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笔”之病犯论南朝“文笔说”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芸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该是骈体的写作方式在南朝时流行的体现。唐代"文笔"说的式微也与骈体的衰落有关。从这则材料还可以看出南朝人对声律的重视和探索,但这并不足以构成"纯文学"观念形成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笔”说
病犯
文镜秘府论
骈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伤寒论》歌赋类著作特点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瑞婷
邹锦
陶晓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第4期25-27,共3页
宋代出现了歌诀、辞赋类的伤寒著作,反映了当时伤寒学的蓬勃发展和普及特色。梳理现存的五种宋代《伤寒论》歌赋类文献,对其著述体例、主要内容以及理论渊源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其特点,以明确两宋时期伤寒著作的多样性。
关键词
伤寒论
歌赋类著作
宋代
体例
内容特点
理论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期桐城古文派中的衡水人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佑茂
《衡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5,共2页
桐城古文派自兴起以来,其师徒的传授始终以江南人为主。但自从张裕钊、吴汝纶北来直隶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两人的弟子绝大部分为直隶人,而在直隶人中又以衡水人居多,其中更有贺涛等这样的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晚...
桐城古文派自兴起以来,其师徒的传授始终以江南人为主。但自从张裕钊、吴汝纶北来直隶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两人的弟子绝大部分为直隶人,而在直隶人中又以衡水人居多,其中更有贺涛等这样的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晚期桐城古文的中心在直隶,而这一结果的取得,衡水人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桐城古文
吴汝纶
直隶
衡水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北宋前期论体文的特征
4
作者
夏令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4-70,共7页
北宋前期是宋代论体文的发轫阶段,这一时期的论体文的整体特征较为明显。思想内容由于受时代思潮与现实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以儒为主、三教融合的趋势。创作主体则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对论体文的品格有较大影响。艺术上的整体...
北宋前期是宋代论体文的发轫阶段,这一时期的论体文的整体特征较为明显。思想内容由于受时代思潮与现实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以儒为主、三教融合的趋势。创作主体则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对论体文的品格有较大影响。艺术上的整体特征也开始显现,如体制上普遍要求主于求理(儒家之理),以资于用;风格上则有义尽语简与致密奥博的不同;语言上间用偶俪,但以散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体文
三教融合
义尽语简
致密奥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衡》修辞技巧的运用
5
作者
韩中华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王充《论衡》的修辞技巧,是后人略于论述的,且没有详细的探究。王充本人已经有了明确的修辞观,考察《论衡》的修辞艺术,它的譬喻的精妙通显,尤其是类比修辞对后世鉴赏的影响特别重大,它的对偶、排比与引用的运用增添了其文学色彩。《论...
王充《论衡》的修辞技巧,是后人略于论述的,且没有详细的探究。王充本人已经有了明确的修辞观,考察《论衡》的修辞艺术,它的譬喻的精妙通显,尤其是类比修辞对后世鉴赏的影响特别重大,它的对偶、排比与引用的运用增添了其文学色彩。《论衡》修辞技巧的运用彰显着汉代政论散文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修辞艺术
诸子散文
文学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道思想对阮籍“论”体文艺术风格的影响
6
作者
杨朝蕾
《唐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5-38,共4页
阮籍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论体文体现了儒道思想对他的影响及其思想转变的轨迹。早期之论归本儒家,行文沉稳,论述严密,颇具儒者敦厚之风,后期之论则气盛调远,自然飘逸,尤显道家寥廓恢宏之貌。由此可见,文士思想之转变直...
阮籍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论体文体现了儒道思想对他的影响及其思想转变的轨迹。早期之论归本儒家,行文沉稳,论述严密,颇具儒者敦厚之风,后期之论则气盛调远,自然飘逸,尤显道家寥廓恢宏之貌。由此可见,文士思想之转变直接影响其文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思想
阮籍
论体文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体文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
被引量:
10
7
作者
刘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9,共9页
"论"是一种独特的说理议论文体,它关注抽象义理,与阐发经典大义的"传"与"记"较为接近,但主题更集中,其超越性的品格与务实和功利的"策"不同,在形式上,吸收了"辩"的因素,以形成辨证...
"论"是一种独特的说理议论文体,它关注抽象义理,与阐发经典大义的"传"与"记"较为接近,但主题更集中,其超越性的品格与务实和功利的"策"不同,在形式上,吸收了"辩"的因素,以形成辨证群言的反思性格局。"论"在八代最为繁荣,与当时注重反思的思想环境、佛教流行等因素密切相关。"论"在中唐发生重大转型,偏重实用性与修辞性,成为科举的重要文体。"论"体文的演变,对于反思中国思想阐述形式的变化,有积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体文
述理
辨证群言
实用与修辞
原文传递
散文研究去向何方——以东西方《孟子》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
3
8
作者
张伯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5,共18页
本文通过对朱熹的《孟子》文章学的研究,强调其解读实践对我们从事散文研究的启示,即从章句进入,并超越章句,经过文章学的途径,进入理解和阐释,这一方法体现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意法论"精神。在与东亚《孟子》研究的比较中可...
本文通过对朱熹的《孟子》文章学的研究,强调其解读实践对我们从事散文研究的启示,即从章句进入,并超越章句,经过文章学的途径,进入理解和阐释,这一方法体现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意法论"精神。在与东亚《孟子》研究的比较中可见,朝鲜时代的《孟子》解读多从义理着眼,重"意"轻"法",而日本的文章学又不免重"法"轻"意"。通过对中国传统资源的重新梳理,以及与东亚和欧美批评传统的比较,本文旨在凸显"意法论"的现代价值。今日的散文研究或可循此方向继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研究
《孟子》
东亚视角
西方汉学
意法论
原文传递
类比思维与一分为二:论中国古代散文写法的两种向度
9
作者
卢敦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96,共8页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
类比思维
一分为二
《过秦论》
《〈石头记〉序》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笔”之病犯论南朝“文笔说”
被引量:
4
1
作者
唐芸芸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文摘
关于"文笔说"的讨论至今已延续良久。人们一直关注于其在文体分类中的作用。在《文镜秘府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笔"亦存在病犯,强调句中宫商和谐,且句末不押韵。由此我们得出,"文""笔"之分,应该是骈体的写作方式在南朝时流行的体现。唐代"文笔"说的式微也与骈体的衰落有关。从这则材料还可以看出南朝人对声律的重视和探索,但这并不足以构成"纯文学"观念形成的依据。
关键词
“文笔”说
病犯
文镜秘府论
骈体
Keywords
" Wen Bi" theory
taboos
Wenjing Mifu
lun
the parallel
pros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伤寒论》歌赋类著作特点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瑞婷
邹锦
陶晓华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第4期25-27,共3页
基金
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开放课题(编号:2015-WHJDKF-021)
文摘
宋代出现了歌诀、辞赋类的伤寒著作,反映了当时伤寒学的蓬勃发展和普及特色。梳理现存的五种宋代《伤寒论》歌赋类文献,对其著述体例、主要内容以及理论渊源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其特点,以明确两宋时期伤寒著作的多样性。
关键词
伤寒论
歌赋类著作
宋代
体例
内容特点
理论渊源
Keywords
Shan Han
lun
prose
writings
the Song dynasty
styl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origins
分类号
R222.17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期桐城古文派中的衡水人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佑茂
机构
衡水学院教务处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5,共2页
基金
衡水学院科研资金资助课题(2005013)
文摘
桐城古文派自兴起以来,其师徒的传授始终以江南人为主。但自从张裕钊、吴汝纶北来直隶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两人的弟子绝大部分为直隶人,而在直隶人中又以衡水人居多,其中更有贺涛等这样的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晚期桐城古文的中心在直隶,而这一结果的取得,衡水人功不可没。
关键词
晚期桐城古文
吴汝纶
直隶
衡水人
Keywords
late period of tongcheng ancient
prose
WU Ru-
lun
Zhill province
Hengshui natives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北宋前期论体文的特征
4
作者
夏令伟
机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宋代论体文研究"(2010047098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元代文体学研究"(11YJC75109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2年博士科研项目:"宋代试论研究"(2012ARF15)
文摘
北宋前期是宋代论体文的发轫阶段,这一时期的论体文的整体特征较为明显。思想内容由于受时代思潮与现实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以儒为主、三教融合的趋势。创作主体则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对论体文的品格有较大影响。艺术上的整体特征也开始显现,如体制上普遍要求主于求理(儒家之理),以资于用;风格上则有义尽语简与致密奥博的不同;语言上间用偶俪,但以散语为主。
关键词
论体文
三教融合
义尽语简
致密奥博
Keywords
prose
s titled with "
lun"
fusion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conciseness andcomprehensiveness
dense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衡》修辞技巧的运用
5
作者
韩中华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文摘
王充《论衡》的修辞技巧,是后人略于论述的,且没有详细的探究。王充本人已经有了明确的修辞观,考察《论衡》的修辞艺术,它的譬喻的精妙通显,尤其是类比修辞对后世鉴赏的影响特别重大,它的对偶、排比与引用的运用增添了其文学色彩。《论衡》修辞技巧的运用彰显着汉代政论散文的成熟。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修辞艺术
诸子散文
文学形式
Keywords
Wang Chong
lun
Heng
rhetoric
Zhuzi
prose
literary form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道思想对阮籍“论”体文艺术风格的影响
6
作者
杨朝蕾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唐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5-38,共4页
文摘
阮籍是正始时期颇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论体文体现了儒道思想对他的影响及其思想转变的轨迹。早期之论归本儒家,行文沉稳,论述严密,颇具儒者敦厚之风,后期之论则气盛调远,自然飘逸,尤显道家寥廓恢宏之貌。由此可见,文士思想之转变直接影响其文风的变化。
关键词
儒道思想
阮籍
论体文
艺术风格
Keywords
Confucianism and Taosim
RUAN Ji
prose
titled with
"lun
"
artistic style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体文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
被引量:
10
7
作者
刘宁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9,共9页
文摘
"论"是一种独特的说理议论文体,它关注抽象义理,与阐发经典大义的"传"与"记"较为接近,但主题更集中,其超越性的品格与务实和功利的"策"不同,在形式上,吸收了"辩"的因素,以形成辨证群言的反思性格局。"论"在八代最为繁荣,与当时注重反思的思想环境、佛教流行等因素密切相关。"论"在中唐发生重大转型,偏重实用性与修辞性,成为科举的重要文体。"论"体文的演变,对于反思中国思想阐述形式的变化,有积极启发意义。
关键词
“论”体文
述理
辨证群言
实用与修辞
Keywords
prose tihled with "lun"
critical thinking
reflection
practical and rhetorical methodology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散文研究去向何方——以东西方《孟子》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
3
8
作者
张伯伟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55,共18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朱熹的《孟子》文章学的研究,强调其解读实践对我们从事散文研究的启示,即从章句进入,并超越章句,经过文章学的途径,进入理解和阐释,这一方法体现的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意法论"精神。在与东亚《孟子》研究的比较中可见,朝鲜时代的《孟子》解读多从义理着眼,重"意"轻"法",而日本的文章学又不免重"法"轻"意"。通过对中国传统资源的重新梳理,以及与东亚和欧美批评传统的比较,本文旨在凸显"意法论"的现代价值。今日的散文研究或可循此方向继作探讨。
关键词
散文研究
《孟子》
东亚视角
西方汉学
意法论
Keywords
prose
study
Mencius
East Asian perspective
Western Sinology
Yi fa
lun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类比思维与一分为二:论中国古代散文写法的两种向度
9
作者
卢敦基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196,共8页
基金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年度课题重点研究项目(2015)
文摘
中国古代散文的写作自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的传统使这些规则常常隐没不彰,令人习焉难察。贾谊《过秦论(上)》为论说文中的典范,其写法采用了自《战国策》问世以来所风行的类比思辨,但关键处却没有坠入日常类比思辨的陷阱;与之相反,戚蓼生的《〈石头记〉序》则完全采用了传统古文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典范写法,完全无视从短篇散文到长篇小说的根本变化,使其对《石头记》的称颂与实际显得不相合。
关键词
古代散文
类比思维
一分为二
《过秦论》
《〈石头记〉序》
Keywords
classical
prose
analogical thinking
one divides into two
Guoqin
lun
Shitouji Xu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笔”之病犯论南朝“文笔说”
唐芸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宋代《伤寒论》歌赋类著作特点研究
王瑞婷
邹锦
陶晓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晚期桐城古文派中的衡水人
杨佑茂
《衡水学院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北宋前期论体文的特征
夏令伟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衡》修辞技巧的运用
韩中华
《保定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儒道思想对阮籍“论”体文艺术风格的影响
杨朝蕾
《唐山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体文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
刘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0
原文传递
8
散文研究去向何方——以东西方《孟子》研究为视角
张伯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9
类比思维与一分为二:论中国古代散文写法的两种向度
卢敦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