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Propagation of Pteris vittata L.via Tissue Cul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利琼 张军 +1 位作者 罗旭 杨兵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Objective] The study had developed a means of rapid propagation Pteris vittata L.by tissue culture. The species was a perennial fern belonging to the genus Pteris. [Metbed] The leaf bud of P. vittata collected in fie... [Objective] The study had developed a means of rapid propagation Pteris vittata L.by tissue culture. The species was a perennial fern belonging to the genus Pteris. [Metbed] The leaf bud of P. vittata collected in field conditions as explantsand the 1/2 MS + 3% sucrose + 0.7% agar as the basic medium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medium formula of the phytohormone ratio for callus induction and subculture of P. vittata. [Result] The best medium formula for each step was list below: 1/2 MS + 3% sucrose + 0.7% agar + 0.5 g/L PVP + 0.1 mg/L KT + 0.5 mg/L 2, 4-D for in- ducing the callus from explants; 1/2MS + 3% sucrose + 0.7% agar + 0.5 g/L PVP + 1.0 mg/L KT + 0.01 mg/L 2,4-D for inducing the GGB from callus and the seedlings from GGB. In addition, 1/2 MS + 3% sucrose + 0.7% agar + 0.5 g/L PVP + 0.5 mg/L 2,4-D for the subculture could make the continued proliferation of callus. [Cen- clusioa] This study makes an applicable procedure by the direct use of field materi- als, for propagating P. vittata in a simplified and rapid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TION PHYTOHORMONE Plant tissue culture pteris vittata L.
下载PDF
Arsenic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Pteris vittata L.as influenced by phosphate and inorganic arsenic species under sand culture 被引量:9
2
作者 HUANG Ze-chun AN Zhi-zhuang CHEN Tong-bin LEI Mei XIAO Xi-yuan LIAO Xiao-y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14-718,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y or difference of inorganic As species uptake and transport related to phosphorus in Ashyperaccumulator,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arsenate (As(V)) and arsenite (As(Ⅲ)) we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y or difference of inorganic As species uptake and transport related to phosphorus in Ashyperaccumulator,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arsenate (As(V)) and arsenite (As(Ⅲ)) were studied using Pteris vittata L. under sand cultur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ate were found to inhibit accumulation of arsenate and arsenite in the fronds of P. vittata. The reduction in As accumulation was greater in old fronds than in young fronds, and relatively weak in root and rhizome. Moderate increases, from 0.05 to 0.3 mmol/L, in phosphate reduced uptake of As(Ⅲ) more than As(Ⅴ), while the reverse was observed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ate (≥1.0 mmol/L). Phosphate apparently reduced As transport and the proportion of As accumulated in fronds of P. vittata when As was supplied as As(Ⅴ). It may in part be due to competition between phosphorus and As(Ⅴ) during transport. In contrast, phosphate had a much smaller effect on As transport when the As was supplied as As(Ⅲ). Therefore, the results from present experiments indicates tha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phosphate suppressed As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in P. vittata, especially in the fronds, when exposed to As(Ⅴ), but the suppression of phosphate to As transport may be insignificant when P. vittata exposed to As(Ⅲ) under sand culture conditions. The finding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of P and As during their uptake process in P. vitt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ATE ARSENITE As species pteris vittata L. PHOSPHATE transport UPTAKE
下载PDF
Potential of Pteris vittata L. for phytoremediation of sites co-contaminated with cadmium and arsenic: The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被引量:11
3
作者 XIAO Xiyuan CHEN Tongbin AN Zhizhuang LEI Mei HUANG Zechun LIAO Xiaoyong LIU Yingr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2-67,共6页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tolerance of Pteris vittata L. (Chinese brake) to cadmium (Cd) and its feasibility for remediating sites co-contaminated with Cd and arse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tolerance of Pteris vittata L. (Chinese brake) to cadmium (Cd) and its feasibility for remediating sites co-contaminated with Cd and arsenic (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 vittata could survive in pot soils spiked with 80 mg/kg of Cd and tolerated as great as 301 mg/kg of total Cd and 26.8 mg/kg of diethyltriaminepenta acetic acid (DTPA)-extractable C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d in fronds was 186 mg/kg under a total soil concentration of 920 mg As/kg and 98.6 mg Cd/kg in the field, whereas just 2.6 mg/kg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Ecotypes of P. vittata were differentiated in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Cd, and some of them could not only tolerat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il Cd, but also accumulat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d in their fronds. Arsenic uptake and transportation by P. vittata was not inhibited at lower levels (〈20 mg/kg) of Cd addition. Compared to the treatment without addition of Cd, the frond As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by 103.8% at 20 mg Cd/kg,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6434 mg/kg.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d-tolerant ecotype of P. vittata extracted effectively As and Cd from the site co-contaminated with Cd and As, and might be used to remediate and revegetate this type of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As) cadmium (Cd) Chinese brake pteris vittata L.) HYPERACCUMULATOR PHYTOREMEDIATION TOLERANCE uptake
下载PDF
水相循环对乙醇-水体系液化蜈蚣草产油特性和砷富集影响
4
作者 蒋海伟 艾仙斌 +5 位作者 阙志刚 文震林 邹武 付尹宣 黄蓉 石金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4-249,共6页
砷富集植物的生态友好处置是实现植物修复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该研究以蜈蚣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作为反应共溶剂体系,考察了乙醇占比和水相循环次数对蜈蚣草水热产油及重金属砷分布的... 砷富集植物的生态友好处置是实现植物修复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该研究以蜈蚣草为原料,采用乙醇-水作为反应共溶剂体系,考察了乙醇占比和水相循环次数对蜈蚣草水热产油及重金属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乙醇浓度60%、水相循环3次的条件下,蜈蚣草液化生物油产率最高可达51.08%,其热值为29.15 MJ/kg。生物油主要由酯(>80%)、酚、醇、酮、烃等组成。随水相循环次数的增加,生物油中的酯类和酚类物质增加,高沸点化合物会减少,生物油产率和能量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8%和32.23%;经过水相循环液化后,超过80%的重金属砷主要分布在水相,且砷的浓度增加至215.05 mg/kg,该结果可为砷富集植物无害化后处置提供参考。因此,水相循环利用是砷富集植物液化处置制取高产率生物油与砷富集的有效途径,为富集植物生态友好处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液化 生物油 蜈蚣草 水相循环 乙醇-水共溶剂
下载PDF
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强化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抗旱 郑刘根 +2 位作者 张理群 丁丹 单士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5-642,共8页
长期的人类活动导致砷(As)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修复。通过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10%)、蜈蚣草水提取物(10%)和茶皂素(4%)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作为试验材料,以As污染的尾矿... 长期的人类活动导致砷(As)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修复。通过将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DA,10%)、蜈蚣草水提取物(10%)和茶皂素(4%)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作为试验材料,以As污染的尾矿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模拟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方案的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对土壤中As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供试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生物量和提取As的影响,筛选出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最佳的配比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模拟试验中,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处理土壤中残渣态As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而生物有效态As质量分数显著升高,将残渣态转化为生物有效态,在GST7(7꞉12꞉1)处理条件下,生物有效态As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较对照组(CK)提高了40.80%。盆栽试验中,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处理蜈蚣草生物量随GLDA比例升高和茶皂素比例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GST6(6꞉12꞉2)处理时达到最大,为3.58 g·plant−1,较CK提高了45.21%。蜈蚣草中As的质量分数显著升高,且随GLDA比例升高和茶皂素比例降低逐渐升高,在GST7处理时蜈蚣草地上部和根部As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为738.30 mg·kg^(-1)和281.20 mg·kg^(-1),较CK提高了40.17%和22.63%。蜈蚣草对As的提取量和去除率变化趋势与其生物量变化一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GST6处理时达到最大,其值为1795.10μg·plant−1和0.59%,是CK的1.85倍和1.90倍。综合表明复合型植物源活化剂的配比方案为GST6(6꞉12꞉2)时蜈蚣草的修复效果最佳,可作为一种新的A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GLDA 茶皂素 水提取物 植物修复 As污染土壤
下载PDF
蜈蚣草中蕨素类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李琴 马圆媛 +3 位作者 杨琴 彭财英 舒积成 韦国兵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中的蕨素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蜈蚣草中蕨素成分进行目标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蜈蚣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 目的: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中的蕨素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蜈蚣草中蕨素成分进行目标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蜈蚣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蕨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蕨苷W(1)、(2R,3S)-蕨素S 14-O-β-D-吡喃葡萄糖苷(2)、spelosin 3-O-β-D-glucopyranoside(3)、(2R,3R)-蕨素L 3-O-β-D-吡喃葡萄糖苷(4)、(3R)-蕨素D 3-O-β-D-吡喃葡萄糖苷(5)、6-(1,2-二羟乙基)-2,5,7-三甲基-1-茚-1(6)、(2S,3S)-蕨素Q 3-O-β-D-吡喃葡萄糖苷(7)、(2R,3S)-蕨素Q 3-O-β-D-吡喃葡萄糖苷(8)、(2S,3S)-蕨素C 3-O-β-D-吡喃葡萄糖苷(9)、(2R,3S)-蕨素C 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R,3S)-蕨素C(11)、(2S,3S)-蕨素T 1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蕨素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脱落酸对蜈蚣草生理特性及砷积累的影响
7
作者 王润 王豪吉 +5 位作者 赵林艳 李思民 宋洪川 孙世中 官会林 徐武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探索植物激素脱落酸对砷(As)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生理特性及砷积累的影响,作者在As含量为50 mg/kg的土壤中种植蜈蚣草,并向蜈蚣草叶面分别喷施0(T0)、15(T1)、30(T2)、45(T3)mg/L的脱落酸(ABA),每株每次施用量为30 mL,共计喷施4次,并对... 为探索植物激素脱落酸对砷(As)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生理特性及砷积累的影响,作者在As含量为50 mg/kg的土壤中种植蜈蚣草,并向蜈蚣草叶面分别喷施0(T0)、15(T1)、30(T2)、45(T3)mg/L的脱落酸(ABA),每株每次施用量为30 mL,共计喷施4次,并对蜈蚣草叶片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与As积累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1处理能显著提高蜈蚣草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SPAD值(p<0.05);此外,T1处理下蜈蚣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且地上部分As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而T2、T3处理下蜈蚣草As含量和积累量降低(p<0.05)。这说明适量喷施ABA可提高蜈蚣草叶片抗氧化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与As积累,是强化蜈蚣草修复As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脱落酸 生理特性 砷积累
下载PDF
蜈蚣草的组织培养快繁及拮抗重金属Cr6+胁迫的生理机制探究
8
作者 郑依琦 成垚 +7 位作者 刘良淼 陈玲洁 叶乐滢 王卓依 林娴静 陈文荣 郭卫东 杨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16-322,共7页
为探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治理、修复土壤重金属铬(chromium,Cr)污染的能力,在建立高效蜈蚣草组培再生体系基础上,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_(2)CrO_(4),Cr^(6+)),检测被处理羽叶中色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为探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治理、修复土壤重金属铬(chromium,Cr)污染的能力,在建立高效蜈蚣草组培再生体系基础上,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_(2)CrO_(4),Cr^(6+)),检测被处理羽叶中色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以成熟孢子为外植体,经过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培养,最短可在3~4个月内获得大量的蜈蚣草组培苗.随着培养基中施加的Cr^(6+)浓度提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羽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质量浓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低浓度Cr^(6+)胁迫处理后,蜈蚣草羽叶中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Cr^(6+)胁迫浓度超过1.0 mmol/L时,蜈蚣草羽叶在6 d内由绿色逐渐转变为褐色,并发生萎蔫,叶绿素等生理指标也较对照差异显著,表明蜈蚣草对Cr^(6+)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但高浓度Cr^(6+)胁迫可能抑制了蜈蚣草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从而呈现明显的毒害症状.研究为应用蜈蚣草治理、修复土壤中重金属Cr^(6+)污染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组织培养 Cr^(6+)胁迫 植物修复技术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贵州省汞矿区蜈蚣草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
9
作者 王琳 周红韵 +4 位作者 徐晓航 蒲帅 杨晨东 仇广乐 钱晓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5-1698,共4页
选择贵州省典型汞矿区(万山、铜仁、松桃、务川、开阳汞矿)为研究区域,采集汞矿区自然生长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及其根际土壤,分析根际土壤和蜈蚣草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并评价蜈蚣草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汞矿区... 选择贵州省典型汞矿区(万山、铜仁、松桃、务川、开阳汞矿)为研究区域,采集汞矿区自然生长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及其根际土壤,分析根际土壤和蜈蚣草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并评价蜈蚣草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汞矿区蜈蚣草根际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Sb和Pb)质量浓度为0.15~5827.45 mg/kg,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可知,根际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Cd、Sb、Pb和As污染。蜈蚣草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对汞矿区As和Zn污染土壤修复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矿区 蜈蚣草 重金属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磷肥对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田间实例研究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廖晓勇 陈同斌 +1 位作者 谢华 肖细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5-462,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生长和砷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促进蜈蚣草的生长,显著提高其生物量,但过量施用磷肥对植物产量无贡献.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蜈蚣草地上部砷含...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生长和砷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促进蜈蚣草的生长,显著提高其生物量,但过量施用磷肥对植物产量无贡献.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蜈蚣草地上部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理论上在施磷量为340kg·hm-2时,砷含量可达最高(1622mg·kg-1).磷的含量与施磷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磷量为200kg·hm-2的砷累积量最高,是不施磷处理砷累积量的2 4倍及600kg·hm-2施磷量砷累积量的1 2倍.种植蜈蚣草7个月后,土壤总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磷量为200kg·hm-2的土壤中砷含量下降5 0mg·kg-1,土壤修复效率最高(7 84%).对照和600kg·hm-2施磷量处理的土壤修复效率分别为2 31%和6 63%.理论上达到最大土壤修复效率所需施磷量为369kg·hm-2.施用磷肥可以维持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在蜈蚣草种植前后变化不大,保证蜈蚣草下个生育期对砷的吸收.这些结果说明施用磷肥是蜈蚣草等砷超富集植物在现场修复中的必要手段,优化施磷技术可大大提高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土壤 植物修复技术 蜈蚣草 污染物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不同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廖晓勇 陈同斌 +3 位作者 阎秀兰 谢华 肖细元 翟丽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06-2911,共6页
施肥是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必要强化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农业生产中常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生长、砷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确定可提高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能力的最佳磷肥类型.结果表明,与不施砷对照组相比,添加... 施肥是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的必要强化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农业生产中常用磷肥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生长、砷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确定可提高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能力的最佳磷肥类型.结果表明,与不施砷对照组相比,添加砷处理中施用相应磷肥的蜈蚣草总生物量中蜈蚣草均有所降低(除钙镁磷肥外);在添加砷的情况下,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二氢铵等3个施磷处理总生物量相对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和不施磷处理(0.83g/pot);地上部砷累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磷酸二氢钙>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不施磷>>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处理的砷去除效率高达7.28%.由此可见,磷肥能一定程度提高砷超富集植物的修复能力,但不同磷肥对其砷去除效率的影响可达数倍之差,磷酸二氢钙是首选磷肥类型,综合考虑土壤pH、N、P和有效态砷等各种因子,磷酸二氢铵和钙镁磷肥也可作备选肥料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磷肥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段桂兰 王利红 +3 位作者 陈玉 孟祥燕 董妍 朱永官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4-720,共7页
砷污染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不同砷超富集植物的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深入理解超富集植物体内砷代谢和富... 砷污染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不同砷超富集植物的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深入理解超富集植物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近年来,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蜈蚣草(P.vittata)对砷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非超富集植物,转运到地上部的砷主要储存在羽叶细胞的液胞中;蜈蚣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五价砷(As(V))还原能力;菌根共生有利于蜈蚣草的生长和砷的富集.有关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砷酸盐还原酶基因(PvACR2)和植络素合成酶基因(PvPCS1)都被克隆并表征,cTPI同源基因(PV4-8)也被证明具有将As(V)还原成三价砷(As(III))的功能.尽管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迅速进展,但至今学术界仍没有全面理解为什么这些蕨类植物具有超富集砷的功能,相关功能基因、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超富集 植物修复
下载PDF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及其与耐砷毒的关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肖细元 廖晓勇 +4 位作者 陈同斌 阎秀兰 谢华 翟丽梅 武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4-961,共8页
为了在研究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并探讨其与蜈蚣草耐砷毒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吸收的磷主要分布在胞质组分中(平均占各部位总磷含量的44%以上),吸收的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中(平均占各部位总钙含... 为了在研究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并探讨其与蜈蚣草耐砷毒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吸收的磷主要分布在胞质组分中(平均占各部位总磷含量的44%以上),吸收的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中(平均占各部位总钙含量的48%以上).与低钙(0.03和2.5mmol·L-1)处理相比,高钙(5.0mmol·L-1)处理时,根部的胞质组分和叶柄的细胞器组分中磷含量较高.各器官的亚细胞组分中钙含量随着介质中添加钙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介质钙浓度过高会抑制蜈蚣草的生长.在加砷处理下,根部和叶柄细胞壁组分的磷含量有所减少,但地上部细胞器组分的磷含量及其含磷总量占植株含磷总量的相对比例、根部细胞壁组分的钙含量增加.蜈蚣草自主调节磷和钙的亚细胞水平分布可能是其耐砷毒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毒害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同斌 张斌才 +5 位作者 黄泽春 刘颖茹 郑袁明 雷梅 廖晓勇 朴顺姬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5-833,共9页
根据本研究小组多年来对我国南部近20个省、市(区)的调查,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编制了蜈蚣草在中国的分布图,总结了蜈蚣草对日照、水分、热量和土壤等因素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蜈蚣草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蜈... 根据本研究小组多年来对我国南部近20个省、市(区)的调查,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编制了蜈蚣草在中国的分布图,总结了蜈蚣草对日照、水分、热量和土壤等因素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蜈蚣草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蜈蚣草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为:年均温高于10℃、1月均温大于0℃、7月均温大于20℃、≥10℃积温超过3800℃、无霜期不短于200天和年降水量大于500 mm。冬季的低温(1月均温和无霜期)可能是蜈蚣草进一步向高纬度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蜈蚣草对土壤pH的适应范围较宽。本研究结果为蜈蚣草的引种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蜈蚣草 地理分布 土壤 PH 气候条件
下载PDF
蜈蚣草的超微结构和砷、钙的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廖晓勇 谢华 +4 位作者 陈同斌 肖细元 阎秀兰 翟丽梅 武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12,共8页
本文对砷和钙处理下蜈蚣草羽叶中砷、钙的亚细胞分布、超微结构变化及钙定位进行了研究。无砷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细胞壁>胞质>细胞器。0.2 mmol/L砷处理下,羽叶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胞质>>细胞壁>细... 本文对砷和钙处理下蜈蚣草羽叶中砷、钙的亚细胞分布、超微结构变化及钙定位进行了研究。无砷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细胞壁>胞质>细胞器。0.2 mmol/L砷处理下,羽叶各亚细胞组分中砷的分布为:胞质>>细胞壁>细胞器。不同处理下,各亚细胞组分中钙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细胞壁最高,胞质其次,而细胞器远低于前两者。5 mmol/L钙处理对蜈蚣草羽叶细胞超微结构产生破坏,使细胞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在高砷高钙环境中,钙可能会增强砷对蜈蚣草的毒害效应,导致羽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胞 超微结构 超富集植物 蜈蚣草
下载PDF
砷、钙对蜈蚣草中金属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肖细元 廖晓勇 +1 位作者 陈同斌 张杨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77-1487,共11页
蜈蚣草是砷的超富集植物和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本试验在砂培条件下 ,研究砷、钙对蜈蚣草吸收和转运必需金属元素 K、Mg、Mn、Fe、Zn和 Cu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营养液中的砷浓度显著降低根部 Mg和 Zn的吸收 ,但对根部其它元素的浓度... 蜈蚣草是砷的超富集植物和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本试验在砂培条件下 ,研究砷、钙对蜈蚣草吸收和转运必需金属元素 K、Mg、Mn、Fe、Zn和 Cu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营养液中的砷浓度显著降低根部 Mg和 Zn的吸收 ,但对根部其它元素的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叶柄中的 Mn和地上部的 Fe浓度因介质中添加砷而显著减少 ,其它元素在地上部的分布不受抑制。添加砷限制 Fe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转运 ,但促进其从叶柄向羽叶中运输 ;另外 ,还显著促进 Mn由叶柄向羽叶和 Zn由根向羽叶的转运。提高钙处理浓度对蜈蚣草吸收 Fe、Zn、Cu无显著影响 ,但显著限制 K、Mg和 Mn的吸收。 Mn是研究的 6种金属元素中惟一一种明显向地上部转运富集的元素。从根部到羽叶中 ,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增强 ,在根部 Ca与各种金属元素都无相关性 ;叶柄中 Ca和 Fe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羽叶中 ,Ca与 K、Mg、Mn和 Z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蜈蚣草 金属元素 吸收 转运
下载PDF
玉米套作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农田土壤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邱丹 杜芮萍 +4 位作者 孟德凯 顾明华 何冰 韦燕燕 王学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探明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应,采用盆栽实验,探讨了玉米(Zea mays L.)与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开放性套作、限制性套作和单作模式对植物生长及As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开放性套作和限制性... 为探明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效应,采用盆栽实验,探讨了玉米(Zea mays L.)与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开放性套作、限制性套作和单作模式对植物生长及As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单作相比,开放性套作和限制性套作模式下蜈蚣草生物量显著提高,其地上部分别提高了55.7%和43.9%,但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三种处理间除根无显著差异外,玉米茎、叶和籽粒中As含量均呈单作>限制性套作≈开放性套作。和单作相比,开放性套作和限制性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茎、叶、籽粒中As含量,茎中分别降低了35.2%和31.9%,叶片中分别降低了21.9%和18.6%,籽粒中分别降低了24.2%和12.1%;和单作相比,限制性套作对蜈蚣草根部砷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蜈蚣草地上部砷含量,提高幅度达11.3%;开放性套作同时显著提高了蜈蚣草根和地上部砷含量,分别提高了32.4%和17.9%。开放性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和蜈蚣草根际土有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9.3%和15.4%;限制性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际土有效态As含量,降低了9.1%,但对蜈蚣草有效态砷含量影响不显著。玉米与蜈蚣草套作抑制了玉米体内As的累积量,同时促进了蜈蚣草的生长及对土壤中砷的吸收累积。这为中轻度砷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玉米 蜈蚣草 效应
下载PDF
砷对土壤-蜈蚣草系统中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范稚莲 雷梅 +2 位作者 陈同斌 黄泽春 莫良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6-541,共6页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而其同族元素砷却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通过等温吸附平衡实验发现土壤中存在的砷可以降低褐土对磷的吸附,褐土对砷的吸附率大于等于褐土对磷的吸附率。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而言,土壤中砷的添加量不超...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而其同族元素砷却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通过等温吸附平衡实验发现土壤中存在的砷可以降低褐土对磷的吸附,褐土对砷的吸附率大于等于褐土对磷的吸附率。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而言,土壤中砷的添加量不超过800mgkg时,蜈蚣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磷含量显著提高,结果初步表明,砷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土壤 吸附作用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蜈蚣草快繁及其组培苗对砷的富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玲仙 曾民 +5 位作者 陈玲 付坚 柯学 王波 陈越 程在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29,共7页
【目的】应用不同外植体建立蜈蚣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并进行组培苗对砷的富集研究。【方法】以蜈蚣草的孢子、幼芽,以及无菌苗的幼叶、幼茎和顶芽为外植体,以不同浓度的蜈蚣草混合匀浆配比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优选出蜈蚣草组... 【目的】应用不同外植体建立蜈蚣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并进行组培苗对砷的富集研究。【方法】以蜈蚣草的孢子、幼芽,以及无菌苗的幼叶、幼茎和顶芽为外植体,以不同浓度的蜈蚣草混合匀浆配比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优选出蜈蚣草组培快繁的最适条件。【结果】幼叶为最佳外植体,其次是孢子,顶芽和茎最差。1/2MS+2,4-D 2 mg/L+蜈蚣草茎叶匀浆混合液(PVCLM)60 g/L为最佳的愈伤诱导培养基,愈伤诱导率可达100%;1/2MS+6-BA 2 mg/L+NAA 0.2 mg/L+PVCLM 200 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98.3%;1/2 MS+6-BA 2 mg/L+NAA 0.2 mg/L+PVCLM 200 g/L为最佳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1.1;1/4MS+NA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98%,以上涉及的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7.8 g/L,蔗糖浓度为20 g/L,p H为5.8~6.0。组培苗移栽至尾矿库栽种,成熟后检测蜈蚣草中富集的砷的量达到3318 g/hm^2。【结论】摸索出一套适合工厂化的蜈蚣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组培苗对砷的富集量较野生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植株匀浆液 组培技术 砷富集
下载PDF
提取蕨类植物蜈蚣草总RNA的一种有效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何振艳 徐文忠 +1 位作者 杨学习 麻密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介绍了一种提取蕨类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总RNA的有效方法。由于蜈蚣草富含多酚和多糖,用普通的RNA提取方法很难获得高质量的RNA。本方法通过优化提取缓冲液的条件来抑制多酚氧化,并利用RNA与多酚、多糖在不同浓度的2-丁氧乙... 介绍了一种提取蕨类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总RNA的有效方法。由于蜈蚣草富含多酚和多糖,用普通的RNA提取方法很难获得高质量的RNA。本方法通过优化提取缓冲液的条件来抑制多酚氧化,并利用RNA与多酚、多糖在不同浓度的2-丁氧乙醇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来去除多酚和多糖。本方法简便、快速,所提取的RNA质量较高,可直接用于cDNA合成、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RACE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方法 总RNA 蕨类植物 蜈蚣草 RNA提取方法 CDNA合成 CDNA文库 分子生物学 RACE 多酚 多糖 缓冲液 溶解度 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