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ghting the Ignorance: Public Authorities’ and Land Users’ Responses to Land Subsidence in Indonesia 被引量:1
1
作者 Erlis Saputra Thomas Hartmann +1 位作者 Annelies Zoomers Tejo Spit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7年第1期1-21,共21页
Land subsidence can 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socio-economic viability of areas. In urban areas, land subsidence tends to damage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s gradually, while in rural peat land it slowly dest... Land subsidence can 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socio-economic viability of areas. In urban areas, land subsidence tends to damage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s gradually, while in rural peat land it slowly destroys vegetation. The damages will worsen since climate change has further implications for the areas affected by land subsidence. In Indonesia, the response to land subsidence varies in different areas in terms of awareness, urgency and action on the part of both public authorities and land use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se varied responses in urban and rural peat land areas.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surveys of 330 land users in selected sub-districts were conducted and further supplemented by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e found that both the public authorities as well as the land users’ responses were considered as of limited value to contest land subsidence. We suggest that the endorsement of land users’ response into governmental policies would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proving land subsidenc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nesia land SUBSIDENCE land USERS public Authorities Response
下载PD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Values and Case Analysis
2
作者 LIU Jian-sheng ZHAO Jian-ning LAI Yu-y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Objective:we want to explore values and method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 through analysis on valu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ase of Ji'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Methods:document and dat... Objective:we want to explore values and method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nning through analysis on valu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ase of Ji'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Methods:document and data method,case analysis method,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bined methods.Results: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 us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lanning.Conclusions: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use planning should manifest human-oriented,public participation,wisdom of the masses,scientific demonstration,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ion value Case analysis
下载PDF
论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构造
3
作者 高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主体是村民委员会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尽量登记给村民委员会。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宜采取拨用而非划拨的方式,并经登记生效;其不能抵押,但可以在不降低公益效用的前提下,经政府机关批准和集体成员民主议定,采取转让、互换等方式处分。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因集体公益收回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因经营性转化应当明确转化的条件、程序、方式和收益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管理法 民法典
下载PDF
农地确权与农户政治信任:基于中央和基层组织的分析
4
作者 陈卓 胡新艳 陈相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7,共14页
农地确权的经济影响效应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地确权政策的政治效应。基于3期农地确权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评估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使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村级政治信任... 农地确权的经济影响效应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关注农地确权政策的政治效应。基于3期农地确权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评估农地确权对农户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使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村级政治信任分别提升0.142个单位和0.215个单位。上述结果在考虑平行趋势、样本随机性、控制潜在遗漏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计量模型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降低地权权益的保护成本、提升盘活农地产权收益两条途径对农户政治信任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农地确权执行规范程度越高,不影响农户的中央级政治信任,但会显著提升农户的村级政治信任水平。由此认为,农地确权除产生经济影响外,也是政府投资农户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制度绩效 农地确权 产权保障 政治信任
下载PDF
公共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农地转入增收效应?——基于生产决策与市场接入视角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杨美春 黄腾 刘天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22,共13页
基于陕川渝三省(市)的1436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农户生产决策和市场接入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在不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下农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入促进了家庭农业收入的增长,且生产性公共基... 基于陕川渝三省(市)的1436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公共基础设施与农户生产决策和市场接入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在不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下农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入促进了家庭农业收入的增长,且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交易效率公共基础设施均能增强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影响要素投入和种植行为两方面的生产决策提高增收效应,具体包括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投入的提升,以及减少玉米、增加水稻种植的结构调整。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尽管对农户的要素投入决策无影响,但能够优化其种植行为决策,表现为既提高种植类型调整频率和经济作物种植概率,又能提升农户的市场接入水平,主要是增强对粮价的关切及拓宽农业销售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基础设施强化青年农户与高学历农户的农地转入增收效应更为显著,而交易效率基础设施增强了传统小农和市场型农地转入的增收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性与交易效率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充分释放其在农地增收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转入 公共基础设施 生产决策 市场接入 农业收入
下载PDF
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路径——以深圳龙城公园活力谷为例
6
作者 章明 莫羚卉子 秦曙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6,共10页
【目的】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的策略与方法路径,研究如何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中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深圳龙城公园活力谷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践路径,总结出权属复合、空间复合、功能复合... 【目的】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的策略与方法路径,研究如何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中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深圳龙城公园活力谷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践路径,总结出权属复合、空间复合、功能复合与“灰绿”复合4种主要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的关键在于土地利用集约化、空间提升景观化以及资源协调系统化。深圳龙城公园活力谷项目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实施景观化策略,实现了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统一;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效率。该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策略不仅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还能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为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提供了可行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 景观化策略 公共空间设计 土地集约化 生态修复 复合开发 深圳龙城公园活力谷
下载PDF
闲置与废弃铁路再利用方案研究
7
作者 邓劼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2,共6页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稳步实施,铁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部分建成年代早、技术标准低的既有铁路被高标准铁路替代,失去了原有的铁路运输功能,线路、场站等设备设施逐渐被闲置或废弃。为充分利用闲置与废弃铁路资源,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以闲置(...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稳步实施,铁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部分建成年代早、技术标准低的既有铁路被高标准铁路替代,失去了原有的铁路运输功能,线路、场站等设备设施逐渐被闲置或废弃。为充分利用闲置与废弃铁路资源,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以闲置(大部分废弃)的老娄邵线为例,通过调查线路现状、研究区域铁路网络最新规划、综合考虑地方政府与企业诉求、参考国内类似项目研究成果,提出6种再利用方案。研究结论为:结合区域铁路网络规划,经过升级改造,闲置线路可恢复其原有运输功能;基于主城区与卫星城间的客运需求,可利用闲置线路剩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根据企业生产运输需求,可将废弃线路改造为企业专用线;考虑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城区段废弃线路(通道)可改造为城市公共交通通廊;城市(郊)废弃的线路,秉承铁路原有的建筑风格,可打造铁路文化公园;乡村废弃线路,可利用既有的路基、桥隧、场站等改造为乡村道路及农村居民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余零星土地可改造为农业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与废弃铁路 废弃线路改造 市域(郊)列车 企业专用线 城市公共交通 土地权益
下载PDF
珠三角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联系格局和子结构特征分析
8
作者 盛艳玲 郭小岚 胡国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0,共10页
探讨珠三角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联系总体特征和内部结构,对于提升珠三角交通网络韧性,合理规划都市圈,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数据,结合联系指标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内各城市之间联系的空... 探讨珠三角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联系总体特征和内部结构,对于提升珠三角交通网络韧性,合理规划都市圈,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城际陆地公共客运交通数据,结合联系指标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珠三角内各城市之间联系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客流走向发生改变,但是首位联系和高联系强度的城市基本不变。不同年份的客流走向稍有变化,但是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入射首位联系格局基本不变。对外联系强度最高的城市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本相符。(2)珠三角城市联系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内外圈层联系结构。广州、深圳、东莞的核心地位始终保持不变,边缘区域内部的城市交通联系得到加强。(3)东部深圳东莞惠州结构稳固,符合都市圈规划,其他子群结构发生改变。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都市圈规划与凝聚子群运行结果相差较大,需加强这三个城市间的客运联系,使之能真正形成一个强联系的子群。除广州外的3个子群间相对独立,客运联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联系 陆地公共客运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子结构特征
下载PDF
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和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9
作者 唐露 王文 周国锋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公示地价是自然资源市场中重要的评价评估尺度,影响土地要素出让的价格、土地市场的价格水平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核算。公示地价体系是发展最早、应用较全面的价格体系,能为其他自然资源公示价格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本文基于常州市... 公示地价是自然资源市场中重要的评价评估尺度,影响土地要素出让的价格、土地市场的价格水平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核算。公示地价体系是发展最早、应用较全面的价格体系,能为其他自然资源公示价格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本文基于常州市市区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组成的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历程和应用现状,分析公示地价体系建设当前存在的制度、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制度设计、信息化系统管理、监督管理以及技术层面的修正和衔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地价 基准地价 标定地价 常州市
下载PDF
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的价值诉求与认知分析
10
作者 戈伟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对农村公共设施的完善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然现行规范对其规定甚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本身构造不明、价值不清造成适用模糊的困境。应明确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以维护集体成员利益为核心... 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对农村公共设施的完善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然现行规范对其规定甚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本身构造不明、价值不清造成适用模糊的困境。应明确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以维护集体成员利益为核心,以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为重点,在具体设定上暗含公私力量的平衡。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实际上是以农民集体为核心的多元混合主体,因自身的公益属性,致使部分权能受限,应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划性对其流转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 功能价值 规范管理
下载PDF
公益性: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对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
11
作者 刘冰洁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144-147,共4页
《土地管理法》修正后,明确了为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集体土地的六种情形。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作为城镇综合开发和报批土地的重要依据,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定职能,但成片开发是否具备公益性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土地征收是规划实... 《土地管理法》修正后,明确了为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征收集体土地的六种情形。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作为城镇综合开发和报批土地的重要依据,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定职能,但成片开发是否具备公益性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土地征收是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成片开发被赋予了公益性的法定职能。文章从成片开发方案公益性来源进行梳理,对比《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及《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中成片开发的释义,探讨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转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导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存在适用法条内涵缩减、发展需求矛盾突出及公益性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其以公益性为核心的要求无法实现。建议从明确开发控制范围、拓展成片开发释义、强化开发方案公益性审查三个方面,加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对空间规划的传导,充分体现其公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公益性 土地征收 成片开发
下载PDF
海南省基于国土“三调”底图的国家级公益林优化
12
作者 张艺玲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充分发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一“底版”的作用,根据国家和海南省的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海南省以国土“三调”数据和全省“多规合一”成果为底版,遵照《森林法》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 为充分发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一“底版”的作用,根据国家和海南省的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海南省以国土“三调”数据和全省“多规合一”成果为底版,遵照《森林法》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优化落实了国家级公益林范围边界,海南省国家级公益林总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为海南省今后国家级公益林精准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三调” 国家级公益林 优化
下载PDF
土地出让金追缴行政公益诉讼中“不依法履职”的认定
13
作者 董兴佩 黄乙浩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在土地出让金追缴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土地出让金追缴权责划分不清、追缴方式不明、对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评判标准适用分歧等问题,导致法院在对“不依法履职”的认定上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亟需明确土地出让金追缴公... 在土地出让金追缴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土地出让金追缴权责划分不清、追缴方式不明、对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评判标准适用分歧等问题,导致法院在对“不依法履职”的认定上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亟需明确土地出让金追缴公益诉讼中的履职主体、履职方式,确立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评判标准。尽管在实际操作环节,土地出让金的征缴机关和监督管理机关的并不一致,但土地管理部门享有相关的行政权力且作为出让合同的当事人,仍应为“不依法履职”的责任主体;在认定土地出让合同系行政协议的基础上,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依法采取行政措施追缴土地出让金,并不需要提起民事诉讼,并采取“行为标准”对行政机关是否业已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进行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土地出让金追缴 履职主体 履职方式 全面履职
下载PDF
城市公用设施用地与公共空间融合——以合肥胡大郢污水处理厂景观设计为例
14
作者 吴兴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随着互联时代的来临,移动终端设备渗透率增加,大数据分析、定位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数据共享经济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共享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公园共享”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章阐述了在“公园共享”理念下,城市公用设施用地... 随着互联时代的来临,移动终端设备渗透率增加,大数据分析、定位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数据共享经济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共享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公园共享”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章阐述了在“公园共享”理念下,城市公用设施用地与公共空间融合。以实例分析手段,立足于“公园共享”概念,阐述了城市公用设施用地目前利用状况,以合肥胡大郢污水处理厂景观设计为实例,分析了公用设施用地与公共空间融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共享 城市公用设施用地 公共空间 污水处理厂景观
下载PDF
农村土地调整的实现逻辑及影响因素——基于D村民小组的田野调查
15
作者 曹丹丘 刘余 胡凌啸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3-64,F0002,共13页
以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视角,借助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通过一个村组的案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土地调整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具有复杂的发生逻辑,单一因素难以决定其实现,而是多种因素的互动作用结果;村... 以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视角,借助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通过一个村组的案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土地调整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调整具有复杂的发生逻辑,单一因素难以决定其实现,而是多种因素的互动作用结果;村庄的自然物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通用制度规则等外部变量通过影响土地调整的交易成本,影响了土地调整的选择。在土地调整的过程中,土地调整的参与者数量越少,越容易达成决策和实践的统一。另外,调地传统为土地调整提供了非正式的制度依据,促成了土地调整的实现。研究结果展现了土地调整的成因与过程,提供了来自试点地区土地调整的经验证据,为理解农村的土地调整问题和二轮延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公共池塘资源
下载PDF
浙江省山区26县土地综合整治PPP模式和绩效评价初探
16
作者 华炯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79-984,共6页
文章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PPP模式的优势和条件及其绩效评价方式。通过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文章对浙江省山区26县的自然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讨论其采... 文章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PPP模式的优势和条件及其绩效评价方式。通过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文章对浙江省山区26县的自然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讨论其采用PPP模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同时,为实现对土地综合整治PPP项目的科学性评价,文章基于现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项目评价和运行调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绩效评价 PPP项目 浙江 山区26县
下载PDF
Non-Consumptive Activities on a Public Hunting and Fishing Area
17
作者 Greg Simpson Michael E. Barnes +1 位作者 Timothy M. Parker Jill Voorhees 《Natural Resources》 2014年第14期876-883,共8页
The activities of all 1513 individuals who visited a public hunting and fishing area near Spearfish, South Dakota, USA, were recorded from May 16 to August 16, 2006. Over the entire period, slightly less than 60% of t... The activities of all 1513 individuals who visited a public hunting and fishing area near Spearfish, South Dakota, USA, were recorded from May 16 to August 16, 2006. Over the entire period, slightly less than 60% of the visitors were engaged in fishing, and they accounted for nearly 80% of the total visitation time. Over 40% of the visitors were primarily there for non-consumptive (not hunting or fishing) reasons, including touring (sight-seeing), dog training and exercising, and swimming. Less than 1% of the visitors were there for photography. The percentage of visitors fishing decreased from a high of over 65% in the first 31-day period to less than 50% in the third 31-day period, with nearly all of the non-consumptive activities showing a reverse trend. The percentage of visitors swimming or conducting dog activities doubled from the first to third periods. The percentage of time that visitors spent fishing decreased over time, while the time spent on non-consumptive activities increased.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non-consumptive activity time was not necessarily in proportion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isitors involved with non-consumptive activities. By the final period, more visitors were at the area for touring, dogs, and swimming, than for fishing, but fishing still accounted for most of the visitation tim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n abundance of non-consumptive activities on a public area purchased and maintained with revenue from consumptive hunting and fishing activities, creating the opportunity for user conflicts and potentially threatening the user-pay model of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land Fishing HUNTING Non-Consumptive ACTIVITIES Dogs VISITATION
下载PDF
陆海统筹视域下海洋与陆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协同研究
18
作者 李佩霖 邵丞玉 《中国环境管理》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海洋环境问题较强的涉外属性决定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适格主体、管辖法院等方面存在特殊的规定,此种特殊规定不宜废除。但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的关系造成了海陆交叉污染案件存在适格主体、管辖等争议,且存在两诉协同上的挑战。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限制在地理概念上的海域,这割裂了同一污染行为下陆地与海洋的联系。陆海统筹理念要求打通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以陆海一体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可对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进行陆海一体化调整,以克服陆地与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双轨并行造成的协同问题。具体而言,在海陆交叉污染案件中可以损害发生地为判断标准,当损害发生地在海洋时,则以海统陆,属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当损害发生地在陆地时,则以陆统海,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海洋主权 陆源污染
下载PDF
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地类转换的法理阐释与规则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洁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5,共9页
闲置宅基地、废弃公益用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之间的地类转换是集体建设用地协同改革的关键问题。现行法尚未建立地类转换的规则,一体管制、刚性规划已经成为地类转换的桎梏。实质法治观、比例原则、集体土地的权力观为许可集体建设... 闲置宅基地、废弃公益用地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之间的地类转换是集体建设用地协同改革的关键问题。现行法尚未建立地类转换的规则,一体管制、刚性规划已经成为地类转换的桎梏。实质法治观、比例原则、集体土地的权力观为许可集体建设用地地类转换奠定了法理基础。国有建设用地差异性管制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探索为地类转换提供了制度基础。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应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地类转换的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地类转换 行政管制 闲置宅基地 废弃公益用地
下载PDF
Federal and State Land Acquisition in Hawaii: Conservation in the Epicenter of Extinction
20
作者 Gwendolyn A. Richards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S 2022年第12期953-971,共19页
The Lan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d Act of 1965, reinstated in 2018 through the John D. Dingell, J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Recreation Act, provided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the ability to acquire ... The Land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d Act of 1965, reinstated in 2018 through the John D. Dingell, J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nd Recreation Act, provided the United States Federal Government the ability to acquire and fund land acquis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pre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public enjoyment. In 2005, the state of Hawaii passed Act 156 which was later amended by Hawaii Revised Statues §173A. Established through this legislation is a land conservation fund providing the state government of Hawaii analogous land acquisition abilities to tha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t is through these laws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state of Hawaii can reinforc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fragile Hawaiian tropical rainforest ecosystem. This paper will identify discontinuiti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legislation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oth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to protect and conserve at risk ecosystems and lands like those present in Hawa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waii ENDEMISM EXTINCTION land Conservation public Poli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