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actal Analyses Reveal the Origin of Aesthetics in Chinese Calligraphy
1
作者 Di Baofeng Luo Maoting +2 位作者 Shi Kai Liu Chunqiong Jiao Y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2期13-19,共7页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thousand-year-old writing art. The question of how Chinese calligraphy artworks convey emotion has cast its spell over people for millennia. Calligraphers' joys and sorrows were expressed ...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thousand-year-old writing art. The question of how Chinese calligraphy artworks convey emotion has cast its spell over people for millennia. Calligraphers' joys and sorrows were expressed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aracter strokes, style variations and general layouts. Determining how Chinese calligraphy aesthetic patterns emerged from the general layout of artworks is a challenging objective for researchers.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statistical fluctua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characters sizes using characters obtained from the calligraphy artwork "Preface to the Poems Collected from the Orchid Pavilion" which was praised as the best running script under heaven. We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 size distribution is a stretche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Moreover, the variations in the local correlation features in character size fluctuation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expressions of the calligrapher's complex feelings.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character size fluctuations are close to the Fibonacci sequence. The Fibonacci number i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artworks, which inspires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rtworks and maybe also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creating Chinese calligraphy artworks in multiple gen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alligraphy Preface to the poems Collected from the orchid pavilion fractal analysis Fibonacci number AEStheTICS
下载PDF
王羲之《兰亭序》墨迹入宫经过辨析
2
作者 卞孝萱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它的创作、真伪及流传始终是六朝以来的历史之谜。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唯一可信的记载,唐野史的记载在其后,不能因唐野史之谬误而怀疑何延之记载的真实可信。
关键词 兰亭序 何延之 唐野史
下载PDF
走向神坛:《兰亭序》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造就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文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114,共8页
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兰亭雅集和《兰亭序》。兰亭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集会的典范,集会的地理、时间、人员和内容等是王羲之走向书法神坛的基本条件,即他受人推崇的圣人风范在这一事件中持续得到酝酿和发酵.《... 王羲之被后世尊为“书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兰亭雅集和《兰亭序》。兰亭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集会的典范,集会的地理、时间、人员和内容等是王羲之走向书法神坛的基本条件,即他受人推崇的圣人风范在这一事件中持续得到酝酿和发酵.《兰亭序》文本的书写和流传等充满了神秘性,给后人留下了想象和研究的空间,其巨大的文化包容力和艺术创造力是造就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关键。此外,历代帝王不断推崇《兰亭序》.使其地位愈加神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在这种推崇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唯一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兰亭雅集 《兰亭序》 唐楷笔法 帝王推崇
下载PDF
评价视角下的《兰亭集序》及其英译本的语篇分析
4
作者 郑峥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52-,168,共2页
评价理论是语篇分析的有效工具,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罗经国的译作《兰亭集序》,从而为这一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性分析,同时从态度层面重新阐释了翻译中目的语和原语语篇"对等&q... 评价理论是语篇分析的有效工具,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罗经国的译作《兰亭集序》,从而为这一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性分析,同时从态度层面重新阐释了翻译中目的语和原语语篇"对等"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兰亭集序》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中注释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以《兰亭集序》三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
5
作者 陈慕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1-96,共6页
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是典籍英译中的难点。注释能传递文化信息,为文化鸿沟架起一座桥梁。在典籍英译中译者可以使用注释传递文化信息(生态环境文化信息、制度风俗习惯文化信息及物质文化信息)、介绍引文或观点出处。比较《兰... 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是典籍英译中的难点。注释能传递文化信息,为文化鸿沟架起一座桥梁。在典籍英译中译者可以使用注释传递文化信息(生态环境文化信息、制度风俗习惯文化信息及物质文化信息)、介绍引文或观点出处。比较《兰亭集序》三个译本,罗经国译本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方面更为到位,就在于其大量使用文后注释,同时也能保持典籍的简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信息 《兰亭集序》 注释 文化负载词 典籍英译
下载PDF
由《宋拓赵侍郎不流本游相〈兰亭〉》想到的
6
作者 秦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6,共10页
近年来随着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收藏的中国碑帖拓本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宋拓赵侍郎不流本游相〈兰亭〉》就是其中之一。该本为游相《兰亭》"己之二"(第五十... 近年来随着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收藏的中国碑帖拓本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宋拓赵侍郎不流本游相〈兰亭〉》就是其中之一。该本为游相《兰亭》"己之二"(第五十二种),翻刻于一"九字已损"、"五字未损"的定武古本。由于卷改册装,其上"赵氏孟林"骑缝印被一分为二,十分罕见。在目前关于"赵氏孟林"的文献记载尚不充分、明确的情况下,可以从已知的游相《兰亭》拓本装潢钤印定式本身入手,对其进行分析。检览统计若干游相《兰亭》相关信息,笔者认为,赵孟林是明初晋藩朱棡装潢人的可能性较大。作为游相《兰亭》标志要素之一的蓝纸隔水,则是经朱氏收藏后重新进行装裱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同一取材、或有或无的蓝纸小签上所标注的"天干编次帖本名称",亦是游相《兰亭》标志要素之一,或许正是出自赵孟林之手,当然也不排除朱棡亲笔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相 兰亭 赵侍郎不流本 朱棡 赵孟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