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有助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1
作者 谢新哲 鲁莎 +4 位作者 蔡文莹 张军民 李家豪 林莉 席丽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对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报道我科2022年3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感染性指间关节炎病例的检查经过,并回顾1964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之间在PubMed、中国... 目的探讨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对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报道我科2022年3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感染性指间关节炎病例的检查经过,并回顾1964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之间在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上发表的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病例的主要病原学检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方法的异同点,探讨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经删选,最终纳入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章18篇(21例病例)。病原学检查的主要方法为真菌培养、组织病理,而真菌直接镜检常常被忽略。在22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同时行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检查,18例患者行真菌培养检查但未行真菌直接镜检,其余2例患者未行真菌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检查而依靠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滑囊腔/关节腔穿刺液直接镜检有助于无绿藻致感染性滑囊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但临床缺乏正确应用,值得引起重视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囊腔穿刺液 关节腔穿刺液 直接镜检 无绿藻 感染性滑囊炎 感染性关节炎
下载PDF
牛无绿藻乳腺炎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张海艳 许顺鑫 +6 位作者 陈秋慧 李政志 严蕊 胡秀秀 郭爱珍 胡长敏 陈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牛无绿藻是引起牛乳腺炎的一种重要病原,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给奶牛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无绿藻耐高温,可与其他病原菌共同感染牛乳腺,对其使用巴氏消毒法杀灭后仍有部分存活。牛无绿藻乳腺炎在夏季高温季节多发... 牛无绿藻是引起牛乳腺炎的一种重要病原,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给奶牛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牛无绿藻耐高温,可与其他病原菌共同感染牛乳腺,对其使用巴氏消毒法杀灭后仍有部分存活。牛无绿藻乳腺炎在夏季高温季节多发,它的发病率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查易被忽视,目前关于它的有效治疗手段匮乏。为提高人们对牛无绿藻乳腺炎的认识,论文从牛无绿藻乳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与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牛无绿藻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及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牛无绿藻 发病机制 诊治
下载PDF
奶牛无绿藻乳腺炎的跟踪监测及对生产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胡秀秀 夏建安 +8 位作者 郜道玉 邵志勇 胡长敏 万平民 金尔光 王明琼 杨倩 王家乡 陈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39,共7页
为探究牛无绿藻(Prototheca bovis)乳腺炎感染情况及其对生产数据的影响。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共采集某规模化奶牛场生鲜乳样本378份,进行菌落计数、细菌分离鉴定,并将感染优势菌群比例与奶牛产奶量、SCC及CFU等生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 为探究牛无绿藻(Prototheca bovis)乳腺炎感染情况及其对生产数据的影响。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共采集某规模化奶牛场生鲜乳样本378份,进行菌落计数、细菌分离鉴定,并将感染优势菌群比例与奶牛产奶量、SCC及CFU等生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从生鲜乳中分离的主要微生物为P.bovis、不动杆菌属(Aci.)、链球菌属(Str.)、葡萄球菌属(Sta.)、棒状杆菌属(Cor.)和微杆菌属(Mic.)等;主要混合感染类型为P.bovis+Aci.(20.3%)、P.bovis+Str.(20.3%)、Aci.+Sta.(13.7%)、P.bovis+Cor.(12.1%)、P.bovis+Sta.(11.6%)和P.bovis+Mic.(10.5%)等;P.bovis月检出率最高达43.6%,并随当地平均高温升高而升高;P.bovis感染比例与奶牛胎次、SCC、CFU和乳蛋白率呈正相关(P<0.01),与产奶量(P<0.01)和乳脂率(P>0.05)呈负相关。提示P.bovis是该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呈混合和持续感染,显著影响产奶量和SCC等生产数据,需要生产者和研究者加强重视,从早期监测、对症治疗和环境控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奶牛场正常生产和生鲜乳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牛无绿藻 生产数据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小型无绿藻致血流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旭 李晨 +2 位作者 潘娟 李足意 聂格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46-249,253,共5页
患者,男,44岁,农民。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左小腿皮肤溃烂伴发热。在皮肤伤口分泌物及血液中均培养出酵母样菌落,菌落涂片显示不同大小的球形孢子囊,具有桑葚样外观。最终确诊为无绿藻菌感染,予以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后死亡。本病例... 患者,男,44岁,农民。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左小腿皮肤溃烂伴发热。在皮肤伤口分泌物及血液中均培养出酵母样菌落,菌落涂片显示不同大小的球形孢子囊,具有桑葚样外观。最终确诊为无绿藻菌感染,予以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后死亡。本病例包含的数据及其文献复习将增加医务工作者对该病原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绿藻菌 血流感染 皮肤感染
下载PDF
下肢小型无绿藻感染1例
5
作者 赵越 凌勇 +1 位作者 欧阳峰 阙熳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54-256,260,共4页
患者,男,39岁,8年前体检时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行骨髓、流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后,长期服用“环孢素、泼尼松”治疗,2个月余前左下肢部位皮肤划破后出现破溃伴红肿热痛,取创... 患者,男,39岁,8年前体检时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行骨髓、流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后,长期服用“环孢素、泼尼松”治疗,2个月余前左下肢部位皮肤划破后出现破溃伴红肿热痛,取创面组织及分泌物行病理检查与病原学检测,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在确诊为小型无绿藻所致左下肢软组织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后,更改抗菌药物为两性霉素B静滴:首日1 mg试针,第2~4日10 mg,第5~10日剂量增加至25 mg,每日一次。10天后因肌酐升高,将用量减至15 mg,隔日一次,同时进行创口护理,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患者左下肢皮肤破溃无明显炎性分泌物,创面已基本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小型无绿藻 软组织感染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1例无绿藻菌所致皮肤感染病人的护理
6
作者 周旋 赵小丹 吴园园 《全科护理》 2023年第7期1003-1004,共2页
总结1例无绿藻菌所致皮肤感染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组建多学科团队;创面的疼痛管理及处理流程;创面护理的注意事项及其他护理。经过1个月的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好转,疼痛评分由9分降至2分,创面面积由125 cm^(2)缩小至4 cm^(2... 总结1例无绿藻菌所致皮肤感染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组建多学科团队;创面的疼痛管理及处理流程;创面护理的注意事项及其他护理。经过1个月的精心护理,病人病情好转,疼痛评分由9分降至2分,创面面积由125 cm^(2)缩小至4 cm^(2)出院,出院1个月后随访创面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 真菌感染 皮肤感染 护理
下载PDF
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78
7
作者 王理达 胡迎庆 +3 位作者 屠鹏飞 吴之伟 郑俊华 果德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对 13种生药的醇提物及 13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啤酒酵母突变性 GL7和威克海姆原藻敏感性测试。方法 采用显镜直接计数法和 MTT(噻唑蓝 )法确定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其抑菌效果。结果 黄柏、丁香、乌梅、黄连、山豆根对二... 目的 对 13种生药的醇提物及 13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啤酒酵母突变性 GL7和威克海姆原藻敏感性测试。方法 采用显镜直接计数法和 MTT(噻唑蓝 )法确定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其抑菌效果。结果 黄柏、丁香、乌梅、黄连、山豆根对二者均有强烈抑制作用。澳洲茄对威克海姆原藻 (Prototheca wickerhamii)的 MIC比啤酒酵母突变型 GL7(Saccha- romyces cerevisiae GL7)的 MIC低 40倍。结论 各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有显著不同 ,澳洲茄胺是甾醇生物合成途径的阻断剂 ,紫檀、7-羟基 - 4′-甲氧基黄烷和白鲜碱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 抗真菌 甾醇生物合成 啤酒母 威克海姆原藻 化学成分 醇提物
下载PDF
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9
8
作者 宫毓静 安汝国 +3 位作者 虞慧 王理达 郑俊华 果德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 体外观察 16 4种中药 95 %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 3种真菌的作用 ,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半固体药基混合法 ,微量稀释法。结果  2 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 1... 目的 体外观察 16 4种中药 95 %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 3种真菌的作用 ,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半固体药基混合法 ,微量稀释法。结果  2 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 1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 ,所试验的单体化合物对 3种真菌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首次对中药 95 %乙醇提取物应用半固体药基混合法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 ,土槿皮、牡丹皮 95 %乙醇粗提物对3种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活性 中药乙醇提取物 白色念珠菌 威克海姆原藻 啤酒酵母
下载PDF
小型无绿藻的分离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世平 索继江 +4 位作者 虞瑞尧 冯峥 谢灵 胡冬梅 许晖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7,共5页
无绿藻(Prototheca)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1],可引起人畜共患的无绿藻病。在其所致人类疾病中,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损害、局限性感染、系统性无绿藻病[2]。本文于1997年从一名女患者面部丘疹处的皮肤结... 无绿藻(Prototheca)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1],可引起人畜共患的无绿藻病。在其所致人类疾病中,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损害、局限性感染、系统性无绿藻病[2]。本文于1997年从一名女患者面部丘疹处的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培养出一株无绿藻菌,并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直接组织压片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生化试验特性,确定为一例由小型无绿藻(Protothecawickerhamii)引起面部感染的无绿藻病。并对无绿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引起的人类疾病,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菌 无绿藻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无绿藻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影 刘锦燕 +2 位作者 史册 李文静 项明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68,共4页
无绿藻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无绿藻病以皮肤型多见,也可表现为鹰嘴滑囊及纤维组织感染或系统性感染。由于已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数有限,其发病机... 无绿藻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无绿藻病以皮肤型多见,也可表现为鹰嘴滑囊及纤维组织感染或系统性感染。由于已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数有限,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微生物学检查易被误认为酵母菌而漏检。为了提高对无绿藻病的认识,该文分析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无绿藻病,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病 发病机制 小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下载PDF
3种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两种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理达 果德安 +4 位作者 何其华 胡迎庆 屠鹏飞 郑俊华 袁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 研究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以期发现其抗真菌的作用机理。方法 把对照组及用药组真菌细胞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作细胞扫描图像分析 ,从而定量描述细胞形状、面积和DNA ,RNA含量。结果 用药组... 目的 研究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以期发现其抗真菌的作用机理。方法 把对照组及用药组真菌细胞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作细胞扫描图像分析 ,从而定量描述细胞形状、面积和DNA ,RNA含量。结果 用药组细胞形态及DNA ,RNA含量发生不同变化。结论 澳洲茄胺、紫檀和白鲜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正常合成以至不能完成正常细胞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生药 细胞遗传物质 LSCM DNA RNA
下载PDF
无绿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悦 朱巍巍 +4 位作者 刘锦燕 李文静 王影 史册 项明洁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97-101,共5页
无绿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动物时主要引起乳腺炎,对人的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鹰嘴滑囊炎和系统性感染。目前临床上仍将镜检和生化反应作为鉴定该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耗时长,主观影响较大,加之国内尚对无绿... 无绿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动物时主要引起乳腺炎,对人的感染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鹰嘴滑囊炎和系统性感染。目前临床上仍将镜检和生化反应作为鉴定该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耗时长,主观影响较大,加之国内尚对无绿藻的认识不足,导致该菌的检出率较低。为提高对无绿藻的认识,文章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流行病学特征、鉴定、耐药性及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 无绿藻病 内孢子 条件致病菌 鉴定 基因型
下载PDF
无绿藻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静 刘锦燕 +3 位作者 史册 王影 孙景勇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以基因序列为鉴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鉴定无绿藻的"金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在无绿藻鉴定和分型方面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 以基因序列为鉴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鉴定无绿藻的"金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在无绿藻鉴定和分型方面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phism,SSCP)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 分子生物学 质谱
下载PDF
四种抗真菌天然产物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理达 果德安 +3 位作者 胡迎庆 屠鹏飞 宫毓静 郑俊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研究抗真菌天然产物澳洲茄胺、白鲜碱、紫檀 氐艹、7 羟基 4′ 甲氧基黄烷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阐明药物对真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及用药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 研究抗真菌天然产物澳洲茄胺、白鲜碱、紫檀 氐艹、7 羟基 4′ 甲氧基黄烷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阐明药物对真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及用药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观察到用药组细胞与正常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论 :为阐明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克海姆原藻 超微结构 抗真菌药 药理学
下载PDF
皮肤无绿藻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俞莉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皮肤无绿藻病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皮肤无绿藻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关键词 皮肤无绿藻病 发病机制 大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下载PDF
无绿藻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俞莉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2-246,共5页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30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30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仅为中型无绿藻基因型2、小型无绿藻和P.blaschkeae,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外伤和免疫力低下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无绿藻病被临床确诊。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对无绿藻病的治疗也有所区别。为了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真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该文对其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致病性、临床表现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 分子生物学鉴定 致病性 临床表现 治疗
下载PDF
小型无绿藻的形态与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索继江 陈世平 +4 位作者 虞瑞尧 胡冬梅 冯峥 谢灵 邢玉斌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对从1名女患者面部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出的1株无绿藻菌,从形态学的角度上对该株菌进行较全面的观察。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鉴定、直接涂片镜检,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菌体透明,细胞... 目的:对从1名女患者面部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出的1株无绿藻菌,从形态学的角度上对该株菌进行较全面的观察。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鉴定、直接涂片镜检,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菌体透明,细胞壁厚,并见到内有1~10内生孢子的孢子囊。HE染色在真皮浅层病灶区可见许多形如“桑葚状”的大孢子,壁厚,直径3~11μm,内见球形或卵圆形内生孢子。结论:从形态学特征上确定病原菌是一株小型无绿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菌 小型无绿藻 超微结构 电镜
下载PDF
中国无绿藻病发病的现状分析及其诊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强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65-67,共3页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含特征性的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发病以皮肤无绿藻病多见,系统感染少见。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按照中国的人口及环境状况,无绿藻病实际发病率可能远远超过目前的文献报道数,主要由于此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对此菌的鉴定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目前无绿藻病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病 大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下载PDF
无绿藻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法的建立及应用
19
作者 赵悦 朱巍巍 +4 位作者 刘锦燕 孟玲宁 王珏婷 李文静 项明洁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建立无绿藻(Prototheca)PCR ITS1-ITS2基因鉴定分型方法,并通过系统发育树以研究各型别无绿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抽提5株无绿藻临床分离菌株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ITS1及ITS2区后,根据该区域核苷酸片段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借... 目的建立无绿藻(Prototheca)PCR ITS1-ITS2基因鉴定分型方法,并通过系统发育树以研究各型别无绿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抽提5株无绿藻临床分离菌株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ITS1及ITS2区后,根据该区域核苷酸片段的差异进行基因分型,借助MEGA6.0软件建立系统发育树,并通过SSU rDNA测序加以验证。结果 5株菌株中,1株鉴定为P.zopfii hydrocarbonea,2株鉴定为P.wickerhamii。虽然由于数据库中缺乏P.zopfii portoricensis菌株ITS序列导致1、2号菌株不能被鉴定,但ITS区系统发育树中这两株菌仍被归为P.zopfii中独立的一簇,与SSU rDNA系统发育树相近,证明此分型方法无误。结论 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法可作为一种有效基因分型方法用于鉴定和监测无绿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 无绿藻病 基因型 鉴定 ITS区
下载PDF
无绿藻对小鼠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康俞莉 赵颖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 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 h、24 h、48 h,分... 目的 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 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 h、24 h、48 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 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在与T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 TH17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