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气门亚目的系统发育关系
1
作者 杨慧娟 陈婷 董文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3,75,共7页
为了解中气门亚目物种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全序列信息及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方法对粪堆寄螨(Parasitus fimetorum)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中气门亚目多数类群的序列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气门亚目物种的线粒... 为了解中气门亚目物种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全序列信息及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方法对粪堆寄螨(Parasitus fimetorum)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中气门亚目多数类群的序列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气门亚目物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中气门亚目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中气门亚目物种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AT含量远高于GC含量;遗传距离在0.111~0.359,平均遗传距离为0.291。碱基转换与颠换比值以及序列饱和性分析显示,中气门亚目物种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具有较大的进化潜能,适合用于系统发育分析。使用ML法和BI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寄螨科与土革螨科形成姐妹分支,与传统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大部分同科的物种总是优先聚在一起,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用于构建中气门亚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结果为后续研究中气门亚目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气门亚目 DNA条形码 线粒体基因组 16S rRNA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吸虱亚目非典型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佳宁 董文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吸虱是真兽类哺乳动物体表的专性寄生虫,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物种数量高达540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在NCBI中已收录15种吸虱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其独特的非典型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剧烈的裂化现象,形成数目不等的微环染色体。本... 吸虱是真兽类哺乳动物体表的专性寄生虫,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物种数量高达540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在NCBI中已收录15种吸虱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其独特的非典型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剧烈的裂化现象,形成数目不等的微环染色体。本文综述了15种吸虱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RNA基因、非编码区以及对吸虱祖先线粒体核型推测的方法和结果。探讨了不同种属间以及与其它昆虫的差异,提出今后对吸虱亚目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虱亚目 非典型线粒体基因组 微环染色体 祖先线粒体核型
下载PDF
中国鱼类名录Ⅸ——魣亚目、马鲅亚目、鲈亚目( 部分 )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明德 罗阳 马若燕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5,共7页
魣亚目 1 科 1 属 11 种,马鲅亚目 1 科 2 属 5 种。鲈亚目(部分)记述 23 科。
关键词 鱼类名录 分布 Yu亚目 马Ba亚目 亚目(部分) 中国
下载PDF
台湾海峡的砂壳纤毛虫研究(纤毛动物门:砂壳亚目)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奎栋 洪华生 +2 位作者 宋微波 柯林 马洪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66,共13页
依据壳体形态对台湾海峡南部 0~ 4 0m水层的 4 0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观察 ,发现其中有 3新种 ,即倪氏表纹虫EpirhabdonellanieiXu ,HongetSong ,sp .nov .,网状条纹虫RhabdonellareticulataXu ,HongetSong ,sp .nov .和钝条纹虫Rhabdone... 依据壳体形态对台湾海峡南部 0~ 4 0m水层的 4 0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观察 ,发现其中有 3新种 ,即倪氏表纹虫EpirhabdonellanieiXu ,HongetSong ,sp .nov .,网状条纹虫RhabdonellareticulataXu ,HongetSong ,sp .nov .和钝条纹虫RhabdonellaobtusaXu ,HongetSong ,sp .nov .及 17个中国新纪录种 ,同时确定新村网纹虫FavellashintsuensisNieetCheng ,194 7为一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动物门 砂纤亚目 新种 台湾海峡
下载PDF
中国鱼类名录 Ⅻ——鳚亚目、(鱼+衔)亚目、喉盘鱼亚目、鰕虎鱼亚目、微体鱼亚目、刺尾鱼亚目、带鱼亚目、鲭亚目、鲳亚目、金枪鱼亚目、攀鲈亚目、刺鳅亚目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明德 罗阳 郭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70,共7页
鳚亚目 4 科 33 属 95 种,鰕虎鱼亚目 5 科 98 属 259 种,刺尾鱼亚目 5 科 11 属 65 种,鲈形目 19亚目 104 科 535 属 1799 种。
关键词 鱼类名录 分布 亚目 鰕虎鱼亚目 刺尾鱼亚目 中国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1和16S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蝴蝶12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鳞翅目:双孔次亚目:蝶类) 被引量:16
6
作者 邹方振 郝家胜 +3 位作者 黄敦元 张大秀 朱国萍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的两个基因总长度为869 bp,其中保守位点373个,可变位点496个,简约信息位点375个;A+T的平均含量为80.2%,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19.8%。分子系统树表明:蛱蝶科不是单系群;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位于蛱蝶科内;粉蝶科和凤蝶科具有共同祖先。据此建议:绢蝶科应归入凤蝶科;蚬蝶科归入灰蝶科;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作为蛱蝶科中的亚科,眼蝶类从蛱蝶科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另外,环蝶类的系统分类地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双孔次亚目 蝶类 ND1基因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鲳亚目鱼类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5,共10页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分化的原始单系群;无齿鲳科和方尾鲳科为单系群,它们与非单系群的双鳍鲳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鲳科为并系群,内部存在与地理区系相对应的2个分支,提示了该科鱼类早期的分化模式。同时,也对16S rRNA基因在鲳亚目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目 线粒体16S rRNA 序列变异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沙蜥属一有效种贵德沙蜥及红原沙蜥的分类研究(蜥蜴亚目:鬣蜥科)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跃招 曾晓茂 +4 位作者 方自力 吴贯夫 刘志君 Theodore J.Papenfuss Robert J.Macey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 形态、染色体特征聚类分析表明过去归入青海沙蜥的天祝、贵德居群被聚为一支 ,而青海沙蜥的其它居群和红原沙蜥聚为另一支 ,证明贵德、天祝居群与青海沙蜥有显著区别 ,应当恢复贵德沙蜥Phrynocephalusputjatia为有效种。贵德沙蜥与青海沙蜥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前者的尾长大于吻肛长 ,后者的尾短 ,小于吻肛长 ,前者背鳞 10 0枚以上 ,后者背鳞不到 10 0枚。红原沙蜥Phryno cephalushongyuanensis与青海沙蜥的染色体和形态特征相似 ,应归隶青海沙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蜥属 蜥蜴亚目 鬣蜥科 青海沙蜥 贵德沙蜥 红原沙蜥 分类
下载PDF
中国甲螨名录(Ⅰ)(蜱螨亚纲:甲螨亚目)(英文)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慧芙 文在根 陈军 《蛛形学报》 2002年第2期107-127,共21页
Preface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oribatid mites was started in the 1920's, when A. Jacot recorded 10 oribatid species from Beijing (Peking) and Shandong (Shantung). In the 1980s', Chinese acarologists noticed t... Preface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oribatid mites was started in the 1920's, when A. Jacot recorded 10 oribatid species from Beijing (Peking) and Shandong (Shantung). In the 1980s', Chinese acarologists noticed the necessity of studying soil mites, which were poorly investigated and reported during the past 60 years. Along with the adoption of more open policy in China, the academic exchange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甲螨名录 蜱螨亚纲 甲螨亚目
下载PDF
中国甲螨名录(蜱螨亚纲:甲螨亚目)(Ⅱ)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慧芙 文在根 陈军 《蛛形学报》 2003年第1期42-63,共22页
Autognetidae Grahdjean,1960平脊甲螨科 Autogneta masahitoi Aoki,1963日本平脊甲螨 Beijing(32),Shanghai(71,81,84),Anhui(32,71). Parautogneta changbaiensis Wen et Gao,2000长白准脊甲螨 Jilin(116).
关键词 中国 甲螨 蜱螨亚纲 甲螨亚目
下载PDF
三肠亚目(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序列目)涡虫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合彩 陈广文 +1 位作者 孙健 刘德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比较分析了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的三肠亚目涡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总结出现今大家公认的该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Tricladida是一个亚目级阶元,即三肠亚目,隶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序列目.该亚目下分4个次目:海栖次目、陆栖次目、... 比较分析了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的三肠亚目涡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总结出现今大家公认的该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Tricladida是一个亚目级阶元,即三肠亚目,隶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序列目.该亚目下分4个次目:海栖次目、陆栖次目、沼栖次目和穴居次目,其中海栖次目是一个单系,为亚目内较原始的类群;沼栖次目是一个并系,其内的三角涡虫科和陆栖次目有最近共同祖先;陆栖次目为单系起源.三肠亚目涡虫的演化路线是由海生到淡水再到陆生,之后又有逆转现象,即个别类群(如Spathula、Romankenkius)又返回淡水生活.文中还对未来该亚目系统发育研究的焦点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肠亚目 涡虫 系统发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牛中华泰勒虫新种(梨形虫亚目:泰勒虫科) 2.分子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启 刘光远 +4 位作者 殷宏 赵启祖 刘德考 任家信 李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分离自我国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的一种形态特异的泰勒虫,采用传统分类学研究鉴定为新种,被定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又利用对泰勒虫属特异的PCR引物(92/93)对该种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该种属泰勒虫属原... 分离自我国甘肃中部地区土种黄牛的一种形态特异的泰勒虫,采用传统分类学研究鉴定为新种,被定名为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 sp.nov.)。又利用对泰勒虫属特异的PCR引物(92/93)对该种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该种属泰勒虫属原虫确定无疑,并对代表虫种进化和分类的18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对已测出该基因1067bp长片断序列与基因库中9种巴贝斯虫,7种已知牛泰勒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起系统发生树。树图表明,瑟氏泰勒虫和水牛泰勒虫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中华泰勒虫与这两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附膜泰勒虫、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斑羚泰勒虫、突变泰勒虫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泰勒虫 新种 PCR 18SrRNA 梨形虫亚目 泰勒虫科 分子分类学
下载PDF
北京地区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态分布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新宇 刘阳 +3 位作者 王辰 赵蕾 郭冬生 刘定震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现分布蜻蜓目均翅亚目昆虫 3科 1 0种 ,其中科的蓝纹与二色异痣为优势种 ,分布最为广泛 ,通过主成分分析 ,湿地内的浮水层植物盖度、挺水层植物盖度、周围植被盖度及沉水层植物盖度是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现分布蜻蜓目均翅亚目昆虫 3科 1 0种 ,其中科的蓝纹与二色异痣为优势种 ,分布最为广泛 ,通过主成分分析 ,湿地内的浮水层植物盖度、挺水层植物盖度、周围植被盖度及沉水层植物盖度是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子 ,各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3 0 49,2 4 1 4,1 7 45和1 5 2 6%。色科黑色和透顶单脉色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地区及北部山区水流较快、水体较浅、污染度较小的水域。长叶异痣、七条和白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水库湖泊的边缘地带 ,数量相对较少。烟翅绿色、红痣绿色及白狭扇仅在山区发现 ,分布范围较为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均翅亚目 昆虫 生态分布 蜻蜓目
下载PDF
昆明地区蝽次目(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和秋菊 牛秋敏 +1 位作者 易传辉 曾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2-697,共6页
为研究昆明地区半翅目蝽次目昆虫多样性,2007—2011年对蝽次目(Pentatomomorpha)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标本1 559头,隶属于11科65属,共87种;其中,蝽科(Pentatomidae)和缘蝽科(Coreidae)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别有29种604头和27种61... 为研究昆明地区半翅目蝽次目昆虫多样性,2007—2011年对蝽次目(Pentatomomorpha)昆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标本1 559头,隶属于11科65属,共87种;其中,蝽科(Pentatomidae)和缘蝽科(Coreidae)昆虫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别有29种604头和27种613头;优势种也以两科昆虫为主,分别有8种和5种;龟蝽科(Plataspidae)和网蝽科(Tingidae)种类最少,仅各1种。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蝽次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蝽科昆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其次是缘蝽科,两科昆虫优势度明显,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龟蝽科和网蝽科,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低,种群结构相对不稳定。昆明地区蝽次目昆虫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优势种 群落结构 异翅亚目
下载PDF
云斑尖塘鳢微卫星标记在两种虾虎鱼亚目鱼类群体间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祝斐 朱晓平 +4 位作者 尹绍武 张丽娟 胡静 侯新远 胡亚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利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式反应(STR-PCR)技术对已开发的14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a)微卫星标记在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和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群体间进行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云斑尖塘鳢... 利用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式反应(STR-PCR)技术对已开发的14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a)微卫星标记在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和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群体间进行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云斑尖塘鳢微卫星标记在线纹尖塘鳢群体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河川沙塘鳢群体中也有10对引物可稳定扩增,其中9对在线纹尖塘鳢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6对在河川沙塘鳢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通过这10对通用微卫星标记检测3个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44 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04 3,平均多态信息(PIC)含量为0.536 9。同时获得3个有着较高的通用性微卫星位点(H27、H142和H97),平均PIC值均大于0.5,具有高度多态性,在3种虾虎鱼亚目鱼类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这3个位点在3种虾虎鱼亚目鱼类之间共检测得到6~22个不等的等位基因,并获得1个可以用于鉴别沙塘鳢科与塘鳢科特异基因型的等位基因位点(H97)。因此,通过已开发的云斑尖塘鳢微卫星标记来获得适用相近物种的微卫星标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尖塘鳢 微卫星标记 虾虎鱼亚目 通用性
下载PDF
蜥蜴亚目5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育辉 贾林芝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477,共3页
为探讨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丽斑麻蜥(Eremiasargus)、铜蜥(Lygosomaindicum)、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和耳疣壁虎(Gekkoauriverrucosu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 为探讨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丽斑麻蜥(Eremiasargus)、铜蜥(Lygosomaindicum)、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和耳疣壁虎(Gekkoauriverrucosu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昼行性的北草蜥、丽斑麻蜥和铜蜥的视网膜结构相似,而夜行性或晨昏性活动的两种壁虎视网膜结构相似,显示了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和机能与各自的生活习性的一致性。其中,北草蜥视盘的基部有栉膜伸入玻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亚目 视网膜 显微结构 生活习性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探讨部分鳚亚目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源真 王伟 +1 位作者 姜志强 张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95,共7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3科5属6种中国黄渤海海域的鳚亚目(Blennioidei)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约669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5种鳚亚目其他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并以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为外群,生成供系统...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3科5属6种中国黄渤海海域的鳚亚目(Blennioidei)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约669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5种鳚亚目其他科鱼类的相应基因片段,并以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4.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鳚亚目鱼类的16S rRNA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缺失现象,共有207 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0.8,碱基平均差异为3.36;支持绵鳚(Enchelyopus elongates)归于鳚亚目绵鳚科(Zoarcidae),鳚(Azuma emmnion)归于鳚亚目线鳚科(Stichaeidae);方氏云鳚(Enedriasfangi)和云鳚(Enedrias nebulosus)种间遗传距离只有0.01,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目(Blennioidei) 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中国蝗总科昆虫科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直翅目:蝗亚目)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哲民 乔格侠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在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12个特征,利用Hennig86程序包,以支序分析探讨了中国蝗总科昆虫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类昆虫稳定的分为两大类,即癞蝗类和蝗类,本文建议蝗虫类昆虫分为两个总科较宜。长腹蝗... 在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12个特征,利用Hennig86程序包,以支序分析探讨了中国蝗总科昆虫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类昆虫稳定的分为两大类,即癞蝗类和蝗类,本文建议蝗虫类昆虫分为两个总科较宜。长腹蝗亚科似归入斑腿蝗亚科更为合理;而皱腹蝗亚科则应提升为独立科。在传统分类系统中,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为1对姐妹群,而支序分析结果表明瘤锥蝗科与癞蝗科为1对姐妹群,它们的祖先与锥头蝗科有着共同的起源。目前,中国分布的蝗虫类昆虫可分为两总科9个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亚目 蝗总科 系统发育 支序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丽蝇科区系研究(双翅目:环裂亚目)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明福 薛万琦 武玉晓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 调查研究山西省丽蝇科昆虫的种数、分布及区系特征。方法 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结果在山西省发现丽蝇科昆虫 49种 ,隶属于 4亚科 2 0属。记述了山西省该科分类概况、名录及分布 ,讨论了山西省丽蝇科昆虫的区系分布特点。... 目的 调查研究山西省丽蝇科昆虫的种数、分布及区系特征。方法 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结果在山西省发现丽蝇科昆虫 49种 ,隶属于 4亚科 2 0属。记述了山西省该科分类概况、名录及分布 ,讨论了山西省丽蝇科昆虫的区系分布特点。结论 山西省丽蝇科种数占全国已知种数的 2 0 .5 % ,约占世界丽蝇科种数的 4.5 %。其中古北界种连同古北界共同种占 93 .9%。表明山西省丽蝇科昆虫属于古北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丽蝇科 双翅目 环裂亚目 分类学 蝇总科
下载PDF
青海沙蜥(蜥蜴亚目:鬣蜥科)种群的年龄结构与性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鹏飞 王跃招 +4 位作者 王硕果 曾涛 郭海燕 蔡红霞 曾宗永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 根据2001和2002两年间6个月的标志重捕资料,在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若尔盖草原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体长、体重和尾长3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这3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选取体长的聚类分析结果把青海沙蜥的所有个体分成3个年龄组,3个年龄组的体长范围分别是:26~36mm;37~50mm;51~65mm.各年龄组体长、体重和尾长平均值差异的F检验结果,说明用体长划分年龄较为合理.青海沙蜥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金字塔形,但第II年龄组个体数比例较小.青海沙蜥各年龄组的性比在3个年龄组间是不稳定的,第I,II,III3个年龄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分别为7.7∶1,32∶1和1∶2.1,而在整个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为1.76∶1.青海沙蜥的体形大小的性二态在其性成熟前后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剔亚目 鬣蜥科 青海沙蜥 标志重捕 聚类分析 年龄结构 性别比 性别二态 种群生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