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址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研究——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稳亮 杨新军 赵荣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区的一些大遗址保护区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利益群体,遗址区居民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对遗址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地处西... 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区的一些大遗址保护区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利益群体,遗址区居民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对遗址区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地处西安市近郊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与遗址保护态度进行了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遗址区居民生活满意度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空间特征,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同其遗址保护负外部性影响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生活质量满意度愈低的居民群体对遗址保护的认同感愈低,保护知识越欠缺,愈不容易与遗址保护妥协,对遗址保护的支持态度也就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区 居民生活质量 满意度 保护态度 汉长安城
下载PDF
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47-53,共7页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黑奴贸易的被禁,西方列强将其寻求廉价劳动力的目光转到了亚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出国佣工形成高潮。签订于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进一步促进了华工出国之步伐,同时也将西方社会保护本...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黑奴贸易的被禁,西方列强将其寻求廉价劳动力的目光转到了亚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出国佣工形成高潮。签订于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进一步促进了华工出国之步伐,同时也将西方社会保护本国侨民的观念融入其间,对清政府侨政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安臣条约 华工出国 华侨保护 侨政转变
下载PDF
保护——一种生活态度
3
作者 赵巍岩 《城市建筑》 2005年第2期26-30,共5页
通过介绍上海柳营路厂房改建项目,指出了保留城市集体记忆的重要性,探讨了建筑师在一般老建筑改造中的角色定位及采取的设计态度等问题。
关键词 保护 细节 生活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