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Assessment of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1
作者 Rina Sakai Uchino Masataka +1 位作者 Kazuhiro Yoshida Masanobu Ujihir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5期277-284,共8页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except AO classification 11A1, fixations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nails are recommended.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tes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s fixation...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except AO classification 11A1, fixations with a locking plate and nails are recommended.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test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s fixation stabilit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d locking plate which achieve clinically favorable outcomes. I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 nail entry point is made in the diaphysis, for which reduction of stiffness of the humerus is of concern.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 nail entry point made in the diaphysis on humeral strength.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had fixation stability against bending and a force loaded in the rotation direction comparable to those of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and locking plate. Displacement by the main external force loaded on the humerus, compressive load, was less than half in the bone fixed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bone fixed with a locking plate, showing favorable fixation stability. It was clarified that stiffness of the humerus against rotation and a load in the compression direction is not reduced by a nail entry point made by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下载PDF
Compression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Failure Criterion of the Tibial Post of a Posterior-Stabilized Knee Prosthesis
2
作者 Rina Sakai Urabe Ken +2 位作者 Kazuhiro Yoshida Kiyoshi Mabuchi Masanobu Ujihir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5期285-292,共8页
Post cam mechanism of Posterior Stabilized (PS) knee prostheses is useful to realize intrinsic stability for cases with severe degeneration. However, some retrieval studies report severe failure of the polyethylene ti... Post cam mechanism of Posterior Stabilized (PS) knee prostheses is useful to realize intrinsic stability for cases with severe degeneration. However, some retrieval studies report severe failure of the polyethylene tibial post. We thought that severe failures were caused by high loads during daily activitie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performed a compression test and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forces produced in the tibial post in posterior-stabilized knee prostheses in order to develop a specification for the tibial posts found in the polyethylene inserts of PS knee prostheses. Anterior tibial post impingement and posterior tibial post impingement were simulated. The surface pressure values detected in the compression test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in the FE analysis. Of the three designs, the lowest von Mises stress values were generated inside the round tibial post;therefore, tibial posts should be round. The risk of tibial post failure was low when 500 or 1000 N was loaded onto the knee joint. It was suggested that tibial post failure occurs when the shear strain at the base of the tibial post exceeds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NTE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locking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3
作者 韩新祚 亓攀 +2 位作者 晋陶然 刘克敏 刘四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A组)和20例接受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术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2组患者均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第1~3天,B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A组(P<0.05)。术后12~48 h,B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2组比较肩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和术后炎症反应,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髓内钉 早期康复治疗
下载PDF
PFNA和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SO、DKK-3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蒋科 向超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硬化蛋白(SO)、Dickkopf-3(DKK-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硬化蛋白(SO)、Dickkopf-3(DKK-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ALP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PFNA髓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血清DKK-3与SO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感染、静脉血栓、压疮、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DKK-3、S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DKK-3、S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ALP髓外固定治疗,PFNA髓内固定治疗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血清DKK-3、S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血清SO 血清DKK-3
下载PDF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芳军 王富洋 +3 位作者 苏云 王永泽 杨存恒 王铁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13-3318,共6页
背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内固定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肱骨CT数据,导入Minics 21.0... 背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内固定方式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肱骨CT数据,导入Minics 21.0、Geomagic Wrap、SoildWork 2017及Abaqus 2021中,建立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两部分及三部分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A组(髓内钉固定两部分骨折)、B组(锁定钢板固定两部分骨折)、C组(髓内钉固定三部分骨折)、D组(锁定钢板固定三部分骨折),对比分析肱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位移程度及其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A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小,D组模型中肱骨的最大应力及最大位移值最大,锁定钢板组应力主要集中在肱骨头内侧下方及螺钉孔区域,而髓内钉组应力主要集中在骨折线周围及肱骨外科颈外侧下方区域,两者位移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肱骨远端;②A组模型中髓内钉的最大应力值最小,D组模型中锁定钢板的最大应力值最大,两种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主要集中在肱骨距螺钉及与内固定连接处,锁定钢板的应力云图分布集中,而髓内钉的应力云图分布更均匀;③结果显示,相比于锁定钢板,髓内钉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这种优势在三部分骨折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Neer分型 髓内钉 锁定钢板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万乾 邬春虎 +3 位作者 尹华东 朱晓峰 刘彧 喻友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61~88(77.0±6.4)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改良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9例,Ⅳ型10例,Ⅴ型4例。PFLCP组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60~92(78.8±6.5)岁;左侧14例,右侧15例;改良Evans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7例,Ⅴ型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和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6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4(16.9±3.6)个月。PFNA组和PFLCP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7.6±6.8)、(77.4±6.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8.3±50.3)、(156.3±22.9)ml;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4.0±2.5)、(8.1±2.0)d;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5.3±8.6)、(36.3±7.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7/36)、34.5%(10/29),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0.8±6.7)、(59.0±8.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LCP相比,PFNA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在患肢膝关节可耐受牵引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膝骨关节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程晋涛 衡德忠 李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肱骨颈干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外旋、上举、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对照组肱骨颈干角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减小,而观察组肱骨颈干角未明显减小,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时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功能,远期疗效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张翀 段显亮 王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4例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SF-36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Neer二部分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骨性愈合 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髓内钉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
9
作者 曾云浩 刘阳 +3 位作者 黄创 罗政强 王体沛 徐飞 《骨科》 CAS 2024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髓内钉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例股骨转子下骨不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5例...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髓内钉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例股骨转子下骨不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5例,年龄为(57.27±8.19)岁(45~69岁)。按照Seinsheimer划分标准,Ⅱ型骨折2例,Ⅲ型骨折3例,Ⅳ型骨折5例,Ⅴ型骨折1例。初次手术至再次手术的时间为(14.09±2.07)个月(12~18个月)。病人均采用股骨髓内钉与PHILOS手术治疗并辅以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采用X线片和CT评价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病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期间,所有病人的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8.64±3.85)周(12~24周),未出现植入物引发的感染或内固定装置失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0.91%。结论使用股骨髓内钉联合PHILO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不连,稳定性较好,可有效避免内固定失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骨不连 股骨髓内钉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
下载PDF
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辉 田好超 +2 位作者 韩花强 李鹏 郑宝俊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髓内钉治疗的43例为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3例...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髓内钉治疗的43例为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评估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手术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6.13±10.68)min]、切口长度[(5.29±2.28)cm]、住院天数[(7.36±2.89)d]均短于对照组[(93.50±10.62)min、(7.40±2.22)cm、(10.51±2.80)d],术中出血量[(131.52±10.53)mL]少于对照组[(156.45±10.45)mL];术后2 d观察组MDA[(2.53±0.14)μ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2.89±0.21)μmol/L],SOD[(163.11±15.60)KU/L]、BALP[(78.65±5.48)U/L]水平高于对照组[(151.03±15.41)KU/L、(70.31±5.51)U/L];术后1个月肩关节被动前屈[(129.43±15.51)°]、外展[(137.13±13.33)°]、外旋活动度[(35.08±5.20)°]及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71.15±5.86)分]均高于对照组[(121.76±15.48)°、(130.42±13.21)°、(30.12±5.11)°、(66.12±5.77)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30.23%)。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比较,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尊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PHILOS)钛板内固定术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HILOS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Neer评分、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er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术后Neer评分,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髓内钉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钛板内固定术 髓内钉固定术 老年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Neer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5年内死亡因素分析
12
作者 史图龙 严清 +3 位作者 孙俊 方晨 汪钦 武洵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5年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LCP组53例...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5年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LCP组53例、DHS组29例和PFNA组64例,比较3组病人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并发症、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术后3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术后5年内死亡率,分析术后5年内病人死亡相关因素。结果:3组病人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评分、死亡率及术后5年失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并发症、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FNA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FLCP组和DHS组(P<0.05);PFNA组和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PFLCP组(P<0.05);PFNA组和DHS组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少于PFLCP组(P<0.05);PFNA组和DHS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早于PFLCP组(P<0.05);PFNA组和DHS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优于PFLC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术后5年死亡情况相关(P<0.05~P<0.01)。结论:PFNA、DHS、PFLCP均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优于PFLCP和DHS。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5年内死亡影响因素除年龄、基础疾病及术后并发症外,总住院时间与其死亡风险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林智星 林正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1.45±11.63)min]长于对照组[(63.71±9.24)min],术中出血量[(165.41±22.74)m L]多于对照组[(127.82±24.32)mL],负重时间[(11.93±2.76)d]、骨折愈合时间[(10.42±2.07)周]短于对照组[(15.38±3.59)d、(13.92±2.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0、6.286、4.242、6.105,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39.07±5.37)pg/mL,白细胞介素-6水平(32.14±2.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48.14±6.23)pg/mL、(43.66±3.25)pg/mL、(37.32±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15.135、9.843,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472.91±25.24)ng/L]低于对照组[(521.46±27.63)ng/L],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84.59±9.20)ng/mL]高于对照组[(73.61±8.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4.844,P<0.001)。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质修复,抑制骨吸收,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Multiloc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郭建阔 李卫华 孟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钢板组(3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钉组(30例,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及...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钢板组(3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钉组(30例,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及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 a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并统计并发症。结果:与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术前,且髓内钉组均大于钢板组(P<0.05)。术后1 a两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6.67%vs 26.67%,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和Multiloc髓内钉均可有效治疗肱骨干骨折,促进骨折端复位,改善患者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但Multiloc髓内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髓内钉 锁定钢板内固定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15
作者 程海松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接受锁定钢板法治疗)与观...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9月—202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接受锁定钢板法治疗)与观察组(20例,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髋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中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与锁定钢板治疗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法在缩短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指标,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其髋关节功能改善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下骨折 愈合时间
下载PDF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李国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22年8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 目的:分析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22年8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1)。术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更低(P<0.05)。出院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更低(P<0.05)。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运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加快骨折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炎性反应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创伤性四肢骨折 炎性因子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高科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究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60例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60例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表及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肱骨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采用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利于促进肘关节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肱骨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18
作者 冯亚飞 唐福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肱骨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PHILOS)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6月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肱骨髓内钉手术组(n=38)与PHILOS... 目的:探讨使用肱骨髓内钉与肱骨近端锁定(PHILOS)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6月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肱骨髓内钉手术组(n=38)与PHILOS板手术组(n=45)。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肱骨髓内钉手术组出血量少于PHILOS板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HILOS板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手术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为92.1%,高于PHILOS板手术组的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髓内钉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PHILOS板手术的疗效基本一致,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PHILOS锁定板手术,且肱骨髓内钉手术术中一般无需植骨,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多段骨折、长斜形骨折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髓内钉 肱骨近端锁定系统板
下载PDF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19
作者 周远辉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探究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修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手... 探究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修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使用逆行髓内钉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显示,对比围术期相关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比较更小(P<0.05);对比治疗优良率,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三项指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发现,针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逆行髓内钉术式较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治疗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围术期指标 优良率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黄海晶 庞贵根 +2 位作者 张铁良 张亚非 张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2.3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5例,其中5例伴前脱位,6例伴有原发性骨质疏松;4部分骨折6例,其中3例伴肱骨头前脱位,2例伴后脱位。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术后第3d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开始主动活动,2周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10~14个月的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3例,全组优良率8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做到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但应注意对锁定接骨板的合理操作,尽量避免锁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