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雍菜浮床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石焱
马徐发
吴志新
任雨薇
陈孝煊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6,共8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2310)
-
文摘
通过大规模养殖试验,研究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养殖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黄颡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浮床水培水雍菜对鱼塘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养殖前后黄颡鱼肠道细菌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组之间的黄颡鱼肠道细菌种类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优势菌群的组成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差异,优势菌种的构成相似。在养殖前期黄颡鱼肠道中变形菌门(88.56%)占主要优势,末期对照组(无浮床)以厚壁菌门(48.4%)、梭杆菌门(32.52%)和变形菌门(14.56%)为主,试验组(有浮床)以变形菌门(36.72%)、厚壁菌门(21.89%)、梭杆菌门(17.48%)和拟杆菌门(11.48%)为主。
-
关键词
黄颡鱼
肠道
水雍菜
人工浮床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
Keywords
yellow catfish (pseudobagrusfulvidraco)
intestine
Ipomoeaaquatica Forsk
artificialfloating beds
microflora structure
high-through sequencing technique
-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S917.1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中国黄颡鱼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及其分子系统学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库喜英
周传江
何舜平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74,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3053012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7CB411601)资助
-
文摘
基于体侧色斑、背鳍前部形态、吻长及尾柄长的差异,Ng和Kottelat(2007)将分布于中国的黄颡鱼群体划为两个物种:北方群体为Pseudobagrus sinensis,南方群体为P.fulvidraco。本研究通过对70个黄颡鱼标本相关形态特征的测量及对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分析,探讨了P.sinensis物种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依据体侧色斑和背鳍前部形态的差异,可将黄颡鱼分为对应于P.sinensis和P.fulvidraco的两种形态类型,但对尾柄长、吻长的测量发现二者没有差异。对70条cyt b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为:两种鱼类有1个共同的单倍型;两种鱼类的单系性在系统发育分析中都没有得到重现,而二者聚在一起形成获得100%支持率的单系群;两种鱼类群体之间存在持续的基因交流(Nm=4.7);两种鱼类在单倍型的巢式支系分析(nested clade analysis,NCA)中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进化谱系,所有的单倍型以不超过5步的突变全部被纳入同一个进化网络中。因此我们认为P.sinensis不是有效物种,而应被视为黄颡鱼的一种形态类型。基于cyt b基因的序列变异,本研究对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作了初步分析。群体的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及Tajima's D中性检验表明,约在10.1-14.1万年前,黄颡鱼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历过群体扩张,推测这可能是导致黄颡鱼群体单倍型多样度高(h=0.857±0.0014)而核苷酸多样度低(π=0.0023±0.0003)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群体缺乏明显的地理结构,推测原因可能是历史上水系的连通促进了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
-
关键词
pseudobagrusfulvidraco
Pseudobagrus
sinens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种群扩张
基因流
-
Keywords
pseudobagrusfulvidraco, Pseudobagrus sinensis, cyt b, genetic diversity, gene flow, populationexpansion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