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_(n)Rh_(38-n)团簇电子结构及吸附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
作者 梁晓庆 陆林璐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铂、铑及其合金团簇因其催化活性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Pt-Rh纳米团簇的结构和电子特性,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确定了不同组分Pt_(n)Rh_(38-n)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同时,在对其合金团簇结构研究后发现:Pt原子倾向于占据团簇表面,... 铂、铑及其合金团簇因其催化活性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深入了解Pt-Rh纳米团簇的结构和电子特性,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确定了不同组分Pt_(n)Rh_(38-n)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同时,在对其合金团簇结构研究后发现:Pt原子倾向于占据团簇表面,而Rh原子倾向于占据团簇内部,从而形成了Rh(核)-Pt(壳)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团簇对CO分子的吸附性,发现CO更倾向于吸附在Pt_(n)Rh_(38-n)团簇表面的Rh原子上,根据电子态密度分析,其原因是费米能级附近的d电子贡献主要来自Rh原子。以上研究结果对于Pt-Rh中等尺寸合金团簇的结构形成、电子性质以及CO分子的吸附性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双金属团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铑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吸附性
下载PDF
Au_(19)Pt团簇性质及对肉桂醛选择性加氢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曹勇勇 蒋军辉 +3 位作者 倪哲明 夏盛杰 钱梦丹 薛继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42-1350,共9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Pt掺杂的Au_(19)Pt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计算得出Au_(19)Pt-V团簇比Au_(19)Pt-S和Au_(19)Pt-E团簇的化学活性更强,而热力学稳定性更低.通过分析吸附能和电荷布居,讨论...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Pt掺杂的Au_(19)Pt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和反应活性.计算得出Au_(19)Pt-V团簇比Au_(19)Pt-S和Au_(19)Pt-E团簇的化学活性更强,而热力学稳定性更低.通过分析吸附能和电荷布居,讨论了肉桂醛(CAL)在3类Au_(19)Pt团簇上的9种吸附构型.计算结果表明,当CAL以C C双键平行吸附于Au_(19)Pt-V团簇的Pt原子上时,其吸附能最大,CAL向团簇转移电子数最多,吸附模型最稳定.在最稳定吸附模型基础上探究了CAL选择性加氢的3类反应(1,2-加成反应、3,4-加成反应和1,4-加成反应)的6条可能机理,通过基元反应的过渡态搜索,由反应热、反应能垒和构型的变化得到,CAL分子在Au_(19)Pt-V团簇上最有可能通过3,4-加成反应中的机理C进行,即活泼H原子优先与C3原子成键形成中间体MS3,另一个H原子与中间体加成形成C4—H键,再经过过渡态TS34而形成最终产物苯丙醛(H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肉桂醛 Au19Pt团簇 选择性加氢 苯丙醛
下载PDF
M_6^(0,±)(M=Os,Ir,Pt)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秀荣 崔彦娜 +1 位作者 洪伶俐 张伟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M06,±(M=Os,Ir,Pt)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各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对其能量、振动频率、热力学性质、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极化率进...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M06,±(M=Os,Ir,Pt)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得出各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并对其能量、振动频率、热力学性质、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极化率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M06,±(M=Os,Ir)团簇的基态都是三棱柱结构,Pt-6团簇的基态是平面三角形结构;M06,±(M=Os,Ir,Pt)团簇生成焓都为负值,热力学上是稳定的;NICS值都为负值,表明M06,±(M=Os,Ir,Pt)团簇都具有芳香性,其中Os-6团簇的芳香性最强;从光谱分析来看,Os6的IR和Raman谱的较强吸收峰的个数最多,Ir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都只有一个,IR最强吸收峰在137.0和143.5 cm-1之间,Raman谱最强的吸收峰位于169.5 cm-1处;Pt6的IR和Raman谱的最强吸收峰分别位于50.2和194.7 cm-1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06 ±(M=Os Ir Pt)团簇 结构与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Microwave-Assisted Transition Metal Nanostructure Synthesis: Power-Law Signature Verification
4
作者 Victor J. Law Denis P. Dowling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年第8期326-349,共24页
A power-law (y = cx<sup>n</sup>) signature between process energy budget (kJ) and process energy density (kJ·ml<sup>-1</sup>) of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silver and gold nanostructu... A power-law (y = cx<sup>n</sup>) signature between process energy budget (kJ) and process energy density (kJ·ml<sup>-1</sup>) of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silver and gold nanostructures has been recently described [Law and Denis. AJAC, 14(4), 149-174, (2023)]. This study explores this relation further for palladium, platinum, and zinc oxide nanostructures. Parametric cluster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the power-law signature of over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as a function of six microwave applicator-types metal precursor, non-Green Chemistry synthesis and claimed Green Chemistry.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claimed Green Chemistry, process energy budget ranges from 0.291 to 900 kJ, with a residual error ranging between −33 to +25.9 kJ·ml<sup>-1</sup>. The non-Green Chemistry synthesis has a higher process energy budget range from 3.2 kJ to 3.3 MJ, with a residual error of −33.3 to +245.3 kJ·ml<sup>-1</sup>.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nergy profile over time produced by software controlled digestion applicators is poorly reported which leads to residual error problematic outliers that produce possible phase-transition in the power-law signature. The original Au and Ag database and new Pd, Pt and ZnO database (with and without problematic outliers) yield a glob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power-law signature constants of c = 0.7172 ± 0.3214 kJ·ml<sup>-1</sup> at x-axes = 0.001 kJ, and the exponent, n = 0.791 ± 0.055.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study is aimed to understand variations in historical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processes, and develop new scale-out synthesis through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PD Ag Pt AU ZnO POWER-LAW Residual Error Statistical Analysis Parametric Cluster Analysis
下载PDF
Pt_n(n=1-9)团簇结构及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温俊青 周红 +1 位作者 张陈俊 王俊锋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604,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泛函BPW91和三参数杂化密度泛函B3LYP研究Ptn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磁性.两种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稳定结构,基态结构也相同,只是次稳定结构的稳定顺序稍有不同.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配位数和平均键长有相似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泛函BPW91和三参数杂化密度泛函B3LYP研究Ptn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磁性.两种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稳定结构,基态结构也相同,只是次稳定结构的稳定顺序稍有不同.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配位数和平均键长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总体上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增大,n=2-3时增幅较大,n=4-9时增幅较小,且有一定的振荡.两种方法得到团簇能量的二阶差分、分裂能、HOMO-LUMO能隙随团簇尺寸的演化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行为,但在n=2、5、8时均有较大的值,说明相对应的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得到团簇的平均每原子磁矩随团簇尺寸的增大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个别团簇有振荡.结果表明两种泛函都可以描述团簇结构、稳定性和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几何结构 稳定性 磁性
下载PDF
铂锡双金属催化剂上丙烷脱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宁表 田金忠 +3 位作者 刘强 陈骏如 李瑞祥 李贤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对比研究了Sn/Pt比为1:1,2:1和5:1的原子簇担载于γ-Al_2O_3上制成的Pt-Sn原子簇催化剂,和用SnCl_2和H_2PtCl_6浸渍制备的相应Sn/Pt比的催化剂对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显... 对比研究了Sn/Pt比为1:1,2:1和5:1的原子簇担载于γ-Al_2O_3上制成的Pt-Sn原子簇催化剂,和用SnCl_2和H_2PtCl_6浸渍制备的相应Sn/Pt比的催化剂对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原子簇催化剂比铂锡盐浸渍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证明通过原子簇制备的铂锡催化剂是提高铂锡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脱氢反应 双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Si-Al/MCM-41分子筛的合成及Pt(NH_3)_4^(2+)离子交换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克宁 王福平 曹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用水热法合成了孔径为 5.4 7nm的 (BET法 )Si-Al/MCM -4 1介孔分子筛 ,进行离子交换引入了Pt簇 .通过N2 在 77K的吸脱附及BET和BJH法测定了分子筛的比表面积 ,利用12 9Xe核磁共振测量了分子筛孔的结构 ,并确定了Pt簇在分子筛内的存在 .... 用水热法合成了孔径为 5.4 7nm的 (BET法 )Si-Al/MCM -4 1介孔分子筛 ,进行离子交换引入了Pt簇 .通过N2 在 77K的吸脱附及BET和BJH法测定了分子筛的比表面积 ,利用12 9Xe核磁共振测量了分子筛孔的结构 ,并确定了Pt簇在分子筛内的存在 .由于Pt簇引入 ,分子筛孔径明显减小 ,XRD测试结果显示 ,合成分子筛的结构并未随Pt簇的引入而改变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分子筛 ^129XeNMR 铂簇 合成 离子交换
下载PDF
铂纳米团簇在修饰的HOPG表面的生长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辉 张镇 +2 位作者 姚运喜 谭大力 包信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用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了经过不同方法处理的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性质以及铂在其上的成核和生长。通过控制氩刻及氧化时间,在HOPG表面制备出分布和大小均匀的坑。这些纳米坑具有较强的活性,在后面的金属铂沉积过程中成为铂团簇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了经过不同方法处理的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性质以及铂在其上的成核和生长。通过控制氩刻及氧化时间,在HOPG表面制备出分布和大小均匀的坑。这些纳米坑具有较强的活性,在后面的金属铂沉积过程中成为铂团簇的成核中心。通过控制坑的密度和分布,可以很好地控制沉积的铂团簇的分布及大小。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研究了甲醇在该体系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定向裂解石墨 氩离子刻蚀 氧化 纳米团簇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下载PDF
NAT-PT簇的负载均衡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辽亮 赵凯辉 邓木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6-138,共3页
NAT-PT是实现IPv4/IPv6互访的关键技术,但单一的NAT-PT存在较多的缺点。该文引入NAT-PT簇来解决单一NAT-PT存在的问题,设计以DNS-ALG为调度中心的硬件结构和3层结构的软件系统,提出扩展加权系数轮转调度算法和动态阈值算法相结合的调度... NAT-PT是实现IPv4/IPv6互访的关键技术,但单一的NAT-PT存在较多的缺点。该文引入NAT-PT簇来解决单一NAT-PT存在的问题,设计以DNS-ALG为调度中心的硬件结构和3层结构的软件系统,提出扩展加权系数轮转调度算法和动态阈值算法相结合的调度策略。实验证明,该软、硬件结构和调度策略可以弥补单一NAT-PT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PT簇 调度算法 负载均衡
下载PDF
接枝改性壳聚糖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苯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琳 翟豪 +1 位作者 张爱清 秦君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256,共5页
对壳聚糖(CS)进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改性,并与Pt纳米簇进行杂化,制备出Pt/CS-g-GMA杂化膜。采用TEM、XRD、1HNMR和XPS等手段对杂化膜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苯液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相对于壳聚糖负载铂... 对壳聚糖(CS)进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改性,并与Pt纳米簇进行杂化,制备出Pt/CS-g-GMA杂化膜。采用TEM、XRD、1HNMR和XPS等手段对杂化膜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苯液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相对于壳聚糖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剂(Pt/CS),使用Pt/CS-g-GMA杂化膜催化苯加氢反应,苯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从0.54%增加到了2.14%,环己烯的选择性一直保持在55%左右。而使用纯铂纳米簇催化剂时,产物中没有环己烯生成。因此,CS-g-GMA膜在控制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GMA基团的引入改变了壳聚糖的结晶度,增加了膜在苯中的溶胀度,详细讨论了杂化膜的结构、膜的溶胀度以及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膜 铂纳米簇 壳聚糖 改性 苯加氢
下载PDF
Pd-Pt团簇升温过程中Pd原子偏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武春 肖绪洋 程正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初始结构为二十面体Pd13Pt134,Pd55Pt92升温过程,研究发现团簇升温过程中内层Pd原子向外偏析,且原子分布位置和数量对升温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有影响.Pd55Pt92团簇的势能曲线在720-880K之间向下跃变,而Pd13Pt134团簇...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初始结构为二十面体Pd13Pt134,Pd55Pt92升温过程,研究发现团簇升温过程中内层Pd原子向外偏析,且原子分布位置和数量对升温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有影响.Pd55Pt92团簇的势能曲线在720-880K之间向下跃变,而Pd13Pt134团簇的势能曲线异常波动出现在980K附近.对Pd13Pt134的进一步研究表明Pd原子的位置是导致势能曲线异常的主要原因,Pt原子掺在核心层时势能曲线在升温过程中上升,而Pt原子掺在第二层时势能曲线出现异常变化,在900K处出现向下跃变.分析发现Pt原子在不同位置层的势能差别是导致势能曲线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Pt团簇 分子动力学 原子偏析 势能
下载PDF
Pt_n^(0,±)(n=2~4)团簇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秀荣 洪伶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 Theory,DFT)中的B3LYP和B3PW 91方法,在LanL2DZ赝势基组水平上对Ptn0,±(n=2~4)团簇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振动频率、能级、解离能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铂三聚物的中性、...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 Theory,DFT)中的B3LYP和B3PW 91方法,在LanL2DZ赝势基组水平上对Ptn0,±(n=2~4)团簇的几何构型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振动频率、能级、解离能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铂三聚物的中性、阴离子和阳离子最稳定结构都为等腰三角形;四聚物的中性、阴离子的最稳定结构都是二面体,阳离子则是正四面体结构最稳定.所计算的结果都与实验值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铂团簇 基态结构 稳定性
下载PDF
由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得到的催化剂的分散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光进 杨亚书 +1 位作者 郭燮贤 市川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由分子筛笼内包容的铂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和[Pt9(CO)(18)](2-)/NaY经还原得到的样品Pt(12)/NaY和Pi9/NaY的分散度用EXAFS和化学吸附进行了表征.对Pt(12)/NaY和Pi9/NaY,EXAFS分析分别给... 由分子筛笼内包容的铂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和[Pt9(CO)(18)](2-)/NaY经还原得到的样品Pt(12)/NaY和Pi9/NaY的分散度用EXAFS和化学吸附进行了表征.对Pt(12)/NaY和Pi9/NaY,EXAFS分析分别给出R(Pt-Pt)=2.74■,配位数C.N.=4.2和R(Pt-Pt)=2.74■配位数C.N.=3.8,而化学吸附结果分别为H/Pt=1.26,CO/Pt=0.69和H/Pt=1.24,CO/Pt=0.64.与浸渍法制备的Pt/Al2o3相比小得多的Pt-Pt配位数及大的化学吸附值说明,由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出发,我们得到了高分散的Pt/NaY催化剂.由于还原后原子堆积形式的变化,Pt(12)/NaY和Pi9/NaY的再还原羰基化不能可逆地得到与前驱体相同的铂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 簇合物 催化剂
下载PDF
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催化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豪 张爱清 +2 位作者 李琳 刘汉范 龙帅 《工业催化》 CAS 2011年第2期32-35,共4页
研究了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Pt/CS)对液相苯部分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微波加热还原氯铂酸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铂纳米簇,并将其与壳聚糖(CS)进行杂化后得到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利用TEM、FT-IR、XRD和XPS等对铂纳米簇以及杂化膜... 研究了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Pt/CS)对液相苯部分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微波加热还原氯铂酸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铂纳米簇,并将其与壳聚糖(CS)进行杂化后得到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利用TEM、FT-IR、XRD和XPS等对铂纳米簇以及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表明,铂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7 nm,XPS结果显示,杂化膜中的Pt与壳聚糖上的N和O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位。结果表明,用Pt/CS催化液相苯加氢反应,反应2 h,部分加氢产物环己烯选择性可达68%,单独以Pt纳米簇作催化剂无壳聚糖膜时,无环己烯生成,环己烷是惟一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杂化膜 铂纳米簇 壳聚糖 苯部分加氢 环己烯
下载PDF
Au_nPt^-阴离子小团簇的量子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建军 杨继先 许生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42,共5页
在相对论有效势(RECP)近似下,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的从头计算方法和LANL2DZ基组,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团簇AunPt-(n=1-5)可能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态,确定了低能量异构体.结果表明,AunPt-团簇的剩余电子改变了中性团簇AunPt的稳定结构,这... 在相对论有效势(RECP)近似下,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的从头计算方法和LANL2DZ基组,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团簇AunPt-(n=1-5)可能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态,确定了低能量异构体.结果表明,AunPt-团簇的剩余电子改变了中性团簇AunPt的稳定结构,这种影响随团簇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Pt^-阴离子团簇 几何结构 从头计算方法
下载PDF
铂纳米簇/N-己基化壳聚糖杂化膜催化苯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琳 张良 +2 位作者 翟豪 张爱清 杨阳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对壳聚糖进行了N-己基化改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铂纳米簇/N-己基化壳聚糖杂化膜,研究了该杂化膜催化剂在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利用FT-IR、TEM、XRD和XPS等手段对杂化膜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铂纳米粒子平均直径约为... 对壳聚糖进行了N-己基化改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铂纳米簇/N-己基化壳聚糖杂化膜,研究了该杂化膜催化剂在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利用FT-IR、TEM、XRD和XPS等手段对杂化膜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铂纳米粒子平均直径约为5 nm,XPS结果表明,Pt与壳聚糖中的N和O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位。用N-己基化壳聚糖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苯液相加氢反应,部分加氢产物环己烯的选择性可达60.3%,而单独以Pt纳米簇作为催化剂无壳聚糖膜时,没有环己烯生成。结合催化剂表征结果和催化性能分析,杂化膜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胀过程以及Pt与N、O之间的配位作用等因素是控制苯加氢反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己基化壳聚糖 铂纳米簇 苯加氢 杂化膜
下载PDF
Molecular Mechanics Study on Asymmetry Catalysis 被引量:1
17
作者 Da Wei GUO Xiao Zhen YANG(Polymer Physics Laborator.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9期751-754,共4页
A ground state model about an asymmetry hydrogenation of methyl pyruvate over Pt-nanocluster catalyst with a modifier cinconidine has been built. The role of the modifier in the catalytic process is explained.
关键词 molecular mechanics asymmetry catalysis methyl pyruvate pt-cluster catalyst MODIFIER
下载PDF
集群服务器IPv4/IPv6接入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官尚元 薛正华 +1 位作者 石卫强 董小社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9-111,127,共4页
设计了一种将集群服务器NVS(network virtual server)接入到IPv4/IPv6环境中的机制,通过将协议转换内置到NVS接口机的内核中以提高协议处理速度,实现应用对底层具体协议的透明使用,原有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等多接口机软件不... 设计了一种将集群服务器NVS(network virtual server)接入到IPv4/IPv6环境中的机制,通过将协议转换内置到NVS接口机的内核中以提高协议处理速度,实现应用对底层具体协议的透明使用,原有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等多接口机软件不加修改即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协议处理延迟小于通过NAT-PT网关实现的延迟,同时具有更高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服务器 IPV4 IPV6 NAT-PT
下载PDF
Pt_(10)团簇催化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机理的研究
19
作者 李来才 彭丹 +1 位作者 周红平 王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以Pt_(10)团簇作为催化剂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Pt采用贗势基组Lanl2dz)基组水平上,探讨了Pt_(10)团簇催化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微观反应历程.研究结果表明,Pt_(10)团簇催化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 本文以Pt_(10)团簇作为催化剂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Pt采用贗势基组Lanl2dz)基组水平上,探讨了Pt_(10)团簇催化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微观反应历程.研究结果表明,Pt_(10)团簇催化肉桂醛选择性加氢反应可生成3种不同的产物,分别是3-苯基丙醛(P1)、3-苯基丙烯醇(P2)和肉桂醇(P3),每种产物分别通过两条不同的反应通道而得到.Pt_(10)团簇催化有利于肉桂醛分子中C=O键活化加氢.这点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选择性加氢 Pt10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下载PDF
Pt羰基簇合物在NaY内的合成机理
20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1 位作者 藤本俊幸 市川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10-715,共6页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0cm-1),然后聚集成“Pt3(CO)6”(σco=2112,1896和1841cm-1),最后生成深绿色的Pt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σco=2080,1824cm-1).“Pt3(CO)6”的羰基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13CO发生交换,而[Pt3(CO)6](n=3,4)的羰基与13CO的同位素交换即使在343K也进行得很慢,室温下,NO能逐步破坏Pt羰基簇合物的层间和层内Pt-Pt键,得到中间物种“Pt3(CO)6”和PtO(CO),同时在气相产生CO2和N2O.而由上述两中间物种出发,300-353K温度下,在CO气氛中的还原羰基化又能可逆地得到原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合成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