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on of phage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safe phage therapy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Victor Krylov +13 位作者 Olga Shaburova Elena Pleteneva Sergey Krylov Alla Kaplan Maria Burkaltseva Olga Polygach Elena Chesnokova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44,共12页
The emerg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pathogens forced us to consider the phage therapy as one of the possibl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conditions for ... The emerg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pathogens forced us to consider the phage therapy as one of the possibl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conditions for the safe, long-term use of phage therapy against va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 describe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 suitable phages, their most effective combinations and some approaches for the rapid recognition of phages unsuitable for use in therapy. The benefi t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preparation of phage mixtures are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the specifi c condition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e safe application of phage therapy in general hospitals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phag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TERIOphages phage therapy pseudolysogeny phage-bacteria INTERACTIONS phage-phage INTERACTIONS
下载PDF
Common Preconditions for Safe Phage Therapy of <i>Pseudomonas aeruginosa</i>Infections
2
作者 V. Krylov E. Pleteneva +4 位作者 O. Shaburova M. Bourkaltseva S. Krylov E. Chesnokova O. Polygach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4年第12期766-773,共8页
One of the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multiply-(MDR) or extra drug- resistant (XDR) pathogenic strains may be application of bacterial viruses (bacteriophages)— phage therapy. Results of a lo... One of the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multiply-(MDR) or extra drug- resistant (XDR) pathogenic strains may be application of bacterial viruses (bacteriophages)— phage therapy. Results of a long, but quite limited use of phage therapy in several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s well as experiments on animal models in Western countries support the possibility to use phage therapy. However, given the role of phages in the evolu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and evaluat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ass introduction of phage therapy, as the measures necessary for its safe use. We discuss some actions in case of transiting to world-wide use of phage therapy with purpose to prolong the active life of phage therapy and to diminish possible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ge Therapy Safety Measure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下载PDF
吉林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初报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佳环 高洁 袁美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4-27,共4页
自1989年至1992年的四年间,在吉林省的长春、公主岭、吉林、白城、通化等地区的各大豆品种上分离到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菌株146个,接种在7个国际鉴别寄主上,即Aeme,Chippwwa,Flambeau,Harosoy,Lindarin,Merit,Norchief,观察其抗感反应... 自1989年至1992年的四年间,在吉林省的长春、公主岭、吉林、白城、通化等地区的各大豆品种上分离到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菌株146个,接种在7个国际鉴别寄主上,即Aeme,Chippwwa,Flambeau,Harosoy,Lindarin,Merit,Norchief,观察其抗感反应。将测定结果与国际上已鉴定的9个生理小种在这7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相对照,发现有98个菌株属4号生理小种,占总菌株数的67.1%,为主要菌株;4个菌株属2号生理小种;1个菌株属7号生理小种。经反复测定,发现两个新的生理小种,定名为10号和11号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性 斑点病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arious Strain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on the Physiology of Garlic (Allium sativum)
4
作者 Shiza Tariq Asghari Bano Naeem Khan 《Natural Science》 CAS 2023年第3期79-90,共12页
Garlic is a most important medicinal herb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Liliaceae. Both its leaves and bulb are edible. The current study was based on evaluating the growth promoting potential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 Garlic is a most important medicinal herb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Liliaceae. Both its leaves and bulb are edible. The current study was based on evaluating the growth promoting potential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on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growth and biochemical contents. Garlic cloves were inoculated with 3 kinds of PGPRs, Pseudomonas putida (KX574857), Pseudomonas stutzeri (Kx574858) and Bacillus cereus (ATCC14579) at 10<sup>8</sup> cells/mL prior to sow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plants were grown in the net house. The PGPR significantly enhanced % germination, leaf and root growth and their biomass also increased the diameter of bulb and fresh and dry weight. The flavonoids, phenolics, chlorophyll, protein and sugar content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e to PGPR inoculation. The Pseudomonas stutzeri was found most effective for producing longer leaves with moderate sugar, high flavonoids (129%) and phenolics (263%) in bulb over control (Tap). The Pseudomonas putida exhibited a maximum increase in bulb diameter and bulb biomass with maximum phenolics and flavonoid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LIC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 RHIZOBACTERIA PGPR Plant physiology pseudomonas putida pseudomonas stutzeri and Bacillus cereus
下载PDF
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研究进展
5
作者 怀婷婷 张欣欣 +2 位作者 王鑫 马海林 司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5-9,共5页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些菌株作为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同时,某些菌株可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种,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栖稻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应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栖稻假单胞菌的防治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生理生化特性 致病性 促生作用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治疗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昊亭 高福泉 张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53-57,共5页
铜绿假单胞菌(PA)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使治疗更加棘手。研究发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诱发PA的感染,随着临床耐药PA检出率的增加及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 铜绿假单胞菌(PA)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使治疗更加棘手。研究发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诱发PA的感染,随着临床耐药PA检出率的增加及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弱,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受到很大影响。PA的感染难以控制的原因是复杂的耐药机制,其中包括生物膜的形成、孔蛋白的介导作用、外排泵以及抗菌灭活酶的产生等。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不能有效控制PA的感染,所以针对耐药机制在药物治疗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外排泵抑制剂、抗生素佐剂、相关灭活酶抑制剂、外膜透化剂。此外,噬菌体疗法、中药疗法、一氧化氮疗法及纳米技术等特殊治疗也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疫苗领域及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未来预防PA感染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研究PA的耐药机制及治疗技术对P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治疗技术 噬菌体疗法 中药疗法 纳米技术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对大西洋鲑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刘显君 林洪 +1 位作者 玄冠华 王静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79-287,共9页
目的探究大西洋鲑在4℃贮藏过程中,外源添加荧光假单胞菌及其噬菌体影响大西洋鲑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色差值、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 目的探究大西洋鲑在4℃贮藏过程中,外源添加荧光假单胞菌及其噬菌体影响大西洋鲑品质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色差值、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pH、剪切力、持水性等指标对冷藏温度(4℃)条件下大西洋鲑的品质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贮藏期间,初期微生物生长迅速且菌相变化明显,噬菌体vB_PF_Y1-MI的加入使得鱼肉中TVC下降大约0.07 lg(CFU/g);大西洋鲑TVB-N含量整体变化趋势明显呈指数型增长,pH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添加荧光假单胞菌组的大西洋鲑TBA值和失水率增加程度较明显,经噬菌体处理后有所降低。结论噬菌体v B_PF_Y1-MI的加入,能够降低大西洋鲑鱼肉脂质氧化速率,可以延缓其腐败变质,从而延长大西洋鲑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噬菌体 大西洋鲑 食品保鲜剂 水产品
下载PDF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全基因组分析及与抗生素体外联合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晋宇 张凯川 +3 位作者 王芮杰 高铎 蒋祺丰 贾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738,共12页
旨在为解决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不同方法。以鸡源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纯化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基因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棋盘法与三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测试其效果。结果显示:从医院污水中分... 旨在为解决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不同方法。以鸡源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纯化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基因组学分析,同时采用棋盘法与三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测试其效果。结果显示: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VOB,TEM显示病毒颗粒具有一个平均直径为73.02 nm的二十面体头部和一个平均长度为155.57 nm的长尾部,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具有双链DNA基因组,宿主谱较窄,耐低温(-20℃)并且在37℃达到最适温度,有良好的酸碱耐受性,在pH为3~12时保持活性,最佳MOI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10 min,爆发量为50 PFU·cell^(-1),吸附性试验表明PaVOB在10 min的吸附率为99.1%。PaVOB基因组全长为72179 bp,(G+C)%含量为54.81%,与VB PaeP FBPa1亲缘关系小于0.1,ORF预测显示,PaVOB包括74个ORF,软件预测均未发现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tRNA存在。此外,抗生素联合应用结果显示,PaVOB与头孢曲松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在效价为107 PFU·mL^(-1)时与恩诺沙星产生协同作用,与庆大霉素产生无关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VOB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且基因组信息清晰,能够选择性地与不同抗生素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治疗临床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学 抗生素联合应用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D204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彬 高晶 +1 位作者 郭晓奎 秦金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寻找高效、广谱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方法 以医院临床上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从环境污水中分离纯化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磷钨酸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测定其效价、宿主... 目的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菌的不断出现,寻找高效、广谱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方法 以医院临床上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从环境污水中分离纯化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磷钨酸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测定其效价、宿主谱、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吸附曲线和感染曲线,并抽取噬菌体DNA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分离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命名为D204。D204在pH值为4~11及温度37~50℃环境下具有较高活性,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此噬菌体由直径约为50 nm的多面体头部和约15 nm的短尾组成。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在裂解宿主菌时,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40 min,裂解量约为160 pfu/cell。吸附曲线显示50 min时,其吸附率达95%以上。感染曲线显示当感染复数为0.1和1时,对宿主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180 min后可完全抑制宿主菌生长。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全长为50 609 bp,GC含量为44.8%。预测共有75个开放阅读框。结论 分离、筛选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D204具有较强的裂解宿主的能力,其对酸碱和热比较稳定,裂解宿主时潜伏期较短,可以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储备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基因组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抗噬菌体菌株荧光假单胞菌A46在D-异抗坏血酸钠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文敬 赵峰梅 +3 位作者 黄惠英 杨庆文 郭金权 蒋明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11,共4页
荧光假单胞菌A4 6是通过紫外线诱变K10 0 5菌株所得到的一株抗噬菌体菌株。在噬菌体存在的情况下 ,使用菌株A4 6和K10 0 5在 50kL的发酵罐上进行了 2 酮基 D 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结果表明 ,荧光假单胞菌A4 6对噬菌体的抗性稳定 ,其... 荧光假单胞菌A4 6是通过紫外线诱变K10 0 5菌株所得到的一株抗噬菌体菌株。在噬菌体存在的情况下 ,使用菌株A4 6和K10 0 5在 50kL的发酵罐上进行了 2 酮基 D 葡萄糖酸的发酵生产。结果表明 ,荧光假单胞菌A4 6对噬菌体的抗性稳定 ,其发酵周期短 ,发酵转化率高 ;经过多次传代 ,荧光假单胞菌A4 6对噬菌体的抗性及其发酵生产 2 酮基 D 葡萄糖酸的能力没有改变 ;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可以用于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荧光假单胞菌 抗噬菌体菌株 D-异抗坏血酸钠 食品抗氧剂 应用
下载PDF
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A46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文敬 杨庆文 +3 位作者 赵峰梅 马虎玲 秦丽 刘敬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70,共4页
从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46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KS461。透射电镜观察表明,KS461呈近球形,直径为52nm。以荧光假单胞菌A46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获得了4株对噬菌... 从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46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1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KS461。透射电镜观察表明,KS461呈近球形,直径为52nm。以荧光假单胞菌A46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获得了4株对噬菌体KS461具有抗性的2-酮基-D-葡萄糖酸高产菌株,并研究了这些变异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8次传代,这些变异株对噬菌体的抗性及其发酵产酸能力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荧光假单胞菌 噬菌体 抗噬菌体菌株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明 申晓冬 +4 位作者 周莹冰 黄建军 胡晓梅 饶贤才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0-863,共4页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CsCl梯度离心纯化后的噬菌体PaP1颗粒进行电镜观察;提取PaP1基因组核酸,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其核酸类型...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等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CsCl梯度离心纯化后的噬菌体PaP1颗粒进行电镜观察;提取PaP1基因组核酸,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其核酸类型;制备PaP1的单个噬斑,观察噬斑特点;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 0 0 0 1、0 0 0 1、0 0 1、0 1、1和1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3 7℃160r/min培养3 5h后测定噬菌体滴度;加入噬菌体及宿主菌使MOI =10 ,3 7℃温育15min后进行一步生长实验,于0时刻和每隔10min取样5 0 μl测定上清中噬菌体滴度。结果 PaP1噬菌体头部呈多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70nm ,无囊膜,有一个约60nm长的尾;PaP1噬斑直径约2mm ,圆形透明;当MOI为0 0 1时PaP1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根据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 PaP1属于肌尾科裂菌性噬菌体,其基因组为双链DNA分子;最佳感染复数为0 0 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2 0min ,爆发期是40min ,平均爆发量约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裂菌性 最佳感染复数 一步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一株沙门氏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与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萌 韩峰 +1 位作者 林洪 王静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1-535,共5页
自水产品市场的污水中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一株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SP3。利用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SDS-PAGE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蛋白和核酸成分,并测定其生理特性。包括一步生长曲线、热和pH稳定性、抑菌活性和最适保... 自水产品市场的污水中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一株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SP3。利用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SDS-PAGE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蛋白和核酸成分,并测定其生理特性。包括一步生长曲线、热和pH稳定性、抑菌活性和最适保存条件。结果显示该烈性噬菌体SP3为双链DNA,属于长尾噬菌体科,结构蛋白为43.0~66.2ku。该株噬菌体潜伏期5rain,裂解期为75min,最适培养温度和pH分别为30-40℃和7~9,在液体环境中能够高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不同的保存方法显示,SP3在-20℃低温保存条件下活性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烈性噬菌体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建军 胡晓梅 +7 位作者 饶贤才 张克斌 金晓琳 周莹冰 李明 申晓冬 朱军民 胡福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 ;制备PaP2噬斑 ,观察其特点 ;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 ,用SmaⅠ酶切 ,通过脉冲场电泳观... 目的 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 ;制备PaP2噬斑 ,观察其特点 ;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 ,用SmaⅠ酶切 ,通过脉冲场电泳观察酶切产物的带型特点 ;测定不同感染复数 ,培养 3 5h后细菌 噬菌体液中的噬菌体滴度 ;加入宿主菌及噬菌体使MOI =10 ,进行一步生长实验 ,在 0时刻和每隔 15min测定噬菌体滴度。结果 噬菌体PaP2头部直径约为 5 2nm ,无囊膜 ,有一短尾 ;噬斑雾状半透明 ,直径约 1~ 2mm ;被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基因组的SmaⅠ酶切产物带型 ,比未感染宿主菌的多出了 1条大于噬菌体基因组的片段 ;当MOI =10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 PaP2属短尾噬菌体科 ,是溶原性噬菌体 ;最佳感染复数是 10 ;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 75min ,裂解期是 90min ,平均裂解量是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短尾噬菌体 溶原性 最佳感染复数 一步生长实验
下载PDF
2-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K1005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峰梅 孙文敬 +2 位作者 王慕华 张静 蒋明珠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49,共5页
从 2 -酮基 -D -葡萄糖酸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K1 0 0 5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两种噬菌体 ,分别将其命名为KS5 0 2和KS5 0 3。电镜观察表明KS5 0 2呈微球形 ,直径为 61nm ;KS5 0 3呈蝌蚪形 ,具有直径为 68nm的六角形头部及 85nm长的尾部。... 从 2 -酮基 -D -葡萄糖酸产生菌荧光假单胞菌K1 0 0 5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两种噬菌体 ,分别将其命名为KS5 0 2和KS5 0 3。电镜观察表明KS5 0 2呈微球形 ,直径为 61nm ;KS5 0 3呈蝌蚪形 ,具有直径为 68nm的六角形头部及 85nm长的尾部。利用紫外线诱变的方法 ,经多次分离筛选 ,获得了 2株抗性稳定且产酸水平超过对照敏感菌的抗噬菌体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葡萄糖酸 荧光假单胞菌 抗噬菌体菌株
下载PDF
医院内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5
16
作者 代芳芳 赵秀英 +4 位作者 于艳华 张立丽 陈铭 袁星星 李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用重复片段PCR基因指纹方法 (repetitive element PCR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进行感染谱内宿主菌同源性分析,确认噬菌体的感染谱;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检测筛出的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结果从16家医院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到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确定其中4株感染谱较广,4株宽嗜性噬菌体的交叉组合对临床日常分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吞噬覆盖率为96.7%(29/30);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2株,对药敏实验全部药物敏感菌株5株,其他耐药菌株13株,4株宽嗜性噬菌体交叉组合对耐亚胺培南菌株吞噬覆盖率为91.7%(11/12),对药敏实验敏感菌株的吞噬覆盖率为100%(5/5),对其他耐药菌株交叉吞噬覆盖率为100%(13/13)。结论从分离鉴定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中筛选出4株宽嗜性噬菌体,其交叉组合能够吞噬型解临床日常筛出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29株,对耐亚胺培南和其他临床常规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交叉吞噬覆盖率在90%以上,交叉组合吞噬覆盖率高,为其进一步在临床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嗜性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菌株
下载PDF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生理小种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佳环 高洁 +1 位作者 袁美丽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中国的一套鉴别寄主体系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42个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进行了测定。吉林省共存在13个小种: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和C14;辽宁省存在5个小种:C1、C4、C9、C13和C14;黑龙江省存在8个小种... 采用中国的一套鉴别寄主体系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42个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进行了测定。吉林省共存在13个小种: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和C14;辽宁省存在5个小种:C1、C4、C9、C13和C14;黑龙江省存在8个小种:C1、C3、C7、C8、C11、C12、C13和C14;湖北省存在1个小种C10。属于小种C10、C11、C12、C13和C14的菌株数分别占分离菌株数的9 5%;属于小种C1、C2、C5和C6的菌株数分别占分离菌株数的7 1%;属于小种C3、C4、C7、C8和C9的菌株数分别占分离菌株数的4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大豆 细菌性斑点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寄主
下载PDF
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qdsa002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鞠磊 王静雪 +2 位作者 林洪 李梦哲 毛相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0-233,237,共5页
为探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防治方法,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采集到的污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噬菌体qdsa002。借助噬菌斑形态、酶切、电镜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了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 H稳定性和热稳定... 为探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防治方法,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采集到的污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噬菌体qdsa002。借助噬菌斑形态、酶切、电镜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了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 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qdsa002核酸属于线型双链DNA,具有正多面体的头部及较长的尾部,qdsa002头部直径约47 nm,尾长约120 nm,属肌尾噬菌体科。生理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qdsa002在双层平板上能形成清晰透亮的噬菌斑。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40 min,爆发期180 min。在p H为5~9范围内能够保持良好的生理活性。在温度不高于50℃条件下裂解性能良好。该噬菌体可用于防治MRSA感染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加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 酶切 鉴定 生理学性质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际氢氧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付博 王卫卫 +3 位作者 郝莹 王莉娟 唐明 陈兴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0-654,共5页
利用气体循环培养体系从陕西乾县HUP—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37株细菌.菌株氧化氢能力测定结果表明,8株菌氧化氢和自养生长能力较强,初步确定为氢氧化细菌类群;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利用气体循环培养体系从陕西乾县HUP—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37株细菌.菌株氧化氢能力测定结果表明,8株菌氧化氢和自养生长能力较强,初步确定为氢氧化细菌类群;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7个不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脂肪杆菌属(Pimelobacter)、黄色杆菌属(Xanthobacter)、勒米诺氏菌属(Leminorella)、地杆菌属(Terrabacter)和稀有杆菌属(Rarobacter);其中氧化氢能力最强的优势菌株WMQ-7 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807744)长度为1451bp,GC含量为53.8%,其核苷酸序列与假单胞菌属同源性高于99%,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同一分支,将WMQ-7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氢氧化细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假单胞菌属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电转化宿主菌的条件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莹冰 申晓冬 +4 位作者 丛延广 李明 黄建军 胡晓梅 胡福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34-1138,共5页
目的:研究将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DNA电转入其宿主菌并获得噬斑的基本条件。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3作受体菌,将噬菌体PaP3基因组DNA通过电转化导入受体菌中,研究细胞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式、电场强度、DNA浓度和... 目的:研究将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DNA电转入其宿主菌并获得噬斑的基本条件。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3作受体菌,将噬菌体PaP3基因组DNA通过电转化导入受体菌中,研究细胞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式、电场强度、DNA浓度和细胞密度等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在含50μg/ml红霉素的LB培养液中培养宿主菌14—16h,以100mmol/L蔗糖溶液为介质,在25℃条件下制备感受态并使其浓度达到10μ/ml,电转参数为12kV/cm,300Ω,25μF,在此组条件下能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1×10^3pfu/μg的DNA。结论:确定了一组电转条件,成功地将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完整基因组导入PA3中,并形成噬斑,为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基因组 电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