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闫小满 吴泽民 吴文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25,共8页
应用ArcGIS判读2007年遥感影像,勾绘上海浦东新区(原)道路、水系及植被廊道,分别名为灰色、蓝色及绿色廊道。同时依据绿色廊道的属性,划分为道路绿色廊道、河流绿色廊道及环城绿带,分析各类绿色廊道的结构及网路特点,研究区面积533 km2... 应用ArcGIS判读2007年遥感影像,勾绘上海浦东新区(原)道路、水系及植被廊道,分别名为灰色、蓝色及绿色廊道。同时依据绿色廊道的属性,划分为道路绿色廊道、河流绿色廊道及环城绿带,分析各类绿色廊道的结构及网路特点,研究区面积533 km2。结果表明,研究区灰色、蓝色及绿色廊道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37%、3.86%和15.07%;绿色网络面积101.15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9%,其中绿色廊道面积80.27 km2,附着节点面积20.88 km2;绿色廊道密度为1.99 km.km-2,其中,绿色道路廊道长685.39 km,密度1.29 km.km-2,又以主干道绿色廊道的比重大;环城绿带长为绿色廊道总长的8%,但面积占绿色廊道总面积的40.4%,绿色河流廊道面积最小,约为14.91%。另外,绿色廊道的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分别为1.301、0.196和0.478,说明网络结构较为简单;相比较绿色道路廊道网络结构比其它类型复杂,还为研究区绿色廊道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廊道 网络 结构 格局 上海浦东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规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敏玲 毛媛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617,共12页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抢一盗"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剖析街道环境与犯罪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周期相关,街道空间使用频率高的时段犯...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抢一盗"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剖析街道环境与犯罪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周期相关,街道空间使用频率高的时段犯罪相对高发;犯罪的昼夜分布差别与地区岗位、商业场所等环境的空间分布有关;2)在案发部位分布上,各部位的案件构成受到人流活动强度、自然监视的力度及逃逸便捷程度的影响;3)在宏观地理分布上,盗窃案件在浦东新区内以陆家嘴中央商务区一带为核心呈自西向东圈层递减分布,而"两抢"案件的高发区呈带状和点状分布的格局,较为分散在市区与镇区的各居民集中区附近;4)回归分析表明,交叉口是影响盗窃和"两抢"案件分布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交叉口数量及密度均分别对"两抢"和盗窃量有正向影响。最后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相应的犯罪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两抢一盗” 犯罪 时空分布 上海浦东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河网水系连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洁 赵军 尚钊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针对快速城市化导致的河网水系连通性削弱问题,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利用ArcGIS网格化技术,分析了1989年、2010年土地利用和河网水系连通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连通性的城市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1浦东新... 针对快速城市化导致的河网水系连通性削弱问题,以上海市原浦东新区为例,利用ArcGIS网格化技术,分析了1989年、2010年土地利用和河网水系连通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连通性的城市景观格局指标.结果表明:1浦东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表现为农业用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变,河网水系连通性表征指标连接率β和实际结合度γ的平均值分别由1989年的0.80和0.30降低为2010年的0.72和0.25,东南部与西部地区存在空间差异;2空间自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公共建筑用地斑块数(NP)与水域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是影响河网水系连通性变化的主要因素,道路交通用地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工业用地最大斑块指数(LPI),以及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水域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对连通性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水系连通性 城市化 景观格局变化 空间自回归 浦东新区
下载PDF
世界城区:浦东城市化新模式
4
作者 鲍宗豪 李振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1-45,共5页
世界城市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模式与发展战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日益受到城市发展决策层的重视。而世界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则是世界城区,世界城区的各种功能和问题是世界城市发展的直接反映和后果的... 世界城市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模式与发展战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日益受到城市发展决策层的重视。而世界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则是世界城区,世界城区的各种功能和问题是世界城市发展的直接反映和后果的承担者。本文以世界城区的发展视角来考察浦东城市化的具体发展特征,世界城区是浦东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新区 城市化 世界城区 城市发展模式 世界性城市 基础设施 国际性社区 户籍制度
下载PDF
“绞圈”的形成——基于浦东顾氏东川支宗谱的村宅空间秩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珊 朱晓明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2期4-9,共6页
绞圈房蕴含着上海乡村的空间基因,是浦东地区的典型民居。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利用宗谱、历史影像以及原住民访谈,将一个时间切片的村宅空间信息与家族人物谱系相结合,从历史环境、家族发展和人居关系方面分析了绞圈房村宅的选... 绞圈房蕴含着上海乡村的空间基因,是浦东地区的典型民居。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利用宗谱、历史影像以及原住民访谈,将一个时间切片的村宅空间信息与家族人物谱系相结合,从历史环境、家族发展和人居关系方面分析了绞圈房村宅的选址、形态格局和空间演变。研究发现,绞圈的形成受到人口增长规律和经济条件影响,通常需要2~3代的努力。本研究初步再现了浦东地区村宅形态的生长发展,为认识上海大都市的历史空间发展逻辑提供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圈房 传统村落 空间秩序 建筑形态 宗谱 浦东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人口流动与分布的影响机制:业缘还是乡缘?--以苏浙皖来沪人员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翔 赖志勇 《上海经济》 2021年第6期49-60,共12页
人口流动影响并塑造区域劳动力结构及其空间格局,也直观地反映出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以苏浙皖来沪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来源地为区县尺度、流入地为村居委尺度的实有人口数据,分析长三角来沪人员在浦东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回... 人口流动影响并塑造区域劳动力结构及其空间格局,也直观地反映出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以苏浙皖来沪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来源地为区县尺度、流入地为村居委尺度的实有人口数据,分析长三角来沪人员在浦东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来沪人员倾向于集聚在近郊地带,且苏浙皖三省人员的集聚特征存在差异性,但均表现出显著的乡缘性集聚。回归结果表明,业缘和乡缘对长三角来沪人员的空间集聚均显著正相关,其中,就业因素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而服务业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廉价租赁住房与来沪人员的空间集聚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乡缘性集聚 上海浦东
下载PDF
上海浦东新区快速城市化不透水面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森 史雨晴 +1 位作者 李香迎 陶涛 《江西科学》 2021年第3期558-561,共4页
探究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对区域环境规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以上海浦东新区1965年、1989年、1994年、2000年、2003年、2010年等6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近4... 探究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对区域环境规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以上海浦东新区1965年、1989年、1994年、2000年、2003年、2010年等6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近40多年来区域不透水面的时空动态变化;探究典型社会因素人口密度与不透水面率的相关关系,以揭示不透水面扩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不透水面持续大幅增长,不透水面率由1965年的9.29%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53.08%;在工业化进程不甚显著的2000年之前,人口密度与区域不透水面率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口增长10倍则不透水面约增长约30%~50%,城市化是不透水面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此后则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在人口密度大于约10000人/km^(2)的情形下,人口增长不再对不透水面形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不透水面 人口密度 驱动力 浦东新区
下载PDF
上海浦东东滩滩涂围垦后农业发展模式对春秋迁徙水鸟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路珊 刘晶 +3 位作者 邹业爱 牛俊英 倪华明 王天厚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为了解不同农业发展模式对春秋迁徙季水鸟的影响,选取上海浦东东滩地区自然滩涂、农业养殖塘和农业种植区作为研究区域,对2012年3~5月,9~11月春秋迁徙季的水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春秋迁徙季,鹆鹬类呈小群零散分布于自然滩... 为了解不同农业发展模式对春秋迁徙季水鸟的影响,选取上海浦东东滩地区自然滩涂、农业养殖塘和农业种植区作为研究区域,对2012年3~5月,9~11月春秋迁徙季的水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春秋迁徙季,鹆鹬类呈小群零散分布于自然滩涂和农业种植区的田间裸地,鹭类在不同类型生境均有分布.且不同类型生境中,春季迁徙水鸟在种类、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差异显著;秋季迁徙水鸟在种类、密度上差异极显著,多样性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运用相关分析对农业种植区内秋季鹆鹬类种类、密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指数与调查区域内的平均水位、植被平均高度、植被盖度及裸地面积比等环境因子进行水鸟生境因子选择分析,秋季鹆鹬类密度与田间裸地面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生境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迁徙水鸟对生境因子的需求,建议春季在引水渠内保持浅水位和一定面积泥滩,秋季在种植区配置斑块化稀疏稻田,为春秋迁徙水鸟提供栖息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群落特征 农业发展模式 上海浦东东滩
原文传递
论浦东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钱运春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93,共7页
浦东模式是浦东在20年改革开放中具体实践的理论总结。浦东模式形成的主要背景是国家改革开放目标的战略升级,从工业化向市场化过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浦东模式的内涵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道路,特别在率先建设要素市... 浦东模式是浦东在20年改革开放中具体实践的理论总结。浦东模式形成的主要背景是国家改革开放目标的战略升级,从工业化向市场化过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浦东模式的内涵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道路,特别在率先建设要素市场以及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探索;其特点在于依据中国国情,实现政府和市场功能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比较优势;其价值是吸收了传统的苏南模式和深圳模式的发展经验,对长三角和中国其他区域的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浦东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工业化向市场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模式 国家战略 市场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