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婉凤 郭文硕 +1 位作者 冯丽贞 黄秀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试验菌株仅与同源性为100%的未知种名的假尾孢菌聚为一类。比较不同种的ITS碱基序列,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异碱基分布于ITS1和ITS2区域,说明ITS能够体现假尾孢属的种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木假尾孢 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育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3 位作者 陈全助 谢婉凤 叶小真 张大龙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对雷公藤角斑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毒素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生的毒素对雷公藤叶片具有毒性。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选择离体叶片针刺法。对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表明,该菌产毒的最佳培养液... 对雷公藤角斑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毒素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生的毒素对雷公藤叶片具有毒性。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选择离体叶片针刺法。对雷公藤角斑病菌产毒条件研究表明,该菌产毒的最佳培养液为查彼+培养液,最适pH值为7.0,适宜温度为29℃,并在全黑暗条件下充分震荡(120 r.min-1)培养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角斑病 福木假尾孢 毒素 产毒条件
下载PDF
雷公藤角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2 位作者 冯丽贞 叶小真 谢婉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关键词 雷公藤 福木假尾孢 毒素 抗病性
下载PDF
雷公藤角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红梅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46,共7页
对雷公藤角斑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菌为福木假尾孢。雷公藤角斑病病原菌菌丝在PDA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6;最适温度为25℃;碳源中单糖、氮源中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对氮源的利... 对雷公藤角斑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病原菌为福木假尾孢。雷公藤角斑病病原菌菌丝在PDA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6;最适温度为25℃;碳源中单糖、氮源中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对氮源的利用比对碳源的利用强。分生孢子在30℃下萌发速度较快,2 h后开始萌发,4 h后的萌发率达到98.6%;分生孢子可以从两端细胞、两端细胞及中间细胞萌发多个芽管,萌发pH值为6,且在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时,才有较高的萌发率,但对光照的反应不灵敏;其致死条件为温度50℃,时间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角斑病 福木假尾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雷公藤抗氧化酶对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侵染的响应
5
作者 张祖权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68-71,共4页
雷公藤角斑病是危害雷公藤生长的毁灭性病害,福木假尾孢菌毒素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测定在假尾孢菌毒素中培养不同时间的雷公藤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研究雷公藤抗福木假尾孢菌毒素的响应。... 雷公藤角斑病是危害雷公藤生长的毁灭性病害,福木假尾孢菌毒素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测定在假尾孢菌毒素中培养不同时间的雷公藤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研究雷公藤抗福木假尾孢菌毒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2~24 h内SOD酶活性迅速升高,24 h以后逐步减退,48 h后酶活性又开始回升,到60 h的酶活性值高于初始值;在12~36 h内POD活性逐步上升,36 h以后开始下降,48 h后酶活性又开始回升,到60 h的酶活性值高于初值,且在60 h内POD的活性都高于对照。因此,SOD、POD都可以作为雷公藤抗角斑病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福木假尾孢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