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植物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质资源收集及谱系遗传分化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3 位作者 周勇辉 刘涛 张晓宇 苏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3-740,共8页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查了沙鞭野生种质资源在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自然地理分布,并在群体水平上收集了凭证标本、DNA材料和成熟种子;同时,从采集材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0个个体进行了nrITS序列的扩增和测序,结果发现沙鞭所有参试种群的nrITS序列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谱系遗传分支,即一个分支主要由生长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所测个体组成,另一个分支由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所测个体构成,这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鉴分的结果相吻合。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沙鞭的重要性和相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沙鞭 荒漠植物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沙丘生境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2
作者 任珩 赵文智 +1 位作者 王志韬 赵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98,共10页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植物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采用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沙丘生境下斑块植被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沙鞭种群在...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植物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采用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沙丘生境下斑块植被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沙鞭种群在不同沙丘生境下均存在聚集分布格局,聚集尺度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2)沙鞭种群在半固定沙丘中2—37 cm尺度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95—168 cm尺度负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3)沙鞭种群在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在半流动沙丘0—50 cm尺度负向偏离嵌套双聚块模型,在半固定沙丘0—3、98—105、110—123 cm和130—168 cm尺度负向偏离嵌套双聚块模型。斑块状分布和种内种间竞争是沙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转变的关键,确保斑块内部个体高度聚集,牺牲斑块外围个体是沙鞭种群空间布局和资源占据的生态适应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空间分布格局 沙丘生境 繁殖策略 巴丹吉林沙漠
原文传递
沙鞭全长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毛轩睿 苏旭 +6 位作者 刘玉萍 刘涛 陈金元 胡夏宇 杨萍 李小莉 袁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3-1681,共9页
为了明晰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的转录组特征,本研究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首次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得323309个clean reads,自我矫正产生环形一致性序列(CCS)673540个,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区(CDS)序列28447... 为了明晰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的转录组特征,本研究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首次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得323309个clean reads,自我矫正产生环形一致性序列(CCS)673540个,预测得到蛋白编码区(CDS)序列28447个;MISA软件共搜索得到沙鞭93563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布于56824条unigene上;转录本基因功能注释,共有166541条序列得到NR注释,结果显示沙鞭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亲缘最近;KOG数据库比对将97892个unigene分为25个功能类别,其中注释较多的功能为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分子伴侣;GO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87930个unigene,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3大类及62个亚类分支;KEGG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转导、能量代谢通路中注释基因较多。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沙鞭的遗传信息,为今后沙鞭关键耐旱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沙鞭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SSR
下载PDF
沙鞭PvDREB基因克隆与表达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雨 苏旭 +3 位作者 刘玉萍 苏丹丹 郑长远 陈金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0,共9页
基于沙鞭的三代转录组数据,该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DRE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征,以探讨干旱胁迫下沙鞭DREB转录因子的功能和作用,为揭示P... 基于沙鞭的三代转录组数据,该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DREB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征,以探讨干旱胁迫下沙鞭DREB转录因子的功能和作用,为揭示PvDREB基因响应沙鞭的耐旱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一个沙鞭DREB基因,命名为PvDREB;PvDREB基因编码区长度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AP2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PvDREB蛋白是亲水性蛋白,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存在跨膜结构和可能的糖基化及磷酸化位点。(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vDREB基因与毛竹的DREB亲缘关系较近。(3)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PvDREB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中。(4)qRT-PCR显示,沙鞭根、茎和叶中PvDREB均可诱导表达但差异较大,且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叶中次之,根中最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0%PEG-6000模拟干旱下,PvDREB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随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加,12 h时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研究推测,沙鞭PvDREB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且该基因可能在沙鞭响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DREB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特异性 生物信息学 干旱胁迫
下载PDF
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分析
5
作者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21-4129,共9页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能够揭示物种无性繁殖与种群扩张过程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利用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和群落学调查,分析...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能够揭示物种无性繁殖与种群扩张过程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利用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过程。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89 mm/a、107.8 mm/a、117.4 mm/a、186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3—126 cm、9—200 cm、9—129 cm、6—77 cm、2—95 cm、2—96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2—96 cm下降至6—77 cm;(3)在107.8 mm/a、117.4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基于泊松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15—19 cm、2—6 cm、2—4 cm、9—25 cm尺度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种间竞争关系则采取“抱团”的策略呈现聚集尺度下降,同时沙鞭非生殖株丛可能由于繁殖方式的原因会在较小尺度上形成小聚块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沙鞭 降水 非生殖株丛 点格局
下载PDF
Relation of Wind-induced Sand Displacement to Plant Biomass and Plant Sand-binding Capacity 被引量:19
6
作者 董鸣 Bas ROELS +1 位作者 Sebastiaan DONDERS Marinus J.A.W ERGER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9期979-982,共4页
Desertific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vegetation cover degrades followed by increased wind and water erosion. Plants adapted to moving sand conditions are able to reverse this process. They can stabilize die substrate... Desertific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vegetation cover degrades followed by increased wind and water erosion. Plants adapted to moving sand conditions are able to reverse this process. They can stabilize die substrate. Not much data is available on the soil stabilization capacity of plan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wind-induced sand displacement around pla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biomass. Sand displacement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 of three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plant sand-binding capac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 displacement and plant biomass was not linear. Apart from the amount of biomass, species-specific plant characters like the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 and plant structure may be very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sand-binding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magrostis epigejos Hedysarum laeve psammochloa villosa DESERTIFICATION EROSION plant biomass plant sand-binding capacity sand displacement
下载PDF
根茎禾草沙鞭的克隆基株及分株种群特征 被引量:74
7
作者 董鸣 阿拉腾宝 +1 位作者 邢雪荣 王其兵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2-310,共9页
在内蒙古沙地站对根茎禾草沙鞭的观测实验发现,沙鞭具有规则的克隆生长、“游击型”克隆构型和相当快的克隆扩展。其地下根茎的寿命至少2年。这些发现指示着该植物种可能具有很强的克隆整合。对内蒙古沙地站和内蒙古草原站的单种沙鞭... 在内蒙古沙地站对根茎禾草沙鞭的观测实验发现,沙鞭具有规则的克隆生长、“游击型”克隆构型和相当快的克隆扩展。其地下根茎的寿命至少2年。这些发现指示着该植物种可能具有很强的克隆整合。对内蒙古沙地站和内蒙古草原站的单种沙鞭分株种群的比较和在各站对单种和混交沙鞭分株种群的比较发现,不同地点和在不同群落条件下的沙鞭分株种群在许多重要性状上都存在差异。这些结果暗示着克隆可塑性对沙鞭生态适应性的可能贡献。关于沙鞭克隆整合和克隆可塑性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 沙鞭 沙生境 克隆 生长 分株 种群特征
下载PDF
沙埋和种子大小对固沙禾草沙鞭的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被引量:82
8
作者 朱雅娟 董鸣 黄振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0-739,共10页
该文研究了野外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对沙鞭(Psammochloavillos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以及温室条件下种子大小对不同深度沙埋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和种子休眠率... 该文研究了野外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对沙鞭(Psammochloavillos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以及温室条件下种子大小对不同深度沙埋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和种子休眠率。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2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1cm沙埋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次之。沙埋深度超过2cm之后,沙鞭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2cm的种子休眠率最低。从2~12cm,种子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幼苗能够出土的深度(1~6cm),幼苗首次出土所需的时间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延长。种子大小对沙鞭的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深层沙埋(6cm)时,与小种子相比,大种子产生的幼苗的出土率较高。从2~6cm,大种子形成的幼苗的茎长度都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沙埋深度 种子大小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种子生态学 种子萌发率 幼苗 出土 沙埋
下载PDF
根茎禾草沙鞭的克隆生长在毛乌素沙地斑块动态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玉福 于飞海 +1 位作者 张称意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45-1750,共6页
毛乌素沙地沙化景观是由众多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斑块镶嵌而成的 ,许多生态学过程影响着这些斑块的动态 ,根茎禾草沙鞭的克隆生长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有沙鞭生长的 3块 1 hm2 风蚀样地的野外调查和染料饲喂实验 ,研究了沙鞭的克隆生长在... 毛乌素沙地沙化景观是由众多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斑块镶嵌而成的 ,许多生态学过程影响着这些斑块的动态 ,根茎禾草沙鞭的克隆生长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有沙鞭生长的 3块 1 hm2 风蚀样地的野外调查和染料饲喂实验 ,研究了沙鞭的克隆生长在毛乌素沙化景观斑块动态中的作用。每块样地均被划分为 62 5个 4 m× 4 m的格子 ,在 3块样地的流沙斑块出现的植物中 ,沙鞭占据了最多的格子数。沙鞭根茎扩展的主要方向是从半固定斑块到流沙斑块 ,染料饲喂实验测量了沙鞭扩展到风蚀流沙斑块中的分株数、根茎分枝数、根茎长度和地上生物量。将不同斑块土壤含水量和沙鞭根茎在土壤中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 ,在沙鞭根茎分布集中的地下 3 0~ 5 0 cm处 ,流沙斑块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地高于半固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克隆植物 风蚀 斑块动态 毛乌素沙地 流沙环境 根茎禾草
下载PDF
沙鞭(禾本科)种子在沙丘上的萌发策略及幼苗的耐干燥特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振英 董鸣 张淑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沙鞭是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丘上分布的多年生禾草。对位于沙层不同深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出土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最高的幼苗出土率来自 0 .5~ 2 .0 cm浅层沙埋的种子 ,并且沙埋的... 沙鞭是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丘上分布的多年生禾草。对位于沙层不同深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出土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最高的幼苗出土率来自 0 .5~ 2 .0 cm浅层沙埋的种子 ,并且沙埋的深度影响种子萌发的时间。沙埋越深 ,越多的种子不能萌发并且处于强迫休眠的状态。但是 ,当被埋较深种子上层的沙层被移走使种子位于较浅的沙层时 ,种子能够克服强迫休眠。种子的强迫休眠还能够通过改善沙层中的空气含量来克服。在自然生境中 ,沙丘的流动性能够使萌发后的幼苗整个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干旱胁迫 ,或者萌发后的幼苗在因无后续的降雨而变干。但是 ,沙鞭在幼苗的早期具有忍受干燥 ,在下次水合后能够恢复生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沙埋深度 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 强迫休眠 沙蚀 幼苗耐干燥极限点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克隆植物沙鞭生长对AM真菌生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贺学礼 李英鹏 +1 位作者 赵丽莉 刘雪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1-758,共8页
从毛乌素沙地沙鞭群落间隔空地沙鞭根状茎延伸方向设置样地,2007年5月、7月和10月在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共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沙鞭侵入间隔空地前后对AM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沙鞭能... 从毛乌素沙地沙鞭群落间隔空地沙鞭根状茎延伸方向设置样地,2007年5月、7月和10月在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共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沙鞭侵入间隔空地前后对AM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沙鞭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菌根结构为中间型(I-型),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随采样时间后延AM真菌定殖率先增后降,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孢子密度先降后增,最大值出现在10月份。土壤采样深度对AM真菌定殖和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AM真菌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20 cm浅土层。孢子密度仅与泡囊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N与菌丝和总定殖率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温度与泡囊、丛枝、菌丝和总定殖率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显著负相关;土壤湿度与丛枝、菌丝和总定殖率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显著负相关。克隆植物沙鞭的生长对土壤AM真菌活动和分布有很大影响,沙鞭入侵前后样地中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生态分布 克隆植物 沙鞭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荒漠土壤因子和DSE定殖对克隆植物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娟 贺学礼 +2 位作者 赵丽莉 许伟 闫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5-1103,共9页
克隆植物,尤其是游击型克隆植物,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通过克隆扩展可侵入到不同生境斑块。克隆植物入侵可能会影响入侵地土壤营养状况和微生物群落。为了探明克隆植物入侵对DSE(dark septate endophytes)活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 克隆植物,尤其是游击型克隆植物,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通过克隆扩展可侵入到不同生境斑块。克隆植物入侵可能会影响入侵地土壤营养状况和微生物群落。为了探明克隆植物入侵对DSE(dark septate endophytes)活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3年6月在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和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群落空地沿根状茎延伸方向设置样方,分别于6月、8月和10月在样方内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土层采集土样和根样,研究了不同采样时间羊柴和沙鞭群落空地DSE和土壤理化性质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从6月到10月,随时间后延,克隆植物逐渐侵入群落空地,沙鞭入侵群落空地数和分株数高于羊柴。羊柴群落空地根系DSE定殖率随采样时间后延,逐渐降低,最大值在6月;沙鞭群落空地根系DSE定殖率随采样时间后延,逐渐升高,最大值在10月。随着克隆植物入侵,入侵地土壤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含量显著提高,羊柴入侵提高了入侵群落空地土壤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沙鞭入侵提高了入侵群落空地土壤碱解N和有效P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羊柴群落空地DSE定殖率与土壤p H值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沙鞭群落空地DSE定殖率与土壤p 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碱解N和有效P极显著正相关。克隆植物入侵使得土壤环境更有利于克隆植物自身生长,为荒漠植被恢复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羊柴 沙鞭 DSE 荒漠土壤
下载PDF
塞北荒漠植物根围球囊霉素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亚娟 贺学礼 +2 位作者 赵丽莉 张娟 许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3-1731,共9页
为探明塞北荒漠梁地植物根围土壤球囊霉素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于2013年6月选取内蒙古正蓝旗青格勒图典型梁地阳坡,设置梁底、梁坡和梁顶3个样地,按照0~10、>10~20、>20~30、>30~40、>40~50 cm五个土层分别采... 为探明塞北荒漠梁地植物根围土壤球囊霉素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于2013年6月选取内蒙古正蓝旗青格勒图典型梁地阳坡,设置梁底、梁坡和梁顶3个样地,按照0~10、>10~20、>20~30、>30~40、>40~50 cm五个土层分别采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和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因子、球囊霉素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梁底土壤w(SOC)(SOC为有机碳)、w(TN)、w(碱解氮)、w(TP)、w(有效钾)和w(球囊霉素)明显高于梁坡和梁顶,不同样地内,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w(球囊霉素)显著降低,但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坡位及土层变化不显著.不同样地土壤w(SOC)、w(TN)、w(TP)平均值分别为5.936、1.286、0.115 mg/g,C/N[w(SOC)/w(TN)]、C/P[w(SOC)/w(TP)]、N/P[w(TN)/w(TP)]平均值分别为4.918、58.349、11.876,均低于全国陆地土壤平均水平.土壤中w(总球囊霉素)和w(易提取球囊霉素)平均值分别为1.822和0.838 mg/g,低于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w(总球囊霉素)约占有机碳库的29.9%,具有较高的贡献值.研究显示,塞北荒漠植物根围土壤养分贫乏,磷素缺乏严重;球囊霉素含量及其生态分布规律可作为监测和评价土壤质量状况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球囊霉素 生态化学计量 沙鞭 沙蒿
下载PDF
根茎禾草沙鞭的等位酶变异及克隆多样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可青 葛颂 董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5期534-540,共7页
沙鞭(Psammochloavilosa(Trin.)Bor)是禾本科的一种沙生旱生植物,靠根茎进行无性生殖。采用10种酶系统共15个基因位点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的4个天然居... 沙鞭(Psammochloavilosa(Trin.)Bor)是禾本科的一种沙生旱生植物,靠根茎进行无性生殖。采用10种酶系统共15个基因位点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研究站的4个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结构和克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和同类植物相比,沙鞭的遗传变异水平和克隆多样性均较低。沙鞭4个居群的遗传组成明显不同。石龙庙流动沙丘和石灰庙固定沙丘的基株数目多,遗传变异水平较高,而石龙庙固定沙丘和石灰庙半流动沙丘的基株数目少,只有1株或2株,且多样性水平极低。环境差异在沙鞭的等位酶变异上未得到反映。和其它克隆植物相似,沙鞭的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间(GST=62.16%),居群内变异所占比例较少。沙鞭91.67%的基因型属地方型,无广布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克隆植物 等位酶 克隆多样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固沙禾草沙鞭种子休眠和萌发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7
15
作者 黄振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28-1133,共6页
沙鞭是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丘上分布的多年生禾草 .新采收的种子能够在 1 5~ 35℃的光照和暗中萌发 .在2 5℃光照下 ,通过 1 4 d的培养 ,种子的萌发率能够达到 80 % .在 2 5~ 35℃温度范围内 ,种子的萌发在光照下比暗中好 .通过低温层... 沙鞭是鄂尔多斯高原流动沙丘上分布的多年生禾草 .新采收的种子能够在 1 5~ 35℃的光照和暗中萌发 .在2 5℃光照下 ,通过 1 4 d的培养 ,种子的萌发率能够达到 80 % .在 2 5~ 35℃温度范围内 ,种子的萌发在光照下比暗中好 .通过低温层积处理表明 ,沙鞭的种子处于非深度休眠状态 .4星期的低温层积处理能够有效地加速和提高种子在 2 0~ 30℃、光照和暗中萌发 .对低温贮藏的需求可能是种子对其生境的适应 .另外 ,划伤颖果的果皮和种皮 ,以及不同程度地部分移走胚乳也能够不同程度地加速和提高种子的萌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低温层积处理 非深度生理休眠 胚乳 种子萌发 幼苗发育
下载PDF
切断根茎对根茎禾草沙鞭和赖草克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董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为了研究半干旱内陆沙化生境中植物克隆整合对克隆植物基株扩展能力和对克隆植物分株定居逆境能力的贡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对根茎禾草沙鞭(Rsammochloavillosa(Trin.)Bor)和赖草(Leymussecali-nus(Georgi.)Tz... 为了研究半干旱内陆沙化生境中植物克隆整合对克隆植物基株扩展能力和对克隆植物分株定居逆境能力的贡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对根茎禾草沙鞭(Rsammochloavillosa(Trin.)Bor)和赖草(Leymussecali-nus(Georgi.)Tzvel.)进行了以切断根茎为处理的野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切断根茎处理使根茎禾草沙鞭基株的幼小部分(观测单元)在实验期间根茎数量增量、地上技数量增量、地上枝总长度增量、主根茎节数增量、根茎节总数增量、主根茎长度增量和根茎总长度增量显著地减少。然而,切断根茎处理对另一根茎禾草赖草基株幼小部分(观测单元)的上述7个特征在实验期间的增量没有影响。这些结果指示着在克隆整合及其对克隆生长贡献方面的种间差异。沙鞭的克隆整合特性和克隆生长特性对它在水分短缺、蒸散剧烈、养分贫瘠、生境斑块化和扰动经常的沙化草地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赖草 根茎 内陆沙丘 克隆生长 克隆整合
下载PDF
沙生植物沙鞭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婷 刘涛 +2 位作者 梁瑞芳 苏旭 刘玉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Bor.)20个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序长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和小穗长度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变异研究。结果显示,12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1.832~8.958,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沙鞭不同居群表型... 以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 Bor.)20个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序长度、旗叶长度、旗叶宽度和小穗长度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变异研究。结果显示,12个性状群体间F值为1.832~8.958,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沙鞭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沙鞭形态多样性的82.277%,其中旗叶长度、旗叶宽度、颖片长度、小穗长度等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据欧式距离对参试居群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0.5时,可以将20个沙鞭野生居群划分为两类,且各表型性状并没有依居群地理分布而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沙鞭 表型性状 形态变异 欧式距离
下载PDF
沙生植物沙鞭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婷 刘玉萍 +3 位作者 周勇辉 刘涛 张晓宇 苏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利用光镜对沙生植物沙鞭50个代表种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代表种群叶表皮结构的异同,系统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及生态适应性意义。结果表明,沙鞭叶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组成,... 利用光镜对沙生植物沙鞭50个代表种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代表种群叶表皮结构的异同,系统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及生态适应性意义。结果表明,沙鞭叶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组成,无微毛、大毛和乳突,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脉间长细胞形态和壁波曲程度、短细胞形态和分布式样、气孔器体积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形状、以及刺毛形态等在种群间具有明显差异,可将其鉴分为两大类。同时,沙鞭种群叶表皮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类气孔密度大、第二类气孔密度小,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其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是对荒漠环境的一种微观形态解剖特征性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禾本科 沙生植物 叶表皮微形态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沙鞭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亚男 刘玉萍 +2 位作者 刘雪利 苏旭 刘瑞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9-1499,共11页
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沙鞭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沙鞭不同居群的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沙鞭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46。(2)染色体有正中部着丝粒(M)、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 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的6个沙鞭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探讨沙鞭不同居群的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沙鞭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46。(2)染色体有正中部着丝粒(M)、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和亚端部着丝粒(st)4种类型,且中部着丝粒类型数量最多。(3)沙鞭不同居群核型公式存在差异。(4)核型类型有1A、2A、1B和2B型4种,染色体平均臂比介于1.29~1.62,长度比为1.73~2.68。(5)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5.96%~59.95%,核型对称性较高,进化程度较为原始,其中37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34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6)沙鞭6个居群聚为两类,37居群单独聚为一类,其他所有居群聚为一类,表明37居群与其他居群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沙鞭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进化关系,为以后沙鞭的系统进化和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奠定了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鞭 染色体 核型分析 聚类分析 进化趋势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沙鞭和羊柴AM真菌侵染及其土壤因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翥骍 贺学礼 +1 位作者 郭辉娟 赵丽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兰旗县城南样地,采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Trin.) Bor)和羊柴(Hedysalum laeve Min.)根围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等5个土层土壤样品,研究AM真菌空间分布及其与土...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兰旗县城南样地,采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Trin.) Bor)和羊柴(Hedysalum laeve Min.)根围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等5个土层土壤样品,研究AM真菌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鞭和羊柴均能与AM真菌形成典型的I型丛枝菌根。沙鞭和羊柴之间的菌丝定殖率、泡囊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有显著差异及土壤速效N和速效P也有显著差异,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试验中沙鞭和羊柴丛枝定殖率甚低,孢子密度与不同结构定殖率无显著相关性。沙鞭根围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P、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羊柴根围孢子密度与有机质、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认为,AM真菌的侵染与植物种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因子对AM真菌侵染和菌根形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空间分布 沙鞭 羊柴 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