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poroplasty with small soft axial prostheses (VIRILIS ) and bovine pericardial graft (HYDRIX) in Peyronie's disease 被引量:6
1
作者 Alessandro Zucchi Mauro Silvani Stefano Pecoraro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75-279,I0009,共6页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by Austoni and Egydio in the treatment of Peyronie's disease are based on geometric principl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our multicentric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changes to Aus...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by Austoni and Egydio in the treatment of Peyronie's disease are based on geometric principl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our multicentric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changes to Austoni's original technique, focusing on several tips and tricks to make this technique easy to perform, even by less experienced practitioners. We performed oper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Italian institutions. We implanted a small soft Virilis I~ axial prostheses (Ф 7 Fr.), using a bovine pericardium collagen matrix patch (Hydrix) to cover the defect in the tunica albuginea. Sixty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58 years (range 44-76 years) underwent surgery between September 2005 and January 2010. After surgery, mean lengthening of the shaft was 2 cm (range 1.2-2.3 cm) with complete correction of penile recurvatum. Thirty-nine patients resumed sexual activity 60 days later, 14 after 90 days and 7 after 120 days. 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IIEF) score was 15.5 before surgery and it improved to 23 at 12 and 24 months after surgery. Furthermore,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howed good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recovery of natural sexual intercourse (over 80% of couples) and of the original length and girth of the penis. The soft implant we used takes advantage of erection that occurs spontaneously, using the residual erection of the spared cavernous tissue. The method is easy to learn and reproducible, and the use of pericardium speeds up the operation, while also covering large defects of the tunica albuginea that result from complex recurv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ants PENIS pericardial graft Peyronie's disease prostheses
下载PDF
Implant-Supported Full Fixed Prostheses with a Removable Oro-Nasal Obturator for the Edentulous Maxilla with Palatal Fistula due to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Oral Cancer
2
作者 Akifumi Enomoto Takeshi Shimoide +4 位作者 Eri Morikage Kazuhide Matsunaga Takao Mukai Takayuki Uchihashi Suguru Hamada 《Surgical Science》 2016年第10期443-452,共10页
Open oro-nasal defects resulting after oral tumor resection need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using dental prostheses. Conventional removable prostheses have usually been indicated and performed for prosth... Open oro-nasal defects resulting after oral tumor resection need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using dental prostheses. Conventional removable prostheses have usually been indicated and performed for prosthodontics. When the patient has an edentulous maxilla, the unfavorable stability of the prosthesis will cause dysfunction of mastication and pronunciation. To achieve improvement of the impaired functional situation, implant-supported full fixed prostheses (IPSPs) for the edentulous maxilla with a removable obturator offer a reasonable solution. We present herein the case of a 70-year-old Japanese man who has presented with oro-nasal defect due to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oral cancer. He was treated with implant-supported full fixed prostheses in a conventional two-step procedure. After prosthesis treatment, a palatal obturator was set. The patient has shown no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failure as of 24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mastication and pronunciation showed dramatic improvements. For a patient with an edentulous maxilla and palatal fistula, full-arch fixed prostheses supported by a combination of axially and non-axially positioned implants and a removable oro-nasal obturator, using the anterior alveolar bone, without bone transplantation or maxillary sinus elevation, could offer an eff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altern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ant-Supported Full Fixed prostheses Oro-Nasal Obturator Oral Tumor
下载PDF
骨水泥与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步态对比分析
3
作者 邢宝瑞 侯秀秀 +1 位作者 李运美 韩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运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骨水泥与生物型半髋假体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的步态变化,探讨两种假体植入术后早期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髋部创伤科半髋... 目的运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骨水泥与生物型半髋假体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的步态变化,探讨两种假体植入术后早期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髋部创伤科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共60例;后外侧入路骨水泥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手术(30例),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手术(30例)。采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每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行走时步长、步速、步频、行走时髋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及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改良髋关节(MHH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步频、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在术后3、6个月检测结果较术后1个月改善明显(P<0.05)。术后1、3个月时,骨水泥假体组患者的行走时步长、步频、步速、髋关节外展活动度检测结果优于生物型假体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与生物型假体组术后1、3、6个月的改良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3、6个月的MHHS评分均比术后1个月的评分要明显提升(P<0.05)。结论两种假体都可使骨质疏松老年股骨颈骨折获得明显的步态改善,但骨水泥型假体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相关股骨颈骨折可以早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骨质疏松 老年人 骨水泥假体 生物型假体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洁莹 赵克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77,共9页
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已是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的印模方法。目前,口内数字化印模直接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准确性尚有所缺欠,这是由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口内数字化印模尚存在识别和... 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已是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的印模方法。目前,口内数字化印模直接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准确性尚有所缺欠,这是由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口内数字化印模尚存在识别和拼接的技术难点。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扫描策略的方法,如黏膜修饰法、辅助结构法、改良扫描杆法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牙颌种植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同时,立体摄影测量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印模方法正逐步发展成熟,准确性良好。本文从无牙颌种植修复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研究现状出发,综述了提高无牙颌种植口内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的策略,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立体摄影测量 无牙颌 种植修复 准确性 综述
下载PDF
种植固定修复义齿邻接丧失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阳可欣 王柏翔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邻接丧失是口腔种植修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具有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征。邻接丧失容易引起食物嵌塞,引发种植体周围组织创伤及邻近牙齿的龋病或牙周组织炎症,且治疗方式有限,影响种植修复的预后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对种植... 邻接丧失是口腔种植修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具有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征。邻接丧失容易引起食物嵌塞,引发种植体周围组织创伤及邻近牙齿的龋病或牙周组织炎症,且治疗方式有限,影响种植修复的预后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对种植义齿邻接丧失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邻接丧失 牙齿生理性移位
下载PDF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63
6
作者 刘昌海 王占朝 +3 位作者 陆骅 俞思明 茅宇仑 周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2703-2708,共6页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胫骨下段骨折 经皮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
下载PDF
手术室环境预防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有效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秋季 李强 +3 位作者 张绍 郭忠威 李世龙 于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02-6907,共6页
背景:层流手术室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提高了无菌条件,使关节置换后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目的:比较层流手术室与传统手术室环境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室菌落数。方法:选择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0例,在外院传统手术... 背景:层流手术室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提高了无菌条件,使关节置换后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目的:比较层流手术室与传统手术室环境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室菌落数。方法:选择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0例,在外院传统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随机抽取在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100例和传统手术室行关节置换者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前后手术室平均菌落数。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前菌落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百级手术室患者关节置换后沉降菌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室(P<0.05)。提示与传统手术室相比,百级层流手术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安全性更高,更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置换后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置换 术后感染 百级层流手术室 传统手术室 沉降菌 空气洁净程度
下载PDF
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因素 被引量:20
8
作者 乔志 王义生 +4 位作者 殷力 陈强 王永胜 王秀利 张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000-2005,共6页
背景:有研究确认大宗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与季节有明确相关性,但没有关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因素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方法:对866... 背景:有研究确认大宗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与季节有明确相关性,但没有关于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因素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方法:对866例行全髋及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1 114个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共506个髋关节,608个膝关节。其中,男313例420个关节,287髋、133膝;女553例694个关节,219髋、475膝。平均年龄(60.98±0.87)岁。关节置换后3,7,10 d复查彩超检测下肢和盆腔深静脉行下肢多普勒彩超检查,分析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夏冬季差异最明显(χ2=7.190,P=0.007),春夏(χ2=6.995,P=0.008)、秋夏季(χ2=5.663,P=0.01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春秋、秋冬、春冬季节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季节与关节置换后血栓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冬季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发生率 季节 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骨与关节植入物 利伐沙班
下载PDF
连续髂筋膜阻滞和硬膜外阻滞下行全髋置换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晓娟 张红星 +6 位作者 董补怀 李靖 吴绪才 肖莉 张晗 蔡亮 王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34-4938,共5页
背景:硬膜外持续镇痛曾被认为是下肢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其效果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普遍采用。但此法有低血压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患者在术后常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限制了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使用... 背景:硬膜外持续镇痛曾被认为是下肢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其效果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普遍采用。但此法有低血压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患者在术后常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限制了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使用。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目的:评价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和连续硬膜外镇痛组(n=30)。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均接受预注量,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经髂筋膜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0%罗哌卡因10 mL,均留置导管。待镇痛效果明确后,全麻插管。术毕两组分别经髂筋膜间隙、硬膜外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单次给药。若疼痛难以忍受时,视其疼痛程度,予补救镇痛(帕瑞昔布20-40 mg/次)。记录目测类比评分、帕瑞昔布补救剂量、麻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结论:目测类比评分、额外追加的镇痛药量、Harris评分、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但是下床时间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早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而且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两种镇痛方式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髋关节功能可得到良好的恢复;但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连续硬膜外阻滞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 镇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安全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志辉 张铭华 +3 位作者 赵波 闵竞 邱皓 卢旻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3期8022-8031,共10页
背景: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常用药物,对其安全性及疗效仍有一定的争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利伐沙班最优剂量的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背景: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常用药物,对其安全性及疗效仍有一定的争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利伐沙班最优剂量的研究。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Medline、EMbase、PubM ed、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9月),有关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深静脉血栓、主要静脉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非大出血及小出血事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总体结果显示,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优于依诺肝素,但出血风险较依诺肝素更大;(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用药剂量为10,30 mg/d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较依诺肝素好(P<0.05);用药剂量为10 mg/d时,预防主要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较依诺肝素好(P<0.05);用药剂量为30,40,60 mg/d时,出血风险较依诺肝素明显(P<0.05);(3)综合亚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利伐沙班用药剂量为10 mg/d时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依诺肝素;(4)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静脉血栓形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关节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 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META分析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帆 王东 +4 位作者 孙海钰 许锟 宁思敏 李阳 赵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67-3573,共7页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中检索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有关锁骨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的原始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骨不连率[RR=0.16,95%CI(0.07,0.38),P<0.000 1]、畸形愈合率[RR=0.15,95%CI(0.07,0.34),P<0.000 01]、延迟愈合率[RR=0.20,95%CI(0.06,0.70),P=0.01]及治疗后1年残余疼痛发生率[RR=0.24,95%CI(0.12,0.51),P=0.000 2],可以提高Constant Score(CS)评分[MD=3.68,95%CI(1.61,5.76),P=0.000 5],然而尚不能认为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RR=0.63,95%CI(0.06,0.70),P=0.22]。提示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面,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所选文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故在临床上选择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时,仍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锁骨骨折 内固定 保守 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士堂 滕安宝 +4 位作者 黄强 胡元国 王成 邱陆军 林先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成人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56例,59侧。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时间4—89个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有2例复发,总体效果良好。结论无张力疝修...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成人腹股沟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56例,59侧。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时间4—89个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有2例复发,总体效果良好。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复发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建 付中国 +8 位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王天兵 徐海林 薛峰 陈建海 党育 张培训 杨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远端LISS内固定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11个月。8例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假体未见松动,至随访时骨折愈合好。患膝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为0~94°,患膝外翻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膝关节功能平均HSS评分为79.38分,Lysholm评分为80.25分,优良率均为87.5%。结论:LISS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结合植骨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股骨
下载PDF
可降解锌合金植入材料的体内抗菌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中 羊明智 +4 位作者 薛静波 陈勇 彭立军 蔡斌 张杨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96-2201,共6页
背景:锌是无机抗菌材料,具有适宜的降解速率和良好的抗菌特性,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医用新型可降解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尚缺乏不同锌基材料之间抗菌性能比较的研究。目的:比较纯锌及锌基合金材... 背景:锌是无机抗菌材料,具有适宜的降解速率和良好的抗菌特性,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医用新型可降解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尚缺乏不同锌基材料之间抗菌性能比较的研究。目的:比较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的体内抗菌性能。方法:取80只SPF级SD大鼠,分别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每种模型40只。将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纯锌、锌铝合金、锌锶合金、锌镁合金、锌银合金、锌钙合金和锌铜合金)分别植入2种模型大鼠股骨骨髓腔内,并设置未植入任何材料的对照组,每组5只。植入后第1,4,7,14天,检测大鼠体温变化、血白细胞计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锌元素含量,并收集手术部位分泌物及组织,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与结论:①经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后,各组大鼠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植入组第7,14天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锌银合金组第7,14天的体温显著低于纯锌及其他锌基合金材料组(P<0.05);②材料植入2种感染模型后第7,14天,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显著高于纯锌及锌基合金材料组(P <0.05),且锌银合金组大白细胞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显著低于纯锌及其他锌基合金材料组(P <0.05);③在2种感染模型中,各组血锌元素含量无差异(P> 0.05);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细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组细菌鉴定为大肠杆菌(+); ⑤结果提示,可降解锌基合金植入材料在大鼠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而锌银合金抗菌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材料 锌合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植入物 抗菌性 骨髓感染 动物实验 假体和植入物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磊 王凤凤 +5 位作者 马延辉 张杰 呼芳 马改平 刘梅梅 马张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8-484,共7页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哪种内固定更好仍然有很大争议。目的:应用Meta方法分析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SCI、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异位骨化、内固定疼痛、螺钉切出、肱骨头坏死)、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临床对照试验6个,共259例患者,其中接受髓内钉治疗131例,锁定接骨板治疗128例。Meta分析显示: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内固定部位疼痛发生率、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切出率明显少于锁定接骨板治疗(P<0.05)。结果表明对比锁定接骨板,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可降低术后螺钉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 骨折固定 髓内钉 锁定接骨板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单侧眼眶部缺损修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国锋 赵铱民 +2 位作者 叶晓兰 李涤尘 何永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单侧眼眶部缺损进行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探讨颜面部缺损修复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激光扫描仪对一例单侧眼眶部缺损患者石膏面部模型进行数据采集 ,经三维设计软件处理数据 ,依据健侧眼眶部组织设计出... 目的 :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单侧眼眶部缺损进行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探讨颜面部缺损修复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激光扫描仪对一例单侧眼眶部缺损患者石膏面部模型进行数据采集 ,经三维设计软件处理数据 ,依据健侧眼眶部组织设计出缺损处组织外形。结果 :由激光扫描采得的面部模型数据清晰、精确 ;通过Digisurf逆向工程软件对面部点数据构面和设计 ,利用健侧眼眶部组织数据镜面反转到缺损处修复缺损设计获得成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部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 修复体 植入物 三维设计软件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对“金标准”应用的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朋 杜刚强 张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3期7618-7623,共6页
背景:Ilizarov技术是治疗四肢伴有软组织缺损或严重感染的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症。目的:对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2年1月到2013... 背景:Ilizarov技术是治疗四肢伴有软组织缺损或严重感染的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症。目的:对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2年1月到2013年4月关于骨不连及Ilizarov外固定相关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不连,骨折不愈合,骨外固定,Ilizarov"或"nonunion,external fixator,Ilizarov"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37篇重要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四肢伴有感染及严重骨缺损等复杂骨不连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金标准。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由于固定牢固,既能消除剪切力和旋转应力,发挥其牵张拉力和加压的作用,又具有在负重行走时的周期性轴向微动特点,能更好的促进骨的愈合。综述近年来Ilizarov外固定技术在治疗骨不连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优势和方法。临床应用中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选取最佳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外固定器 骨折 不愈合 应力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岩 梁旭 +6 位作者 范鑫斌 邵进 刘粤 叶维光 吴亮 杨铁毅 龚璐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5011-5016,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3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胫骨标本共12个进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电动摆锯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模型随机分3组进行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外侧钢板螺钉固定、后侧钢板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方法在250,500,1 0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试骨折块的轴向位移值及最大位移值分布区。结果与结论:3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轴向载荷为250 N时,有限元实验中骨折块的位移值,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小,为0.013 521 mm;后侧钢板螺钉组居中,为0.016 991 mm;外侧钢板螺钉组最大,为0.138 200 mm,在500,1 000 N时情况类似。实验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位移值明显小于外侧钢板螺钉组和后侧拉力螺钉组(P<0.05);后侧钢板螺钉组与外侧钢板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测试方法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都在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提示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具优势,外侧钢板螺钉组较差。临床可以考虑将前后拉力螺钉固定作为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平台 内固定 骨折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9
作者 章晓云 陈跃平 +3 位作者 董盼锋 康杰 饶毅 袁振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104-2112,共9页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3年8月)、CNKI(1979年1月至2013年8月)、VIP(1989年1月至2013年8月),同时手工检索骨科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6种中文杂志,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篇,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81例患者,其中锁骨钩钢板治疗组总共193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15例,喙锁螺钉固定9例、纽扣钢板35例,惰性线29例,其中只有1个研究是3种不同方式比较,余均为2种治疗方式相比较。Meta分析表明,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优良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P=0.005),劣于纽扣钢板(P=0.04),与喙锁螺钉、惰性线治疗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2,P=1.00)。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在肩关节疼痛、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4,P=0.02,P<0.000 01,P=0.000 6),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1,P=0.35)。提示与其他内固定方式对比,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劣于纽扣钢板,造成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更明显,较少发现内固定物失效及再脱位,手术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均较低,但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因文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尚需设计更多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纽扣钢板 内固定 系统评价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建坤 邓树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1-1136,共6页
背景:人体脊柱的形态结构多样,解剖结构和位置毗邻也十分复杂,脊柱出现的复杂病变常是外科手术的难点,而3D打印技术可以将三维数字模型转化为实物模型,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也逐渐深入。目的:归纳总结3D打印... 背景:人体脊柱的形态结构多样,解剖结构和位置毗邻也十分复杂,脊柱出现的复杂病变常是外科手术的难点,而3D打印技术可以将三维数字模型转化为实物模型,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也逐渐深入。目的:归纳总结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及现状,并对其在脊柱外科的前景做出展望。方法:第一作者以"3D打印技术,脊柱外科,定位导向模板,脊柱实物模型,椎弓根置钉,个体化内置物,临床教学,3D printing technology,spine surgery,navigation template,spine physical model,pedicle screw fixation,individual implant"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PubM 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至2016年",并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提取,选取2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3D打印技术已深入脊柱外科,在术前诊断、术中导航、医患沟通、教学、支具制作、内置物定制、骨组织工程等方面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影像的进步,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在脊柱外科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假体和植入物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外科 3D打印技术 定位导向模板 脊柱实物模型 椎弓根置钉 个体化内置物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