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小型无绿藻感染1例
1
作者 赵越 凌勇 +1 位作者 欧阳峰 阙熳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54-256,260,共4页
患者,男,39岁,8年前体检时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行骨髓、流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后,长期服用“环孢素、泼尼松”治疗,2个月余前左下肢部位皮肤划破后出现破溃伴红肿热痛,取创... 患者,男,39岁,8年前体检时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行骨髓、流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后,长期服用“环孢素、泼尼松”治疗,2个月余前左下肢部位皮肤划破后出现破溃伴红肿热痛,取创面组织及分泌物行病理检查与病原学检测,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在确诊为小型无绿藻所致左下肢软组织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其对两性霉素B敏感后,更改抗菌药物为两性霉素B静滴:首日1 mg试针,第2~4日10 mg,第5~10日剂量增加至25 mg,每日一次。10天后因肌酐升高,将用量减至15 mg,隔日一次,同时进行创口护理,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患者左下肢皮肤破溃无明显炎性分泌物,创面已基本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小型无绿藻 软组织感染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小型无绿藻致血流感染1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旭 李晨 +2 位作者 潘娟 李足意 聂格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46-249,253,共5页
患者,男,44岁,农民。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左小腿皮肤溃烂伴发热。在皮肤伤口分泌物及血液中均培养出酵母样菌落,菌落涂片显示不同大小的球形孢子囊,具有桑葚样外观。最终确诊为无绿藻菌感染,予以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后死亡。本病例... 患者,男,44岁,农民。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左小腿皮肤溃烂伴发热。在皮肤伤口分泌物及血液中均培养出酵母样菌落,菌落涂片显示不同大小的球形孢子囊,具有桑葚样外观。最终确诊为无绿藻菌感染,予以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后死亡。本病例包含的数据及其文献复习将增加医务工作者对该病原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绿藻菌 血流感染 皮肤感染
下载PDF
13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真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78
3
作者 王理达 胡迎庆 +3 位作者 屠鹏飞 吴之伟 郑俊华 果德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对 13种生药的醇提物及 13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啤酒酵母突变性 GL7和威克海姆原藻敏感性测试。方法 采用显镜直接计数法和 MTT(噻唑蓝 )法确定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其抑菌效果。结果 黄柏、丁香、乌梅、黄连、山豆根对二... 目的 对 13种生药的醇提物及 13种单体化合物进行啤酒酵母突变性 GL7和威克海姆原藻敏感性测试。方法 采用显镜直接计数法和 MTT(噻唑蓝 )法确定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及其抑菌效果。结果 黄柏、丁香、乌梅、黄连、山豆根对二者均有强烈抑制作用。澳洲茄对威克海姆原藻 (Prototheca wickerhamii)的 MIC比啤酒酵母突变型 GL7(Saccha- romyces cerevisiae GL7)的 MIC低 40倍。结论 各种生药提取物及化学成分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有显著不同 ,澳洲茄胺是甾醇生物合成途径的阻断剂 ,紫檀、7-羟基 - 4′-甲氧基黄烷和白鲜碱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 抗真菌 甾醇生物合成 啤酒母 威克海姆原藻 化学成分 醇提物
下载PDF
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9
4
作者 宫毓静 安汝国 +3 位作者 虞慧 王理达 郑俊华 果德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 体外观察 16 4种中药 95 %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 3种真菌的作用 ,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半固体药基混合法 ,微量稀释法。结果  2 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 1... 目的 体外观察 16 4种中药 95 %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 3种真菌的作用 ,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 半固体药基混合法 ,微量稀释法。结果  2 2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 1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 ,所试验的单体化合物对 3种真菌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首次对中药 95 %乙醇提取物应用半固体药基混合法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 ,土槿皮、牡丹皮 95 %乙醇粗提物对3种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活性 中药乙醇提取物 白色念珠菌 威克海姆原藻 啤酒酵母
下载PDF
3种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两种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理达 果德安 +4 位作者 何其华 胡迎庆 屠鹏飞 郑俊华 袁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 研究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以期发现其抗真菌的作用机理。方法 把对照组及用药组真菌细胞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作细胞扫描图像分析 ,从而定量描述细胞形状、面积和DNA ,RNA含量。结果 用药组... 目的 研究抗真菌生药活性成分对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 ,以期发现其抗真菌的作用机理。方法 把对照组及用药组真菌细胞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作细胞扫描图像分析 ,从而定量描述细胞形状、面积和DNA ,RNA含量。结果 用药组细胞形态及DNA ,RNA含量发生不同变化。结论 澳洲茄胺、紫檀和白鲜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真菌细胞遗传物质的正常合成以至不能完成正常细胞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生药 细胞遗传物质 LSCM DNA RNA
下载PDF
无绿藻病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影 刘锦燕 +2 位作者 史册 李文静 项明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68,共4页
无绿藻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无绿藻病以皮肤型多见,也可表现为鹰嘴滑囊及纤维组织感染或系统性感染。由于已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数有限,其发病机... 无绿藻病是由条件致病菌无绿藻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无绿藻病以皮肤型多见,也可表现为鹰嘴滑囊及纤维组织感染或系统性感染。由于已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数有限,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微生物学检查易被误认为酵母菌而漏检。为了提高对无绿藻病的认识,该文分析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无绿藻病,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特征、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病 发病机制 小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下载PDF
四种抗真菌天然产物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理达 果德安 +3 位作者 胡迎庆 屠鹏飞 宫毓静 郑俊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研究抗真菌天然产物澳洲茄胺、白鲜碱、紫檀 氐艹、7 羟基 4′ 甲氧基黄烷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阐明药物对真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及用药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 研究抗真菌天然产物澳洲茄胺、白鲜碱、紫檀 氐艹、7 羟基 4′ 甲氧基黄烷对威克海姆原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阐明药物对真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及用药组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观察到用药组细胞与正常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结论 :为阐明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克海姆原藻 超微结构 抗真菌药 药理学
下载PDF
小型无绿藻的形态与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索继江 陈世平 +4 位作者 虞瑞尧 胡冬梅 冯峥 谢灵 邢玉斌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对从1名女患者面部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出的1株无绿藻菌,从形态学的角度上对该株菌进行较全面的观察。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鉴定、直接涂片镜检,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菌体透明,细胞... 目的:对从1名女患者面部皮肤结节活检分离出的1株无绿藻菌,从形态学的角度上对该株菌进行较全面的观察。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鉴定、直接涂片镜检,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菌体透明,细胞壁厚,并见到内有1~10内生孢子的孢子囊。HE染色在真皮浅层病灶区可见许多形如“桑葚状”的大孢子,壁厚,直径3~11μm,内见球形或卵圆形内生孢子。结论:从形态学特征上确定病原菌是一株小型无绿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致病菌 小型无绿藻 超微结构 电镜
下载PDF
皮肤无绿藻病 被引量:2
9
作者 康俞莉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皮肤无绿藻病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皮肤无绿藻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诊治。
关键词 皮肤无绿藻病 发病机制 大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下载PDF
中国无绿藻病发病的现状分析及其诊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章强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65-67,共3页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 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含特征性的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发病以皮肤无绿藻病多见,系统感染少见。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按照中国的人口及环境状况,无绿藻病实际发病率可能远远超过目前的文献报道数,主要由于此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对此菌的鉴定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目前无绿藻病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病 大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下载PDF
全球近10年无绿藻病例报道文献的回顾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炫皓 章强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310-315,共6页
该文系统性地回顾分析了人类无绿藻病在近10a来的发病率及其趋势,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全球至今已报道190例无绿藻病,约33%的无绿藻病例在近10a内发生;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在近... 该文系统性地回顾分析了人类无绿藻病在近10a来的发病率及其趋势,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全球至今已报道190例无绿藻病,约33%的无绿藻病例在近10a内发生;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在近10a病例数与皮肤型无绿藻病基本持平。我国大陆地区总共报道有9例无绿藻病,大约占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已有报道的无绿藻病例总数的50%。无绿藻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标本的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仍然是该病治疗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药物。提示无绿藻病在近10a中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系统性无绿藻发病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绿藻病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