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子参新品种‘贵参1号’生产适应性分析
1
作者 欧小宏 袁青松 +2 位作者 江维克 廖明武 周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明确太子参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结合区域生产试验,在贵州省选取9个试验点对3个太子参品种的生长、抗病性、产量、品质进行考察。结果:与‘施太1号’和农家种相比,‘贵参1号’在株高... 目的:明确太子参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结合区域生产试验,在贵州省选取9个试验点对3个太子参品种的生长、抗病性、产量、品质进行考察。结果:与‘施太1号’和农家种相比,‘贵参1号’在株高、叶片大小、花朵数等地上部分农艺性状上有明显优势;病毒病病株率和病叶率显著降低,仅为2.53%和9.09%;药材平均亩产达到389 kg,多个试验点较农家种平均增产120%左右;药材形状近纺锤形,单个药材重量显著高于农家种,一、二等药材比例较‘施太1号’和农家种均显著增加,统货比例显著降低。药材质量均符合规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45%、灰分2.6%均显著低于‘施太1号’;水分8.9%、环肽B含量0.0127%、多糖含量27%,均与‘施太1号’及农家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生长、抗病性、产量和品质,太子参新品种‘贵参1号’在贵州省东部到西部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建议作为优良品种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新品种 适应性 品质
下载PDF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35
2
作者 余永邦 秦民坚 +2 位作者 梁之桃 余国奠 谭宁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使用1对引物18SP1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1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 使用1对引物18SP1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1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段长度为155~157bp。除江苏宜兴,江苏句容马梗,江苏南京老鹰山和江苏溧阳等4个产区的ITS序列碱基完全一致外,其他10个产区的ITS序列则有不同的变异,碱基变异数目(包括5 8S编码区)为1~17个。使用UPGMA法重建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的变异程度,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太子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RDNA ITS区序列 PCR扩增 石竹科
下载PDF
太子参GC-MS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训红 王媚 +2 位作者 蔡宝昌 王玉玺 林新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建立太子参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太子参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确定共有指纹峰,并选用模糊聚类法分析比较。结果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2个特... 目的建立太子参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太子参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确定共有指纹峰,并选用模糊聚类法分析比较。结果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2个特征性指标成分,初步建立了以此12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GC-MS指纹图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太子参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挥发性成分 GC—MS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化合物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超 陈军辉 +2 位作者 刘劼 王小如 黎先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19-1722,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HPLC/ESI-TOFMS)分析太子参中的环肽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太子参中6种环肽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准确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HPLC/ESI-TOFMS)分析太子参中的环肽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太子参中6种环肽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准确分子量信息,由于ESI-TOFMS具有高分辨率,能够测定化合物精确的分子质量而不降低灵敏度,对6种环肽类化合物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定。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太子参 环肽类化合物
下载PDF
太子参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丽莎 黎娇凌 +3 位作者 肖国学 刘丽萍 罗应 钱绍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57,共3页
以太子参冬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2MS+NAA0.1mg/L+6-BA2.0~3.0mg/L能诱导太子参越冬芽的顶芽和腋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0mg/L适宜诱导丛生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5mg/L适宜太子参组培苗增殖继代培养... 以太子参冬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2MS+NAA0.1mg/L+6-BA2.0~3.0mg/L能诱导太子参越冬芽的顶芽和腋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0mg/L适宜诱导丛生芽生长;1/2MS+NAA0.2mg/L+6-BA1.5mg/L适宜太子参组培苗增殖继代培养;MS基本培养基适宜太子参壮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冬芽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太子参中的环肽Pseudostellarin B 被引量:9
6
作者 韩超 陈军辉 +2 位作者 康海宁 王小如 黎先春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采用反相C18柱: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20μg范围... 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采用反相C18柱:流动相A为水,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20μg范围内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加标回收率为96.7%-104.5%,方法的精密度良好(平均RSD〈0.5%)。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太子参 环肽Pseudostellarin B
下载PDF
太子参种子休眠原因初探 被引量:14
7
作者 温学森 赵华英 +1 位作者 李允尧 霍德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2-763,共2页
目的 探讨太子参种子的休眠机制 ,为实现无病毒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解剖观察太子参的种子结构 ;在正常条件、赤霉素浸种和剥离不同部位等情况下 ,利用平皿发芽法研究太子参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结果 各种处理均不... 目的 探讨太子参种子的休眠机制 ,为实现无病毒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解剖观察太子参的种子结构 ;在正常条件、赤霉素浸种和剥离不同部位等情况下 ,利用平皿发芽法研究太子参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结果 各种处理均不能使太子参种子正常发芽。剥离种皮后 ,子叶可以展开 ,而胚根不能伸长。结论 成熟太子参种子存在生理后熟现象 ,层积处理可能是解除太子参种子休眠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种子 休眠
下载PDF
太子参快繁技术的优化及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谢燕 高山林 +2 位作者 曾杨 王蔚 刘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0-54,共5页
以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 iq.)Pax〕二倍体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和组织培养方法,对太子参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结果表明,太子参最佳的繁殖培养基为含1.0 mg.L-16... 以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 iq.)Pax〕二倍体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和组织培养方法,对太子参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结果表明,太子参最佳的繁殖培养基为含1.0 mg.L-16-BA和0.2 mg.L-1NAA的MS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含0.1 mg.L-1IAA、0.2mg.L-1NAA和1.0 mg.L-1ABT或0.2 mg.L-1IAA、0.2 mg.L-1NAA和1.0 mg.L-1ABT的1/2MS培养基。诱导同源四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用0.2%秋水仙素处理22 h或用0.3%秋水仙素处理12 h,所诱导的同源泉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x=64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快繁 多倍体 诱导 鉴定
下载PDF
栽培太子参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承鸿 周涛 +3 位作者 江维克 赵丹 康传志 廖明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0-1606,共7页
目的:分析贵州栽培太子参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为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太子参2个优良种源的80份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种质间和群体内表... 目的:分析贵州栽培太子参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为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太子参2个优良种源的80份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种质间和群体内表型特点的研究。结果:2个栽培种源的太子参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2446~2.0560之间,变异系数在13.22%~59.24%之间;叶干重及叶片数与块根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以6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23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76.47%;基于各种质间表型性状的遗传差异,可把2个种源的80份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第Ⅱ类群为高产选育目标的最优亲本材料,第Ⅲ类群为药材一等商品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结论:贵州栽培太子参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为贵州太子参杂交育种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林茂 郑炯 +5 位作者 杨琳 陈娅娅 王沁 吴明开 朱国胜 阚健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原子吸光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Cu、Fe、Zn、Mn、C a、M g、S e、C o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皂苷的含量;G C-M S分析鉴定挥发性提取物。结果:贵州施秉产太子参中Fe、Mn、Mg、Ca、Co...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原子吸光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Cu、Fe、Zn、Mn、C a、M g、S e、C o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皂苷的含量;G C-M S分析鉴定挥发性提取物。结果:贵州施秉产太子参中Fe、Mn、Mg、Ca、Co和皂苷含量最高;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中Zn和Se含量最高、浙江磐安产太子参中Cu和多糖含量最高、挥发性化合物组分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但各组分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一旦差异,浙江磐安产太子参鉴定出29种,贵州施秉产太子参鉴定出28种,福建柘荣产太子参鉴定出25种挥发性化合物。结论:太子参化学成分及含量受种植环境和品种类型的影响,贵州具有适宜太子参生长的土壤和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不同产地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栽培太子参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华胜 胡正海 +1 位作者 刘文哲 谭玲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1-867,共7页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栽培太子参纺锤状块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栽培太子参的块根是由其不定根发育而成。太子参不定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阶段,类... 应用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栽培太子参纺锤状块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栽培太子参的块根是由其不定根发育而成。太子参不定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阶段,类似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根的发育。其特点是初生结构的皮层细胞大,仅3~4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初生木质部多为三原型,少数为二原型、四原型与五原型。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约占根面积80%,主要为薄壁组织细胞,导管呈稀疏的放射状分布其中。由不定根发育成块根过程中,根据从根头至根尾不同距离的各组成部分的面积及细胞层数分析,从上向下其维管形成层活动强度不同,从而根的直径大小不同,使根发育成上粗下细的纺锤状肉质块根。高碘酸-Schiff反应显示,在成熟的块根中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和次生木质部射线间的木薄壁组织细胞内富含淀粉粒,在有些木薄壁组织细胞中还含有草酸钙簇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不定根 块根 发育解剖
下载PDF
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B含量HPCE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文龙 陈军辉 +1 位作者 韩超 王小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6-210,239,共6页
建立了测定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PCE工作条件: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有效长度50cm),分离电压为1... 建立了测定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产地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PCE工作条件: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75μm,有效长度50cm),分离电压为15kV,柱温20℃,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为203nm,缓冲液为20mmol/L.硼砂(pH=9.3)溶液。在选定的工作条件下,环肽Pseudostellarin B浓度与其响应信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Y=0.6357X+2.546,R=0.9985),加标回收率在93.8%~105.6%之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太子参HPCE指纹图谱研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不同太子参样品的HPCE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以系统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为对照模板,10份样品中有8份的相似度在0.90以上,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太子参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环肽Pseudostellarin B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野生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俊 王德群 +1 位作者 姚勇 靳雪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根发育的植株在继续无性生殖的同时,又出现开花结果的有性生殖,最后一年的太子参植株只有有性生殖而后生命终结。太子参地上植株的生长是从早春直至深秋,以块根越冬。无性生殖有春季的块根替代和秋季的匍匐茎上不定根膨大形成茎生块根两种方式。太子参的块根均来自不定根,块根的存在最长只有1年,2~3月是块根快速膨大期。结论:为栽培太子参的品种优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药材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承鸿 周涛 +4 位作者 江维克 杨昌贵 康传志 黄艳 宋健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517,共7页
目的:对太子参"施太1号"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选育的品种"施太1号"与对照品种"黔太子参1号"、对照品系"SB-C"3个品种(系)、4个种植区域的120份种质为研究对... 目的:对太子参"施太1号"药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选育的品种"施太1号"与对照品种"黔太子参1号"、对照品系"SB-C"3个品种(系)、4个种植区域的120份种质为研究对象,测量药材产量、商品性状、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太子参环肽B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比于2个对照品种(系),新品种"施太1号"的单株药材重、单个块根重、中上部直径和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系),50 g块根数少于对照品种(系),药材商品等级优于对照品种(系),Ⅰ级和Ⅱ级比例占总等级的57%以上;太子参环肽B含量与"SB-C"品系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黔太子参1号"品种;浸出物含量与对照品种(系)间无显著差异;氨基酸含量略低于对照品种(系);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品种"施太1号"药材产量、商品等级、多糖含量和太子参环肽B含量优于对照品种(系),在贵州适宜生态区域有较大的推广和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施太1号 选育 品质比较
下载PDF
不同种源太子参的RAPD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艳 秦民坚 +1 位作者 杭悦宇 郑晓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应用RAPD标记方法分析了15个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56.9%。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5个太... 应用RAPD标记方法分析了15个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56.9%。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5个太子参种源分为4类;地理分布越近,太子参种源间的遗传差异越小。来源于安徽宣城的太子参种源遗传变异明显,辽宁凤城的野生太子参与山东地区的太子参栽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江苏各地太子参种源的亲缘关系则较远,这些种源均可作为育种材料。自然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太子参的遗传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超 陈军辉 +2 位作者 康海宁 王小如 黎先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4-825,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太子参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经提取制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结果一号品种不同...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太子参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经提取制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结果一号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平均含量为198.1μg/g,二号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平均含量为105.8μg/g。结论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环肽Pseudostellarin B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玉香 王汉琪 +5 位作者 沈少炎 谢德金 陈剑成 陈凌艳 何天友 郑郁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式及连作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多糖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采收中期的水分含量最小灰分含量最高;不同加工方式的灰分、多糖、皂苷含量差异显著,阴干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式及连作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多糖含量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采收中期的水分含量最小灰分含量最高;不同加工方式的灰分、多糖、皂苷含量差异显著,阴干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烫参,阴干的皂苷含量最高,烫参最低,若考虑活性成分高低则建议采用阴干的加工方式,若考虑实际生产和经济效益则建议采用晒干的加工方式;太子参连作会对太子参的成分有影响,在对比中多糖含量呈显著差异,TR组为CK的1.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采收时间 加工方式 连作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太子参脱病毒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艳 秦民坚 周小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29,共5页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法、热处理结合茎尖法、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对6个不同产地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组培苗进行了脱病毒研究. 经生物检测、 ELISA法和电镜检测表明, 热处理结合茎尖法脱...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法、热处理结合茎尖法、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对6个不同产地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组培苗进行了脱病毒研究. 经生物检测、 ELISA法和电镜检测表明, 热处理结合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好,脱毒率高达 100%;病毒唑处理结合茎尖法和茎尖分生组织法脱毒率分别为 79.64%和74.29%.不同产地太子参的脱病毒效果不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太子参的脱病毒繁育程序,其中复壮培养基中PP333的最适浓度为0.5~1.0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3 mg·L-1 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脱病毒 脱病毒繁育程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孩儿参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养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博 何腾兵 +1 位作者 林昌虎 樊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6-1730,共5页
目的:研究孩儿参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分析测定了孩儿参轮作、间作、套作、连作1年、连作3年、连作6年、连作10年的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养分状况。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7种不同种植方式根区土壤养... 目的:研究孩儿参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分析测定了孩儿参轮作、间作、套作、连作1年、连作3年、连作6年、连作10年的根区与非根区土壤养分状况。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7种不同种植方式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区土壤,根区土壤养分呈明显的富集作用;连作6年、10年的根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富集率均为负值,表明根区土壤钾素出现亏缺;根区土壤pH值平均低于非根区土壤0.32;根区与非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轮作和间作方式下,土壤根区和非根区养分含量较高,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有利于孩儿参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和有机肥以及钾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供肥和保肥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儿参 根区土壤 非根区土壤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太子参生长点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丛发 钟爱清 +2 位作者 魏泽平 罗仰奋 王少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利用太子参0.2-0.5 mm大小的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确定了茎尖诱导成芽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GA3 0.1-0.2 mg·L-1+蔗糖30 g·L-1;适于愈伤组织及不定... 利用太子参0.2-0.5 mm大小的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确定了茎尖诱导成芽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GA3 0.1-0.2 mg·L-1+蔗糖30 g·L-1;适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增殖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 g·L-1;再生植株的快速繁殖可通过愈伤组织不断分化不定芽和单茎节切段繁殖2种途径进行;单茎节切段快繁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适于试管微形参形成的培养基为MS+蔗糖60 g·L-1,pH 6.0,最适培养条件为20℃, 光照16 h·d-1;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在气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90%条件下,试管苗定植于细沙土中的成活率达98.6%;太子参茎尖组培苗田间花叶病发病率比普通苗低9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生长点 离体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