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ory Effects of Pu-erh Tea Leaves on Mouse Type IV Allergy 被引量:5
1
作者 Katsuko Yamazaki Kyoji Yoshino +2 位作者 Chihiro Yagi Toshio Miyase Mitsuaki Sano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3期394-400,共7页
Pu-erh tea is one of post fermented tea manufactured through oxidative maturing by microorganisms. We investigated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pu-erh tea extract on oxazolone-induced type IV allergy in male (ICR) mice. ... Pu-erh tea is one of post fermented tea manufactured through oxidative maturing by microorganisms. We investigated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pu-erh tea extract on oxazolone-induced type IV allergy in male (ICR) mic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50 mg/kg water extract of pu-erh tea leav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reventive effects against mouse type IV allergy. The hydrophilic Theabrownin-like fraction (TBW-ND), with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12,000 or higher, was prepared from pu-erh tea leaves by a solvent-extraction method, followed by Diaion HP-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dialysis. Oral and percutaneous administrations of TBW-ND at doses of 18.7 mg/kg and 0.037 mg/ear also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reventive effects, which included preventing increases in levels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leukin-12. The anti-allergic ingredients in TBW-ND were predicted to be highly complex compounds containing of polyphenols, polysaccharides and/or proteins. The results suggest pu-erh tea leaves could be a beneficial food for protecting against delayed-type all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h tea Type IV ALLERGY CYTOKINES Theabrownin POLYPHENOL
下载PDF
Anti-Obesity, Anti-Atherosclero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Pu-Erh Tea on a High Fat Diet-Induced Obese Rat Model 被引量:3
2
作者 Changyun Xiong Yuanju Peng +2 位作者 Benying Liu Wenrui Cui Xuncheng Liu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9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Pu-erh tea, a traditional Chinese beverage, has been believed to have many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 and without side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of Pu-erh tea and inve... Pu-erh tea, a traditional Chinese beverage, has been believed to have many benefits to human health and without side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of Pu-erh tea and investigated its anti-obesity, anti-atherosclero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using an obese rat model. Obesity was induced by feeding a high-fat diet and subsequently the experimental obese mice were fed with high-fat diet supplemented with low (2.5%), medium (5%) or high (7.5%) doses of Pu-erh tea powder for 6 weeks respectively. As result, the body weight gain of the rats was decreased by medium and high doses of Pu-erh tea treatments. Furthermore,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and atherosclerosis index (AI)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ed by Pu-erh tea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versely,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 level of the rats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y Pu-erh tea treatments. In addition, Pu-erh tea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such a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peroxides (GSH-Px), whereas reduced the level of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 malondialdehyde (MDA) in obese rats.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Pu-erh tea exerts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anti-obesity, anti-atherosclero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therefore can be used as a promising functional food in obes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erh tea ANTI-OBESITY Anti-Atherosclerotic ANTI-OXIDANT OBESE Rat Model
下载PDF
红曲霉与植物乳杆菌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媛 于娟 +6 位作者 江小丽 任玲 董蕊 鲁倩 王建飞 李亚莉 周红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该文探究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对普洱茶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六个发酵茶样的水浸出物、黄酮、茶多酚含量范围分别是50.64%~52.50%、0.77~0.95mg/g、13.21%... 该文探究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对普洱茶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六个发酵茶样的水浸出物、黄酮、茶多酚含量范围分别是50.64%~52.50%、0.77~0.95mg/g、13.21%~11.07%,单接植物乳杆菌R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3.21%。不同处理的茶样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R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10.36μgTrolox/mL、91.59%、29.43%)。相关性显示,茶红素、茶褐素与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咖啡碱、茶多酚、茶黄素、总黄酮指标与抗氧化能力都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4、0.95。添加菌种发酵的普洱茶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单菌种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比混合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其中R的抗氧化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植物乳杆菌 发酵 普洱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尹晓健 李永能 +5 位作者 杨红玖 豆腾飞 胡洪 潘洪彬 赵素梅 黄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3-49,共7页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44只茶花鸡2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和2%茶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和2%的普洱茶茶渣,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进行鸡...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44只茶花鸡2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和2%茶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和2%的普洱茶茶渣,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进行鸡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1%和2%茶渣组胸肌和腿肌肉品质物理特性(L^(*)值、a^(*)值、b^(*)值、pH4_(5min)、pH_(24h)、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和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茶渣组胸肌各氨基酸含量以及2%茶渣组腿肌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茶渣组胸肌Asp、Thr、Ser、Glu、Ala、Cys、Val、Ile、Leu、Tyr、Lys、UAA和TA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Met、Phe、His、Arg、SAA、BAA、EAA和NEAA含量显著降低(P<0.05),Gly和Pro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1%茶渣组腿肌Tyr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Asp、Thr、Ser、Glu、Ala、Val、Ile、Leu、Phe、Lys、Arg、UAA、SAA、BAA、EAA、NEAA和TAA含量显著降低(P<0.05),Gly、Cys、Met、His和Pro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和2%普洱茶茶渣分别降低了茶花鸡2号腿肌和胸肌氨基酸含量,降低了肌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茶渣 茶花鸡2号 肉品质 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
5
作者 焦婷婷 师梦楠 +5 位作者 罗慧 王庆华 王白娟 阮殿蓉 周玲 熊昌云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深变暗,贮藏10年及以上感官品质有所提升,但贮藏18年后,感官品质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咖啡碱、GC、C、CG的含量呈不规则变化,没食子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EGC、EC、EGCG、GCG、ECG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17个品质指标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可将茶样分为5类,每间隔3~4年聚为一类,其中,A类综合得分最高,D类次之,E类最低,说明品质指标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在3~4年贮藏时间内保持稳定。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理化成分 变化规律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品质分析
6
作者 伯年国 刘琨毅 +7 位作者 李若愚 王藤 梁正维 沙艮 陈思琴 陈红艳 马燕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开发一种感官品质优良且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T003在自然发酵第20天时接种于茶样中,进行接菌强化发酵普洱熟茶。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接菌强化发酵茶样中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 为开发一种感官品质优良且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T003在自然发酵第20天时接种于茶样中,进行接菌强化发酵普洱熟茶。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接菌强化发酵茶样中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的相对丰度和植物乳杆菌属的DNA序列片段数较对照样品(未接种植物乳杆菌)增加。与对照样品比较,接菌发酵茶样中可溶性糖、茶褐素、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感官审评发现接菌发酵茶样汤色红褐明亮,茶汤甜度和醇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植物乳杆菌 强化发酵 化学成分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接种酿酒酵母强化发酵普洱茶研究
7
作者 李若愚 王藤 +4 位作者 刘琨毅 伯年国 王启 陈秋月 赵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2-378,共7页
为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002分不同阶段接种于晒青茶中进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经第四翻强化接菌发酵后,感官审评时,香气、甜味和厚重感的数值增加,酸味数值降低;其茶多酚、茶褐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 为提高普洱茶的品质,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002分不同阶段接种于晒青茶中进行强化发酵。结果表明,经第四翻强化接菌发酵后,感官审评时,香气、甜味和厚重感的数值增加,酸味数值降低;其茶多酚、茶褐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自然发酵及其他阶段强化接菌发酵样(P<0.05),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杨梅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鞣花酸、咖啡碱和茶碱的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自然发酵(P<0.05)。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扩增子测序发现,在强化发酵中酵母目的相对丰度较自然发酵高,而散囊菌目、柔膜菌目和盘菌目的相对丰度较低。对照样的真菌菌落数最少,为4.9×10^(4)CFU/g,接入酵母菌后S1为7.8×10^(5)CFU/g。因此,接种酿酒酵母P002进行的强化发酵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变普洱茶中茶叶的特征成分,从而提高普洱茶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酿酒酵母 强化发酵 化学成分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组分含量
8
作者 李鑫 沈晓君 +2 位作者 王媛媛 刘蕊 闫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2,共7页
为了实现晒青毛茶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50份晒青毛茶样品中的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 为了实现晒青毛茶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50份晒青毛茶样品中的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结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建立了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GCG、EGC、GA含量所建立近红外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99.99%、99.99%、99.92%;校正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17、0.15、0.10;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19%、0.27%、0.56%;外部验证的结果显示,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3、0.12、0.0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7、0.25、0.45。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稳定性,在快速检测晒青毛茶儿茶素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毛茶 近红外光谱 儿茶素
下载PDF
普洱茶素Ⅴ~Ⅶ对4种乳腺癌细胞作用研究
9
作者 杨锐 赵兴平 +5 位作者 何明婕 刘敏 罗蓉 陈川龙 潘淑康 丁章贵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4,共14页
普洱茶素(Puerins)是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衍生物,是一类结构独特的含氮多酚化合物。开展普洱茶素Ⅴ~Ⅶ抗乳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以4种不同受体表型的乳腺癌细胞株为模型,进行噻唑蓝(MTT)比色试验、蛋白质组学检测及细胞凋亡检... 普洱茶素(Puerins)是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衍生物,是一类结构独特的含氮多酚化合物。开展普洱茶素Ⅴ~Ⅶ抗乳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以4种不同受体表型的乳腺癌细胞株为模型,进行噻唑蓝(MTT)比色试验、蛋白质组学检测及细胞凋亡检测等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素Ⅴ、Ⅵ和Ⅶ等3个单体化合物对4种乳腺癌细胞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普洱茶素干预后乳腺癌细胞表达产生差异的蛋白主要集中于代谢通路,其次是癌症通路和黏附斑信号通路;细胞凋亡检测发现3个普洱茶素化合物均可诱导MDA-MB-231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报道了普洱茶素Ⅴ~Ⅶ的抗乳腺癌细胞活性及初步作用机制,为研究普洱熟茶抗癌活性物质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普洱茶素 乳腺癌 蛋白质组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10
作者 李文婷 范晓伟 +2 位作者 易伦朝 胡永丹 任达兵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14,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或表征了141个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被筛选为差异性化合物(VIP>1,P<0.05)。4个加工阶段中,杀青和蒸压成型是...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或表征了141个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被筛选为差异性化合物(VIP>1,P<0.05)。4个加工阶段中,杀青和蒸压成型是引起这些非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关键过程。杀青处理会显著降低大部分单体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而蒸压成型处理显著提高单体儿茶素的含量,并显著降低生物碱、氨基酸的含量。综合分析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有利于厘清普洱生茶生产过程中品质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加工过程 非挥发性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氧化型粗茶褐素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1
作者 张凤 赵金娜 +1 位作者 盛军 赵存朝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制备氧化型粗茶褐素。以茶褐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氧化型粗茶褐素的制备工艺,并与熟茶水提物对比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型粗茶褐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0(g/mL)、pH 8.5、... 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制备氧化型粗茶褐素。以茶褐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氧化型粗茶褐素的制备工艺,并与熟茶水提物对比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型粗茶褐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0(g/mL)、pH 8.5、通气时间14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氧化型粗茶褐素中茶褐素含量为77.12%。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化型粗茶褐素与熟茶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相近,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氧化型粗茶褐素 熟茶水提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比较分析
12
作者 罗慧 王庆华 +5 位作者 施宗运 刘春艳 杨澜 吴华强 关晓阳 周玲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普洱熟茶 渥堆 发酵方式 数控发酵 传统发酵 茶叶品质
下载PDF
普洱熟茶活性成分对胃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锐 邓晓翠 +4 位作者 朱旭 赵兴平 陈川龙 潘淑康 丁章贵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随着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胃部不适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而早在清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喝普洱茶可以“养胃”。随着饮用人群的增加,普洱熟茶的胃保护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感知。然而,目前普洱熟茶的胃保... 随着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胃部不适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而早在清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喝普洱茶可以“养胃”。随着饮用人群的增加,普洱熟茶的胃保护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感知。然而,目前普洱熟茶的胃保护作用研究较少,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也不明确。从内含物质变化来看,普洱熟茶中的茶多酚衍生物、茶多糖、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的含量在发酵后显著升高,且研究证实这些物质对胃损伤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普洱熟茶胃保护作用的发挥极有可能是这些内含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鉴于此,文章通过大量相关文献调研结果,进一步分析推测普洱熟茶可能通过抗胃黏膜损伤、抗炎症、抗氧化、抑制幽门螺杆菌、抗胃癌等多种方式发挥其胃保护作用,具有“多物质、多靶点、多机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胃保护 胃粘膜损伤 茶多酚衍生物 茶多糖 没食子酸 鞣花酸 槲皮素
下载PDF
景迈山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14
作者 於莉军 王桥美 +2 位作者 彭文书 严亮 杨瑞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7-24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采用冗余分析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关系进行探索。【结果】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铵态氮、有效磷和水分高于古茶园,具有显著差异;不同茶园的优势细菌种群均为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真菌种群均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和担子菌门,除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属以外,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的优势菌属组成非常相似,但是每个菌属在不同茶园中的相对丰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表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和铵态氮是造成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养分与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古茶园,不同茶园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属组成高度相似,但其丰度差异显著,与土壤养分呈现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普洱茶 古茶园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普洱熟茶对糖脂代谢异常改善效果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孙颖 李艳 +14 位作者 王黎明 侯粲 郝彬秀 李颂 孙婷婷 祁敬杰 钟丽娣 杜琴 许伟坚 陈再强 田波 黎海莹 应剑 陈玉华 魏珍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156,共13页
本实验探讨了一款普洱熟茶对糖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健康改善作用。该茶为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上市产品Y562普洱熟茶,招募合格试饮志愿者,采用营养流行病学临床干预研究设计,试饮该茶3个月,通过检测及对比志愿者试饮前后的人体成分(体质... 本实验探讨了一款普洱熟茶对糖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健康改善作用。该茶为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上市产品Y562普洱熟茶,招募合格试饮志愿者,采用营养流行病学临床干预研究设计,试饮该茶3个月,通过检测及对比志愿者试饮前后的人体成分(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体脂比、内脏脂肪)、身体围度(腰围、臀围、颈围)、糖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脂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B)、血尿酸、肝脏脂肪量和肠道菌群等各项指标,探讨该普洱熟茶的健康功效。结果显示,试饮Y562普洱熟茶3个月后,饮食和运动不变的情况下,志愿者的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身体围度(腰围、臀围、颈围)、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B)和肝脏脂肪量均显著改善(P<0.05);血糖(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血甘油三酯、血尿酸均有改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改善,均匀性增加,Lactobacillus、Clostridium、Akkermansia muciniphila、Clostridium scindens、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菌属/种相对丰度升高,Streptococcus、Lactococcus、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等菌属/种相对丰度降低。研究提示Y562普洱熟茶具有辅助减肥、改善体型、降血糖、降血脂、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预测内在机制可能与普洱熟茶调节肠道微生态及胆汁酸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糖脂代谢 肠道菌群 胆汁酸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沈晓静 袁彪 +3 位作者 郭毅 冯宇 王捷 姜薇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121,共5页
以普洱熟茶和生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熟茶粗多糖(ICP)和生茶粗多糖(ACP)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制备熟茶精多糖(IPP)和生茶精多糖(APP)。同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糖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抗氧化... 以普洱熟茶和生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熟茶粗多糖(ICP)和生茶粗多糖(ACP)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制备熟茶精多糖(IPP)和生茶精多糖(APP)。同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糖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评估普洱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熟茶多糖具有紧致、密集的球状嵌合体结构,生茶多糖则呈松散的海绵状多孔结构,且APP孔状结构清晰规整。普洱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ICP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多糖 纯化 结构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普洱茶生茶生化成分及其动物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赖幸菲 邓权 +5 位作者 范神光 孙伶俐 陈若虹 黎秋华 张镇标 孙世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23-131,共9页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普洱茶生茶生化成分含量和对老龄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2014、2020年)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老龄小鼠体重...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普洱茶生茶生化成分含量和对老龄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测定比较不同储存时间(2014、2020年)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对老龄小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肝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血清及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储存时间较长的普洱茶生茶的水浸出物(40.11%)、氨基酸(3.15%)、咖啡碱(4.18%)、GC(0.21%)、EGC(0.84%)、C(0.61%)、EC(2.46%)、EGCG(6.90%)、CG(0.10%)、非酯型儿茶素(4.11%)、酯型儿茶素(13.44%)和儿茶素总量(17.55%)均极显著下降,没食子酸(0.38%)含量极显著增加。储存时间较长的普洱茶生茶可极显著地降低老龄小鼠血清的AST活性(21.49U/L),提高肝脏GSH的含量(77.28μmol/gprot)及SOD活性,降低肝脏的AST活性和MDA含量,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储存时间较短的普洱茶生茶可极显著地降低老龄小鼠血清中的AST活性(29.50 U/L),提高肝脏的SOD活性和GSH含量,降低肝脏ALT和AST活性以及肝脏和血清的MDA含量,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普洱茶生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明显下降,没食子酸含量则明显增加;不同储存时间普洱茶生茶对老龄小鼠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储存时间较长的普洱茶生茶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类SOD和GSH活性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生茶 储存时间 生化成分 老龄小鼠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丹丹 许芮菁 +5 位作者 刘敏 吴伯阳 杨锐 王鹏 丁章贵 高林瑞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文章建立了测定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用水提取,经二氯乙烷萃取,HP20自装柱富集净化,净化液经Waters Atlantis dC18色谱柱分离,以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1‰甲... 文章建立了测定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用水提取,经二氯乙烷萃取,HP20自装柱富集净化,净化液经Waters Atlantis dC18色谱柱分离,以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 mL/min,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2.0~500.0 mg/L范围内,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最低检出限为3.6 mg/kg,最低定量限为11.9 mg/kg,加标回收率75.0%~99.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普洱熟茶中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puerins 401系列化合物 普洱熟茶
下载PDF
3种有益菌对联苯菊酯残留晒青毛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治国 满红平 +4 位作者 颜学行 赵媛 周红杰 张乃明 张春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为了探明有益菌对联苯菊酯农药残留晒青毛茶固态发酵中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普洱茶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及普洱茶农药残留安全性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喷联苯菊酯不接菌、不喷联苯菊酯接酿... 为了探明有益菌对联苯菊酯农药残留晒青毛茶固态发酵中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普洱茶固态发酵工艺的优化及普洱茶农药残留安全性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喷联苯菊酯不接菌、不喷联苯菊酯接酿酒酵母菌、黑曲霉、产黄青霉,喷施联苯菊酯后不接菌、喷施联苯菊酯后接酿酒酵母菌、黑曲霉、产黄青霉8种固态发酵处理下普洱茶茶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农药的喷施使茶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喷药前(P <0.01);喷联苯菊酯后接菌的发酵样中各时期茶多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低于不喷联苯菊酯接菌的发酵样(P <0.01),极显著高于喷施联苯菊酯不接菌的发酵样(P <0.01)。联苯菊酯农药残留给普洱茶的滋味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有益菌的利用可以降低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减少,为普洱茶的品质改善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菌 农药残留 联苯菊酯 普洱茶 茶多酚类物质
下载PDF
贮藏时间对普洱熟茶内含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文净 黄紫嫣 +1 位作者 陈慧 张倩灵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7期191-194,共4页
普洱茶是我国特色名茶,因其独特的色泽、味道和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各种功效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本试验以5个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为材料,对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熟茶中的主要内含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 普洱茶是我国特色名茶,因其独特的色泽、味道和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各种功效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本试验以5个不同年份的普洱熟茶为材料,对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熟茶中的主要内含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个样品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红素、茶褐素含量以及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都呈下降趋势;样品间茶黄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含量呈波浪形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普洱熟茶的生产、质量控制、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时间 普洱熟茶 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