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降脂作用比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娜 王凯博 +2 位作者 赵碧 潘联云 刘本英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普洱茶及其多酚成分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调节脂质代谢及改善肠道菌群等降低脂质积累和预防肥胖发生。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具有不同的多酚成分,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调节脂质代谢。比较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多酚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普洱茶降脂功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 多酚 降脂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抗氧化作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冬寅 张芬 +6 位作者 陈家献 欧淑琼 彭靖茹 张栩浩 黄寿辉 温立香 林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目的比较研究酸枣叶虫茶、茶叶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酸枣叶、茶叶、酸枣叶虫茶及茶叶虫茶中多酚、总黄酮、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并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离... 目的比较研究酸枣叶虫茶、茶叶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酸枣叶、茶叶、酸枣叶虫茶及茶叶虫茶中多酚、总黄酮、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并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茶叶中多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酸枣叶及两种虫茶(P<0.05);酸枣叶中总黄酮、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茶叶及两种虫茶(P<0.05),且酸枣叶虫茶不含咖啡碱;茶叶虫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酸枣叶虫茶及植物原料(P<0.05);在抗氧化能力测定中,茶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O_(2)^(-))、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还原能力最高,均显著高于酸枣叶及两种虫茶(P<0.05),而茶叶虫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弱。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样品的DPPH自由基、·OH、·O_(2)^(-)、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力及抗氧化效能综合指数均与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其与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P<0.01,P<0.05),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植物原料的抗氧化活性强于虫茶,且酸枣叶虫茶强于茶叶虫茶,多酚、可溶性糖是决定两种虫茶及其植物原料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植物原料 活性物质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湖南黑毛茶优化拼配样的风味品质研究
3
作者 蒋阿婷 刘巧芳 +6 位作者 肖娟娟 贺军辉 高兵财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禹利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8,共16页
为获得具有湖南地域特色、滋味醇厚较鲜爽、香气浓郁持久的黑茶拼配原料,以槠叶齐、桃源大叶、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加工得到槠叶齐黑毛茶(Z)、桃源大叶黑毛茶(T)、黄金茶1号黑毛茶(H),并将3个黑毛茶Z∶T∶H按20∶20∶60、20∶60∶20、40... 为获得具有湖南地域特色、滋味醇厚较鲜爽、香气浓郁持久的黑茶拼配原料,以槠叶齐、桃源大叶、黄金茶1号鲜叶为原料加工得到槠叶齐黑毛茶(Z)、桃源大叶黑毛茶(T)、黄金茶1号黑毛茶(H),并将3个黑毛茶Z∶T∶H按20∶20∶60、20∶60∶20、40∶15∶45、40∶45∶15、60∶10∶30、60∶30∶10拼配得到6个拼配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等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40%、60%时,拼配茶样滋味醇厚较鲜爽、香气浓郁持久,品质高于单一黑毛茶及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20%的2个拼配茶样。生化分析结果发现,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40%、60%时,茶样水浸出物、没食子酸含量更高,滋味醇厚较鲜爽;在此基础上,桃源大叶占比较高时,茶多酚、黄酮、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更高,滋味更加浓强;黄金茶占比较高时,可溶性糖含量更高,滋味更为甜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共筛选出41种候选差异挥发物(VIP>1),进一步计算其相对香气活性值(ROAV),发现芳樟醇、L-α-松油醇、雪松醇、异亚丙基丙酮、藏红花醛等13种关键差异挥发物(VIP>1、ROAV>1);槠叶齐黑毛茶占比为40%、60%时,高含量的藏红花醛、苯乙醇与其高香持久的特征密切相关,加入高配比的黄金茶1号黑毛茶,使得D-柠檬烯、芳樟醇氧化物(Ⅳ)含量更高,赋予了拼配茶样的花香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毛茶 优化拼配 滋味品质 香气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蒸压工艺下普洱茶抗氧化活性差异比较
4
作者 苏菁晶 包宁 +4 位作者 陶忠 赵远艳 崔廷宏 单治国 张春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21-31,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蒸压工艺对普洱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普洱茶压制环节中设置不蒸压的原始样、蒸汽样、湿闷样、压饼打散样、压饼烘干样5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蒸压工艺下普洱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 目的探究不同蒸压工艺对普洱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普洱茶压制环节中设置不蒸压的原始样、蒸汽样、湿闷样、压饼打散样、压饼烘干样5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蒸压工艺下普洱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分析其差异。结果生茶总抗氧化能力压饼烘干样最大,显著高于湿闷样0.02 mol/L;生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湿闷样最高,显著高于原始样69.05 U/mL;生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湿闷样最高,显著高于压饼打散样15.75%;生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湿闷样最高,显著高于压饼打散样763.49 U/L。熟茶总抗氧化能力压饼烘干样最高,显著高于原始样0.07 mol/L;熟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湿闷样最高,显著高于原始样57.72 U/mL;熟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湿闷样最高,显著高于原始样34.45%;熟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压饼烘干样最高,显著高于压饼打散样1065.65 U/L。结论经过蒸压工艺中的压饼打散处理后,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抗氧化活性降低,蒸汽、湿闷、压饼后烘干处理有利于其抗氧化活性提高,为普洱茶蒸压工艺的改进和抗氧化活性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蒸压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的武夷水仙岩茶品质差异及其形成的物质基础
5
作者 吴全金 周喆 +4 位作者 林馥茗 漆思雨 周明帅 彭良清 孙威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91,共16页
福建水仙属于小乔木型茶树,是加工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武夷山茶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水仙茶树自然生长的现象(不修剪),其制茶品质与修剪水仙有明显区别。为明确自然生长和修剪条件下,武夷水仙岩茶的香气和呈味物质基础及其差异,... 福建水仙属于小乔木型茶树,是加工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武夷山茶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水仙茶树自然生长的现象(不修剪),其制茶品质与修剪水仙有明显区别。为明确自然生长和修剪条件下,武夷水仙岩茶的香气和呈味物质基础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寻自然生长和修剪下武夷水仙岩茶在焙火前(毛茶)和焙火后(成品茶)香气物质、滋味成分与品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利用GC-MS技术共鉴定出261种挥发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可知,自然生长水仙茶树和修剪水仙茶树制成的毛茶和成品茶的香气物质差异明显。与修剪水仙毛茶相比,自然生长水仙毛茶有41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差异标准:VIP>1,且FC≥1.5或FC≤0.67),己酸己酯、植物醇、异植醇、反式-橙花叔醇等花果香物质的相对含量更高;而β-雪松烯、γ-杜松烯、2-甲氧基呋喃等相对含量更低。与修剪水仙成品茶相比,自然生长水仙成品茶有71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差异,呈果香型的己酸己酯、己酸甲酯、反式-橙花叔醇、(Z)-β-法呢烯、1-庚醇、2-庚酮等挥发物,呈烘烤香型的3-乙基-1H-吡咯、2-甲酰基-4,5-二甲基吡咯、乙基甲基吡嗪等挥发物的相对含量更高。修剪水仙和自然生长水仙茶焙火前后的香气物质也存在很大差异,分别有91和70种差异物质。通过香气活性值(aroma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E)-3-己烯醇、吲哚、反式-橙花叔醇、环氧-β-紫罗兰酮、(E)-芳樟醇氧化物、2-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可能是自然生长水仙香气形成的重要物质。主要呈味物质分析表明,自然生长和修剪水仙茶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存在明显差异。感官审评结果与理化检测结果一致,表现为自然生长水仙茶花果香浓郁,滋味醇厚,品质更佳。本研究对科学管理茶园和茶叶品质调控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水仙 自然生长 修剪 毛茶 成品茶
下载PDF
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
6
作者 焦婷婷 师梦楠 +5 位作者 罗慧 王庆华 王白娟 阮殿蓉 周玲 熊昌云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深变暗,贮藏10年及以上感官品质有所提升,但贮藏18年后,感官品质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咖啡碱、GC、C、CG的含量呈不规则变化,没食子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EGC、EC、EGCG、GCG、ECG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17个品质指标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可将茶样分为5类,每间隔3~4年聚为一类,其中,A类综合得分最高,D类次之,E类最低,说明品质指标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在3~4年贮藏时间内保持稳定。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理化成分 变化规律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
作者 李文婷 范晓伟 +2 位作者 易伦朝 胡永丹 任达兵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14,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或表征了141个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被筛选为差异性化合物(VIP>1,P<0.05)。4个加工阶段中,杀青和蒸压成型是...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或表征了141个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被筛选为差异性化合物(VIP>1,P<0.05)。4个加工阶段中,杀青和蒸压成型是引起这些非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关键过程。杀青处理会显著降低大部分单体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而蒸压成型处理显著提高单体儿茶素的含量,并显著降低生物碱、氨基酸的含量。综合分析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有利于厘清普洱生茶生产过程中品质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加工过程 非挥发性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新式茶饮茶原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8
作者 肖志鹏 王家鹏 +1 位作者 唐小林 范起业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新式茶饮是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解决茶行业产供销需求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阐述了新式茶饮的概念,介绍了现制茶饮及茶原料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式茶饮茶原料核心品类、当前原料供应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新式茶饮茶原... 新式茶饮是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解决茶行业产供销需求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阐述了新式茶饮的概念,介绍了现制茶饮及茶原料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式茶饮茶原料核心品类、当前原料供应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新式茶饮茶原料产业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茶原料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新式茶饮产品及其茶叶原料的创新与发展
9
作者 何群仙 罗龙新 +3 位作者 万蔚阳 李培红 徐锷 江和源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随着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茶叶原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文章通过市场调研,综述了新式茶饮的主要产品类型、特点及茶原料应用现状,阐述了茶叶原料在品种、初加工、精深加工、拼配技术上的创新发展。探讨了茶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新式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茶叶原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文章通过市场调研,综述了新式茶饮的主要产品类型、特点及茶原料应用现状,阐述了茶叶原料在品种、初加工、精深加工、拼配技术上的创新发展。探讨了茶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传统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茶原料 创新技术 产业发展
下载PDF
新茶饮用原料茶拼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俞亚亚 卫聿铭 +2 位作者 耿艳艳 曹青青 许勇泉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新茶饮产业的快速增长正推动着整个茶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升级。这一趋势带来了对新茶饮原料茶需求的持续上升。然而,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也暴露出原料茶来源广、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拼配是稳定和创新茶叶品质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从新茶饮原... 新茶饮产业的快速增长正推动着整个茶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升级。这一趋势带来了对新茶饮原料茶需求的持续上升。然而,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也暴露出原料茶来源广、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拼配是稳定和创新茶叶品质的重要手段,文章将从新茶饮原料茶的品质要求、拼配方式和拼配后品质评价等角度进行全面综述,并剖析了当前新茶饮市场中原料茶拼配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着力点,为新茶饮原料茶拼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茶饮 原料茶 拼配技术
下载PDF
大田美人茶的原料要求和加工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琼菁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大田美人茶以适制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其中以茶小绿叶蝉为害2~3级的鲜叶为上乘。大田美人茶的加工技术是在台湾省东方美人茶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且更强调做青和低温干燥技术,加工流程包括萎凋、凉青、做青、发酵、... 大田美人茶以适制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其中以茶小绿叶蝉为害2~3级的鲜叶为上乘。大田美人茶的加工技术是在台湾省东方美人茶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创新,且更强调做青和低温干燥技术,加工流程包括萎凋、凉青、做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干燥、精制等一系列工序。文章总结了生产大田美人茶的原料要求和加工技术,以为提升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美人茶 茶小绿叶蝉 原料要求 加工技术
下载PDF
2种焙火工艺下武夷岩茶的物质转化
12
作者 赵峰 卢学慧 +2 位作者 赵琪 王文震 钱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9-1273,共15页
【目的】比较急火快攻和文火慢炖2种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感官特征和物质转化的影响,为岩茶制作工艺优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急火快攻和文火慢炖2种焙火工艺对武夷肉桂毛茶进行焙火加工,以毛茶为对照,通过感官审评、... 【目的】比较急火快攻和文火慢炖2种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感官特征和物质转化的影响,为岩茶制作工艺优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急火快攻和文火慢炖2种焙火工艺对武夷肉桂毛茶进行焙火加工,以毛茶为对照,通过感官审评、靶向定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2种焙火工艺样品的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黄酮及其糖苷、酯类化合物、氨基酸衍生物、有机酸、核苷类及其衍生物构成进行研究。【结果】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急火快攻工艺加工的武夷岩茶滋味的刺激性明显强于文火慢炖茶。急火快攻和文火慢炖2种焙火工艺加工的武夷岩茶没食子酸含量(0.82和1.01 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2.60和2.40 mg/g)、游离氨基酸总量(2.78和5.35 mg/g)与毛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烘焙工艺间的咖啡碱含量(11.69和13.29 mg/g)、没食子酸含量、表儿茶素含量(1.90和1.30 mg/g)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对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的6897个物质特征峰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07条代谢通路,鉴定到的焙火工艺所致差异代谢物涉及黄酮及其糖苷、酯类化合物、氨基酸衍生物、有机酸、核苷类及其衍生物等;所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可通过无色花青素、二氢杨梅素、天竺葵素、山柰酚-3-O-龙胆双糖苷-7-O-鼠李糖苷、槲皮素-3-鼠李糖苷-7-鼠李糖苷、无色飞燕草素等黄酮及其糖苷类物质较好地区分出2种焙火工艺。【结论】急火快攻和文火慢炖2种焙火工艺导致武夷岩茶在咖啡碱、没食子酸、黄酮及其糖苷类、游离氨基酸组分上产生差异,表现在感官上急火快攻工艺的茶刺激性略强于文火慢炖,其中黄酮及其糖苷类组成的差异是造成刺激性差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毛茶 急火快攻 文火慢炖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普洱生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
13
作者 杨云忠 孔仙 +2 位作者 胡圆圆 杨亚萍 王丽芳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普洱生茶中提取茶多酚,是一项极具科学性与实际价值的研究。通过优化影响茶多酚提取的因素来使茶多酚的提取得到最大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单因素实验、PB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实验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以确...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普洱生茶中提取茶多酚,是一项极具科学性与实际价值的研究。通过优化影响茶多酚提取的因素来使茶多酚的提取得到最大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单因素实验、PB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实验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1]。实验取得的最好的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30,乙醇浓度40%,提取次数5次,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25 min,当用这个提取条件提取时,茶叶中茶多酚含量为41.93%,为其在工业、食品和医疗领域中的提取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普洱生茶 茶多酚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对陈皮黑茶主要成分的影响
14
作者 卢桂英 晏许超 宋艳春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5期216-220,共5页
为了研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陈皮黑茶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本文以黑毛茶和陈皮为主要原料,利用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液的方法制备金花陈皮黑茶,检测“发花”前后陈皮黑茶中粗多糖、多酚、氨基酸和黄酮的含量,比较“发花”前后陈皮黑... 为了研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陈皮黑茶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本文以黑毛茶和陈皮为主要原料,利用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液的方法制备金花陈皮黑茶,检测“发花”前后陈皮黑茶中粗多糖、多酚、氨基酸和黄酮的含量,比较“发花”前后陈皮黑茶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花”后陈皮黑茶中粗多糖含量增加0.70%~1.57%,多酚含量减少4.53%~5.65%,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0.92%~1.28%,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陈皮 黑毛茶 粗多糖 氨基酸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促进普洱生茶醇类香气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斯瀚 陈婷 +3 位作者 何继燕 夏梓祥 彭文 王白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3-688,共6页
以云南主要产茶区2012年乔木古树为原料,利用HPEF的生物效应,对普洱生茶醇类香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电子鼻对样本香气成份进行检测。通过提取醇类香气的原始数据并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在18k V/120Hz/45min条件下醇类香气的含量增加... 以云南主要产茶区2012年乔木古树为原料,利用HPEF的生物效应,对普洱生茶醇类香气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电子鼻对样本香气成份进行检测。通过提取醇类香气的原始数据并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在18k V/120Hz/45min条件下醇类香气的含量增加了21.8%。利用电子鼻自带软件Winmuster对醇类香气的数据进行主成分(PCA)、线性判别(LDA)和传感器区别贡献率(Loadings)的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HPEF促进茶叶醇类香气的优化条件为12k V/120Hz/30min,影响醇类香气的主要因素是时间,电压因素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普洱生茶 醇类香气 电子鼻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生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田小军 王杰 +2 位作者 邓宇杰 罗理勇 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4-202,共9页
贮藏时间是影响普洱生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香气成分又是构成普洱生茶品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以同厂家、同批号、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7542)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同时结合主成分、相... 贮藏时间是影响普洱生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香气成分又是构成普洱生茶品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以同厂家、同批号、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7542)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同时结合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普洱生茶在贮藏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普洱生茶样中共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醇和酸类呈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酚类、甲氧基苯类和其他呈增加趋势,酮和醛类无明显变化规律,酯类保持稳定;(3)经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将16种香气(反-芳樟醇氧化物、乙基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二氢猕猴桃内酯、柠檬烯、4-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3,4-二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4-乙基-2-甲氧基苯酚、4-乙基-1,2-二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筛选为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生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4)上述特征性香气成分可将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很好地分类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元统计分析 特征香气成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及模式识别法用于鉴别普洱生茶与熟茶 被引量:9
17
作者 倪倩 佟玲 +2 位作者 高钧 李文博 王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4,181,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熟普洱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普洱茶水溶液中8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GA)、没食子酸儿茶素(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儿茶素(C)、咖啡因(CAF)、表儿茶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熟普洱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普洱茶水溶液中8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GA)、没食子酸儿茶素(G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儿茶素(C)、咖啡因(CAF)、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以这8种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普洱生茶和熟茶各20批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能准确地区分普洱生茶与熟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茶园中铅元素含量现状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石元值 马立峰 +1 位作者 韩文炎 阮建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对浙江主要产茶区茶叶原料铅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沉降物仍是茶叶原料铅含量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对鲜叶进行清洗能适当降低茶叶中铅含量。茶叶铅含量与土壤有效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将是... 对浙江主要产茶区茶叶原料铅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沉降物仍是茶叶原料铅含量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对鲜叶进行清洗能适当降低茶叶中铅含量。茶叶铅含量与土壤有效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将是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茶园 茶叶 原料 空气沉降物 鲜叶 土壤 有效铅含量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普洱晒青毛茶指纹图谱识别方法 被引量:33
19
作者 宁井铭 张正竹 +2 位作者 谷勋刚 宛晓春 孙文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了对不同产地的晒青毛茶进行鉴别,研究了晒青毛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不同识别方法。运用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3种方法分别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以数字化指纹图谱为基础,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了18个茶叶样品的主成分,... 为了对不同产地的晒青毛茶进行鉴别,研究了晒青毛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不同识别方法。运用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3种方法分别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以数字化指纹图谱为基础,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了18个茶叶样品的主成分,并以前2个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准确地体现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使毛茶与绿茶得到良好的分离;茶叶内含成分复杂,主成分较多,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61%,系统聚类和二维排序散布图能够区分晒青毛茶和绿茶,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4种识别模式均能较好地对指纹图谱进行识别,为普洱茶原料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新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农产品 品质控制 制茶工程 晒青毛茶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普洱茶晒青样游离氨基酸和色泽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兴勇 师江 +5 位作者 邵金良 林涛 陈兴莲 汪禄祥 黎其万 刘宏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探讨游离氨基酸和色值在普洱茶晒青样产地及古树茶和台地茶中的差异,分析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茶晒青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茶汤色值(L*、a*、b*),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样中游离... 为探讨游离氨基酸和色值在普洱茶晒青样产地及古树茶和台地茶中的差异,分析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茶晒青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茶汤色值(L*、a*、b*),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晒青样中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在两地间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样品中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临沧样品。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对西双版纳和临沧晒青样可以很好区分。台地茶游离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含量均比古树茶高,精氨酸含量比古树茶低,其中氨基酸总量、谷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差异显著,二者也是在主要鲜味氨基酸上存在差异。两地晒青样汤色存在差异,西双版纳样品L*、b*值较临沧大,a*值较小。古树茶与台地茶汤色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晒青样 游离氨基酸 色差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