-0 18%,8 76%,25 78%。12年来临目在森林经营的生态目标上比其它2个乡提高了很多。这3个研究地点的生态可持续性的现实值都大于预先设定的5分,说明目前这3个地点的森林经营状况都是良好的,但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想状态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森林经营 生态可持续性 度量 标准与指标 参与式方法
下载PDF
中国森林火灾风险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雪 张颖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34-39,共6页
依据信息扩散理论,从森林火灾次数、受灾范围和致灾程度的角度对1998—2011年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森林火灾次数选取一般与较大森林火灾次数、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及各自在森林火灾总次数中所占比例三项指标,进行动态趋势和... 依据信息扩散理论,从森林火灾次数、受灾范围和致灾程度的角度对1998—2011年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森林火灾次数选取一般与较大森林火灾次数、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及各自在森林火灾总次数中所占比例三项指标,进行动态趋势和风险概率分析。对受灾范围和致灾程度选取森林火灾损失率、受害率和损受比三个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并计算风险概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和其在总次数中所占比例两指标的波动幅度和频率较为一致;一般和较大森林火灾随着次数的累积,对森林的危害程度也会较大;森林火灾损失率和受害率的值都相对较高时,损受比不一定高;一年中森林火灾损失率、受害率、损受比的值在各自均值以上的概率都约为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理论 森林火灾 风险评估 监测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高分辨率林业生态工程监测系统研建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莫琴 陈志泊 +2 位作者 谢士琴 陈明健 夏朝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742,共6页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落实情况和调整相关林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OTSU阈值...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落实情况和调整相关林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OTSU阈值分割和面向对象分类等方法,研发林业生态工程地块识别、成林提取、森林类型分布提取等算法模型,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工程动态监测业务需求的高分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并结合空间数据库技术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将数据管理、造林核查检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林业专题产品生产集成于一体的监测应用示范系统。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遥感监测应用技术体系的结合有利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建设,提升了中国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 应用示范系统 森林资源 云阳县
下载PDF
2008年退耕还林工程县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东 李保玉 +1 位作者 于百川 姜喜麟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73,共9页
经对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退耕县、100个村和1000个农户的7年连续固定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能有效地减轻陡坡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危害,能够稳定地增强粮食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经对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退耕县、100个村和1000个农户的7年连续固定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能有效地减轻陡坡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危害,能够稳定地增强粮食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退耕还林的直补政策是推动工程顺利进展的核心,但在新形势下,对于巩固成果需要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监测 评价
下载PDF
CDM-ARP杉木林碳汇监测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向辉 汪传佳 +5 位作者 王仁东 翁永发 马飞杰 过路 方怀远 朱汤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为满足浙江省重点产杉区造林再造林项目杉木林的碳汇监测需要,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立地数量化模型、定量间伐技术、生长收获模型和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 为满足浙江省重点产杉区造林再造林项目杉木林的碳汇监测需要,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立地数量化模型、定量间伐技术、生长收获模型和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CDM-ARP)杉木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杉木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二氧化碳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汇量。该方法科学准确,省时省力,成本低廉,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清洁发展机制 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 杉木 碳汇 监测方法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德森林可持续经营合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静品 常二梅 +2 位作者 江泽平 沈素华 郭瑜富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96,共5页
介绍了中德森林可持续经营合作项目的实施概况和项目开展的有关活动,评估了中德合作项目的成果和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出了在合作中存在的差距,如基础设施、科技技、信息服务落后、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认识、林业政策不配套、缺乏对森林资... 介绍了中德森林可持续经营合作项目的实施概况和项目开展的有关活动,评估了中德合作项目的成果和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出了在合作中存在的差距,如基础设施、科技技、信息服务落后、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认识、林业政策不配套、缺乏对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关联研究等。提出了今后中德合作重点方向,如围绕森林可持续经营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指标体系研究,对碳循环影响分析,森林价值的社会环境评价,以及可持续经营的政策影响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 中德合作项目
下载PDF
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支玲 李娅 +3 位作者 郑科 王慧 苏建兰 杨芳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33,共8页
在探讨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管护队伍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条件保障4个方面构建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 在探讨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管护队伍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条件保障4个方面构建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管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天保工程区 集体公益林管护 保障能力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会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95-99,共5页
本文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阐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辨证关系,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森林可持续经营丰富了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目标,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是森林可持续... 本文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阐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辨证关系,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森林可持续经营丰富了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目标,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获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先进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己经向着资源和环境监测一体化的综合监测方向发展。在监测内容方面.除传统的森林生长指标外.增加了森林健康状况和重要生态环境因子。在监测手段上采用成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实现了对森林资源和重要生态因子的连续观测和数据的自动处理,从而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和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资源 综合监测
下载PDF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途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建华 喻理飞 孙保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3,90,共4页
介绍了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从经营技术、经济发展与后续产业、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移民、工程管理与后续发展政策等四个方面,对实现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退耕还林 可持续经营 实现途径
下载PDF
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徐斌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森林认证是作为解决世界森林问题,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提出的。文章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认证影响的内涵、范同及其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认为,森林认证促使森林经营产生了很多实质性的变... 森林认证是作为解决世界森林问题,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提出的。文章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森林认证影响的内涵、范同及其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认为,森林认证促使森林经营产生了很多实质性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一种验证已经营良好森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认证 森林可持续经营 影响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