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单胞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杨海君 谭周进 +1 位作者 肖启明 何可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假单胞菌能产生多种抗生素 ,改善植物营养 ,促进植物生长 ,且能降解土壤中有毒物质 ,对植物促生长防病作用显著。部分假单胞菌株具有杀虫功能 。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生物防治作用 植物营养 植物生长
下载PDF
假单胞菌的微生态调节作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谭周进 肖罗 +1 位作者 谢丙炎 易有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6,共5页
假单胞菌能够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对改善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很好的作用 ,同时假单胞菌还能够对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进行降解 。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微生态调节作用 植物微生态制剂 PGPR 抗生作用 嗜铁素 细菌竞争 细菌定殖 诱导抗性
下载PDF
一株荧光假单胞菌的溶磷特性及其对杨树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辉 吴小芹 +1 位作者 任嘉红 陈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从杨树根际筛选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JW-JS1菌株,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研究其溶磷特性,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杨树苗木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和碳氮比为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达到580.72... 从杨树根际筛选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JW-JS1菌株,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研究其溶磷特性,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杨树苗木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和碳氮比为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达到580.72,708.34和608.97 mg·L-1;该菌株分别在温度为30℃,初始pH 7.0,装液量为1/5和NaCl质量浓度为0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为562.89,594.58,638.62 mg·L-1和527.82 mg·L-1。接种该菌株可显著促进NL-895杨和美洲黑杨苗期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其中,NL-895杨和美洲黑杨的苗高、地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CK增长21.96%,5.04%,57.33%,54.36%和51.66%,1.98%,150.18%,168.49%,植株体内P,K,Ca和Mg含量分别比CK增长25.16%,19.75%,17.12%,10.10%和27.55%,125.53%,55.47%,10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荧光假单胞菌 特性 促生长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对食用菌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4
作者 董晓雅 周巍巍 +4 位作者 张继英 戚元成 高玉千 申进文 邱立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685-4690,共6页
从小麦根际分离到1株对食用菌有较强促生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假单胞菌P2-10(Pseudomonas sp.P2-10)。该菌株与平菇天达300(Pleurotus ostreatus Td 300)、杏鲍菇杏6(Pleurotus eryngii X6)或鸡腿菇瑞7(Coprinus comatus R7)混合培... 从小麦根际分离到1株对食用菌有较强促生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假单胞菌P2-10(Pseudomonas sp.P2-10)。该菌株与平菇天达300(Pleurotus ostreatus Td 300)、杏鲍菇杏6(Pleurotus eryngii X6)或鸡腿菇瑞7(Coprinus comatus R7)混合培养,可显著提高这些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及诱导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假单胞菌P2-10对食用菌的促生作用来自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通过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降解食用菌产生的ACC、减少食用菌乙烯的合成及乙烯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食用菌 促生作用 机理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书文 刘鹭 +3 位作者 李红娟 孙洁 崔文明 吕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6-210,共5页
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100 HR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对从原料乳中分离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胞外耐热蛋白酶进行纯化及特性研究。将纯化后的单一蛋白酶进行SDS-PAGE分子质量测定,并考察最适温度、最适pH... 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100 HR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对从原料乳中分离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胞外耐热蛋白酶进行纯化及特性研究。将纯化后的单一蛋白酶进行SDS-PAGE分子质量测定,并考察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金属离子对其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该蛋白酶的氨基酸种类分析。纯化后蛋白酶的分子质量为47kD,经纯化后蛋白酶比活力提高了近61.38倍;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7.0;二硫苏糖醇对蛋白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Fe2+可以促进蛋白酶活性的提高;该酶具有较强耐热性,原酶液经130℃热处理3min后,残留酶活仍超过原酶液的47.67%;该蛋白酶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占明显优势,其中Gly含量最高,物质的量分数高达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蛋白酶 纯化 特性 牛乳 腐败
下载PDF
稻秸秆覆盖对麦田细菌种群数量及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启光 陈怀谷 +3 位作者 杨爱国 张银贵 林玲 于汉寿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杆覆盖麦田和未秸杆覆盖麦田的细菌数量变化,并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结果表明,秸杆覆盖麦田总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比未秸秆覆盖麦田有明显的提高;稻秸杆覆盖有增加麦田总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效应...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杆覆盖麦田和未秸杆覆盖麦田的细菌数量变化,并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结果表明,秸杆覆盖麦田总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比未秸秆覆盖麦田有明显的提高;稻秸杆覆盖有增加麦田总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效应,前期高于后期;秸杆覆盖田块和未秸杆覆盖田块小麦根际拮抗菌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90%以上的荧光假单胞菌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拮抗能力;秸杆覆盖田小麦纹枯病发生比未秸杆覆盖田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覆盖 荧光假单胞菌 小麦纹枯病
下载PDF
小麦根圈细菌中PGPR的筛选及其初步鉴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平 冯新梅 +2 位作者 王国新 董彪 李阜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通过不灭菌砂培,比较了31 株荧光色素产生菌和22 株耐寒细菌接种处理麦种后对麦苗株高、地上部干重及总干重的影响,获得具有小麦生长刺激作用的荧光色素产生菌和耐寒细菌各3 株,其中的2 株耐寒细菌也是荧光色素产生菌。通过离... 通过不灭菌砂培,比较了31 株荧光色素产生菌和22 株耐寒细菌接种处理麦种后对麦苗株高、地上部干重及总干重的影响,获得具有小麦生长刺激作用的荧光色素产生菌和耐寒细菌各3 株,其中的2 株耐寒细菌也是荧光色素产生菌。通过离体拮抗试验,得到了7 株对小麦根腐病原菌及5 株对小麦全蚀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根圈细菌。选取分别对小麦土传根腐病原菌和全蚀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2 个菌株Xl6 和Xyg9( 该菌株对麦苗生长也有较强刺激作用) 进行了初步鉴定,分别属于Pseudomonasfluorescensbio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群 PGPR 筛选 拮抗作用 小麦
下载PDF
某院2010—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爱华 李海峰 王志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8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医院内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常规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全自动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医院内感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常规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全自动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862株,在痰液分离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伤口分泌物拭子、脓液、血液、尿液、脑脊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干部病房、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本组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唑林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庆大霉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及头孢唑林钠的耐药率在90.00%以上。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易产生多重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冯莉 张玲华 田兴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537-539,共3页
用荧光假单胞菌和氧氯化铜处理烟草根际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对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荧光假单胞菌菌液后,使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第一周显著增加,第二周和第三周恢复到和对照一致,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 用荧光假单胞菌和氧氯化铜处理烟草根际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对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荧光假单胞菌菌液后,使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第一周显著增加,第二周和第三周恢复到和对照一致,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是使其逐渐下降,第一周和第二周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第三周显著低于对照;氧氯化铜施入烟草根际土壤后,第一周使根际细菌数量极显著下降,并一直保持低于对照的水平,对根际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对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是使其逐渐下降,到第三周显著低于对照。用荧光假单胞菌处理后,烟草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铜制剂 烟草 根际微生物 根系活力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杆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母智深 白英 +1 位作者 赵广华 胡小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2-766,共5页
从原料乳中分离获得一株荧光假单胞菌Rm12,该菌株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其发酵上清液经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纯化得到SDS-PAGE均一蛋白酶,经鉴定确认该酶是一种新的金属蛋白酶,命名为Ht12,对H... 从原料乳中分离获得一株荧光假单胞菌Rm12,该菌株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其发酵上清液经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纯化得到SDS-PAGE均一蛋白酶,经鉴定确认该酶是一种新的金属蛋白酶,命名为Ht12,对Ht12的基本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蛋白酶分子量为45000,含有较高的脯氨酸和二硫键,N末端氨基酸残基序列为MSKVKDKAIVSAAQAS,Mn2+对蛋白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于160℃加热20s,保留活力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孢杆菌 耐热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 原料乳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健 冯晨 +2 位作者 沈香娣 唐佩 冯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建立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方法采用改良平板法,用扫描电镜、Fontana镀银染色法和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胞外多糖染色法观察体外生物膜型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浮游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建立稳定、可靠的铜绿假单胞菌体... 目的建立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方法采用改良平板法,用扫描电镜、Fontana镀银染色法和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胞外多糖染色法观察体外生物膜型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浮游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建立稳定、可靠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果刚果红-阿利新蓝(AB)染液联合细菌胞外糖染色法,细菌细胞呈淡红色,胞外糖为深紫红色,背景呈蓝色;Fontana镀银染色法细菌细胞呈绛红色,胞外糖为深黄色,背景呈桔黄色;扫描电镜下生物膜细菌呈短杆状,周围被黏稠状物质紧紧包绕,菌体间以黏稠的纤维状黏液丝相连。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培养建立生物膜的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为进一步开展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建立 鉴定
下载PDF
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与假单胞菌的竞争生长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尔凝 白羽 +3 位作者 马凯 刘清珺 武会娟 高丽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6-260,共5页
为预测鲜猪肉的货架期,将Baranyi模型与改良Lotka-Volterra结合,建立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与假单胞菌(Pseudomonads spp.)的竞争生长预测模型。由改良Lotka-Volterra方程计算稳态拮抗系数(α)。结果表明:在低温... 为预测鲜猪肉的货架期,将Baranyi模型与改良Lotka-Volterra结合,建立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与假单胞菌(Pseudomonads spp.)的竞争生长预测模型。由改良Lotka-Volterra方程计算稳态拮抗系数(α)。结果表明:在低温下单增李斯特菌对假单胞菌有一定抑制作用(α>0),且抑制效果在4℃最强;假单胞菌对单增李斯特菌无明显抑制作用。采用ComBase数据库中猪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数据,计算模型的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对模型进行数学检验,4℃时偏差因子为1.207表明模型是失败-安全的,准确因子为1.362表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单增李斯特菌 假单胞菌 竞争生长模型 混合生长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群根部定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平 胡正嘉 李阜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08-414,共7页
本文从定殖动态、引入菌株的特性及其环境条件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近10a来有关荧光假单胞菌群根部定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群 根部定殖 生态学
下载PDF
大蒜提取液联合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PAO-JP2浮游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群 杨滢 +1 位作者 秦国琦 瞿伟 《中医药信息》 2010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测定大蒜提取液、喹诺酮类药物对PAO1、PAO-JP2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探讨两株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空白组、大蒜组、环丙沙星组、大蒜和环丙沙星组。结果:大蒜提取液对PAO1浮游菌MIC值高于PAO-JP2。结论:... 目的:测定大蒜提取液、喹诺酮类药物对PAO1、PAO-JP2浮游菌最低抑菌浓度,探讨两株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空白组、大蒜组、环丙沙星组、大蒜和环丙沙星组。结果:大蒜提取液对PAO1浮游菌MIC值高于PAO-JP2。结论:大蒜提取液和环丙沙星联用后,能明显降低该两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PAO-JP2的MIC值,大蒜提取液与环丙沙星联用后,抗菌效果以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液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作用
下载PDF
负压创面治疗对烧伤创面脓毒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洋 胡大海 +2 位作者 董茂龙 白晓智 李小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治疗(NPWT)对烧伤创面脓毒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小鼠108只,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烫伤后感染模型,实验组行NPWT治疗,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敷(WTD)治疗。观察小鼠创面细菌荧光表...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治疗(NPWT)对烧伤创面脓毒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小鼠108只,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烫伤后感染模型,实验组行NPWT治疗,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敷(WTD)治疗。观察小鼠创面细菌荧光表达量、脏器病理改变情况。其余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组、烫伤感染组、烫伤感染NPWT处理组和烫伤感染换药组,进行7 d生存分析。结果实验组小鼠创面细菌荧光强度1、3、5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器官病理反应轻于对照组。7 d生存率烫伤感染NPWT组显著高于烫伤感染组,前3 d烫伤感染NPWT组死亡率显著低于烫伤感染换药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NPWT,创面细菌含量可以快速降低,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损伤,降低烧伤创面脓毒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假单胞菌 铜绿 小鼠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骨伤科感染及耐药谱的5年变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尚才 毋玉梅 周英杰 《中医正骨》 2001年第8期11-12,共2页
为了指导骨伤科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统计了本院近 5年该菌临床感染的有关资料 ,并对耐药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 498株 ,在 G-杆菌中略低于大肠埃希氏菌居第 2位 ,其临床分布 ,以开放性骨折最高 ,慢性... 为了指导骨伤科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统计了本院近 5年该菌临床感染的有关资料 ,并对耐药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 498株 ,在 G-杆菌中略低于大肠埃希氏菌居第 2位 ,其临床分布 ,以开放性骨折最高 ,慢性骨髓炎次之。对 16种常用抗生素耐药谱变化的分析结果显示 ,耐药率超过 5 0 %的有 9种 ,超过 85 %的有 6种 ,4种抗生素处于高耐药水平 ,9种呈不同程度的上升 ,耐药率相对较低的 4种抗生素上升幅度明显 ,结果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是骨伤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而且是混合感染的主要参与菌种。该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 ,而且普遍呈上升趋势 ,临床必须根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骨伤科临床特点 ,积极预防和合理用药并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致病性 骨伤科 感染耐药性 调查报告
下载PDF
Composition of Wheat Rhizosphere Antagonistic Bacteria and Wheat Sharp Eyespot as Affected by Rice Straw Mulching 被引量:16
17
作者 CHEN Huai-Gu CAO Qi-Guang +4 位作者 XIONG Gui-Lin LI Wei ZHANG Ai-Xiang YU Han-Shou WANG Jin-Sh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05-514,共10页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rice straw mulching on changes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and the incidence of wheat sharp eyespot, a multi-year field study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unmulched plots and the plots mulched with ri...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rice straw mulching on changes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and the incidence of wheat sharp eyespot, a multi-year field study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unmulched plots and the plots mulched with rice straw for two or three years. Bacterial and fungal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in the cultures prepared from the wheat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s. Rice straw mulching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pseudomonas colony forming units in wheat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s.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bacteria that were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was higher in mulched than in unmulched soil. Bacterial isolates antagonistic to Rhizoctonia cereali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n inhibition zone test. A series of these isolates were typed by partial sequencing of the 16S rRNA gene. Pseudomonads had higher antagonistic activity against R. cerealis than other species, and more than 80% of rhizosphere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were antagonistic to R. eerealis. The disease indices were lower in the mulched plots than in the unmulched contro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ice straw mulching in a rice-wheat rotatio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Additionally, these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wheat sharp eyesp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disease control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Rhizoctonia cerealis rice-wheat rotation
下载PDF
假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周进 肖启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3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假单胞菌产生的抗生素种类。
关键词 假单胞菌 抗生素 种类 防治对象 吩嗪类 硝吡咯菌素
下载PDF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京新 王文娟 《肉类研究》 2009年第10期48-51,共4页
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首先通过平板法确定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然后采用滤纸片法确定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通过生化检测研究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 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首先通过平板法确定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然后采用滤纸片法确定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通过生化检测研究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3%;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当茶多酚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能够逐步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碱性磷酸酶渗出,继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金属离子、蛋白质的渗漏使细胞代谢发生紊乱,逐渐破坏细胞结构,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云凤 聂立岩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尤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分...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尤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053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急诊科,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为82.5%(869/1053),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离率达22.2%。耐亚胺培南菌株除对头孢哌酮钠、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耐药率<40.0%外,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钠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40.0%,对氨曲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耐药率为57.7%~100%;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降低,耐药率为32.4%~44.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强,耐药率≤21.2%。神经内科未分离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关注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变化,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亚胺培南 医院科室 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