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the emotion regulation of positive mood states among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1
作者 Sunny Ho-Wan Chan Chong Ho Yu +3 位作者 Ken Ho Kan Liu Charlie Lau Anna On Yee Fung Samson Tse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1年第9期619-634,共16页
BACKGROUND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BD)frequently struggle with the recurrence of affective symptoms.However,the interplay between coping mechanism and positive mood state remains under-researched.AIM To explore t... BACKGROUND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BD)frequently struggle with the recurrence of affective symptoms.However,the interplay between coping mechanism and positive mood state remains under-researched.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s among 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BAS)sensitivity level,coping,and positive mood states among people with BD.METHODS Usi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90 participants with BD were presented with four BAS-activating life event scenarios and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their BAS trait sensitivity,coping flexibility,and mood states.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groups with different styles of coping.Multipl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role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coping on mood states.RESULTS A three-cluster solution was found to best fit the present data set.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a low mass of coping combined with low BAS sensitivity level protects people with BD from detrimentally accentuating mood states when they encounter BAS-activating life events.Moreover,coping flexibility is demonstrated to mediate and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S sensitivity level and mood states.Specifically,subduing the 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 and reducing the use of behavioral-activation/emotion-amplifying coping strategies could help buffer the effect of positive affect.CONCLUSION The judicious use of coping in emotion regulation for people with BD when encountering BAS-activating life events was indicated.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disorder Mood regulation Cluster analysis Coping style Positive emotions
下载PDF
Attachment Styles and Traumatic Responses: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teraction on Child Development and Coping Mechanisms
2
作者 Kelvin N. Christie Adalgiza Sandoval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4年第S1期467-489,共23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s formed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nd the subsequent responses to traumatic events, particularly the death of a parent.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s formed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nd the subsequent responses to traumatic events, particularly the death of a parent.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incorporating contemporary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parental interactions shape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influencing their ability to form secure or insecure attachments. These attachment styles, in tur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hild’s coping mechanisms when faced with traum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attachment theory is connected to the reaction to trauma with a highlight on the four major styles of attachments which are secure, anxious, avoidant, and disorganized to mention but a few, and how they influence stress and adversity in children. Attachment theory holds that human beings’ ability to form affectional bonds in infancy determines their patterns of relatedness across the life cycle. The type of attachment that is secure usually supports healthy adaptation and good coping mechanisms regardless of the trauma in the childhood of the child. While secure attachment mostly facilitates favorable trauma-related outcomes, anxious or avoidant attachment can exacerbate or alter the responses. The caregiving system that is avoidant attachment has implications of autonomous self-functioning which has features of suppression of the emotional response and poor search for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stres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trauma theory, the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major significance of the child’s early caregivers’ interactions that define the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factor. This knowledge is therefore critical in designing specific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ping behaviors and emotional regulatory systems of children who have been exposed to trauma. Finally, we have the synthesis of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role of secure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s its fundamental element in shaping adaptive traumatization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lso delves into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cortisol in disrupting attachment.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of addressing prolonged grief and traumatic responses in clinical settings a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achment styles Traumatic Response Parental Interaction Child Development Emotional regulation CORTISOL Grief Coping NEUROBIOLOG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下载PDF
“海派膏方文化”传承人朱抗美教授女性膏方经验撷萃
3
作者 黄兰英 朱抗美 +1 位作者 张晓天 陈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5-2100,共6页
本文提炼了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教授针对女性亚健康及疾病状态膏方调治的特色,总结朱教授女性膏方调治中的重要六法,分别为滋阴补肾、补脾养血、祛瘀生新、疏肝理气、温经通脉、调理... 本文提炼了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教授针对女性亚健康及疾病状态膏方调治的特色,总结朱教授女性膏方调治中的重要六法,分别为滋阴补肾、补脾养血、祛瘀生新、疏肝理气、温经通脉、调理冲任。分别列举女性各年龄段易发疾病如原发性闭经、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的膏方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并解析朱教授女性膏方调治的典型病案三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 膏方 调治特点 女性 病案 朱抗美
下载PDF
基于海派特色的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症专家共识
4
作者 徐莲薇 李盛楠 +4 位作者 林光耀 赵莉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专家组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分会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1-5,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晚婚晚育的人群增多,女性生育年龄不断延后,高龄女性的生育需求逐步增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随之下降,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晚婚晚育的人群增多,女性生育年龄不断延后,高龄女性的生育需求逐步增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随之下降,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下降、窦卵泡计数(AFC)减少,既而出现月经紊乱、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生育能力降低甚至不孕等临床表现,即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1],人群中DOR的发生率为10%~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不孕症 海派中医妇科 调经 种子 保胎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结合Snyder希望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窦娟 乔珍 刘振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结合Snyder希望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结合Snyder希望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调节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结合Snyder希望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调节能力量表(NMR-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结合Snyder希望护理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及运动耐量,纠正应对方式,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循证理论的精准护理 Snyder希望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情绪调节能力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许慧婧 张璐 +2 位作者 郑婷婷 谢娜 杨晓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482-488,共7页
目的 探讨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6—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65例,根据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 目的 探讨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6—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65例,根据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照组患者则行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乐观、自强等各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RS-11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面对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理论 合理性情绪 调节策略 脑梗死 继发癫痫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下载PDF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身份认同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文文 郭永攀 +4 位作者 张春慧 张广超 牛雨昕 宋方钰 渠利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5-128,F0003,共5页
疾病身份认同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显著影响,当患者存在适应性的疾病身份认同时,会更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和管理疾病,实现疾病管理目标。对疾病身份认同的概念、评估工具(包括疾病同一性问卷、接受糖尿病与个人治疗调查... 疾病身份认同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显著影响,当患者存在适应性的疾病身份认同时,会更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和管理疾病,实现疾病管理目标。对疾病身份认同的概念、评估工具(包括疾病同一性问卷、接受糖尿病与个人治疗调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自我管理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及干预措施(包括叙事疗法、心理剧干预及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1型糖尿病 疾病身份认同 自我意识 自我调节能力 疾病管理 应对方式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成人依恋风格对情绪语音声学特征的作用
8
作者 胡涵 顾文涛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83,共10页
为探究说话人的依恋类型(安全型、超脱型、专注型、恐惧型)对情绪语音产出的影响,设计了符合语法规则但是无意义的伪句,招募了有恋爱经验的被试,采用阈下词汇启动范式激活依恋系统后,被试观看4种基本情绪(开心、愤怒、悲伤、恐惧)的诱... 为探究说话人的依恋类型(安全型、超脱型、专注型、恐惧型)对情绪语音产出的影响,设计了符合语法规则但是无意义的伪句,招募了有恋爱经验的被试,采用阈下词汇启动范式激活依恋系统后,被试观看4种基本情绪(开心、愤怒、悲伤、恐惧)的诱发影片,用体验到的情绪向想象中的恋爱伴侣说出这些句子。对递归特征消除算法筛选出的每句14个声学参数做半参数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依恋类型和情绪类别的主效应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聚集性分层聚类分析发现,在声学特征空间中,超脱型和专注型距离最近,而安全型则远离其他类型;有监督分类发现, 14个声学参数可有效区分4类依恋类型;特征重要性分析发现,韵律参数对分类的贡献较大;累积局部轮廓分析发现, 4类人群间基频特征的差异在各种情绪上基本一致,但是音质特征的差异受到情绪类别的影响。研究揭示了依恋类型对情绪语音声学特征的作用,验证了不同依恋类型在情绪调节策略上的差异,为个性化人机语音交互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类型 情绪语音 声学特征 情绪调节策略 有监督分类
下载PDF
COPD病人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肖霞 顾芬 +1 位作者 吴奕帆 朱晓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症状负担,分析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32例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症状负担,分析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32例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进行调查。结果:COPD病人生理症状负担、心理症状负担、总负担指数、症状负担、屈服均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面对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屈服在症状负担各维度与生活质量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且屈服参与调节中介。结论:面对应对方式在COPD病人症状负担对生活质量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且屈服参与调节中介。提示医护人员应当动态评估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症状负担及应对方式,实施个性化干预来优化疾病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症状负担 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护理
下载PDF
李商隐对齐梁歌行的复归及其诗学意义
10
作者 上官国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5,共10页
李商隐“长吉体”古体歌行长期作为整体被接受,后人对部分诗歌体式的判断存在分歧。事实上,篇名与作法中蕴含着李商隐关于“歌”“诗”的辨体意识。《烧香曲》等有歌辞性题目的作品强调体物与讽刺,放弃了个体抒情叙事,在效法长吉体的基... 李商隐“长吉体”古体歌行长期作为整体被接受,后人对部分诗歌体式的判断存在分歧。事实上,篇名与作法中蕴含着李商隐关于“歌”“诗”的辨体意识。《烧香曲》等有歌辞性题目的作品强调体物与讽刺,放弃了个体抒情叙事,在效法长吉体的基础上复归齐梁歌行,被义山视为歌行。《燕台诗》等虽汲取齐梁歌行体调,但具有强烈个体抒情性,被他视为“诗”。随着近体诗律成熟定型,歌行体的独立性面临挑战。中晚唐以降,歌行在诗体互参中失去自身定位,难与古体区分。温、李等人对齐梁血脉的复归窄化了歌行表现能力,无力阻挡歌行体裁独立性的失落。但在晚唐至北宋诗体演进轨迹中,李商隐的歌行观念具有独特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歌行 近体诗律 齐梁
下载PDF
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知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的影响
11
作者 任观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知护理对其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临床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观察对象均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知护理对其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临床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观察对象均分为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13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染护理的13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AD-7评分、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知护理的效果较显著,不仅可以减轻其负面情绪,提升其希望水平,还可以改善其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自我调节模式 疾病感知护理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一学生气质性乐观的关系: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肖海雁 张宇 +3 位作者 杨丽丽 王燕 付政 顿方圆 《校园心理》 2024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究高一年级父母教养方式、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对455名大同市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情感温暖与认知重评(r=0.166,P<... 目的探究高一年级父母教养方式、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分析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对455名大同市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情感温暖与认知重评(r=0.166,P<0.01)、气质性乐观呈正相关(r=0.247,P<0.01),与表达抑制(r=-0.122,P<0.01)呈负相关;父母拒绝与认知重评(r=-0.257,P<0.01)、气质性乐观(r=-0.267,P<0.01)呈负相关;过度保护与认知重评(r=-0.177,P<0.01)呈负相关;认知重评与气质性乐观(r=0.290,P<0.01)呈正相关,表达抑制与气质性乐观(r=-0.178,P<0.01)呈负相关。②认知重评在父母情感温暖(β=0.034,P<0.01)、父母拒绝(β=-0.083,P<0.01)与气质性乐观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气质性乐观(β=0.014,P<0.01)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温暖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形成气质性乐观;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以孩子的情绪调节策略为中介进一步作用于气质性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情绪调节策略 学生 气质性乐观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178
13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蔡国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波特假说提出后,引发了大量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但是少有文献提及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且较少涉及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本文基于费用型环境规制与投资型环境规制两种类型,利用... 波特假说提出后,引发了大量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但是少有文献提及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且较少涉及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本文基于费用型环境规制与投资型环境规制两种类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在2003-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费用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排污费的征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并不能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型环境规制总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激励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波特假说"。投资型环境规制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增强企业的信心和预期水平,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在三类环境投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难以确定;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门限回归分析表明,费用型环境规制与投资型环境规制均存在门限效应,即环境规制程度的不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因此,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要考虑不同环境规制政策的效果差异,有所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型环境规制 投资型环境规制 企业技术创新 门限效应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探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淑红 王玉杰 +5 位作者 杨世昌 姚丰菊 李聪慧 祁继鹏 郭雅明 张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在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差异,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和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9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采用简易应对...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在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差异,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和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门诊和住院的9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等进行问卷调查,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其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情绪调节方面,2组受试者在正情绪的重视、抑制、宣泄,负情绪的忽视、重视和抑制调节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情绪的忽视和负情绪的宣泄调节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易应对方式方面,2组受试者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方面,2组受试者在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3个因子及心理弹性总分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和乐观性对抑郁严重程度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消极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表现多种情绪失调,且应对方式不良,心理弹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情绪调节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方琳 温红博 +1 位作者 张云运 董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0-1396,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2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男性化特质和焦虑水平的测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研究建构的模型对焦虑的整体解释率为26%。父母教养方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2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男性化特质和焦虑水平的测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研究建构的模型对焦虑的整体解释率为26%。父母教养方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子女焦虑:(1)直接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2)以灾难化和积极重评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为中介,间接影响子女焦虑;(3)促成子女男性化特质的形成,该特质通过积极重评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子女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焦虑 情绪调节 性别角色
下载PDF
动机的激发与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关系: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9
16
作者 张景焕 刘桂荣 +1 位作者 师玮玮 付秀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8-1150,共13页
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理论框架,采用动机激发类型问卷、学业自主调节问卷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对305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动机激发类型、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度控制/中... 基于自我决定论的理论框架,采用动机激发类型问卷、学业自主调节问卷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对305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动机激发类型、动机调节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度控制/中度自主/高度自主的动机激发类型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思维;而高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对创造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主性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创造思维;控制性动机对创造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自主性动机在中度控制和创造思维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造思维各个维度上,自主性动机在中度控制和流畅性间、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独创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度自主/高度自主和流畅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自我决定论的有关理论预期,但在中度控制的动机激发类型上得出了与理论预期不一致的结论,作者对此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思维 动机激发类型 动机调节方式 自我决定论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婷 高东 +10 位作者 蒋成刚 乐发国 张岚 余叶蓉 陆峥 高成阁 王旭梅 谭庆荣 徐建平 卢勤 孙学礼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与抑郁、焦虑、述情障碍、应对方式、人格等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7.8 mmol/L≤餐后2h血糖(P2h-PG) <11.1 mmol/L]的门诊患者44...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与抑郁、焦虑、述情障碍、应对方式、人格等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7.8 mmol/L≤餐后2h血糖(P2h-PG) <11.1 mmol/L]的门诊患者440例,使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评估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及人格特点.结果:患者P2h-PG水平与SDS得分(40.0±8.0)、SAS得分(54.7±10.9)、TAS得分(68.2±9.7)、TCSQ消极应对得分(30.4±7.1)和NEO-FFI-R神经质得分(3.0±0.6)正相关(r=0.13~0.24;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2h-PG水平与SDS得分呈正向关联,与NEO-FFI-R谨慎性得分负向关联(标准化β=0.21、-0.18;均P<0.01);SDS得分与SAS、TAS得分正向关联,与TCSQ积极应对得分负向关联(标准化β=0.51、0.13、-0.13;均P<0.01);SAS得分与SDS得分、TAS得分、NEO-FFI-R神经质得分和谨慎性得分正向关联,与NEO-FFI-R宜人性得分负向关联(标准化β=0.22、0.17、0.14、-0.14、0.13;均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升高与抑郁、焦虑、述情障碍、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等心理因素相关,其中与抑郁的相关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抑郁 焦虑 述情障碍 应对方式 人格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方平 李改 刘金秀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65,共6页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一般模式及其特点。研究发现:(1)大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使用最频繁的调节方式是积极分心,使用最少的方式是暂时解脱;(2)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消极分心两...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一般模式及其特点。研究发现:(1)大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使用最频繁的调节方式是积极分心,使用最少的方式是暂时解脱;(2)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消极分心两种调节方式,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认知管理、接受与重构、暂时解脱三种调节方式;(3)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不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4)文科生更倾向于使用发泄或表达情绪的方式,理科生更倾向于使用暂时解脱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情绪调节方式
下载PDF
幼儿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父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明珠 邹泓 +3 位作者 李晓巍 张文娟 王英芊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6,共8页
以285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和专制教养的差别效应以及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幼儿父母的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其权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其专制教养,婚姻冲突对两类教养的预测作... 以285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和专制教养的差别效应以及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幼儿父母的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其权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其专制教养,婚姻冲突对两类教养的预测作用大小无显著差异;(2)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权威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且这种调节作用不存在家长性别的差异:较少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多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其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权威教养;经常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其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的影响不显著。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专制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婚姻冲突 父母情绪调节策略 幼儿
下载PDF
高、低特质焦虑军校学员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应对方式和焦虑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振华 焦世元 +4 位作者 董薇 肖婕 蔡文鹏 田彬 严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特质焦虑军校学员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及他们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状态焦虑问卷(STAI-Formy)、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28名军校学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测验结果选... 目的探讨不同特质焦虑军校学员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及他们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特质-状态焦虑问卷(STAI-Formy)、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28名军校学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特质焦虑组(n=51)和低特质焦虑组(n=69)共120人,比较两组被试的CERQ和SCSQ的差异。结果 1与低特质焦虑组相比,高特质焦虑组有更高的状态焦虑(P<0.01)和消极应对(P<0.05),对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等策略使用更多(P<0.01);低特质焦虑组则有更高的积极应对(P<0.01),对重新关注计划和积极重新评价策略使用更多(P<0.01);2特质-状态焦虑与沉思、灾难化、责备他人呈显著正相关(P<0.01);特质-状态焦虑与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备他人4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对状态焦虑有显著预测力;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3种策略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种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有显著预测力,解释率分别为27.6%和30.3%。结论不同焦虑特质军校学员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应对方式和焦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