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temporal approach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lassical pterional approach for resective temporal region surgeries
1
作者 Nijiati Kudulaiti Feili Liu +5 位作者 N.U.Farrukh Hameed Peng Wang Jie Zhang Rui Feng Jinsong Wu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Background:Classical pterional appoach for temporal surgeries may cause atrophy and dysfunction of temporalis,injury to the facial nerve,and unnecessary cortical exposure.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lassical pterional a... Background:Classical pterional appoach for temporal surgeries may cause atrophy and dysfunction of temporalis,injury to the facial nerve,and unnecessary cortical exposure.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lassical pterional approach for such surgeries,we hereby describe an mini-temporal approach which reduces these risks and proven to be practical in neurological surgeries.Material and methods:In the mini-temporal incision design,the frontal end of the incision never surpassed the hairline at the level of temporal line,and a one-layer skin-galea-muscle flap was detached from the cranium,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injuries of facial nerve.The surgical bone window was completely located underneath the temporalis muscle,allowing it to be completely repositioned postoperatively.Results:We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mini-temporal approach in a variety of temporal region tumors,which can be applied to complete successful resective surgeries while effectively reducing injuries to extra-temporal cortex,temporalis,and facial nerve.There were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extra-temporal cortical damage,atrophy of temporalis,or injury to the facial nerve.Conclusion:The mini-temporal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craniotomy and closure,decrease the size of bony removal,increase the restoration of temporalis during closure,and lower the chance of facial nerve injury.Therefore,it improves cosmetic outcomes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unintentional extra-temporal cortical injury,which fully embodie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rinciple in neuro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temporal approach pterional craniotomy Facial nerv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Neurosurgical technique
原文传递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颞肌贴覆治疗缺血性烟雾病术后颞肌血运及并发症的比较
2
作者 韩莹 吴磊 +7 位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王永恒 韩志光 赵锦程 李起超 赵建华 冯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颞肌贴覆术对成年缺血性烟雾病(MMD)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颞肌血运、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20-09—2022-1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9例MM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实施... 目的 比较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颞肌贴覆术对成年缺血性烟雾病(MMD)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颞肌血运、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20-09—2022-1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9例MM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实施颞肌贴覆术20例为对照组,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9例为研究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的平均流速(Vm)和脉动指数(PI),CT影像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颞肌厚度,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m R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个时间点的m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P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个时间点的P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Vm均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个时间点的Vm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颞肌萎缩及咀嚼无力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30.0%比5.3%,45.0%比15.8%),颞肌厚度明显小于研究组(4.16±0.14比5.04±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相比颞肌贴覆术,能够有效促进脑血流的恢复,改善缺血性烟雾病的脑血流状况,缓解缺血症状。而颞肌贴覆术,由于没有影响颞浅动脉对于颞肌的血运,因此术后出现颞肌萎缩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减低,临床上需要重视开颅过程中对颞浅动脉的保护,必要时予以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颞肌萎缩 颞浅动脉吻合 翼点入路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modified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and pterional approach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被引量:6
3
作者 Zhouqing Chen Xiaoou Sun +6 位作者 Tai Lu Zhengyang Lu Ming Jiang Chongshun Zhao Wanchun You Yun Zhu Zhong Wang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Background: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eurysm is a common type of craniocerebral aneurysm that is prone to rupture and high mortality. The classic surgical approaches are the Pterional approach and the Lateral ... Background: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eurysm is a common type of craniocerebral aneurysm that is prone to rupture and high mortality. The classic surgical approaches are the Pterional approach and the Lateral Supraorbital (LSO) approach, but there are shortcomings. Methods: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from 181 patients with MCA aneurysm clipp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between 2011 and 2017.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tests showed that P values below 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GCS score (P=0.003), Hunt-Hess scale (P < 0.001) and the operating habits of the surgeon (P < 0.001) affected the surgeon to choose a surgical approach. The choice of two surgical methods on the operation time (P < 0.001), skin incision (P < 0.001), complications (P=0.026), tracheotomy (P=0.014), prognosis (P=0.002)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P=0.002), Hunt-Hess scale (P <0.001), GCS scale (P < 0.001), GCS sorse (P < 0.001), skin incision (P=0.031) and complications (P < 0.001)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Conclusions: Modified LSO approach provides another surgical approach for MCA aneurysm clipping, while avoid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LSO approach in the clipping of MCA distal aneury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CLIPP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MODIFIED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pterional APPROACH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icrosurgical removal of craniopharyngioma via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and standard pterional approach 被引量:1
4
作者 Chongshun Zhao Zhouqing Chen +5 位作者 Na Xu Tao Xue Xin Wu Wanchun You Yun Zhu Zhong Wang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18年第3期154-161,共8页
Background: Craniopharyngioma is a kind of intracranial benign tumor that is primarily treated with surgery. At present, a variety of surgical approaches are used for tumor resection. We hav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a... Background: Craniopharyngioma is a kind of intracranial benign tumor that is primarily treated with surgery. At present, a variety of surgical approaches are used for tumor resection. We hav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approaches most used in our department. Methods: The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from 65 patients with craniopharyngioma surgically treated by the two approaches mentioned above. Among these patients, 24 were treated by lateral supraorbital (LSO) approach and 41 by standard pterional approach. Indicato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length of incision,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pituitary function, urine volume, visual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s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data shows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tumor resection rate (P=0.54), postoperative visual field improvement (P=0.68)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 of endocrine. However, the LSO approa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operative incision (P=0.001), shortened the operation time (P=0.001) and operative complexity, while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0.04). Conclusion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pharyngioma, LSO approach has similar surgical effect with standard pterional approach, but it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surgical trauma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LSO provides another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approach for microsurgical removal of craniopharyngi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supraorbital APPROACH STANDARD pterional APPROACH CRANIOPHARYNGIOMA
原文传递
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Al-Mefty分型Ⅲ型前床突脑膜瘤翼点入路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序 许红旗 梁洪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前床突旁磨除在Al-Mefty分型Ⅲ型前床突脑膜瘤(ACM)翼点入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Al-Mefty分型Ⅲ型ACM的临床资料。15例术中在硬膜外磨除前床突,6例未磨除前... 目的探讨硬膜外前床突旁磨除在Al-Mefty分型Ⅲ型前床突脑膜瘤(ACM)翼点入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Al-Mefty分型Ⅲ型ACM的临床资料。15例术中在硬膜外磨除前床突,6例未磨除前床突。结果磨除前床突的15例中,10例(66.7%)肿瘤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2例(80.0%)术后视力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未磨除前床突的6例中,2例(33.3%)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33.3%)术后视力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磨除前床突病人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视力改善率较未磨除前床突病人明显提高(P<0.05)。术后新发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癫痫发作1例、脑脊液漏1例。21例术后随访6~97个月,平均(37.4±13.8)个月;2例肿瘤部分切除病人出现肿瘤进展;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Al-Mefty分型Ⅲ型ACM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紧密,手术难度大。术中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可增加手术空间,早期控制视神经和ICA,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视神经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床突脑膜瘤 Al-Mefty分型Ⅲ型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硬膜外前床突旁磨除 疗效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定量解剖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川 杜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13-516,共4页
目的对比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做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6例(12侧)成年新鲜灌注尸头模拟手术入路操作,选择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为靶点,测量并统计分析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结果翼点入路... 目的对比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做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6例(12侧)成年新鲜灌注尸头模拟手术入路操作,选择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为靶点,测量并统计分析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结果翼点入路显露范围平均为(1.796±0.079)cm^(2),显露角度平均为(9.586±0.543)°。眶-翼点入路显露范围平均为(2.241±0.062)cm^(2),显露角度平均为(18.152±0.711)°。眶-翼点入路显露面积和显露角度均明显大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对无颅内压增高、无脑肿胀、形态简单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翼点入路是首选入路;但对于复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如瘤体向下、向后突出以及呈分叶型等,眶-翼点入路手术可减少硬膜内牵拉,显露范围和角度更大,术中显微镜倾斜角度小,可减少脑组织的损害。临床上,建议根据术前含骨窗CTA或3D-DSA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解剖 翼点入路 眶-翼点入路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临床研究
8
作者 陈辉 游潮 +1 位作者 陈登奎 彭宗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487-1491,149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选取200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友谊医院行手术治疗90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均经翼点入路切除肿瘤。记录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术...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选取200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友谊医院行手术治疗90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均经翼点入路切除肿瘤。记录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进展情况,并分析术后复发/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SimpsonⅠ~Ⅱ级切除73例(81.11%),Ⅲ级切除12例(13.33%),Ⅳ级切除5例(5.56%)。术后并发症以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最高,为17.78%,其次分别为偏瘫(8.79%)、视力恶化(3.33%)、面神经额支损伤(2.22%)、颅内感染(2.22%)、脑脊液漏(1.11%)、肺部感染(1.11%)、脑水肿加重(1.11%)、硬膜外血肿(2.22%)。与入院时相比,患者出院时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均明显提高,随访期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日常生活、工作基本恢复正常,KPS评分优良率为100.00%。随访时,患者的KP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入院时(57.78%)和出院时(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9例复发或发生进展,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与颈内动脉关系、肿瘤质地及肿瘤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侵袭海绵窦占比、肿瘤最大径大于4 cm占比、骨质破坏占比、肿瘤切除SimponnⅢ~Ⅳ级占比均明显更高,WHO病理分级1级者占比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前床突脑膜瘤患者术前的影像学特征选取经翼点入路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肿瘤病理分级、侵犯海绵窦、肿瘤大小、颅底骨质破坏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床突脑膜瘤 经翼点入路 切除 预后 复发 并发症
下载PDF
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9
作者 冯志铁 黄开让 冯玉璇 《智慧健康》 202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分析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传统快... 目的 分析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传统快速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7d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其他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的颅内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7d时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构成比更高,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患者构成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大面积脑梗死、迟发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翼点入路联合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颅内压,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翼点入路 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NIHSS评分
下载PDF
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构建食蟹猴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可行性评价
10
作者 黄东振 张周泉 莫淑娟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6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构建食蟹猴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方法:取食蟹猴6只,分为假手术组3只,建模组3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手术组术中夹闭大脑中动脉1h后松开。术毕,动物清醒且生命征平稳后方送回动... 目的:建立并评价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构建食蟹猴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方法:取食蟹猴6只,分为假手术组3只,建模组3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手术组术中夹闭大脑中动脉1h后松开。术毕,动物清醒且生命征平稳后方送回动物房。记录并比较两组食蟹猴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定量运动活动量。结果:6只食蟹猴术后均存活;与术前相比,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无明显损伤、定量运动活动量无显著差异;建模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符合脑卒中表现、定量运动活动量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构建食蟹猴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脑卒中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断 改良翼点入路开颅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139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安琪 胡观成 +2 位作者 况建国 江志群 夏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诊断方法及治疗要点。 方法 回顾 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40个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治 过程,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关系、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术前按Hu...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诊断方法及治疗要点。 方法 回顾 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40个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治 过程,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关系、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术前按Hunt Hess分级标准对患 者进行分级,其中Ⅰ级42例,Ⅱ级52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 结果 本组近期疗效良好 率75.5%,病死率7.9%;Ⅰ级患者最近一次动脉瘤破裂后3d内手术(早期)、4~14d手术 (中期)和14d后(延期)手术,近期疗效均为良好,Ⅱ级疗效良好患者比例依次为9/9、 26/35、8/8,Ⅲ级患者依次为6/7、9/13、4/5,Ⅳ级患者依次0/6、0/6、3/8;8例行CTA检查 的患者,结果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均符合。 结论 Hunt Hess评分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患 者应尽早手术,但Ⅱ级患者CT显示出血量多的患者在最后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4d手术, 近期疗效不确定;Ⅲ级患者若错过早期手术机会宜延期到14d后手术。Ⅳ级患者应延期到14d后 手术。CTA可作为可疑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手术时机 翼点入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业忠 刘祺 +2 位作者 赵冬 姬云翔 雷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126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来我科首诊的经CT、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力争在72 h内经翼点入路开颅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126例中,术后随访6个月-3年。恢... 目的通过对126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以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来我科首诊的经CT、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力争在72 h内经翼点入路开颅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126例中,术后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8例,中度残疾,但生活自理18例;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CT、DSA确诊后应争取早期手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熟练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及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颅内动脉瘤 显微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眶上翼点入路处理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亦成 丁学华 +5 位作者 胡国汉 王驹 侯立军 楼美清 陈志刚 张光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总结近 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 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 8例。结果 :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目的 :总结近 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 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 8例。结果 :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 8例 ,次全切除 1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全切除 7例 ,次全切除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 1 1例患者 ,术后 4例明显好转 ,2例改善 ,4例无变化 ,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 :眶上翼点入路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处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翼点入路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蝶骨嵴内侧 鞍结节
下载PDF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陈东亮 彭玉平 +5 位作者 漆松涛 谢庆海 彭涛 颜循金 李云 覃祖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新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在超早期内(≤6h)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12例中死亡1例,存活11例。术后因二次出血再手术1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随访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新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在超早期内(≤6h)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12例中死亡1例,存活11例。术后因二次出血再手术1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随访3~6个月,依据GOS评分,优7例,良3例,中1例。结论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疗效好,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超早期 小翼点 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硬膜外切除前床突改善鞍区显露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占国 王树凯 +2 位作者 宋来君 张志强 冯祖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开颅术中改善鞍区结构显露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性 标本均采用右侧翼点入路开颅。硬膜外切除前床突前后分别测量视神经、颈内动脉、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的长度以及该三角的最大宽度。结果:以...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开颅术中改善鞍区结构显露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性 标本均采用右侧翼点入路开颅。硬膜外切除前床突前后分别测量视神经、颈内动脉、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的长度以及该三角的最大宽度。结果:以上指标在前床突切除前和切除后的测量结果分别是:视神经长度为(10.28±2.30)mm和(22.83±2.54)mm;颈内动脉长度为(10.48±2.39)mm和(14.78±3.02)mm;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长度为(10.38±2.84)mm和(23.55±2.79)mm,宽度为(3.93±1.16)mm和(12.95±2.61)mm。结论:鞍区病变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前床突切除可使视神经和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长度的显露增加1倍;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宽度的显露增加2~3倍。硬膜外切除前床突对改善鞍区手术中重要结构的显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硬膜外 前床突切除 鞍区结构 显露
下载PDF
翼点入路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6
16
作者 焦德让 薛庆澄 +1 位作者 王明璐 李崇谦 《天津医药》 CAS 1993年第8期456-459,共4页
取51例成人尸体颅脑标本,对翼点手术入路中涉及的显微解剖关系进行了观察,并讨论了有关 AcoA 动脉瘤的手术入路,认为翼点入路有途径短、损伤小及暴露好的优点,同时认为 Willis 环前半部的解剖异常可能与该部位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解剖 动脉瘤 手术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7
作者 秦尚振 徐国政 +9 位作者 龚杰 杨铭 李俊 胡军民 姚国杰 潘力 张新元 杜浩 张戈 陈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右翼点入路163例,经胼胝体前入路5例,经翼点-胼胝体前联合入路7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49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右翼点入路163例,经胼胝体前入路5例,经翼点-胼胝体前联合入路7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49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出现尿崩127例,发热40例,电解质紊乱94例。142例随访1个月~10年,复发28例;按GOS预后评分,5分118例,4分8例,3分12例,1分4例。结论颅咽管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强调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少数难治性颅咽管瘤治疗困难,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文峰 张永明 +3 位作者 黄理金 张喜安 陆云涛 漆松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503-50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颅骨标本进行骨性解剖学数据测量。于15具成人尸头上分别模拟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解剖,比较其切口、暴露范围及... 目的对比研究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颅骨标本进行骨性解剖学数据测量。于15具成人尸头上分别模拟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和经翼点锁孔入路解剖,比较其切口、暴露范围及操作空间等,同时观察鞍区各间隙内的结构。结果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中,颧突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为(6.02±0.22)cm,角度为34.09°±3.19;°经翼点锁孔手术入路中,翼点与同侧前床突距离为(5.03±0.29)m m,角度为63.61°±4.78°。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手术入路能不同程度地暴露鞍区各个间隙内的结构。经翼点锁孔入路操作距离较短,具有良好的暴露范围和宽广的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经眉眶上入路 翼点入路 蝶鞍 尸体解剖
下载PDF
颞肌解剖及翼点手术入路中的保护措施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军 孙基栋 +2 位作者 曲元明 王克强 徐广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177,共4页
目的:研究颞肌的解剖特点,为翼点入路中颞肌的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暴露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观察和测量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的解剖数据。结果:颞肌起自颞窝,向下逐渐集中,在颧弓深面移行为强大的肌腱,止于喙突的内侧面、尖部... 目的:研究颞肌的解剖特点,为翼点入路中颞肌的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暴露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观察和测量颞肌的肌纤维和血管、神经的解剖数据。结果:颞肌起自颞窝,向下逐渐集中,在颧弓深面移行为强大的肌腱,止于喙突的内侧面、尖部、前后缘和下颌支的前缘,颞肌长(10.5±1.6)cm,宽(8.4±1.5)cm,前下区最厚可达9.3mm,后区最薄只有2.2mm。营养颞肌的动脉是颞深前、后动脉和颞中动脉。颞肌的神经有来自下颌神经的颞深前神经、颞深后神经和颞中神经。结论:在翼点入路中,保护颞肌的措施:①保护颞浅动脉;②筋膜下解剖,保护面神经;③暴露中颅底时断开颧弓可减少颞肌的牵拉;④在骨膜下逆行解剖颞肌,可保护颞肌深部的神经和血管;⑤在上颞线剥离颞肌,术末把颞肌直接固定于颅骨上,保持适当的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 解剖学 局部 翼点入路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飞 孙鸿 +4 位作者 毛伯镛 游潮 贺民 刘翼 毛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87-489,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行瘤颈夹闭术10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瘤颈夹闭后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动脉瘤颈完全夹...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行瘤颈夹闭术10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瘤颈夹闭后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动脉瘤颈完全夹闭107例,动脉瘤包裹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8例。术前脑积水11例,术后改善6例,无明显改善5例。术后GOS评分:4~5分93例,2~3分11例,1分(死亡)4例。84例获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残留及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理想方法,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可有效判断夹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