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7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at moderate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affec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7
1
作者 Qing Li Jiang Lu Xianyu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2002-2007,共6页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alter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Ca^2+]i) in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by activating 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s and by reducing testosterone levels. However, wheth...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alter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Ca^2+]i) in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by activating 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s and by reducing testosterone levels. However, whether this process affects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remains unknow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pplied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t low, moderate or high concentrations (1, 2–2.5 and 4–5 times the clinically effectiv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to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from the hippocampi of newborn rat pups. Low concentrations of propofol, remifentanil or both had no noticeable effect on cell proliferation or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moderate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ropofol and/or remifentanil markedly suppressed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induced a decrease in [Ca^2+]i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 differentiation. We therefore propose that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interfere with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by altering [Ca^2+]i. Our ifndings suggest that propofol and/or remifentanil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in pediatric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ropofol remifentanil neural stem cells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DIFFERENTIATION [Ca^2+]i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Various Induction Doses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被引量:1
2
作者 Toru Goyagi Masashi Yoshimoto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2年第4期154-160,共7页
.Background: The optimal dose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induction to minimize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may exist. We investigated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t... .Background: The optimal dose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induction to minimize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may exist. We investigated th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when various continuous induction doses of remifentanil in combination with propofol were used. Methods: Seventy- f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1 of 3 groups: the R-0.4 P-1 group (remifentanil 0.4 μg/kg/min and propofol 1 mg/kg);the R-0.5 P-1 group (remifentanil 0.5 μg/kg/min and propofol 1 mg/kg);and the R-0.4 P-2 group (remifentanil 0.4 μg/kg/min and propofol 2 mg/kg). One minute after remifentanil infusion commenced, a bolus of propofol was injected. Rocuronium 1 mg/kg was administered 1 min after propofol injection following loss of consciousness. Controlled ventilation was then performed for 2 min, and the trachea was intubated 4 min after the start of the remifentanil infusion. The infusion rate of remifentanil was decreased to 0.1 μg/kg/min after intubation. Blood pressure (BP) and heart rate (HR) were measured during this period until 5 min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Results: The changes in BP response due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R-0.4 P-1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2 groups, whereas the HR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similar among the 3 groups.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emifentanil 0.4 μg/kg/min and propofol 1 mg/kg led to an exaggerate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tracheal intub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ombination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ifentanil propofol TRACHEAL INTUBATION Presser Response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Remifentanil-Propofol versus Isoflurane in Reducing Blood Loss with Considering Depth of Anesthesia during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3
作者 Mohammad Ali Haghbin Hossein Hakimzadeh Mohammad Shabani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3年第2期59-62,共4页
Several method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decrease bleeding during surgery, one of which is the usage of hypotensive anesthetic agent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 is one of the surgeries which need a clear field and ... Several method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decrease bleeding during surgery, one of which is the usage of hypotensive anesthetic agent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ESS) is one of the surgeries which need a clear field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profoundly impacts the ability of surgeons.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versus Isoflurane on blood loss during ESS and its possible interaction with Depth of Anesthesia. Fifty one patients comprising 15 females and 36 males undergoing ESS were chosen for this study. One group received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to induce and maintain anesthesia and the second group received Isofluran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 Depth of Anesthesia and total blood loss were recorded for 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test,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P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oth agents induced hypotension during surger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otal blood loss between two groups. DA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A and MAP or DA and blood los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mi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nd Isoflurane in decreasing blood loss during ESS, thus we suggest usage of hypotensive anesthetic agent regardless of its type is 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FLURANE propofol remifentanil BLOOD Loss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下载PDF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for a patient with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4
作者 Su-min Gao Zheng-chao Yang Ting-ting Wang Shang-long Yao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4年第1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芬太尼 异丙酚 患者 颤动 心房 麻醉技术 评估标准 安全性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方 白宁 +2 位作者 路凯 刘静 岳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11月自愿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推注艾司氯胺...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11月自愿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丙泊酚1.5 mg/kg,B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 mg/kg。记录两组围术期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及术后10、30 min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的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体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B组,术后10、30 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患者及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宫腔镜检查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BIS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育蓉 上官明化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BIS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就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截取的研究时间是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用瑞... 目的为了解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BIS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就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截取的研究时间是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为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用瑞马唑仑+瑞芬太尼麻醉防方案,对照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方案,比较两套方案的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手术切皮后、术毕时的心率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时、手术切皮后、术毕时BI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但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优越性更显著,可以减少麻醉并发症,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骨折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丙泊酚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宫腔镜电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7
作者 童彬 吴玥 +4 位作者 何睿 韩苗华 张庆兵 程戌春 姚卫东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96-1401,共6页
目的:探究在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麻醉方案采用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两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为107例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在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麻醉方案采用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两种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为107例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3例采用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54例采用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VAS评分评估)、镇静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生命体征情况、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2h及术后12h的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2h时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两组在手术前的HR、SBP、DBP、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5min及术后2h的HR、SBP、DBP、SPO_(2)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均具有显著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min、3min、5min时MOAA/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应用于宫腔镜电切手术麻醉在术后早期具有更好的疼痛控制和镇静效果,且患者恢复清醒状态更快,生命体征水平维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手术 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下载PDF
环泊酚与异丙酚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8
作者 朱文超 吴滨 +2 位作者 王庆贺 任春光 赵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154-157,共4页
目的比较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使用环泊酚与异丙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3—6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9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环泊酚组和异丙酚组。主要观察指标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成功... 目的比较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使用环泊酚与异丙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3—6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9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环泊酚组和异丙酚组。主要观察指标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成功率,次要结果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时间指标、血流动力学、咳嗽严重程度、插管条件、最低氧饱和度、患者和内镜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患者重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意愿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异丙酚组相比,环泊酚组患者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意愿、血流动力学、最低氧饱和度以及患者和内镜医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环泊酚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完成率为91.30%(42/46,95%CI 82.80%~99.80%),异丙酚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完成率为89.13%(41/46,95%CI 79.80%~98.50%)。2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完成率的差异为2.17%(95%CI 1.30%~3.00%)。因此,在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中,环泊酚组被认为不劣于异丙酚组(χ^(2)=0.123,P>0.05)。结论环泊酚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不低于丙泊酚组,同时,患者重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意愿和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异丙酚 纤维支气管镜 瑞芬太尼 芬太尼 舒适化医疗
下载PDF
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肥胖并胆囊结石腹腔镜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王丽丽 王帅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 比较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肥胖并胆囊结石腹腔镜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胆囊结石腹腔镜术的172例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经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分为... 目的 比较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肥胖并胆囊结石腹腔镜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胆囊结石腹腔镜术的172例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经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43例,分别以0.3、0.4、0.5、0.6 mg/kg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0.5~1 μg/kg行麻醉诱导。比较四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情况、麻醉恢复时间、麻醉效果,T_(0)(入室前)、T_(1)(麻醉诱导开始时)、T_(2)(气管插管时)、T_(3)(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麻醉诱导时间缩短(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D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D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延长(P<0.05)。组间:与A组、B组比较,T_(1)时C组、D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降低(P<0.05),T_(2)、T_(3)时C组、D组MAP、HR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1)时D组MAP、HR均降低(P<0.05),T_(2)、T_(3)时D组MAP、HR均升高(P<0.05)。组内:与T_(0)时比较,T_(1)时四组MAP、HR均降低(P<0.05),T_(2)时四组MAP、HR均升高(P<0.05),T_(3)时C组、D组MAP、HR均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2)、T_(3)时四组MAP、HR均升高(P<0.05);与T_(2)时比较,T_(3)时四组MAP、HR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麻醉效果I级构成比升高,II级构成比降低(P<0.05)。与A组、B组、C组比较,D组气道阻塞、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0.4、0.5、0.6 mg/kg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肥胖并胆囊结石腹腔镜术中的镇静效果优于0.3 mg/kg,0.3、0.4 mg/kg环泊酚麻醉恢复时间短于0.5、0.6 mg/kg,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不良反应少,综合考虑0.4 mg/kg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胆囊结石腹腔镜术 环泊酚 瑞芬太尼 安全性
下载PDF
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磊磊 邬薇薇 +2 位作者 高武 赵仙雅 王纯辉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接受BIS指导下丙...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接受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TCI麻醉的髋关节置换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的同类患者纳入对照组,建立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构建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分析得出观察组获取56例病例资料,对照组获取49例病例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入室后(T_(0))、麻醉后(T_(1))、骨水泥后(T_(2))、术毕(T_(3))、出室后(T_(4))、术后3h(T_(5))及术后5h(T_(6))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一般情况、丙泊酚用量、BIS值维持情况,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h、6h、1d、3d、7d时刻)谵妄评分[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记录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d)的血糖(Glu)及血浆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_(1)时刻MAP值相比T_(0)时刻有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均在T_(2)时刻MAP值相比T_(0)时刻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在T_(5)、T_(6)及T_(7)时刻HR值相比T_(4)时刻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S值目标范围维持时间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h、6h、1d、3d、7d,两组CAM-CR评分可见先升高后降低,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h、6h、1d、3d的CAM-C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d的上述评分较术前和组间同时间点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术后1d,两组Glu及血浆E、Cor水平相比术前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指导下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并减少丙泊酚用量,改善BIS值维持情况,并促进患者麻醉恢复,减少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同时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谵妄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冬喜 陆海霞 +1 位作者 谢珏 姜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行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行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艾司氯胺酮麻醉。分析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3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显著减轻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认知功能损害,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输尿管支架取出术 疼痛程度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麻醉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顺利 乔建业 +1 位作者 任志明 高瑞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麻醉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ERCP)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无痛ERCP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麻醉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ERCP)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无痛ERCP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60例。每组采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麻醉,A组、B组、C组丙泊酚注入前分别静脉滴注瑞芬太尼0.5、0.8、1μg/kg。比较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数及术后炎症因子水平、认知功能。结果A组丙泊酚用量多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苏醒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组心率(HR)慢于B组但高于C组,A组、B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A组HR快于B组、C组,MAP高于B组、C组,且B组HR快于C组,MAP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A组、B组HR均快于C组,A组MAP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A组、B组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C组,且A组血清IL-6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A组、B组血清IL-6水平低于C组,A组、B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A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高于B组和C组,且B组POCD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闭环靶控麻醉均能成功地应用于实施ERCP的高血压老年患者,但0.8μg/kg的剂量能明显降低POC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闭环靶控 高血压 老年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红雅 詹步星 +1 位作者 丁顺才 王碧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行LC的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单号)和...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浙江省嘉善县中医医院行LC的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单号)和复合组(73例,双号),均给予静脉全身麻醉,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期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组在丙泊酚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10~15 min静脉输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后以维持剂量0.2~0.8μg·kg^(-1)·h^(-1)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比较2组于麻醉诱导前、气道插管后、切除手术时、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呼吸气管置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1、4、8、12 h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胆汁酸(TBA)],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MAP、CVP、心率不同组间、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至切除时,MAP、CVP、心率丙泊酚组逐渐降低,至结束时有所升高(P<0.05),复合组切除时和结束时高于诱导前(P<0.05),其余时间点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合组插管后MAP、CVP、心率分别为(88.3±4.0)mmHg、(0.77±0.15)kPa、(77.6±5.1)次/min和切除时(87.5±4.5)mmHg、(0.74±0.16)kPa、(76.8±5.1)次/min,高于丙泊酚组(85.8±3.2)mmHg、(0.71±0.18)kPa、(75.4±5.1)次/min和(83.3±2.6)mmHg、(0.61±0.16)kPa、(74.1±4.7)次/min(P<0.05);2组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呼吸气管置留时间(5.5±1.1)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4.9±1.1)min、意识恢复时间(6.0±1.1)min,低于丙泊酚组的(6.0±1.4)min、(5.3±1.3)min、(6.4±1.3)min(P<0.05);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同组间、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 h,2组VAS评分逐渐升高,至术后12 h有所降低(P<0.05),Ramsay评分术后1~8 h逐渐降低,术后12 h有所提升(P<0.05),且复合组术后1~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2.4±0.5)、(3.1±0.5)、(3.8±0.6)、(3.5±0.6),低于丙泊酚组的(2.5±0.6)、(3.5±0.6)、(4.2±0.6)、(3.9±0.6)(P<0.05),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4.1±0.6)、(3.6±0.5)、(2.9±0.5)、(3.4±0.4),均高于丙泊酚组(3.9±0.5)、(3.4±0.5)、(2.7±0.5)、(3.2±0.4)(P<0.05);术后24 h,2组CRP、COR、ACTH、TBA均显著升高(P<0.05),复合组分别为(48.7±5.8)mg/L、(246.4±22.1)nmol/L、(89.7±6.5)pg/ml、(15.3±2.9)μmol/L,低于丙泊酚组(52.6±5.6)mg/L、(258.6±23.5)nmol/L、(93.8±6.3)pg/ml、(16.6±3.1)μmol/L(P<0.05);复合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9.6%与丙泊酚组的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应用于LC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新坦 刘成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异丙酚麻醉维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异丙酚麻醉维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定向力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 研究组丙泊酚用量(88.26±23.37)mg少于对照组的(109.08±23.74)mg,意识消失时间(30.26±9.37)s、苏醒时间(287.51±18.93)s、定向力恢复时间(341.17±10.97)s均短于对照组的(37.08±10.74)、(335.65±19.28)、(441.45±15.84)s,不良反应发生率3.2%低于对照组的12.7%(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1.22±0.13)分低于对照组的(3.11±0.12)分, Ramsay评分(4.21±0.45)分高于对照组的(2.37±0.54)分(P<0.05)。气管插管之后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结束手术时(T3)时,研究组的HR、MAP、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镇痛时间更长,可以缓解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使患者尽快苏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老年高血压 手术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健 姜义 李显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电脑随机双盲分组方式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中使用单一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复合组患者手术中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电脑随机双盲分组方式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中使用单一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复合组患者手术中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组患者术中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72.26±8.29)次/min、(106.61±2.12)mm Hg(1 mm Hg=0.133 kPa)、(155.67±3.98)mm Hg,拔管后分别为(70.10±8.15)次/min、(103.36±2.10)mm Hg、(153.39±4.04)mm Hg;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78.41±8.56)次/min、(112.64±2.55)mm Hg、(163.37±3.82)mm Hg,拔管后分别为(75.64±8.43)次/min、(107.23±2.41)mm Hg、(159.18±3.93)mm Hg;复合组患者术中及拔管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术中和拔管后,复合组的PaO_(2)、PaCO_(2)分别为(12.06±1.08)、(6.37±0.51)kPa和(12.32±0.84)、(5.63±0.40)kPa,对照组的PaO_(2)、PaCO_(2)分别为(11.33±1.52)、(8.04±0.98)kPa和(11.95±0.57)、(6.02±0.65)kPa;术中和拔管后,复合组的PaO_(2)相比对照组更高,PaCO_(2)相比对照组更低,经统计学比较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组患者警觉/镇静观察评分(4.79±0.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0.22)分,拔管时间(13.39±2.18)min和恢复室停留时间(40.34±10.1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46±2.79)、(58.42±12.06)min,经统计学比较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复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18.52%,经统计学比较后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具极佳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手术麻醉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丙...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两组MAP低于麻醉诱导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 min,两组HR低于麻醉诱导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 min、气腹后30 min及术毕,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4 h,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全身麻醉中,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可有效保持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患者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建强 张真 张品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不同时间[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后即刻(T_(2))、拔管后5 min(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2)~T_(3)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E、β-E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应激指标水平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其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应激指标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
18
作者 黄丽 梁进伟 张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45-3248,共4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脑损伤+生理盐水组(TBI+NS组)、脑损伤+丙泊酚组(TBI+PRO组)、脑损伤+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TBI+PRO+REM组)、脑损伤+丙泊酚联...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脑损伤+生理盐水组(TBI+NS组)、脑损伤+丙泊酚组(TBI+PRO组)、脑损伤+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TBI+PRO+REM组)、脑损伤+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BI+PRO+DEX组),每组18只。造模成功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并检测大鼠丙泊酚输注综合征反应发生后心率、生化指标等;HE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实验检测颅脑创伤血清生物标志物GFAP、UCH-L1表达。结果:与TBI+NS组相比,TBI+PR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心率明显减慢且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CK-MB、cTnI、ALT、AST水平明显升高,GFAP、UCH-L1水平显著上升;与TBI+PRO组相比,TBI+PRO+REM组和TBI+PRO+DEX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CK-MB、cTnI、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GFAP、UCH-L1水平明显下调。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中GFAP、UCH-L1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颅脑损伤 GFAP UCH-L1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ERCP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宁 宋丹丹 +3 位作者 裘治慧 徐明 崔波 刁玉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在乳腺多发结节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在乳腺多发结节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2例乳腺多发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在乳腺多发结节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2例乳腺多发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5min(T0)、手术15min(T1)、手术完成后(T2)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另比较两组数字评分量表(NRS)得分、麻醉苏醒情况、术中追加异丙酚和术后补救镇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更高(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1h和6h的数字评分量表得分、追加异丙酚例数及补救镇痛例数更低(P<0.05);观察组头晕发生率更高,对照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多发结节微创旋切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乳腺多发结节 微创旋切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