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1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Ⅱ)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模型
下载PDF
S-ZVI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好氧实验研究
2
作者 高秀红 张馨月 +2 位作者 王鑫桐 魏明蝶 朱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0,共4页
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 采用零价铁与Na2S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硫化零价铁(S-ZVI)颗粒,并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ZVI表面粗糙附有硫化物薄膜,具有壳核结构;S-ZVI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着S/Fe比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当S/Fe比为0.025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8.02%,整体反应在150 min基本达吸附平衡,且遵循伪二级动力学反应;在应用S-ZVI去除亚甲基蓝废水时最佳pH在6~8之间。好氧条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厌氧的1.46倍,氧的存在有助于提高S-ZVI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亚甲基蓝 伪二级动力学 有氧反应 硫铁比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dynam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river sediments of arid areas
3
作者 SU Wenhao WU Chengcheng +4 位作者 Sun Xuanxuan LEI Rongrong LEI Li WANG Ling ZHU Xinp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85-698,共14页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in rivers.Simultaneously,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an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re-enter the upper water body,cau...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in rivers.Simultaneously,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an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re-enter the upper water body,causing secondary pollution of the river water.In this study,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itially to investigate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river sediments in Urumqi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nd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releas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significant short-term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from sediments at different sampling points.The proposed secondary kinetics model(i.e.,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better fitted the release process of sedim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is a complex process driven by multiple factors,therefore,we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factors(pH,temperature,and disturbance intensity)on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in this study.The most amount of nitrate nitrogen(NO_(3)^(–)-N)was released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while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ease of ammonia nitrogen(NH_(4)^(+)-N)occurred under acidic and alkaline conditions.The release of nitrite nitrogen(NO_(2)^(-)-N)was less affected by pH.The dissolved total phosphorus(DTP)rel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lkaline water environment,while the release of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was more significant in acidic water.The release amount of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H.The sediments releas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t higher temperatures,particularly NH_(4)^(+)-N,NO_(3)^(–)-N,and SRP.The highest amount of DOP was released at 15.0℃.An increase in disturbance intensity exacerbated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NH_(4)^(+)-N,DTP,and SRP level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tensity of disturbance,while NO_(3)^(–)-N and NO_(2)^(–)-N were more stable.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rotecting and restor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s and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nvironmental dynamics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 Urumqi City
下载PDF
具非局部源的伪抛物型方程的Cauchy问题
4
作者 杨春晓 樊婕妤 吉飞宇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24年第4期648-663,共16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非局部源的伪抛物型方程u_(t)=∆u+k∆ut+∥w(x)u∥_(Lq)^(p-1)(Rn)ur+1(x,t)的Cauchy问题,其中权函数w(x)∼|x|-s(当|x|足够大).在w(x)∈Lq和w(x)/∈L^(q)两种情况下考虑这一问题的第二临界指标,即鉴别整体解与非整体解的... 本文研究了具有非局部源的伪抛物型方程u_(t)=∆u+k∆ut+∥w(x)u∥_(Lq)^(p-1)(Rn)ur+1(x,t)的Cauchy问题,其中权函数w(x)∼|x|-s(当|x|足够大).在w(x)∈Lq和w(x)/∈L^(q)两种情况下考虑这一问题的第二临界指标,即鉴别整体解与非整体解的初值的临界衰减阶.结果表明,三阶粘性项k∆ut和权函数w(x)的存在有益于解的整体存在或可延迟解的爆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抛物型方程 非局部源 临界衰减阶 第二临界指标 生命跨度
下载PDF
扫频雷达双频连续波伪信号干扰效应
5
作者 赵宏泽 魏光辉 +2 位作者 潘晓东 杜雪 卢新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3-2851,共9页
为掌握典型雷达双频电磁辐射伪信号干扰的效应规律,揭示双频伪信号干扰效应机理,以某型Ku波段扫频测距雷达为试验对象,开展双频连续波伪信号干扰效应试验,分别揭示了二阶互调射频干扰、二阶互调低频干扰和三阶交互调低频干扰效应机理,... 为掌握典型雷达双频电磁辐射伪信号干扰的效应规律,揭示双频伪信号干扰效应机理,以某型Ku波段扫频测距雷达为试验对象,开展双频连续波伪信号干扰效应试验,分别揭示了二阶互调射频干扰、二阶互调低频干扰和三阶交互调低频干扰效应机理,并确定了伪信号电平随干扰场强的变化规律,解释明了伪信号的形态特征和产生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当干扰频差为540~660 MHz时,带外双频二阶互调信号会造成脉冲型伪信号干扰,伪信号产生的位置随机;当干扰频差小于5 MHz时,双频二阶互调信号和三阶交互调信号均会造成冲激型伪信号干扰,伪信号产生的位置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雷达 双频干扰 电磁辐射 伪信号干扰 二阶互调
下载PDF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3
6
作者 王宇 高宝玉 +3 位作者 岳文文 徐秀明 许醒 潘淑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3-708,共6页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式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通过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对于去除水溶液中磷酸根的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玉米秸秆 磷酸根 吸附动力学 吸附速率常数 伪二级动力学 颗粒内扩散方程
下载PDF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曾阿妍 颜昌宙 +2 位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马小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持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钢渣对废水中磷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3
8
作者 化全县 汤建伟 +3 位作者 刘咏 张保林 魏惠 黄莺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批次振荡实验研究了钢渣吸附磷的特性.结果表明,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0.33g/kg,为优惠型吸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速率主控... 通过批次振荡实验研究了钢渣吸附磷的特性.结果表明,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0.33g/kg,为优惠型吸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吸附速率主控步骤为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同时存在.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ΔG<0,ΔS>0,钢渣对磷的吸附为吸热、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吸附 优惠型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偏钛酸型锂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丽芬 陈白珍 +2 位作者 石西昌 马立文 陈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49-1854,共6页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 以TiO2和Li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偏钛酸型锂吸附剂前躯体Li2TiO3,将该前躯体经过盐酸洗脱锂,得到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其中锂的抽出率达到98.86%,钛几乎不溶损。对TiO2、Li2TiO3、H2TiO3以及H2TiO3吸附锂后的样品进行XRD和SEM表征。研究偏钛酸型锂吸附剂H2TiO3对锂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H2TiO3对锂离子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在LiOH溶液中对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为39.8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吸附剂 Li2TiO3 吸附动力学 伪二级动力学
下载PDF
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宝娥 胡勇有 +1 位作者 谢磊 彭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吸附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扩散传质过程.结果表明: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较易进行,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 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吸附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扩散传质过程.结果表明:CMC固定化灭活烟曲霉小球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较易进行,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而且用Langmuir模型更好,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66.7mg·g^-1.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球内部扩散过程用Weber-Morris模型拟合的结果反映小球内部扩散过程是其吸附控制步骤,且染料从小球液相边界层向小球表面的扩散过程亦不能忽略.用外部传质模型MathewsandWeber(M&W)模型和FrusawaandSmith(F&S)模型分别计算得到的外部传质速度的表征值β1S值均小于0.1h^-1,初始染料浓度越大,染料从液相到固相的外部传质速度越慢,而在小球内部越易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生物吸附 吸附等温线 准二级动力学 扩散 传质
下载PDF
天然沸石吸附甲基橙的准二级动力学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路 张宗阳 +4 位作者 张仲鼎 韩攀 李银丽 王蔚 韩润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影响.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也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根据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影响.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也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根据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参数.结果表明,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都可用于预测时间对天然沸石吸附甲基橙的影响,误差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优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沸石吸附甲基橙的表观活化能为14.8 kJ.mol-1,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吸附 甲基橙 准二级动力学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对镉、铅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1
12
作者 彭克俭 秦春 +1 位作者 游武欣 沈振国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54-1659,共6页
采用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干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龙须眼子菜对溶液中镉、铅吸附的基本特征。相同浓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龙须眼子菜对溶液中镉、铅离子的吸附速度很快,大约20min就能达到平衡,吸附的限速... 采用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干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龙须眼子菜对溶液中镉、铅吸附的基本特征。相同浓度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龙须眼子菜对溶液中镉、铅离子的吸附速度很快,大约20min就能达到平衡,吸附的限速过程是小孔扩散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的动力学特征可用假二次方程描述。相同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龙须眼子菜对镉、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能达到32368和24776mg·kg-1,吸附的浓度动力学特征符合Langmuir曲线方程。所有结果都表明,龙须眼子菜能有效地从溶液中去除镉和铅,可以用于水体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也可把龙须眼子菜干样作为一种新的吸附剂用于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镉和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眼子菜 吸附 Langmuir曲线方程 假二次方程
下载PDF
沉水植物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和富集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佳 纪桂琴 +2 位作者 许文 周兴龙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91,共7页
在10℃的较低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冬春季节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对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生物吸附特征及解吸情况,对不同初始浓度重金属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菹草各器官(叶、茎、... 在10℃的较低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冬春季节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对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生物吸附特征及解吸情况,对不同初始浓度重金属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菹草各器官(叶、茎、根茎、根)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菹草对Cu2+,Zn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对Pb2+的吸附在5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分别达1,1,0.997 8。Freundlich等温线可较好地拟合菹草吸附Cu2+,Pb2+,Zn2+的过程,Cu2+,Pb2+,Zn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6.900 6,26.543 0,30.371 8 mg.L-1。以去离子水作洗脱剂,解吸液中3种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仪器检出限(0.01 mg.L-1),解吸程度微弱。投放菹草后,随着初始处理浓度的升高,水体Cu2+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Pb2+的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与Cu2+类似。Zn2+去除率则随水体Zn2+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菹草各器官对水体3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能力不同,排序为Cu2+>Zn2+>Pb2+。不同器官对同一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量差异显著,叶是富集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器官。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会影响菹草各器官富集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一般随水体重金属初始浓度升高,菹草各器官的重金属离子富集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富集系数持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重金属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去除率 富集
下载PDF
改性沸石对猪场沼液氮磷吸附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文艺 郑泽鑫 +1 位作者 韩有法 占明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7-1842,共6页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附时间48 h时,最大氨氮去除率可达90.66%,氨氮饱和吸附量可达1.43 mg·g-1,最大总磷去除率可达85.97%,磷饱和吸附量可达0.16 mg·g-1。吸附后的沸石污泥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是一种优质缓释肥料。Freundlich、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解析改性沸石的等温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均达0.98以上。沸石对猪场沼液中有机态氮磷去除主要基于物理性吸附和沸石中的活性基团与有机官能团所产生的配位络合,无机态氮磷则主要以离子交换及吸附沉淀方式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猪场沼液 吸附等温线模型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柏树锯末对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娜 谢霖湘 +2 位作者 程秀梅 杨晓萃 杨秀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1-354,共4页
本文研究了柏树锯末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用量及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柏树锯末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 本文研究了柏树锯末对模拟印染废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用量及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柏树锯末上的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通过Langmuir方程在318K下计算得到其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35.93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树 锯末 罗丹明B 吸附等温线 拟二级动力学
下载PDF
天祝褐煤腐植酸对Ni^(2+)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静萍 王冠 +2 位作者 陈峰 张立威 李黎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1695,共5页
通过FTIR、FR分析了天祝腐植酸吸附重金属Ni2+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荧光强度的变化,对重金属离子Ni2+进行了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0℃~25℃),吸附最佳pH=6,吸附平衡时间约为5h。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关系数... 通过FTIR、FR分析了天祝腐植酸吸附重金属Ni2+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荧光强度的变化,对重金属离子Ni2+进行了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0℃~25℃),吸附最佳pH=6,吸附平衡时间约为5h。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0.9998,特性常数n为2.49。腐植酸对Ni2+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过程可用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吸附 NI2+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一步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吸附剂去除Cr(Ⅵ)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米娜 何雪梅 +3 位作者 陈馥 贺杰 卜涛 杨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6-1849,共4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最大吸附量可达200. 2 mg/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Fe3O4 Cr(Ⅵ)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氯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明利 赵志伟 崔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为了解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4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并对4种PAC的物理特征及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PAC均具有较广的孔径分布,其对氯苯的平衡吸附量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增大而增大.PAC对氯苯吸... 为了解粉末活性炭(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了4种PAC对水中氯苯的吸附动力学,并对4种PAC的物理特征及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PAC均具有较广的孔径分布,其对氯苯的平衡吸附量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增大而增大.PAC对氯苯吸附速率很快,5 min吸附量可达到平衡时的80%以上,30 min后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假二级和假三级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假二级模型更适合描述2 h以内的吸附过程,假三级模型适合描述吸附时间大于2 h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 PAC 假二级动力学 假三级动力学
下载PDF
伪谱法分离波动方程弹性波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小平 白超英 刘宽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6,188+192,共8页
本文在一阶分离波动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相应的二阶分离波动方程的简单形式。采用交错网格和常规网格伪谱法,实现了一阶及二阶波动方程波场P波和S波的分离模拟。同时对一阶、二阶波场分离模拟结果,以及分离法与非分离法模拟结果进行... 本文在一阶分离波动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相应的二阶分离波动方程的简单形式。采用交错网格和常规网格伪谱法,实现了一阶及二阶波动方程波场P波和S波的分离模拟。同时对一阶、二阶波场分离模拟结果,以及分离法与非分离法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阶与二阶伪谱法分离的效果大致相当,一阶分离法在走时拾取上略占优势,但二阶分离法在振幅和子波形态保护及分离彻底性方面优势明显;实际计算中分离法比非分离法更为灵活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法波场模拟 一阶伪谱法 二阶伪谱法 交错网格 规则网格
下载PDF
含铝活性炭污泥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仇付国 陈丽霞 +1 位作者 孙瑶 付昆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共6页
考察了粒径、pH、温度、磷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影响,确定了其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最佳条件为污泥粒径取1.000~〈2.000mm,温度取25℃,无需调节pH,磷初始质量浓度小于50mg/... 考察了粒径、pH、温度、磷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影响,确定了其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最佳条件为污泥粒径取1.000~〈2.000mm,温度取25℃,无需调节pH,磷初始质量浓度小于50mg/L。Langmuir方程或Freundlich方程均可以描述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的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参数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θ)〈0J/mol、标准吸附焓变(ΔHθ)〉0J/mol、标准吸附熵变(ΔSθ)〉0J/(mol·K)表明,含铝活性炭污泥吸附磷为自发的、吸热的、熵增的过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含铝活性炭污泥对磷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活性炭污泥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 拟二级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