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Assessment of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1
作者 Rina Sakai Uchino Masataka +1 位作者 Kazuhiro Yoshida Masanobu Ujihir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5期277-284,共8页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except AO classification 11A1, fixations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nails are recommended.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tes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s fixation...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except AO classification 11A1, fixations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nails are recommended.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tes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s fixation stabilit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locking plate which achieve clinically favorable outcomes. I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 nail entry point is made in the diaphysis, for which reduction of stiffness of the humerus is of concern.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 nail entry point made in the diaphysis on humeral strength.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d fixation stability against bending and a force loaded in the rotation direction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locking plate. Displacement by the main external force loaded on the humerus, compressive load, was less than half in the bone fixed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bone fixed with a locking plate, showing favorable fixation stability. It was clarified that stiffness of the humerus against rotation and a load in the compression direction is not reduced by a nail entry point made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3
作者 刘弘扬 许弘佳 +3 位作者 罗程 于芳 赵晓勇 任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H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年龄68~89岁,平均73.4岁;道路交通伤63例,高处坠落伤4例,机器挤压伤9例,重物压砸伤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和PFNA组,各42例。HHA组行侧卧位改良Watson-Jones入路,置入水泥型半髋关节假体;PFNA组按照PFNA手术标准流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建立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对两组患者效益值、风险值及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PFNA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当天引流量分别为(78.30±12.14)min、(113.14±15.13)mL、(31.25±8.97)mL,与HHA组[(112.39±13.95)min、(285.21±18.19)mL、(98.25±9.03)mL]比较明显减少(P<0.05);但HHA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2.32±3.48)d、(16.14±2.16)周、(9.61±2.53)d]与PFNA组[(41.26±9.73)d、(17.26±2.38)周、(15.36±2.64)d]比较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均显著提升且HHA组[(78.97±4.95)分、(82.77±1.52)分]高于PFNA组[(64.35±4.12)分、(74.93±1.28)分,P<0.05];H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12/42)显著低于PFNA组64.29%(27/42),P<0.05;效益指标中对患者病情影响最大的是骨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风险指标影响较大是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栓塞两种并发症;HHA治疗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益值、风险值、总效益-风险值均为72,而PFNA组分别为64、51、57,HHA组以100%的概率高于PFNA组,多准则决策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对于老年A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相比于PFNA治疗,HHA可显著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改善手术中的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PFNA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种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效益 风险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徐杨俊 李剑 +5 位作者 姜定君 路晓 花萍 周铭剑 何洲 侯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7-60,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联合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并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活动角度、手术及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D-5Q)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关节活动角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水泥强化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BMI与PFNA型号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2 位作者 张瑞 李冬梅 王海滨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子病历系统软件采集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计算得出BMI数值,按照BMI的中国参考标准进行分组:正常及体重不足组为A组[包括体重不足(BMI<18.5 kg/m^(2))和正常(18.5≤BMI<24 kg/m^(2))]135例,男57例,女78例;超重及肥胖组为B组[包括超重(24≤BMI<28 kg/m^(2))和肥胖(BMI≥28kg/m^(2))]72例,男15例,女57例;分析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选择的PFNA型号。结果本组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均健在,且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80.0±8.2)岁大于B组(79.7±8.9)岁,术中出血量(128.4±113.5)mL多于B组(120.1±84.8)mL,螺旋刀片长度(92.0±7.3)mm长于B组(89.0±32.0)mm,主钉直径(11.0±0.83)mm大于B组(10.7±0.9)mm;其中主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13.8±5.2)d、手术时间(66.5±31.4)mim均短于B组住院时间(15.7±9.6)d、手术时间(75.7±22.0)min,A组主钉长度(184.7±25.3)mm短于B组(189.7±38.4)mm,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MI值在正常及体重不足患者应用主钉的直径显著大于超重及肥胖患者,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超重及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BMI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PFNA和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SO、DKK-3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蒋科 向超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硬化蛋白(SO)、Dickkopf-3(DKK-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硬化蛋白(SO)、Dickkopf-3(DKK-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ALP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PFNA髓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血清DKK-3与SO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感染、静脉血栓、压疮、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DKK-3、S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DKK-3、S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ALP髓外固定治疗,PFNA髓内固定治疗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血清DKK-3、S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血清SO 血清DKK-3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姬帅 马腾 +4 位作者 王谦 路遥 李明 张堃 李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钉钉尾突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17例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主钉钉尾是否突出股骨大转子弧线分为突出组(115例)和非突出组(10...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钉钉尾突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17例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主钉钉尾是否突出股骨大转子弧线分为突出组(115例)和非突出组(102例)。比较两组不同主钉长度、主钉远端直径、螺旋刀片位置的例数及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突出组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距离。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股骨大转子区压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6(13.4±2.1)个月。不同主钉长度、主钉远端直径、螺旋刀片位置的例数及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突出组髓内钉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距离为3.4~19.7(9.5±2.4)mm。疼痛VAS评分、股骨大转子区疼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突出组均高于非突出组(P<0.05)。结论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大转子区的髓内钉突出较常见,会导致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建议对PFNA-Ⅱ进行进一步改良,缩短主钉近端长度,从而获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髓内钉治疗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张强 李大伟 +3 位作者 刘凝昊 李倩茹 郑颖洁 张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0-3384,共5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期间可能存在营养风险,根据营养评估工具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目的: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期间可能存在营养风险,根据营养评估工具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目的: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7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符合标准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模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度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Calibration plot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评价。使用Nomogram图将模型可视化。结果与结论:①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76例患者,经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估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0%;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7岁、体质量指数<22.80 kg/m^(2)、上臂围<25.01 cm、血红蛋白<98.51 g/L、白蛋白<31.61 g/L、前白蛋白<138.56 g/L是术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该模型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为0.919(95%CI:0.843-0.994);④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营养风险预测价值较高;⑤提示所构建的营养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营养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营养风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10
作者 王浩然 张文杰 +3 位作者 郑宏瑞 何斌 王云华 范磊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术中出血量95~110(100.5±8.0)ml,手术时间45~57(50.5±4.5)min。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0例,功能复位5例,复位不良3例。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67~95(88.32±8.07)分,其中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25/28。26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其中1例术后髋内翻畸形,无螺钉松动,应患者要求未做特殊处理;1例术后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1例术后骨折不愈合,考虑二次行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影响PFNA操作,可辅助增强牵引床的牵引作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顶棒 克氏针 复位钳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Gamma3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2
作者 束军潮 潘天明 陈凯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Gamma3髓内钉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1,给予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与观察组(n=41,给予... 目的探讨Gamma3髓内钉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1,给予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与观察组(n=41,给予Gamma3髓内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总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14±1.16)d、术后负重时间(5.63±1.07)周、骨折愈合时间(7.32±1.18)周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5、9.884、6.992,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各时间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amma3髓内钉与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安全性均相当,但Gamma3髓内钉能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3髓内钉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程晋涛 衡德忠 李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肱骨颈干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旋、上举、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小,而观察组肱骨颈干角未明显减小,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时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张翀 段显亮 王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SF-36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骨性愈合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徐兵 袁同洲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8期961-965,共5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ITF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近年兴起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固定架法,然而这些方法在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ITF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和近年兴起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传统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固定架法,然而这些方法在骨折固定和康复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PFNA技术作为一种髓内固定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康复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然而,临床上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未来,PFNA技术可以整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打印和仿生材料等先进技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髓内固定疗法
下载PDF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16
作者 华长城 杨飞 +1 位作者 孙治强 王小合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记录并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切割病例,无血管损伤病例,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加长PFNA可以有效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不理想时行微创钢丝环扎,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微创钢丝环扎
下载PDF
InterTan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杨青 牛宇飞 +2 位作者 苏静亮 侯学宁 秦海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 目的分析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钉断裂的患者10例,断裂的位置均是螺旋刀片与主钉结合处,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股骨近端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进行翻修手术。通过临床资料分析髓钉断裂的原因,记录翻修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记录翻修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SF-12评分。结果10例患者初次均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髓钉断裂发生于PFNA术后5~13个月,平均(9.7±2.9)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翻修手术,平均住院(28.8±3.3)d。出院后平均随访(13.4±2.3)个月。至随访末期,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2±1.7)个月。末次Harris评分[(80.67±2.50)分]与术前Harris评分[(23.33±3.5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SF-12评分[身体总得分(44.00±10.18)分,精神总得分(49.50±1.87)分]相比较术前[身体总得分(24.83±1.72)分,精神总得分(26.33±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的不稳定、骨折复位质量差、骨折不愈合是髓钉断裂的三大主要因素;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钉断裂的患者进行翻修,翻修术后短期内随访结果满意,为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转子间骨折 髓钉断裂
下载PDF
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许晨 刘亚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在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48例,观察组为49例。对照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单腿截石位,观察组手术体位行仰卧“剪刀”位。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各项评分及总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仰卧“剪刀”体位并结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术前情绪管理、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卧床排便,术中体位摆放,术后功能锻炼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体位管理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科护理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19
作者 赵凌燕 赵洪波 +3 位作者 杨东海 梁辉 曹成明 刘晓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侧卧位 仰卧位
下载PDF
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汪子俊 余小勇 +1 位作者 俞振翰 朱彦骕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7-91,共5页
目的:探究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 目的:探究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接骨续筋汤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手术指标、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缩短患者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髓内钉 接骨续筋汤 股骨骨折 动力髋螺钉 老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