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Pc/FeNC双组分催化剂协同催化硝酸盐转化为氨
1
作者 王毅 王硕 +6 位作者 付云凡 桑佳琪 臧一鹏 魏鹏飞 李合肥 汪国雄 包信和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其中,NO_(2)^(−)是NO_(3)^(−)活化转化和深度还原合成NH_(3)的重要中间体.酞菁铜(CuPc)能够高效地活化转化NO_(3)^(−)为NO_(2)^(−),但在低过电位时无法有效地将NO2−还原为NH3,难以获得较高的氨法拉第效率(FENH3)和分电流密度.而氮配位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NC)则有较好的NO_(2)^(−)吸附活化特性.因此,利用双组分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NO_(3)^(−)RR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设计了CuPc/FeNC串联催化剂,利用CuPc和FeNC对NO_(3)^(−)和NO_(2)^(−)的吸附活化能力的差异,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X射线衍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吸收谱结果表明,FeNC催化剂中Fe原子均匀分布于ZIF-8热解后的基底.通过将FeNC和CuPc负载于气体扩散电极,在流动电解池中完成NO_(3)^(−)RR.CuPc/FeNC催化剂在较低电势区间中能够实现接近100%的NH3法拉第效率,同时在−0.57 V vs.RHE时达到273 mA cm–2的NH3分电流密度,并且在整个电势范围内有效地抑制了NO_(2)^(–)聚集.与单组分催化剂CuPc和FeNC对比结果表明,在−0.53 V vs.RHE时,CuPc/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FE(NH_(3))/FE(NO_(2)^(−))比值,是CuPc催化剂的50倍;同时CuPc/FeNC催化剂上NH3分电流密度是FeNC催化剂的1.5倍.进一步研究了NO_(3)^(–)RR中的串联反应机制,其中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NO_(2)^(–)RR活性,并且有效抑制了析氢反应.此外,CuPc/FeNC催化剂和FeNC催化剂在NO_(2)^(−)RR中表现出类似的NH3分电流密度,这表明在NO_(3)^(−)RR中,CuPc/FeNC催化剂性能的提高来源于FeNC位点能够进一步还原CuPc位点产生的NO_(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NC比CuPc表现出更强的NO_(2)^(–)吸附活化能力,说明NO_(2)^(−)在FeNC上更容易进行加氢还原.NO_(3)^(−)RR反应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NO_(3)还原到*NO2过程,CuPc相对于FeNC位点具有明显降低的反应自由能,说明CuPc有利于NO_(2)^(−)的生成;而FeNC位点在后续的^(*)NO_(2)还原合成^(*)NH_(3)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自由能,这与实验结果一致.一系列非原位和原位表征证明了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存在少量金属颗粒析出,与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NH_(3)分电流密度快速增加结果一致.综上,本工作中CuPc和FeNC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通过串联反应机制,在低过电位下有效增加了NH_(3)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为设计和合成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根电化学还原为氨 协同催化转化 串联催化 双组分催化剂 动态现场原位表征
下载PDF
有机液相储氢载体脱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2
作者 赵世栋 周路阳 +3 位作者 商红岩 徐永强 张洪伟 林旭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3,共9页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Sn负载量的Pt-Sn/Al_(2)O_(3)催化剂以及Pt/活性炭、Pt/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低温N_(2)吸附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Sn负载量的Pt-Sn/Al_(2)O_(3)催化剂以及Pt/活性炭、Pt/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低温N_(2)吸附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分别以甲基环己烷和12H-苄基甲苯为原料,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脱氢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氧化铝载体催化剂酸量、酸强度均高于活性炭载体催化剂,但氧化铝载体Pt-Sn催化剂在负载Sn后,中强酸酸性位强度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弱;对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体系筛选出脱氢效果最优的0.5Pt-0.2Sn/Al_(2)O_(3)催化剂(含量为质量分数,%),甲苯选择性超过99%,脱氢率高于97%;60 d长周期运行后甲基环己烷脱氢转化率超过98.5%,甲苯选择性高于99%,催化剂未出现失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催化剂 pt-sn催化剂 脱氢 苄基甲苯 甲基环己烷
下载PDF
以Pt-Sn/AC为催化剂催化脱氢制正丁烯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李国峰 孙庆国 +2 位作者 任海生 马峰 严天鹏 《化学工程师》 CAS 2023年第12期96-100,共5页
将轻烷烃催化脱氢制备轻烯烃是实现我国碳四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文章以活性炭(AC)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了Pt-Sn/AC催化剂,主要探讨工艺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烷催化脱氢制正丁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 将轻烷烃催化脱氢制备轻烯烃是实现我国碳四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文章以活性炭(AC)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了Pt-Sn/AC催化剂,主要探讨工艺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丁烷催化脱氢制正丁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为0.1MPa,反应温度为580℃,空速为4000h^(-1),正丁烷与H2的摩尔比为1∶1。在该条件下,能得到最佳的正丁烷转化率和正丁烯选择性,分别为71.5%和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AC催化剂 正丁烷 正丁烯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催化剂对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成膜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娜娜 余喜红 +4 位作者 宇妍 刘建平 郭舜华 曹银祥 刘娅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1,35,共6页
用几种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制备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红外光谱(FT-IR)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对涂膜中—NCO和—OH及水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涂膜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和涂膜性能的变化筛选出了在本体系中有较强催化作用的有机铋/锌复合催化剂;采用—... 用几种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制备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用红外光谱(FT-IR)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对涂膜中—NCO和—OH及水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涂膜的电化学极化曲线和涂膜性能的变化筛选出了在本体系中有较强催化作用的有机铋/锌复合催化剂;采用—NCO滴定法对有机铋/锌复合催化剂在水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中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铋/锌复合催化剂能有效地降低—NCO与—OH反应的活化能,促进涂膜交联,增强涂膜的耐蚀性,其用量约0.25%时有较好的适用期和表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双组分涂料 有机铋/锌催化剂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负载双组分催化剂用于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2
5
作者 江琦 高智勤 李向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TG、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2CO3负载质量分... 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TG、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2CO3负载质量分数17.6%为佳,KCl最佳负载量随载体的不同而不同,KCl-K2CO3/Y2O3催化剂中KCl的最佳负载量为17.6%,其他三种催化剂中KCl最佳负载量则为22.2%。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的影响,KCl-K2CO3/Nd2O3催化活性最高;KCl-K2CO3/Y2O3在焙烧温度超过800℃时,其催化活性仍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焙烧使部分K+或者Cl-进入到Y2O3的晶格,生成KYO2或Y3O4Cl,以及YOx的结构,这些物种充当活性位使催化剂保持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稀土氧化物 双组分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下载PDF
ZnO基双组分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娟 夏慧莹 +1 位作者 周昭 魏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39-344,共6页
ZnO的禁带宽度与TiO2相近,光催化降解机理与TiO2相同,所以ZnO本质上也是一种优良的光催化材料.近年来,有关微/纳米ZnO光催化剂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其光催化效率和光化学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复合法是改善半导体光催化剂性能的一... ZnO的禁带宽度与TiO2相近,光催化降解机理与TiO2相同,所以ZnO本质上也是一种优良的光催化材料.近年来,有关微/纳米ZnO光催化剂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其光催化效率和光化学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复合法是改善半导体光催化剂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中,笔者综述了目前ZnO基双组分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概括了ZnO基双组分复合物的光催化机理,并展望了ZnO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双组分 复合光催化剂
下载PDF
双组分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书明 江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0-33,共4页
在双组分催化剂的作用下 ,由CO2 、甲醇和环氧烷烃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时间 2h ,温度 1 60℃ ,加入无机碱 7.5g和Lewis酸 5 .0g ,在此条件下DMC的收率达 1 1 .75 %。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环氧烷烃 二氧化碳
下载PDF
甲醇羰基化双组分催化剂表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志军 刘金红 +1 位作者 黄艳芳 姚虎卿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AC单组分催化剂和Ni-Mo/AC双组分催化剂,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性能,实验证明Ni-Mo/AC可使甲醇的转化率达到93.86%,羰化产物收率达到62.71%。通过XRD、XPS、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少量Mo...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AC单组分催化剂和Ni-Mo/AC双组分催化剂,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评价了催化剂性能,实验证明Ni-Mo/AC可使甲醇的转化率达到93.86%,羰化产物收率达到62.71%。通过XRD、XPS、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少量Mo的加入,改变了Ni的表面状态以及Ni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Mo与Ni相互作用形成催化活性中心。Mo主要作为结构型助剂,可使NiO易于还原,增加了羰化活性中心数量,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化 镍基催化剂 双组分 表征
下载PDF
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幼菱 王立 +1 位作者 封麟先 沈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4-769,共6页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体系 ,催化乙烯聚合 .结果表明 ,两类催化剂组成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能得到支化的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聚合温度和改变两种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对催化活性和分子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可以利用改变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例和聚合温度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 聚合 支化宽分子量分布 聚乙烯
下载PDF
Pt-Sn工业重整催化剂失活过程金属分散性的原子尺度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彦娟 郑爱国 +2 位作者 王春明 徐广通 马爱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重整催化剂活性铂原子的表面分散特性与催化剂的活性密切相关。借助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Cs-STEM),针对金属Pt、Sn质量分数均为0.3%左右的低负载量的工业Pt-Sn/γ-Al_(2)O_(3)重整催化剂,采用STEM方法研究了不同工业状态下Pt原... 重整催化剂活性铂原子的表面分散特性与催化剂的活性密切相关。借助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Cs-STEM),针对金属Pt、Sn质量分数均为0.3%左右的低负载量的工业Pt-Sn/γ-Al_(2)O_(3)重整催化剂,采用STEM方法研究了不同工业状态下Pt原子在催化剂载体表面的分散特性。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活性元素Pt以单原子或小原子簇形式分散,催化剂失活的过程是活性Pt原子不断聚集的过程;当Pt-Sn金属聚集体尺寸大到不能再生分散时,则催化剂活性无法恢复。本研究从工业剂角度给出了金属原子分散性与催化剂性能的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pt-sn/γ-Al_(2)O_(3) 重整催化剂 微观结构 活性组分
下载PDF
双组分助催化剂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莹 童敏明 邓玉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由于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高温下载体易烧结,活性下降及易毒化,因此尝试用稀土元素对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进行改性,对掺杂稀土双组分催化剂的n-Ce-Zr-Al2O3和普通纳米催化剂n-Al2O3的比表面积、活性、稳定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杂Ce-Z... 由于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高温下载体易烧结,活性下降及易毒化,因此尝试用稀土元素对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进行改性,对掺杂稀土双组分催化剂的n-Ce-Zr-Al2O3和普通纳米催化剂n-Al2O3的比表面积、活性、稳定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杂Ce-Zr助催化剂的催化元件,其反应活性明显增强,在体积分数为1%的CH4下其工作温度比普通催化元件降低约40℃,反应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将此瓦斯催化元件接入测试模块进行误差测试,试验证明,体积分数为1%~5%的CH4下其最大测量误差约为3%,远小于国家标准,完全符合瓦斯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ZR 双组分催化剂 瓦斯传感器 催化元件
下载PDF
环保型有机锆类催化剂在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飞 胡中 +4 位作者 陈卫东 朱柯 祝宝英 庄振宇 张汉青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3年第2期31-34,共4页
对于双组分水性聚氨酯(2K-WPU)体系,减少体系中异氰酸酯与H2O反应成为目前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特殊的催化剂配制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清漆,促进—NCO/—OH的反应,减少—NCO/H2O反应,增加两个反应的活性差异,... 对于双组分水性聚氨酯(2K-WPU)体系,减少体系中异氰酸酯与H2O反应成为目前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特殊的催化剂配制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清漆,促进—NCO/—OH的反应,减少—NCO/H2O反应,增加两个反应的活性差异,从而对—NCO/—OH的反应产生高选择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对固化后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光泽及清漆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有机锆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 有机锆金属催化剂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下载PDF
双组分TiOBu_4/TiCl_4载体催化剂的烯烃气相聚合与共聚合
13
作者 张启兴 王海华 高克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 Ti OBu4/ Ti Cl4载体催化剂对乙烯气相聚合与共聚合性能的影响。当 MTi OBu4/ MTi Cl4=0 .6时 ,乙烯的聚合催化效率最高达 13.8× 10 3 g/ g,颗粒分布窄 ,2 0 mesh~ 2 0 0 mesh颗粒质量分数为 1,共聚性能好 ,同等条件下 ,支... 研究 Ti OBu4/ Ti Cl4载体催化剂对乙烯气相聚合与共聚合性能的影响。当 MTi OBu4/ MTi Cl4=0 .6时 ,乙烯的聚合催化效率最高达 13.8× 10 3 g/ g,颗粒分布窄 ,2 0 mesh~ 2 0 0 mesh颗粒质量分数为 1,共聚性能好 ,同等条件下 ,支化度最高为 2 2 ,密度最小为 0 .90 4 g/ cm3 ,熔点、结晶度最小 ,分别为 12 0 .9℃ ,2 8%。乙烯 / 1-丁烯共聚合 ,随着 1-丁烯含量增加催化效率总体下降 ,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熔点、结晶度、密度下降 ,支化度增加。共聚单体 1-丁烯为 30 %时 ,共聚产物熔点、结晶度、密度 ,分别为 12 0 .4℃ ,2 8% ,0 .884 g/ cm3 ,支化度为 4 3支链数 / 10 0 0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 TiOBu4/TiCl4载体催化剂 烯烃 气相聚合 共聚合
下载PDF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研究——Ⅲ.Pt-Bi/P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作者 梅平 张曼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Pt-Bi/P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理论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载体效应 负载型
下载PDF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研究Ⅳ Pt-Sn/P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15
作者 梅平 张曼征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Pt—Sn/P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理论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载体效应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不同载体对Pt-Sn催化剂丙烷催化脱氢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佳 傅吉全 《工业催化》 CAS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分别以Hβ分子筛和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Sn含量的负载型Pt-Sn双组分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并采用NH3-TPD方法测定催化剂表面酸量和酸强度分布。结果表明,负载型Pt-Sn/Hβ和Pt... 分别以Hβ分子筛和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Sn含量的负载型Pt-Sn双组分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并采用NH3-TPD方法测定催化剂表面酸量和酸强度分布。结果表明,负载型Pt-Sn/Hβ和Pt-Sn/γ-Al2O3催化剂对丙烷催化脱氢反应性能与Sn含量密切相关,弱酸中心的存在对丙烷催化脱氢反应有利,对于特定的Pt-Sn体系,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性能优于Hβ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当负载Sn质量分数为0.9时,Pt-Sn/γ-Al2O3催化剂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丙烷 催化脱氢 HΒ分子筛 Γ-AL2O3 pt-sn双组分催化剂
下载PDF
Sn1Pt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亚楠 康磊磊 +10 位作者 马静远 蒋齐可 苏杨 张盛鑫 徐晓燕 李林 王爱琴 刘智攀 马思聪 刘晓艳 张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64-174,共11页
丙烯是生产聚丙烯、各类丙烷氧化物、丙烯腈的重要化工原料.近年来,随着丙烯需求量日益增长,作为一种专产丙烯的生产方式,丙烷脱氢(PDH)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PtSn/Al_(2)O_(3)是一种典型的工业丙烷脱氢催化剂,其特征是催化活性会随反... 丙烯是生产聚丙烯、各类丙烷氧化物、丙烯腈的重要化工原料.近年来,随着丙烯需求量日益增长,作为一种专产丙烯的生产方式,丙烷脱氢(PDH)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PtSn/Al_(2)O_(3)是一种典型的工业丙烷脱氢催化剂,其特征是催化活性会随反应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需要反复再生以保证丙烯产率.提高PtSn催化剂的稳定性,需要明确反应状态下PtSn的催化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然而,Pt和Sn的价态及其相互作用,对制备方法、预还原条件、载体类型等因素非常敏感,此外,从Pt-Sn二元相图来看,二者在高温(~600℃)还原性反应气氛下可形成多种合金结构,因此,PtSn在丙烷脱氢中的活性位结构的认识颇具挑战,目前文献报道结果仍存在争议.本文选用商业化的纳米级γ-Al_(2)O_(3)作为载体,通过利用纳米载体上只能担载有限数量的金属原子和加入过量的第二金属Sn稀释活性金属Pt的方式,得到高分散的PtSn/nano-Al_(2)O_(3)催化剂.当Pt和Sn的负载量分别为0.1 wt%和1 wt%时,其初始丙烯产率可达到47.6 molC_(3)H_(6)gPt^(-1)h^(-1),高于文献已报道的PtSn双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经3-10 h活性快速下降期(k_(d-3h):0.11h^(-1))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k_(d-10~40h):0.0026 h^(-1)).球差电镜(AC-HAADF-STEM)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经500℃焙烧后,Pt及Sn在Al_(2)O_(3)载体上均呈单原子分散状态;经600℃氢气还原后,Pt团聚为平均直径约0.85 nm的纳米颗粒;通过对其进行能谱点扫分析,发现Pt纳米颗粒上分布有少量的Sn原子,而剩余大量的Sn原子则继续以单原子形式分布在载体上.进一步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位X射线吸收能谱结果证明,该催化剂中纳米颗粒的具体组成为Sn单原子分散在Pt纳米颗粒表面,形成S_(n1)Pt表面单原子合金结构.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证明了S_(n1)Pt表面单原子合金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高活性.最后结合原位CO吸附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揭示了催化剂反应初期活性下降及后期高稳定性的内在原因:催化剂经还原后形成了高活性的S_(n1)Pt表面单原子合金结构,在反应过程中,该结构演变为纯相Pt_(3)Sn金属间化合物,其与周围呈单分散的SnOx物种协同作用,抑制和转移在活性中心上的积碳,进而实现了高稳定性.这种通过单原子表面合金演变得到的Pt_(3)Sn金属间化合物,与传统Pt与Pt_(3)Sn等金属化合物混相共存的工业催化剂相比,可以避免丙烯在催化剂表面单金属Pt平台位点上的深度脱氢和积碳,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稳定性.综上,本文从原子水平上为PDH反应中PtSn/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位结构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制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氢 丙烯 pt-sn催化剂 结构重构 单原子合金
下载PDF
反胶束法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Sn/C催化剂及其表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白玉霞 吴建军 +3 位作者 邱新平 王建设 朱文涛 陈立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7-531,共5页
在水/AOT/环己烷反胶束体系中,制备了Pt-Sn/C催化剂,研究了不同ω(反胶束溶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量之比)值对Pt-Sn粒径的影响.并采用TEM,XRD,XPS,循环伏安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TEM结果表明合成的Pt-Sn纳米颗粒为球形,在碳载体表面均... 在水/AOT/环己烷反胶束体系中,制备了Pt-Sn/C催化剂,研究了不同ω(反胶束溶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量之比)值对Pt-Sn粒径的影响.并采用TEM,XRD,XPS,循环伏安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TEM结果表明合成的Pt-Sn纳米颗粒为球形,在碳载体表面均匀分布,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2.7nm.Pt-Sn颗粒尺寸随着ω的增加而增大.XRD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中Pt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且没有与Sn形成合金.XPS结果表明在该催化剂中,Pt主要以零价态存在.在甲醇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扫描结果表明,甲醇氧化峰电位和峰电流随着ω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反胶束方法可以通过控制颗粒尺寸,从而影响催化剂的电氧化活性.相对于商用Pt-Ru/VulcanXC-72(20wt%,E-TEK公司),该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峰电势以及较高的If/Ib(循环伏安曲线中正向扫描峰电流与反向扫描峰电流的比值),这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Pt-Sn/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束法 催化剂 pt-sn/C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电化学氧化
下载PDF
覆炭载体Pt-Sn催化剂脱氢活性及抗结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继涛 郝雪松 +2 位作者 苏君雅 田然 张志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55-958,共4页
以覆炭γ-Al2O3复合材料(CCA)为载体,制备了Pt-Sn/CCA系列催化剂,并对其脱氢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Pt-Sn/CCA催化剂的脱氢活性与稳定性均优于以γ-Al2O3为载体的Pt-Sn催化剂;CCA载体上的覆炭量对于Pt-Sn/CCA的脱氢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催... 以覆炭γ-Al2O3复合材料(CCA)为载体,制备了Pt-Sn/CCA系列催化剂,并对其脱氢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Pt-Sn/CCA催化剂的脱氢活性与稳定性均优于以γ-Al2O3为载体的Pt-Sn催化剂;CCA载体上的覆炭量对于Pt-Sn/CCA的脱氢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催化剂中铂质量分数为0 7%时,在覆炭质量分数12 3%左右出现脱氢活性峰;同时,Pt-Sn/CC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及抗结焦能力。这些结果显示,借助CCA载体可能为提高脱氢活性及抑制催化剂结焦失活开拓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炭载体 pt-sn催化剂 脱氢活性 抗结焦性能 研究
下载PDF
Li_2O对Pt-Sn/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酸性与MCH脱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进富 俞英 蔡卫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2-785,共4页
利用吡啶吸附 IR、NH3吸附 脱附、原位热重积碳等技术并结合MCH的脱氢活性试验 ,研究了Li2 O对工业Pt Sn/γ Al2 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Li2 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 ,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 利用吡啶吸附 IR、NH3吸附 脱附、原位热重积碳等技术并结合MCH的脱氢活性试验 ,研究了Li2 O对工业Pt Sn/γ Al2 O3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及MCH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Li2 O能有效地调变催化剂的表面酸性 ,降低其表面酸中心特别是强酸中心的数目 ;MCH脱氢反应的积炭量随Li2 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当Li2 O含量为 0 .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O pt-sn/γ-Al2O3 表面酸性 MCH 储氢 甲基环己烷 脱氢催化剂 脱氢稳定性 氧化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