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ration of 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monkeys by female pronucleus transfer 被引量:1
1
作者 Chun-Yang Li Xing-Chen Liu +6 位作者 Yu-Zhuo Li Yan Wang Yan-Hong Nie Yu-Ting Xu Xiao-Tong Zhang Yong Lu Qiang Sun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92-298,共7页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DNA(mtDNA)are maternally inherited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disorders.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therapies,including spindle,polar body,and pronuclear transfers,are promising st...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DNA(mtDNA)are maternally inherited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disorders.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therapies,including spindle,polar body,and pronuclear transfers,are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the hereditary transmission of mtDNA diseases.While pronuclear transfer has been used to generate 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mouse models and human embryos,its application in non-human primates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In this study,we successfully generated four healthy cynomolgus monkeys(Macaca fascicularis)via female pronuclear transfer.These individuals all survived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and exhibited minimal mtDNA carryover(3.8%–6.7%),as well as relatively stable mtDNA heteroplasmy dynamics during development.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this nonhuman primate model highlights th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of pronuclear transfer in reducing the risk of inherited mtDNA diseases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preclinical research model for advancing 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in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human primates 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Female pronuclear transfer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nuclear Scoring and Embryo Quality and Implantation Potential in IVF-ET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群 朱桂金 +6 位作者 胡娟 魏玉兰 任新玲 章汉旺 李豫峰 靳镭 岳静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nuclear scoring and day-3 embryo quality and pregnancy outcome and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nuclear stage scoring system in 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nuclear scoring and day-3 embryo quality and pregnancy outcome and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nuclear stage scoring system in 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 program, a pronuclear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to score zygotes 16-20 h after insemination during conventional IVF o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The embryo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s Z1, Z2, Z3 and Z4, Comparisons were made of the rates of arrested embryos and excellent embryos on day 3. Comparisons of pregnancy outcome were made only in those patients in whom cohorts of similarly Z-scored embryos were transfer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ess arrested embryos and more excellent embryos on day 3 in groups Z1 and Z2 than those in group Z3 and Z4, More embryos arrested and less excellent embryos developed in group Z4 than group Z3.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 resulting from the transfer of single pronuclear score homologous embryo types were similar among groups Z1, Z2 and Z3. Implantation rates of group Z1 were higher (P〈0.05) than that of group Z3, These findings suggests that pronuclear scoring can predict developmental ability on day 3 and implantation potential. A evaluation that combines the Z-score and day 3 embryo morphology is usefu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ost viable embryos and the number of embryos for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morphological scoring embryo quality pregnancy outcome pronuclear scoring
下载PDF
生殖遗传技术预防线粒体遗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纪冬梅 曹云霞(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3-157,162,共6页
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即线粒体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且绝大多数线粒体疾病影响到多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可致残致死性疾病,无有效药物... 发生在卵子中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引起母系家族性疾病,即线粒体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且绝大多数线粒体疾病影响到多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可致残致死性疾病,无有效药物治疗,故女性患者不建议生育。mtDNA遗传学特征使得很多携带致病性mtDNA突变女性的遗传咨询更加困难,但可以考虑通过生殖遗传干预的方法帮助生育,降低后代患有线粒体遗传病的风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与产前诊断技术可检测突变mtDNA水平,选择正常的胚胎移植或者预防携带高水平突变mtDNA子代的出生,但并不适于所有患者。线粒体置换技术的诞生为预防严重线粒体遗传病带来希望,有望使后代患有线粒体遗传病的风险最小化,但其长期安全性、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线粒体 线粒体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植入前诊断 产前诊断 线粒体置换 纺锤体移植 原核移植 极体移植 线粒体替代疗法
下载PDF
利用废弃胚胎行人原核移植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颖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索利用废弃胚胎进行人原核移植的方案。【方法】收集废弃多原核受精卵117个。用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构建原核移植重构胚胎。分别比较钙离子浓度0.05mmol/L(n=39)和0.1mmol/L(n=58)的两种电融合液以及电压分别为1800V/cm(n=... 【目的】探索利用废弃胚胎进行人原核移植的方案。【方法】收集废弃多原核受精卵117个。用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构建原核移植重构胚胎。分别比较钙离子浓度0.05mmol/L(n=39)和0.1mmol/L(n=58)的两种电融合液以及电压分别为1800V/cm(n=58)和2000V/cm(n=20)的两种电场条件对重构合子融合率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操作成功率70.1%,融合成功率59.8%,得到43个卵裂胚胎,其中23个(53.5%)6细胞以上胚胎。共14个重构胚发育至8细胞或以上,得到3个囊胚。将电压由2000V/cm下降到1800V/cm,重构胚胎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细胞率明显上升(22.2%vs.60.9%,P<0.05)。和钙离子浓度为0.05mmol/L的融合液比较,0.1mmol/L的融合液融合率明显上升(39.3%vs.69.0%,P<0.05),卵裂率、6-细胞率和囊胚率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显微操作-电融合的方法,用废弃胚胎重构人核-质异质的胚胎模型,是可行的、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移植 电融合 人胚胎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法制备遗传工程猴和小型猪的现状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薇 贾俊双 +4 位作者 唐华 林晓琳 袁进 顾为望 肖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4-89,共6页
较小鼠等啮齿类动物而言,猴和小型猪等大型实验动物在亲缘关系上与人类更为接近,在解剖、生理生化代谢及疾病发病机制等多方面与人类更接近,使它们在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等中有无可替代的应用。而制备遗传工程... 较小鼠等啮齿类动物而言,猴和小型猪等大型实验动物在亲缘关系上与人类更为接近,在解剖、生理生化代谢及疾病发病机制等多方面与人类更接近,使它们在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等中有无可替代的应用。而制备遗传工程大动物可以更深入地解析人类疾病,并可为器官移植和新药研发提供更充分的实验材料。基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近几年已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制备遗传工程猴和小型猪。与传统的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和体细胞核移植法相比,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转基因效率高,操作更简单。因此,构筑基于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制备遗传工程猴和小型猪的技术平台将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遗传工程动物 慢病毒载体法 原核显微注射法 体细胞核移植
下载PDF
原核期形态特征与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和体内着床潜能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群 胡娟 +6 位作者 任新玲 魏玉兰 吴黎 靳镭 李豫峰 朱桂金 艾继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27-1830,共4页
目的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 目的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囊胚形成 着床能力 原核评估
下载PDF
原核移植技术对子代小鼠脑组织mRNA表达谱的影响
7
作者 李天杰 曹延祥 +3 位作者 金小虎 赵红翠 于洋 乔杰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213-1216,1299,共5页
目的探讨原核移植(PNT)技术对子代小鼠脑组织m 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SPF级ICR(CD-1)雌鼠超促排卵并与雄鼠交配受精后,收集雌鼠受精卵进行原核移植,获得重构胚胎,将其移植到假孕小鼠输卵管内获得原核移植子代小鼠(PNT组),未经原核移... 目的探讨原核移植(PNT)技术对子代小鼠脑组织m 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SPF级ICR(CD-1)雌鼠超促排卵并与雄鼠交配受精后,收集雌鼠受精卵进行原核移植,获得重构胚胎,将其移植到假孕小鼠输卵管内获得原核移植子代小鼠(PNT组),未经原核移植操作的受精卵经过胚胎移植后获得子代小鼠(对照组)。提取2组小鼠脑组织RNA,逆转录为c DNA后荧光染料标记,利用Agilent小鼠m RNA芯片检测2组m RNA表达谱差异,筛选差异表达的m RNA并进行GO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PNT组与对照组表达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的m RNAs有392个,占所有m RNAs的1.7%,其中366个表达升高,26个表达降低;表达差异倍数在4倍以上的共11个。上述差异表达的m RNAs经GO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富集于m RNA可变剪接、小GTP酶介导的信号转导、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以及水解酶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焦磷酸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集中在离子通道转运、脂肪酸代谢、丁酸甲酯代谢、三酰甘油和酮体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原核移植可能会对小鼠脑组织一些关键代谢过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 RNA 信使 基因表达谱 计算生物学 原核移植
下载PDF
转基因牛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文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7期47-51,共5页
综述了显微注射转基因牛和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牛的国内外进展,介绍了基因打靶、RNA干扰和微细胞介导转染色体等新技术在转基因牛生产中的应用及转基因牛的安全评价,最后指出了当前转基因牛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转基因 原核显微注射 体细胞核移植
下载PDF
卵母细胞质移植对兔原核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李军锋 李海峰 +2 位作者 孙燕 宋艳画 张家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2-585,590,共5页
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着大量的母源性信息,正常受精卵的发育启动和早期卵裂主要由这些母源性信息所控制。为了评估卵胞质含量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假显微注射兔原核胚为对照,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兔原核期胚胎去除或增加一定量的细胞质:... 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着大量的母源性信息,正常受精卵的发育启动和早期卵裂主要由这些母源性信息所控制。为了评估卵胞质含量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假显微注射兔原核胚为对照,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兔原核期胚胎去除或增加一定量的细胞质:试验一,增加5%和20%的细胞质;试验二,移入5%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胞质。胚胎经显微操作后进行R1/R2序贯培养。结果显示,(1)增量5%组胚胎的2细胞胚(72.00%)、8细胞胚(60.00%)、桑椹胚(58.00%)和囊胚(54.00%)的发育率均显著(P<0.05)高于增量20%组胚胎(分别为47.62%、35.71%、33.33%和30.95%),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囊胚细胞数在2个增量组和对照组3者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2)将5%小鼠M期卵胞质移入兔原核胚后,各阶段胚胎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与增量5%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早期胚胎经PCR检测,在2细胞胚(5/5)、8细胞胚(5/5)和桑椹胚(5/5)均全部检测到了供体小鼠mtDNA的D-loop区3′端片段,而在囊胚却仅有1枚(1/5)能够检测到。结果表明,增加少量细胞质不会对兔原核胚的体外发育造成显著影响,但胚胎发育率随着细胞质体积的增加有下降趋势,而异种卵胞质对兔原核胚的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在囊胚期虽仍能检测到异种卵胞质中mtDNA的存在,但异种mtDNA会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胚 卵胞质移植 细胞质含量 线粒体DNA指纹识别
下载PDF
异常授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杰 陈秀娟 +3 位作者 梁琳 刘芳 张燕兵 梁磊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个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共3423个卵子,分析异常受精组与无异常受精、多原核受精、单原核受精、晚卵裂受精各组间年龄、获卵数、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等的关系。... 目的:探讨异常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个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共3423个卵子,分析异常受精组与无异常受精、多原核受精、单原核受精、晚卵裂受精各组间年龄、获卵数、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等的关系。结果:各组比较年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异常受精各组均显著高于无异常受精组;2pn率显著低于无异常受精组。结论:获卵数是影响异常受精的因素之一,异常受精可能导致新鲜周期妊娠率偏低,但可移植胚胎数较高,最终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原核 妊娠率 种植率
下载PDF
已知成分培养液中兔原核卵培养到胚泡的研究
11
作者 郭继彤 李煜 +2 位作者 山蓝 王达珍 张肇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用商业化RPMI1640添加15mgml-BSA将154枚兔原核卵,经体外24h、46h、70h、94h和118h培养,分别有98.7%(152/154)、98.1%(151/154)、92.9%(143/154)、... 用商业化RPMI1640添加15mgml-BSA将154枚兔原核卵,经体外24h、46h、70h、94h和118h培养,分别有98.7%(152/154)、98.1%(151/154)、92.9%(143/154)、86.4%(133/154)和75.3%(116/154)的胚胎得到进一步发育.56.5%(87/154)经118h培养后发育成胚泡.140h后孵化率达35.7%(55/154).将70枚发育的4-细胞移植到5只受体,3只妊娠(60%)产仔5只.结果表明在RPMI1640中添加BSA,可完成兔受精卵植入前的发育,且发育的4-细胞在植入受体输卵管后,可发育到妊娠期满并产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卵 体外培养 胚胎移植 胚泡 培养液
下载PDF
IVF-ET周期中第三天移植胚胎的原核期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华丽 刘红 +2 位作者 文宏贵 叶虹 黄国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目的为选择更有发育潜能的胚胎,对第三天移植周期中种植成功并分娩的胚胎与未种植的胚胎从原核期形态学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在我所接受IVF-ET助孕的433个周期进行回顾分析,分为1组(植入组),85个周期;2组(未植入组),348... 目的为选择更有发育潜能的胚胎,对第三天移植周期中种植成功并分娩的胚胎与未种植的胚胎从原核期形态学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在我所接受IVF-ET助孕的433个周期进行回顾分析,分为1组(植入组),85个周期;2组(未植入组),348个周期。比较两组所有移植胚胎中不同原核期评分的分布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1.1组168个胚胎,2组719个胚胎,两组原核分布百分比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第二天原核评分为Z1的胚胎中,1组碎片量明显小于2组(P<0.05);评分为Z2的胚胎中,1组比2组胚胎评级更好(P<0.05)。3.第三天原核评分为Z2的胚胎中,1组比2组第三天细胞数更多、胚胎评级更好(P<0.05);原核评分为Z3的胚胎中,1组比2组细胞数更多(P<0.05)。结论目前的原核评分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预测胚胎的种植潜能,以卵裂期评分为主结合原核评分的胚胎选择方法在目前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形态 原核 胚胎着床
原文传递
常规体外受精后未见原核胚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双丹 赵志明 +5 位作者 赵兵依 周亮 郝桂敏 崔娜 杜元杰 徐素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的未见原核(0PN)合子发生的相关因素及0PN来源胚胎的利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IVF 10 834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1)将周期分为两组,A1组:存在1个或以...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的未见原核(0PN)合子发生的相关因素及0PN来源胚胎的利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IVF 10 834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1)将周期分为两组,A1组:存在1个或以上0PN;A2组:无0PN。比较A1、A2两组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新鲜移植周期的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2)以每周期0PN的发生率为应变量,回归分析0PN周期产生的相关因素。(3)将新鲜移植周期按移植胚胎来源分为3组,B1组:均为0PN胚胎,B2组:0PN+双原核(2PN)胚胎,B3组:均为2PN胚胎。比较B1、B2、B3 3组的临床、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结果 (1)A1组与A2组比较,年龄低[(30.3±4.5)岁vs.(30.6±4.7)岁]、刺激周期数少[(1.1±0.6)个vs.(1.2±0.6)个]、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低[(8.4±2.2)U/L vs.(8.8±1.6)U/L]、周期获卵数多[(11.2±5.7)枚vs.(10.1±5.7)枚],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高[(11 482.0±1219.5)pmol/L vs.(10 556.4±1330.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年龄(r=0.858,P<0.001)、刺激周期数(r=0.892,P<0.05)、基础FSH(r=0.768,P<0.001)、获卵数(r=2.602,P<0.001)及hCG注射日血清E2(r=2.714,P<0.001)与0PN的发生率显著相关。(3)B1组、B2组、B3组种植率分别为16.0%、27.5%、32.0%,妊娠率分别为19.8%、41.6%、47.4%,流产率分别为23.5%、23.5%、15.4%,活产率分别为14.0%、31.8%、39.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B3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B1、B2组,流产率明显低于B1、B2组(P<0.05)。结论常规IVF后0PN合子形成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较好有关,而0PN来源卵裂期胚胎在无2PN可利用胚胎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移植价值,但是应该充分告知并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体外受精 未见原核合子 胚胎移植 种植率 卵巢储备
原文传递
常规体外受精后非正常原核(0PN/1PN)来源胚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双丹 赵志明 +5 位作者 赵兵依 周亮 郝桂敏 崔娜 杜元杰 徐素欣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8期4263-4267,共5页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新鲜周期移植非正常原核(0PN/1PN)来源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正常原核来源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新鲜周期移植非正常原核(0PN/1PN)来源胚胎的临床结局,探讨非正常原核来源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0 834周期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胚胎来源将移植周期分为5组,A1组:均为0PN胚胎,A2组:0PN+2PN胚胎,B1组:均为1PN胚胎,B2组:1PN+2PN胚胎,C组:均为2PN胚胎,分别比较A1、A2与C组,B1、B2与C组及A1组与A2组的临床、实验室数据及妊娠结局。结果①A1组、A2组、C组年龄、不孕年限、刺激周期次数、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C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A1、A2组,但流产率明显低于A1、A2组。②B1组、B2组、C组年龄、刺激周期次数、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且C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B1、B2组。③A1组、B1组周期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1组高于B1组,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常规IVF周期中,在无2PN受精来源的胚胎时,0PN/1PN来源的胚胎可在知情同意前提下用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体外受精 非正常原核胚胎 胚胎移植 种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